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全2册)一战战史+二战战史 军事历史通史读物抗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形势战略战术战役战史战争史书大全全史图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姚妤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姚妤著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2280752040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解码:一战战史+二战战史

    价格:90元

    出版社:吉林文史

    书号:9787547242278

    出版日期:2017-10-01

    作者:(英)萨默维尔(英)韦斯威尔

    页码:492页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一战战史》从多的角度来分析战争,对比研究作战双方的行为,并从军事高层指挥、政府以及公众的视角记述进行细节的再现。英著名历史学家韦斯威尔,常年从事世界战争史研究工作,其作品《一战战史》成为我们研究、了解十八到十九世纪世界战争、世界形势、世界历史的通俗性普及型教科书。

    《二战战史》是一部战争史书,是对人类历史上致命冲突的记录,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详细解读其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战争全史。其中既有对不同军事策略之成败的分析,也会论及战争的关键转折点以及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力等。视角客观公正,故能与众不同;论述精警,足以让人击节。内容既适合普通读者对“二战”进行大致了解,也可供军事迷和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内容简介

    《一战战史》不仅分析战争形势和战略战术,介绍战役经过、主要将领、武器装备,更论及历史谜团和一战趣闻等,尽量还原第yi次世界大战的本来面目。回顾这次空前浩劫。重温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更深入地反思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战争与和平等问题。

    六十多年前,法西斯主义运动严重践踏了人类的尊严、自由与和平,是人类历史上遭遇的一场空前浩劫。战争激烈时,有61个家和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二战战史》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分为“上篇:全程纪实”和“下篇:专题解说”两部分。不仅详细描述了波兰闪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和抢占瓜岛等著名战役,还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作了具体介绍。本书力争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历史全貌。

     

    目录

    开战原因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年7月,走上战争之路
    协约战争计划
    奥匈帝和德的战争计划
    欧洲陷入战火
    德入侵比利时
    边境要塞
    重炮
    境之战
    空中侦察机
    蒙斯和莱卡托
    野战炮
    马恩河战役
    步枪和刺刀
    奔向海岸
    伊普雷斯第yi次会战
    1914~1915年,人侵塞尔维亚
    俄军入侵东普鲁士
    骑兵
    坦能堡战役
    波兰和加西利亚境内的军事行动
    中和太平洋地区的军事行动
    海上袭击舰
    德的西非殖民地
    北海海战
    防潜栅
    科罗内尔和福克兰群岛
    战列巡洋舰
    1915年——堑壕战
    第二次伊普雷斯会战
    毒气战
    阿图瓦二次会战
    堑壕体系
    香巴尼和阿图瓦的会战
    早期的战斗机
    对俄冬季攻势
    迫击炮
    德的戈尔里采一塔诺攻势
    热气球
    伊松佐沿岸的4次战役
    进攻达达尼尔海峡
    前无畏战列舰
    加利波利登陆行动
    水上飞机和飞船
    1914~1916年的高加索战线
    1914~1916年的巴勒斯坦
    1914~1916年,美索不达米亚战役
    海战白热化
    加利波利战场上的大撤军
    德潜艇
    后方
    齐柏林飞艇
    1914~1918年,战火中的平民
    重型轰炸机
    1916年——消耗之年
    凡尔登——德军出击
    索姆河日
    机枪
    凡尔登——法军复苏
    堑壕战使用的武器
    索姆河上的消耗
    英制坦克
    俄支援盟友
    罗马尼亚战役
    伪装
    意大利战场的僵持
    上飞机母舰和航空母舰
    萨洛尼卡的军事行动(1916~1917年)
    东非地区的战争(1914~1918年)
    日德兰海战
    无畏舰
    潜艇锋芒渐露
    驱逐舰
    地中海海战(1914~1916年)
    鱼雷艇
    协约的潜艇
    1917年——欧洲决胜之年
    阿拉斯之战
    轻型轰炸机
    尼维尔攻势
    德和法的坦克
    莫西尼斯之战
    地雷战
    帕斯尚尔之战
    沿海、边塞及铁道线上的大炮
    康布雷之战
    王牌飞行员与战斗机战术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卡波雷托之战
    后一次高加索之战(1917~1918年)
    比尔谢巴之战
    美索不达米亚战役(1917~1918年)
    打败潜艇(1917~1918年)
    反潜武器
    1918年——协约的胜利
    “迈克尔行动”
    后来的战斗机
    防空炮
    德军后的攻势
    “巴黎炮”
    对地攻击机
    给美军的装备
    美军的第yi轮作战
    物资转移
    兹河一阿尔贡攻势
    通信
    突破兴登堡防线
    手枪:
    装甲车
    意大利战场的后一轮会战
    解放巴尔干
    美厉多之战
    巡洋舰
    德海军哗变
    战争的后果
    停火
    和平协议
    际联盟
    战争与回忆

    ....



    序言:

    第yi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帝主义家两大集团——同盟与协约之间进行的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先在德、奥匈帝及其敌对英、法、俄等之间展开。后来逐渐有38个家、15亿人卷入战争。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源,先是老牌殖民帝英、法、俄和德、日、美等新兴帝主义家在争夺资源和殖民地上的矛盾。其次,资本主义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内阶矛盾的尖锐化也使各统治不稳,于是纷纷扩军备战、寻找同盟,企图通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来缓和内阶矛盾。
    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欧洲的火药桶,随着奥匈帝向塞尔维亚宣战,欧洲列强纷纷全面动员,倾其全之力,投入这场前所未见的残酷血战。绵延千里的铁丝网和壕沟阵地,成为列强厮杀拼搏的角力场。数以百万计的军人在弹片四溅、血流成河的泥泞战场,试图打出一个世界新秩序。主要战役包括东普鲁士战役、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日德兰海战、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等。战祸蔓延至亚欧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炮火硝烟中,旧帝纷纷解体,欧洲的权力格局亦随之改变。1918年11月11日,德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yi次世界大战以协约的胜利告终。
    第yi次世界大战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军事冲突,人类在这次浩劫中蒙受的损失之大,令人瞠目结舌:军人、平民伤亡人数达到数千万,参战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这次大战,使帝主义各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在战争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战后帝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和宰割弱小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主义战胜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这场号称“将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造成的结果,竟是下一场更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这是一部战争史书,是对人类历史上致命冲突的记录,对第yi次世界大战中的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详细解读其前因后果,客观点评当时的政治经济格局,还原历史真相,拨开重重迷雾,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战争全史。其中既有对不同军事策略之成败的分析,也会论及战争的关键转折点以及新技术所带来的影响力等。视角客观公正,故能与众不同;论述精警,足以让人击节。既适合普通读者对“一战”进行大致了解,也可供军事迷和专业人士学习参考。

     

     

    文摘

    开战原因
    1914年6月28日,波斯尼亚一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暗杀了奥匈帝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那时,巴尔干地区的地方势力正斗得没完没了,所以大部分的欧洲人在刚刚知道这个消息时都没怎么在意,觉得这充其量也不过是又一个比以往更不同凡响的斗争新产物罢了。尽管这起暗杀并没有在其发生的当日就直接导致第yi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就在那个夏日的礼拜天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它就演变成了一根导火索,把欧洲的主要势力都吸引到了瓜分世界的战火之中。
    第yi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各之间在经济、政治和领土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的矛盾,而各种秘密条约的签署将相关势力分化为对立的轴心和协约两大阵营,也使得矛盾进一步被激化。1914年7月,各脑决心要用战场上的胜败来理清混乱的局面,因此有意无意地都放弃了遏制冲突的努力,决策者的这种态度在其他诸多因素的作用下终导致了武装冲突的爆发。但当时却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战争后来将会演变成一次旷日持久、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旷世浩劫。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在第yi次世界大战之前,巴尔干地区就早已因为家间的对立和局部战争而四分五裂了,而1914年6月刺杀那个寂寂无名的奥匈帝皇储的行动,不过是这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而已。
    在第yi次世界大战之前的若干年里,欧洲列强就已经分化成了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每个家都有理由相信其邻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威胁。当时,地处巴尔干的塞尔维亚与沙皇俄关系十分密切,却又被奥匈帝视为眼中钉,这使得沙皇俄和奥匈帝在巴尔干的冲突问题上很难达成一致,双方都因为这个隐患而充满了忧虑。由于担心法会在局势发展到某个阶段时夺回他们在普法战争(1870~1871年)中割让给自己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德曾试图维持与英的友好邦交,但两的交情在德皇威廉二世于1888年即位之后却变得糟糕起来——威廉二世开始建造大型的军舰,其举动无疑是在挑战英一直以来所拥有的海上霸权地位,而英对于德的快速工业化和其对海外殖民地的搜寻也渐渐警觉起来。
    联盟竞赛
    1879年,德与奥匈帝结成同盟;三年之后,意大利也加人了,三同盟形成。在这个同盟体系中,如果意大利遭受法的袭击,德和奥匈帝将给予支援;而意大利则表示,自己将在俄攻打奥匈帝时保持中立。另一方面,法与俄于1894年结成联盟,英法两则于1904年签署了《英法协约》。此外,由于俄对德皇威廉二世在巴尔干问题上支持奥匈帝的态度相当恼火,故决定结束与英在中亚问题上的长期纷争,并进而与之结盟。1907年,英法俄之间的三协约达成。
    在那个民族主义蔓延的年代,欧洲列强之间的相互猜忌很容易为军主义所利用,这一点在德表现得为明显。基于“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共同认知,在竞争中处于对立状态的各个家纷纷摩拳擦掌,意图夺取战争先机。德意识到即将面临的是两头作战的考验,所以自己必须抢在数量远胜于己的法俄大军开入战场之前率先发动进攻。在大战来临前的几年时间里,上至将军下至百姓,人人都觉得这场战争应该是无可避免的了;但没人会想到,这一切竟是由1914年6月28日那一对寂寂无名的奥匈帝皇储夫妇被刺身亡来拉开序幕的。
    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
    其时正在波斯尼亚府萨拉热窝进行官方访问的斐迪南大公是奥匈帝的皇位继承人。1906年,这个曾经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地区就已经被纳入了奥匈帝的版图,但这次吞并却并没有得到居住在波斯尼亚的塞族人和本土民的承认。这次暗杀是由加尔利诺·普林西普领导的一小队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实施的。如果这支小队是立作案的话,那么在他们被捕之后,事情就该落下帷幕了,但是很明显地,他们既然是在塞尔维亚境内策划这次行动的,那么塞的秘密组织就肯定为他们提供了协助,也就是说,塞尔维亚在斐迪南大公遇害一事上扮演着共犯的角色。奥匈帝立刻将此视为塞尔维亚与自己为敌的证据,甚至坚信这是塞尔维亚有计划地通过获得波斯尼亚来扩张其领土的表现。他们认为,扩张后的塞尔维亚将变得更加强大,而这势必进一步动摇奥匈帝在巴尔干地区本就日渐衰退的影响力;同时,塞尔维亚还很有可能为了地缘政治的目的煽动奥匈帝内部的斯拉夫人制造更大的动乱。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