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大国大民 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王志纲 著 中国大江南北历史人文社科书籍 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后新国民作品
  • 本店所有图书均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并运费险,请放心购买。
    • 作者: 王志纲著 | 宋亚晅编
    •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粉象优品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志纲著| 宋亚晅编
    •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开本:16开
    • ISBN:9788172104808
    • 版权提供: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店铺公告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博库网 开本: 16开
    作者: 王志纲|责编:宋亚晅 页数:  
    定价: 59.8 出版时间: 2020-07-01
    ISBN号: 9787512512184 印刷时间: 2020-07-01
    出版社: 文化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作者简介:
    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有多厉害? 10多年新华社记者经历后转型做咨询,他被称为“首富制造者”、“中国民间智库 人”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与无数达官显贵、豪商巨贾打过交道。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为上千家企业和上百个城市提供战略策划,是中国市场化和城市化的见证人和深度参与者。同时王志纲著作等身,先后出版了20多本著作。
        大江东去,风流变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王志纲老树新芽,宝刀不老,又成了“爆文制造者”。从2019年至今,王志纲在正和岛公众号发表的包括《邓公的遗产》、“王志纲话说中国人”等系列文章,篇篇10万+,有的文章阅读量高达数百万。
    内容提要:
    国文传媒联合中国商界 人脉社交 平台正和岛、《海底捞你学不会》出版策划人边杰,重磅推出中国民间智库 人王志纲的巨著《大国大民——王志纲话说中国人》。
         这是王志纲20多年来多次行走中国大江南北,深度参与多个省、多个城市的发展规划,结合其渊博的历史、人文沉淀而成的巨著。
        本书收录了王志纲2019-2020年发表在正和岛微信号上的14篇论述中国地域、人文、历史及现状的系列文章,包括武汉、陕西、广东、山东、浙江、安徽、浙江等省市地区,见解独到,内容新颖,大气磅礴。
        本书内容力透纸背,是时隔85年、继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之后,又一部写透中国人国民性格的力作。

    ......

    目录:
    我是怎么读中国的 01



    一碗老汤话陕西/ 001
    提到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变革,离不开周、秦;而追溯中国历
    史的强盛年代,则必称汉、唐。如果说周、秦、汉、唐四大帝国组成了
    中华文明的上半场,陕西则是上半场毋庸置疑的主舞台。

    周礼、秦制、汉习、唐风 003
    陕西的三副面孔 012
    文化大省 018
    推陈出新话三秦 020

    发现山西/ 027
    四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陕西,
    五千年看山西,看的不是帝王将相,也不是亭台楼阁,而是文明的
    生发。小则来看,山西是民族融合的熔炉;中则来看,山西是中国
    人文的重要孵化器;大则来看,伴随中国的快速崛起,西方世界急
    需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 好途径,就是发现山西。

    落魄山西 029
    山西印象 030
    人文滥觞,山河激荡 032
    晋商兴衰 040
    黑金的盛宴 043
    山西向何处去? 046
    山西,不要着急 052


    山东到底错过了什么?/ 055
    山东之“魂”在于认大哥,这种大哥文化,对上体现为忠君爱
    国,对中体现为孝顺父母,对下体现为兄弟义气。“孔孟之道”和“水
    浒遗风”是大哥文化的一体两面,不管是忠孝义气,还是传统保守,
    都是认大哥情怀的不同表现。

    山东是块金字招牌 057
    齐风、鲁韵、曙光胶东 059
    山东之魂——认大哥 067
    山东之弊在不作为 074
    山东要向深圳学什么? 076


    什么是河南?/ 081
    河南是个难写又不得不写的话题,河南人也是一群不好说但
    又举足轻重的人。河南的辉煌标志着中国的盛世,河南的问题也
    是民族性的深刻体现与浓缩。河南是中国的胎记。想读懂中国,
    绕不开河南。

    毛尖、烩面、胡辣汤 083
    天下之中 085
    治乱中原 088
    河南人,中不中? 095
    河南,向何处去? 102


    寂寞安徽/ 105
    居国之中的安徽,既是地理分野地,又是文化大熔炉。风云于
    此际会,人文于此闪耀,商业于此兴旺,革命于此燃烧,改革于此开
    启,创新于此融汇。问题是,如此精彩的安徽,为什么越走越寂寞,
    越走越透明?

    “三个中国” 107
    忆“江南” 109
    怀故人 111
    风流皖南 113
    刚健皖北 119
    模糊皖中 122
    皖人治国,何以治皖? 126
    走出寂寞 131


    上帝为什么钟爱浙江?/ 133
    在中国三十四个省市区中,很难找到第二个地区能像浙江一
    样有如此多的正面评价,仿佛上帝都对其钟爱有加一般。多年来
    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对浙江下了很大功夫来研究。解
    读浙江的密码,就隐藏在这种“钟爱”之中。

    浙江从何处来? 135
    三个浙江、五个浙江 138
    文脉与商脉 150
    一碗沃面看浙江 153


    江西的格局/ 157
    把时间尺度拉长到一百年、三百年、五百年、一千年来看,江西
    崛起与衰落的核心原因只有一条——格局之变。所谓“格局”,即
    “位格”与“时局”,“局”的变迁深刻影响着“格”的兴衰。受“时局”
    青睐者,往往能大放异彩;一旦与“时局”错位,只能落得边缘化的
    下场。解读江西的未来,也应从“格局”两字入手。

    东、西之别,格、局之辨 159
    吴头楚尾,粤户闽庭 161
    豫章故郡,客家摇篮 162
    江西风华,东南枢纽 165
    旧时代的残党 168
    新时代的船票 172


    百年风流话湖南/ 183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用在湖南身上表现得不
    太灵光。在同一条湘江的化育之下,湖南人在古代和近代的表现
    可谓是天差地别。在悠长的古代,湖南如漫漫长夜,偶尔才惊现星
    光点点;而到了近代,湖南却 百年风流,不仅有璀璨群星辉映
    天际, 有红太阳喷薄而出。古今对比,差异显著,莫非“一方水土”

    果真有所谓的“气数”之说?
    潇湘遗响 185
    百年风流 187
    三湘四水 198
    路在何方? 204


    湖北——中国的丹田/ 211
    无论地缘还是文化,湖北都堪称中国的丹田:上下求索,左右
    勾连,纵向来看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横向来看则有大流通带来的大
    视野,内能化育精气,外能吐纳天地。一口丹田气,万里湖北魂。

    不服周的楚人 213
    湖北是个好地方 217
    天下荆襄,江湖武汉 220
    大舞台与小市井 228
    “惟楚有才” 230
    “极目楚天舒” 235


    阴阳巴蜀/ 237
    成都与重庆,一阴一阳、一柔一刚、一静一动,互相攻讦,却又
    始终山水相连、水 融, 终形成了这幅造化天成的巴蜀太极
    图。阴阳相济,造化万物,巴蜀双城记的未来也在于此。

    巴蜀双城记 239
    烟火成都 240
    典型中国 244
    江湖重庆 250
    重整河山 257
    火锅话巴蜀 260
    巴蜀道源 262


    日鼓鼓的贵州/ 265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三十
    年间,天翻地覆,王车易位,贵州之变何尝不是中国的缩影?英雄
    与时势的辩证法充满了永恒的魅力,贵州这块“豆豉粑”孕育了一
    大批 级的人才,这批人才又赋予了这片土地 深刻的内涵。
    一省如此,一国亦如此: 核心的竞争力永远是人。

    日鼓鼓的贵州人 267
    神秘的豆豉粑 272
    因路而生的贵州 276
    夜郎自大?黔行天下? 281
    “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 285


    东北往事/ 289
    从文化角度而言,东北可以说是大中华版图上 年轻的区域,
    是“开化” 晚之地。如果说中原大地如同规行矩步、仪态龙钟的
    老人,东北则是一个接触社会不久的愣头青。它敢作敢为、敢爱敢
    恨、不受约束、率性而为,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它的可爱、可恨、可
    叹、可敬,都表现在这烟火气中。

    东北的快乐与忧伤 291
    东北人的“三碗面” 295
    奇迹的 301
    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310
    东北,向何处去? 314

    潮汕,向何处去?/ 319
    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潮汕人的鲜明特质却远远超出了
    地域的界限:他们头脑灵活,精明强干,却又常常是商业秩序的“破
    壁人”;他们宗族意识强烈,抱团取暖,却又有着浓厚的帮派文化;
    他们文化底蕴深厚,诗书传家,却又偏偏极信 ;他们在外
    团结,出门便是“胶己人”,可在内却是机关算尽;潮商作为中国一
    大商帮誉满 ,潮汕当地却是长期发展停滞……

    河口文化、江口文化、海口文化 321
    潮不是汕,汕不是潮 324
    汕头,经济特区之殇 330
    潮汕,向何处去? 334

    前世今生大湾区/ 337
    两千年帆影不 ,一百年风起云涌,四十年天地翻覆。一部浓
    缩了整个时代风云际会的大湾区生成史背后,是古老国度的艰难
    突围与新生……

    从上甘岭到大湾区 339
    大湾区的前世:帆影两千年 342
    大湾区的今生:激荡四十年 347
    大湾区的动力之源——人性 356
    大湾区的来世:生意、生活、生命 364
    “3+1”改变中国 369

    ......

    精 彩 页:
    “惟楚有才” 与六省市搭界的湖北,是南北融合、东西碰撞的大杂烩。中国还没有哪一个省份,像湖北这般经受全国性的地域文化冲击和洗礼。明清时期的汉口,“商贾辐辏,杂有吴越川广风”。身处中华文明各路支系的交汇点,湖北人保留楚风楚韵的同时,也打上了临近省份的诸 多烙印。长期的交融和进化,让湖北人成为一个面目模糊的九头鸟。
        湖北人有湖南人的书香气,而没有湖南人的霸蛮。同为洞庭滋润,同享楚风拂面,自古书香鼎盛,但湖南人比湖北人 完整地保留了南方人基因里的霸蛮。都是干架,湖北人是审时度势、尽兴就好,场面上过得去就行;湖南人是豁出所有、死磕到底,出手就做好决裂的准备。 湖北人有江西人的精明,而没有江西人的含蓄。同为码头重地,同拥千年商都,作为吴头楚尾的江西,比湖北人 多了一丝含蓄儒雅。同样是精于算计,湖北人是一手钱一手货当面算清,可以不占便宜但 不能吃亏;江西人是可以月结,小账可以缓一缓,但算总账的时候,同样把算盘打得滴水不漏。 湖北人有安徽人的勤勉,但没有安徽人的谦和。同样是重农崇文,同样是勤勉上进,安徽人比湖北人多了一份难得的谦和。多灾少田的安徽,稍有不慎就面临饿肚皮的窘况,求人就要懂得放下面子;相对于湖北人不愿求人也不轻易帮人的禀性,安徽人的容忍和谦和让他们的勤勉得到了 丰厚的回报。 湖北人有河南人的聪明,而没有河南人的变通。同为中国之中,同样四通八达,河南人比湖北人多了一份变通。湖北人虽然也善讨巧,但终有自己的束缚,不会破格也很难出格;而河南人的变通,上天可为龙,下地可钻草,在现实面前可以抛开历史包袱,但过于善变了就如同刀口舔血,稍有不慎就会害人伤己。湖北人的聪明大部分用于自己身上,如能变通到推己及人,一般都有大出息。 湖北人有陕西人的文化气,而没有陕西人的敦厚。同为文明策源地,同样文化气重,陕西人比湖北人多了一份敦厚,既是对文化的坚守,也是对历史的敬畏。陕西人不会来事, 不是无事找事,但也从不怕事。如果说湖北人是一杯啤酒,看似气势磅礴,实际度数不高,那么,陕西人就是一壶烈酒,表面风平浪静,入口烧喉蚀骨。
        湖北人有重庆人的火爆气,而没有重庆人的率真。同为“火炉”,同样嗜辣如命,脾气一样火爆,但湖北人发脾气既会照顾情绪也会兼顾形势,该发脾气的时候 不会放过表演的机会,但不该发脾气的时候也能面色如常、压制怒火。 可怕的是,重庆人往往发完脾气就完事,湖北人则一般会心里记下这笔账。 不过,自古楚人多才。塑造湖北人性格的, 起码有三个方面: ,湖北拥有悠久的稻作文明。从楚国繁华到三国鼎盛,再到明清的“湖广熟,天下足”,湖北一直是农耕文明的重镇,尤其是江汉平原,耕读传家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湖北人来说,读书是一个毋庸置疑的普遍性主题,要么读书,要么当兵,只有万般无奈之下才会去做生意。 这也导致了武汉虽然在经济上独领风骚,但在基础教育上反而优势不大,在全国的名声还不如小小一个黄冈。 第二,湖北是水陆交汇的通衢要地。这里首先要澄清一个误区:很多人以为湖北人善做生意,其实并非如此。直到晚清、民国,湖北本地人在当地商业中的参与比重都 低。清末重臣张之洞认为:汉口之商,外省人多,本省人少。 20 世纪初,日本驻汉口总领事水野幸吉认为:如汉口之大商业地,其有力之商人,大概为广东、宁波人;而湖北之土人,却不过营小规模之商业,工业颇幼稚。 所以,说湖北人善做生意, 多只是想象。 那么,九省通衢给湖北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流通,这是湖北的灵魂。湖北人为什么聪明,纵向来看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横向来看则有大流通带来的大视野,以及随之而来的开明开化。我的老家贵州,大山一锁,谁也出不来;而八面来风的湖北,天下风云际会,久而久之,湖北人想不聪明都不可能。 第三,湖北的自然生存环境极其艰难。尤其是武汉,其环境之恶劣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北面是水,南面是山,夏天南风吹不进来,冬天北风却顺着汉水往里灌,想舒服点都不可能。 但我走遍中国后发现,越舒服的地方越难出人才:因为资源富集之下,人也就没有了拼搏奋进的必要,自然慢慢退化,成了植物脑;相反,环境越恶劣,越能激发人的血性和智慧。我曾沿长江顺流而下,天气炎热难熬,然而触目皆是草木葱翠。人和植物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的忍耐力 强,辛苦一点,困难也就过去了,但品格却磨砺了出来。 中国的处长和司局级干部,湖北人所占比例相当之高,这也是明证。 春秋 替、兴衰沉浮,湖北曾因区域而兴,也曾因区域而衰。湖北、重庆是中国“唯二”既不靠海也不邻国的,也不和任何靠海的或邻国的省市区接壤的省市区,即想要从湖北出国,必须要跨两个省市区以上。 在沿海崛起的时代,湖北乃至武汉,的确沾不上什么光。当然,湖北也不算吃亏,毕竟它扼住了长江的腰部,多年来的发展还称得上差强人意:正如它的 GDP 一样,排在全中国的中不溜,虽然比不过沿海省份,但比之周围的兄弟省份还是强不少。 作为新中国成立期间 布置的中部核心工业基地,湖北在共和国的建设中起到了应有的支柱作用。此后,湖北虽然也能稳住 GDP 全国前十的位置,但多少褪去了昔日的光环。 湖北曾经拥有全国数一数二的工业基础和明星企业,当前产业的发展,与其说是技术和产品的转型升级,不如说是思维和体制上的 新换代。湖北曾经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顶着 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光环,产量上早已跌出前三;中 家用小汽车方面,除了合资的日产、本田,基本乏善可陈。
        湖北曾经拥有红极一时的钢铁产业,“红钢城”号称 的城中之城,关上门都可以独立运转,如今却被并入宝钢。湖北曾经寄予厚望的机械产业,号称产业基础和配套可以吊打中 部各省,在工程机械、 装备等方面却一再延误战机,被湖南打得满地找牙。 湖北的重工业,与东北面临的问题极其相似,但又有根本的不同。东北重工业的沉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产业衰落加上人口流出;而省会武汉,坐拥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每年有四十万毕业生,人才就在家门口。湖北在重工业上的失利,除了大企业病, 多的是大体制病,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积重难返;当然,也有大武汉病,在后起之秀 汹涌向前的时候,多少有点托大、自封的犹豫。 在轻工业方面,一度是全国 大的小商品市场的武汉,一面被天时、地利都不占的江浙等地蚕食殆尽,一面被全国纷纷建立起来的轻工业品牌压得喘不过气,武汉赚小钱、赚快钱的小商人意识一览无余。不过,伴随高铁时代的到来,湖北的“流通”基因正在重新焕发光芒。不同于古代的车船交通,人流、物流、信息量、金融流、科技流这五大流的汇聚,就是湖北的未来。 接下来,聪明 顶又善于计算的湖北人,在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产业方面,将展现出自己巨大的优势。这些产业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技术至上,一个人一个项目突破就可能带动一个产业的振兴,不像传统产业需要大部队的联合作战。 武汉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优势 是得天独厚。在传统的商贸物流、现代的金融服务、前沿的科创文创上,武汉都可以有 大的想象空间。如果策略得当,小则可以自称一核,成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大则可以借势过道武汉的长三角,问鼎中西部龙头。
        当然,武汉还有一个大文章就是文旅。武汉的旅游资源,即使在文化鼎盛的中部地区,仍有明显的优势。在做大武汉的大背景下,周边市县统筹发展的同时,以武汉为中心,用一条旅游黄金路线将湖北串联起来,将楚风楚韵、楚山楚水、南北交融、东西汇合的文化特色重新包装,推向日渐兴盛的体验旅游大市场,必然会是全国一道独 的风景。 “极目楚天舒” 前段时间我再次到访武汉,暌违数年,武汉真是每天不一样,气象和格局已经全出来了。原来仅仅一桥飞架南北, 有十二座跨江大桥,地铁轻轨比翼齐飞,这里面必须要感念时任 阮成发的作为。作为 大的江城,武汉的发展潜力尚待开发。武汉现在人口 大约一千六百万,但其自然环境承载力还远没有到极限,有可能成为 人口能达到五千万量级的城市。产业升级也好, 制造也罢,乃至文旅,这些都是锦上添花;对于武汉这样坐拥 腹地的城市而言, 简单粗暴的人口红利依然是巨大的机会。 然而,喷薄的人口红利,既是机会也是困惑。在武汉 2049 年远景规划中,武汉被定位为洲际中心城市、世界性战略节点城市。 的武汉已经是世界 大江城,未来成为世界 大城市也是指日可期,但这座 大武汉真的能吸引并留下五千万人吗? 武汉拥有八十多所大学,百年以上历史的大学就有五所,华科、武大在全国都拥有极高声誉,每年在校大学生百余万,这让武汉成了全国有名的高教重镇;然而尴尬的是,武汉的大学生往往一毕业就飞向深圳和北京等。留不住人,成了武汉 大的痛。 现在的武汉人口仍然在增加,怎么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让高教重镇变成人才重镇,是武汉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不止武汉,整个湖北都在面临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饶的土地并不是留住人才关键;东三省同样土地富饶,人口流失依旧触目惊心。 什么是城市乃至区域发展的 高境界?如何才能提高吸引力?孔子在三千年前就给出了答案:近悦远来。翻译出来就是:让生活在其中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向往。用我的话来讲其实就是三“生”有幸:生活便利和舒适,生意通达和兴旺,生命丰富和多彩。从粗放式的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竞争型增长,转向精细化的以社会治理能力为核心的信任协作型增长,一座城市如果能做到这点,近者焉能不悦?远者焉能不来? 几年前去武汉,晚上在东湖与朋友把酒言欢,适逢中秋,一轮朗月高悬夜空,让我不禁触景生情,吟诵起了苏轼的《赤壁赋》: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这可能是我喜欢湖北的真正原因。徜徉于湖北,一路上都在与古人唱和,就像我 喜欢的《三国演义》主题曲中唱的那样: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千年的英雄、美人、才子、渔夫、僧侣、商贩在此川流不息,一幕幕大戏在这个舞台上演。 无论地缘还是文化,湖北都堪称中国的丹田:上下求索,左右勾连,内能化育精气,外能吐纳天地,生命于此处仿佛能打破时间的线性。当风流人物随大江滔滔东逝,唯有江流万古、江风浩荡,点滴沉淀下来的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基因。这是湖北的幸运,也是中国的幸运。

     

    116658995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