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狱中诗 朋霍费尔 著 林鸿信 译 橡树 当代德国神学家 信义宗牧师 作门徒的代价 团契生活 伦理学 上海三联书店 9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句字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2696312286
    • 版权提供:上海三联书店

    直接译自最新德文版《狱中书简》收录的十首诗歌,林鸿信教授为每首诗歌作了评注。


    精装本,正文是精美的双色印刷。

    在两年牢狱生活中,青年才俊朋霍费尔历经痛苦煎熬、信仰挣扎与神学反思,其间从1944年6月到10月,朋霍费尔从泰格尔监狱先后寄了九首诗歌给他的好友贝特格,加上最后一首于1944年底从奥布莱希特亲王大街监狱寄给母亲,总共写了十首狱中诗,收集在《狱中书简》里,这些诗作不只让人更加了解殉道前朋霍费尔的心境和思想,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朋霍费尔的狱中经验是亲身受苦的十架之路,而狱中诗作充分流露真实人性的挣扎与向往,除了情感的抒发之外,还有深沉的神学意涵,身处死亡阴影威胁以及绝望受苦当中,其神学不只有血有肉,而且有血有泪。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

    当代德国神学家,信义宗牧师,认信教会创始人之一。二战时因参加反对纳粹的抵抗运动被捕,并于德国投降前一个月被处以绞刑。 著有《狱中书简》《作门徒的代价》《团契生活》《伦理学》等。


    译者简介:林鸿信

    德国图宾根大学神学博士,英国诺丁汉大学哲学博士。著有《系统神学》《基督宗教思想史》《莫特曼神学》《教会生态学》《认识上帝与认识人的九个探险》《纳尼亚神学:路易斯的心灵与悸动》等。

     

    引言


    1944年6月到10月,德国神学家朋霍费尔(Dietrich Bonhoeffer, 又译潘霍华,1906—1945)从泰格尔(Tegel)监狱,先后寄了九首诗给他的好友贝特格(Eberhard Bethge)——同时是他的学生和亲戚,因贝特格娶了朋霍费尔的外甥女,就是大姐乌苏拉 (Ursula)和姐夫施莱歇尔(Rüdiger Schleicher)的小女儿瑞娜(Renate)。最后一首诗,是朋霍费尔于1944年底,从奥布莱希特亲王大街(Prinz Albrecht Strasse)监狱寄给母亲的。

        1943年1月7日,朋霍费尔与玛利亚(Maria von Wedemeyer, 1924—1977)订婚,4月5日被捕下监,囚禁在泰格尔监狱,同时他的二姐克莉丝特(Christine,后来活到1965年)和二姐夫杜南伊(Hans von Dohnanyi)也被捕了,他们都被控告阴谋叛变。1944年7月20日,施陶芬贝格伯爵(Colonel Klaus von Stauffenberg)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失败,反抗运动组织曝光。10月初,朋霍费尔和朋友原本计划越狱,但旋即放弃,因为在10月4日朋霍费尔的三哥克劳斯(Klaus Bonhoeffer)和大姐夫施莱歇尔等人也遭逮捕,朋霍费尔不想再因越狱连累家人。1944年10月8日,朋霍费尔被转到高度设防的奥布莱希特亲王大街盖世太保总部监狱。1945年4月9日,年仅三十九岁的朋霍费尔在福罗森堡(Flossenburg)被处死刑,同年,他的三哥、大姐夫、二姐夫亦被处决。

        在两年的牢狱生活中,青年才俊朋霍费尔历经痛苦煎熬、信仰挣扎与神学反思,其间从1944年6月到10月,朋霍费尔从泰格尔监狱先后寄了九首诗给他的好友贝特格,加上最后一首于1944年底从奥布莱希特亲王大街监狱寄给母亲,总共写了十首狱中诗,收集在《狱中书简》里,这些诗作不只让人更加了解朋霍费尔殉道前的心境与思想,也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朋霍费尔的狱中经验是亲身受苦的十架之路,而狱中诗作充分流露出真实人性的挣扎与向往,除了情感的抒发之外,还有深沉的神学意涵,身处死亡阴影威胁以及绝望受苦当中,其神学不只有血有肉,而且有血有泪。

        从神学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探讨狱中诗对于朋霍费尔研究另外还有两层含意。首先,60年代激进的世俗神学走纯粹人文主义之路,而一些世俗神学家宣称从朋霍费尔的“非宗教性”与“及龄的世界”观点得到启发,以致多少造成一种偏差印象,就是朋霍费尔开创了世俗神学。其实,这是严重的误解,因为从狱中诗可以看到,朋霍费尔对从宗教改革以来一脉相承的上帝主权神学思想是坚定不移的。其次,有些学者强调朋霍费尔的教会论是大公(Catholic)教会论,仿佛与天主教有许多共同之处,而研究狱中诗对于平衡这种观点很有助益。这让人想到1924年十八岁的朋霍费尔前往罗马游学的经验,罗马天主教的棕树节节庆礼仪令当时的他大开眼界,之后他在日记里写道: “这神圣庄严的一天,是我领悟天主教部分真实性的第一天……我想,我开始了解‘教会’的意义。”但不可忽略的是,他在日记里也同样坦承对代表着罗马天主教的圣彼得大教堂的失望: “当我看圣彼得大教堂最后一眼时,心中开始悲伤疼痛,迅速搭车离去。”著名的朋霍费尔传记作者贝特格对其罗马之行的评论应当比较公允: “毫无疑问,朋霍费尔对罗马有心胸十分开放的兴趣,在不忘其基督教渊源的前提下,他不带着破除偶像或教义偏见的立场去观察学习。” 

    细心的读者应该可以发现,在朋霍费尔狱中诗里可以明显地看到其神学思想与宗教改革的呼应之处——他如何在受苦当中重申宗教改革的神学主题,如何赋予罪与悔改、因信称义、十架神学以及基督徒的自由等神学主题身历其境的诠释,如何反映他找到上帝以及被上帝找到的真实体验。

    我在狱中时,最激励我的著作莫过于朋霍费尔的作品。这是对信仰的极美见证。朋霍费尔像使徒保罗一样,虽困居囚室,却带给我们最为深刻的生命信息。

                                                              ——寇尔森(Chuck Colson),“监狱团契事工”创始人


            每次重新阅读朋霍费尔的《狱中诗》,就再一次经历心灵深处的共鸣与震撼,因为那是出自诚挚无比、生命丰富的灵魂心声,而绝非孤芳自赏的喃喃自语,乃是存在于许多真实生命关系中的灵魂。

    ——林鸿信,本书译者


    本书直接译自最新德文版《狱中书简》收录的十首诗歌。由于直接从德文译来,所以更传神地表达了朋霍费尔内心的情感。更可贵的是,译者林鸿信教授对每首诗做了诗评,不仅让我们了解到作者当年写这首诗的情境,因此可以更好地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表达的情感,而且站在宗教改革的立场,探讨了作者深藏于诗句中的那些神学意涵。盼望这本《狱中诗》能够让我们更深地认识朋霍费尔的内心世界,走近这位谜一样的人物。

                                                                                             ——孙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


    朋霍费尔的狱中诗歌十首,毫无疑问蔚为人类诗歌史上可遇不可求的壮观。这里呼号弥漫着的是一场情感、思想、意志的完美风暴,而信仰风暴正是其风暴之眼。正是待宰羔羊般在希特勒囚牢中的非常时刻,朋霍费尔的生命情感、意志力量、思想求索、信仰激情火山般猛然迸发,抵达了新的思想峰顶,完成了其哲学、神学最具创造力量、最富创造品质的攀升,以至于围绕着他的死囚书信、死囚诗歌,会生展出一种全新的神学流派。

                                                                                                                    ——刘光耀,《神学美学》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