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做人要有大心量 方与圆正版书 成功励志为人处事书籍 人际交往关系学交际社交技巧演讲说话艺术心理学书籍 人生哲学哲理智慧畅
  • 新商品上架
    • 作者: 沐尘著
    •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雨沐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沐尘著
    •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0908568672
    • 版权提供: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1737684051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做人要有大心量

    作者:沐尘 著作 著

    市场价:29.8元

    ISBN号:9787564061913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类型:图书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2-09-01      

    版次:1      

    页数:248

    印刷时间:2012-09-01      

    印次:1      

    字数:200.00千字

    目  录

    第一章勿执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001

    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002

    “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源头006

    放下得失心,专注于当下009

    嫉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好处012

    把自己压低,才是真正的尊贵015

    放下痛苦,快乐就会不请自来018

    放下自卑,把自卑从你的字典里删去021

    放下抱怨,与其抱怨,不如努力024

    放下生死,才能自在人生027

    第二章常放手,有舍才能得,先舍而后得031

    懂得取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032

    欲取先予,有舍才能有得035

    明智的放弃胜过盲目的执著039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042

    舍弃无关,心志专注044

    世界原本不属于你,所以你要抛弃“我执”048

    舍弃贪欲,才能使心灵归于宁静052

    抵制诱惑,使“心不为形役”055

    面对金钱,保持一颗平常心058

    第三章戒嗔恚,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061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062

    宽容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065

    宽容,无声胜有声的教育068

    以德报怨,是结束一切冤怨的根本07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074

    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076

    凡事为别人着想,便是慈悲079

    多一分心力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081

    能吃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084

    第四章且随缘,境来不拒,境去不留087

    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接受比抱怨好088

    心被物转,即是众生;心能转物,即是如来091

    拥有一颗清净心,是幸福的源泉095

    放下执著,量力而行098

    得失从缘,心无增减101

    随顺自然,才能识得菩提觉性104

    万事皆缘,随遇而安106

    顺其自然,拥有一颗平常心109

    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114

    第五章莫计较,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117

    用心计较,莫如退步思量118

    所谓输赢,只是文字的观念121

    摒除比较心,回归自我本性124

    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127

    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129

    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132

    万物皆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134

    一味苛求别人的认同,你将永远不快乐137

    第六章有雅量,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141

    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142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145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148

    能容纳异己的存在,才能成就自己的伟大151

    凡夫心易动难制,欲胜人者必先自胜154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157

    人生苦短,生命可贵160

    做事不怕不成,只怕无恒163

    第七章奉善行,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167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168

    人要活在光明喜悦之中171

    一念善,存喜乐;一念恶,化悲苦174

    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177

    众生皆平等,菩提心源于对众生的爱180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82

    心量大,修善绝不求果报185

    布施时的心量大,福报也大188

    善心不是用钱财来衡量的191

    第八章多喜乐,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195

    用烦恼心面对事物,一切都是业障196

    欢喜心是一剂快乐的良药199

    心宽是一种无上的福分203

    心中有美,快乐常在206

    心境清明,则日日好日,处处福地209

    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213

    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215

    助人为乐是人生快乐之本218

    第九章惜福祉,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221

    贪欲是所有痛苦的根源222

    戒贪痴,贪婪是万恶之本225

    心无贪欲,方寸之间皆海阔天空228

    不沉湎放逸,不贪恋享受231

    知足者虽贫而富,不知足者虽富而贫233

    作福莫如惜福,悔过莫如寡过237

    幸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感受到多少239

    用心珍惜生活中的点滴,就是珍惜幸福243

    不要觉得自己不幸,比我们痛苦的人还有很多246

    在线试读

          静慧大师说:“我学佛几十年,对佛教最重要的体会只有六个字,看破、放下、自在。”佛家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以及执著心。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我们要淡泊明心放下贪、嗔、痴,抛弃一切的执著,对人生之苦不绝望,对人生之乐也不执著。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商场得意者威风八面,仕途得志者自然也风光无限,但如果你志不在此,则大可不必对此望洋兴叹。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感到迷惑,也不要因为世俗的偏见轻易移志。别人的故乡,或许只是你的一个歇脚之地。人生就好比一艘船,这艘船不可能载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所以,要想扬帆前行而不在中途搁浅或者沉没,就必须把那些应该放下的统统都果断地放下。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有一个以出卖苦力为生的人,他非常勤劳,也很节俭。每当有些积蓄时,他就全换成黄金,然后封藏在一些瓶罐里,再埋藏在家中。他看着自己一天天增多的黄金,心中感到越来越快活。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他终日省吃俭用的成果换来了满满七个瓶罐的黄金,但也就在这时,他终于病倒了,可是因为不舍得花钱请医生治疗,最终留下那些黄金,一命呜呼了。死后,由于念念不忘自己留下的黄金,他变成了一条毒蛇,日夜守护在他生前埋藏的黄金旁边。物换星移,岁月如梭,经过了一万年之后,终于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就是因为自己如此执著,才使得他一万年仍脱离不了蛇身。当他从这种执著中醒悟过来后,很快就摆脱了蛇身,获得了超生。据传这条毒蛇就是舍利弗的一个前身。执著是心灵的桎梏和牢狱,人心一旦执著,就会变得如针眼一般狭窄,而人心一旦打开,天地就可以变得无限宽阔。就像故事中的这条毒蛇,因为对黄金的执著,使它一万年都不能解脱,而当他翻然醒悟时,才终于发现,原来自己陷在了自己制造的执著的迷梦里。当我们突然醒悟了,就好像从梦中惊醒了,我们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以前所执著的那些只不过是一种不实的虚像罢了,如“梦”,如“幻”,如“影”,如“露”,亦如“电”。我们也会突然发现,原来心灵的范畴,可以变得如此的开阔与自在,而“执著”就是对这种开阔本色的背反,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有一位修行人向优波鞠多尊者求法,尊者告诉他说:“你要求法,这很好。那么,不管我说什么,你都要照做。”修行人回答说:“我既然是来向您求法的,自然会遵从您的教诲。”尊者即刻幻现出一座陡峭的悬崖,悬崖顶端耸立着一棵大树,而在大树下有一个又深又广的大坑。尊者要他爬上树去,修行人爬上去之后,手脚紧紧地抱着树干。尊者说:“把两脚放下。”修行人就把双脚放了下来。 “把左手放下。”修行人把左手也放了下来。“把右手放下。”修行人这次抗议道:“不行啊,如果放了就会跌到坑中摔死的!”尊者说:“你不是答应要听从我的吩咐吗?要求法,就要相信我的话。”修行人只能把右手也放了下来,可是哪里还有什么树和坑啊,那只是尊者以神通变幻出的一个虚幻境界而已。这位修行人放下了心中的执著,当下即证得阿罗汉果。可能有人会问,佛家既然讲空,那我们还折腾什么呢?学了又能有什么用呢?佛家之所以讲空,是因为这个社会的人太“现实”了。过去是这样,时至今日仍然是这样。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人不断地追求物质享受,各种欲望不断膨胀,什么都想拥有,一切都以看得见、摸得着为标准。人太现实了,就会什么都想占有,在这种情况下,佛家讲空,显然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佛家所讲的空,并不是没有,而是放下。该拿起的要拿起,该放下的也定然要放下。不该拿起的你不能拿,不该放的你也不能放,平平淡淡才是空。对于当前这个社会,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身体感受到的、意念想到的,一切好的东西都想要,所以佛家提出的“空”是有其积极意义的。可是对于人来说,放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人有欲。“谷”“欠”即为欲,人的欲望就如同深谷一样,永远都填不满。谷为五谷,表示食物,人吃了食物,只能得到暂时的满足,饥饿感很快又会降临,所以要吃食物来满足食欲,就这样循环不断,好像永远都不会够,永远都需要补充,因此人的欲望总是“欠”着的。一直欠着,就一直难以填满,直到死的那一刻为止,从古到今,莫不如此。正是因为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由此才产生了诸多烦恼。所以,消除烦恼的根本办法就是消除贪欲。而消除贪欲,正是步入佛家的最根本问题,也是佛法要解决的问题。P6-8

    内容简介

          《做人要有大心量》由沐尘编著,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仅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做人要有大心量》中提到弘一法师讲到:德胜者,其心平和,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编辑推荐

          《做人要有大心量》由沐尘编著,心量要大,自我要小。身心常放松,逢人面带笑;放松能使我们身心健康,带笑容易增进彼此友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你就原谅和容忍他吧!

     

    1737684051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