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人类如何走到今天 莱斯利纽森 等著 跳出唯基因遗传学论视角 直击史前人类七个阶段的利益权衡与文化进化 出版社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莱斯利·纽森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7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莱斯利·纽森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7
    • 页数:341
    • ISBN:9788920050583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商品名称 人类如何走到今天
    • 作者 (美)莱斯利·纽森//彼得·理查森
    • 责编 杨杉杉
    • 译者 何珊
    • 定价 79.00
    • ISBN号 9787521755619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版印次 1版 1次
    • 开本 16开
    • 装帧 平装
    • 页数 341
    • 出版时间 2023-07
    • 印刷时间 2023-07

    近年来,大量关于人类进化的新证据和新观点,使科学家们对数万年甚至数百万年前发生的事情有了更加缜密的思考,对祖先曾面临的问题、找到的解决方案,以及做的利弊权衡有了更多的了解。

    祖先戏剧性的经历造就了今天的人类——一种依赖于复杂文化的动物,但文化的复杂性往往也意味着带来新的挑战。

    这本书梳理了700万年来人类的发展历程,提出相对于基因,行为选择才是塑造多样化、创新和形成复杂社会的真正因素。

    两位进化生物学家提出,气候变化造成的严酷环境可能迫使我们的祖先以家庭为单位群居。由社群中的众人合力抚养,儿童得以获取复合知识、专业技能,那些更善于使用和传达文化信息的个体幸存的可能性更大——随着代代相传,文化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文化日渐全球化和高智商化,或将帮助我们跨过更大的进化障碍。

    此外,是时候通过一个超越“猿人”的人类进化故事,来看看史前的女人和孩子在做什么了。

    01 超越猿人

    02 猿类祖先(700万年前)

    03 直立行走的猿类(300万年前)

    04 早期人类(150万年前)

    05 像我们一样的人类(10万年前)

    06 冰期的人类(3万年前)

    07 构建今日世界(2万年前~300年前)

    08 另一次转型

    后记

    致谢

    注释

    莱斯利·纽森(Lesley Newson),进化生物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科学与政策系荣誉博士后,这本书的另一作者彼得·理查森的妻子。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曾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和电视科学节目的作家和制作人,并出版过多部著作。

    彼得·理查森(Peter Richerson),进化生物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环境科学与政策系荣誉教授。20世纪70年代以来,逐渐成为文化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该理论研究了基因和文化如何共同进化,对双重继承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01 超越猿人

    人类到底是什么?当你第一次呼吸时,你就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终生探索。你会慢慢了解如何与自己的身体及周遭的世界和谐相处。你需要他人的照顾,于是你会自动做出鼓励他们来照顾你的行为。你的目光被他们的脸部吸引,回看着他们的眼睛,咧开嘴,露出小小的微笑。感到不舒服的时候,你会哭。自你被孕育的那一刻起,你的生命就与其他人的生命交织在一起了。

    科学家希望了解人类是如何进化的,因为他们相信,这将有助于回答人类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关于人类进化的思考已经持续了超过150年,但直到20世纪中叶,有关人类进化的故事才开始为公众所知。讲述这些故事的科学家们其实并没有多少证据,他们所掌握的不过是一些人类学家发掘出的类似人类骨头和牙齿的碎片,但他们却认为已经足够了解人类,并可以据此拼凑出一个完整的关于人类的故事。他们信心满满地描述了猿人在非洲热带草原争夺母猿人和领地的情形。这个故事对于那些刚刚经历了毁灭性战争,以及在“体面场合”谈及性话题时会有些许不适的人来说,还算讲得通。谈论我们动物祖先的性生活虽然尚可接受,但仍有一丝挑逗意味。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持续发展,但关于猿人的故事却并没有多少改变。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不再那么关注猿人之间的争斗,转而更为关注他们是如何思考的。这些“进化心理学家”所讲述的故事仍旧是关于热带草原上的猿人的,但他们把关注点放在了猿人如何通过信息处理和计算来守卫领地和赢得更多雌性上。

    近年来,科学家发布了大量信息,揭示了我们祖先的长相及生活面貌。现在,关于人类进化的故事有可能更宏大、更大胆、更丰富,我们撰写本书的目的,正是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当我们写到本书的最后部分时,世界发生的重大事件为讲述这一新故事的必要性提供了全新佐证。在极短的时间内,人们感受到了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大量人口为延缓一种新型病毒的传播而前赴后继地努力。为降低感染病毒的风险,许多人被强制居家;另一些人则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继续工作,照料病患,为居家者提供支持。相关领域的科学家试图更好地了解这种病毒及其传播特点,进而找到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人们开始谈论“国家紧急状态”和“战时状态”,但这是另一种类型的战争。它不是人类的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的冲突。相反,所有人都被敦促团结一致,应对全人类共同的敌人——病毒。

    打败这一隐形敌人的过程常常混乱无序。目前达成的任何一种“团结”都远不尽如人意。但是,2020年的全球疫情应对措施肯定与人类若在20世纪中叶遭遇类似疫情所采取的举措截然不同。21世纪的大多数人都期盼(也希望)人类能够共同努力,不仅打败病毒,也保护我们共同生活的世界中复杂的社会联结和经济关联。

    我们讲述的这个关于人类进化的故事解释了居住在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猿类后代如何进化成了现在的动物(见图1.1)。这个故事并不完整——甚至可以说还差得很远。毫无疑问,未来的探索会找到揭示更多细节的证据,这些证据可能会佐证或质疑本故事的某些部分。这也正是科学的题中之义。但我们的故事一定比以前那些关于猿人的故事更“真实”、更完整。我们早就应该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既结合了新的证据,又讨论了所有女性和儿童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趣闻。

    人脑进化并非“程序升级”

    在苦思冥想诸如“思考是什么”这类抽象概念时,我们总是忍不住借鉴具体的日常生活经验。当科学家开始使用计算机时,他们认为“思考”像计算机程序一样。他们将大脑视作类似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设备。自此,关于大脑进化的观点就紧紧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足迹不断演变。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的办公室里摆放的是带有软盘驱动器的台式机,显示器敦实而笨重。这些新型台式电脑安装了奔腾芯片和Windows 95操作系统。人们对电脑拥有的新性能感到兴奋不已。所以,当20世纪90年代的科学家思索大脑的进化过程时,他们会很容易联想到硬件的升级,以及计算机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的提升。他们将基因视为一种程序,视自然选择为软件设计师。

    计算机在过去25年里发生了巨大变化。计算机网络在20世纪90年代时还很不成熟。互联网的爆炸式发展和连接设备的激增改变了一切,我们也得以更贴切地比喻人脑的工作机制。联网的移动电脑比90年代的台式机功能更为丰富,这并不只是因为移动电脑在存储和处理数据方面更出色,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共享数据、程序,处理能力也更为强大。当今计算机的互联性让科学家意识到,人类头骨中装载的“计算机”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身处网络之中,也就是作为“我们”之中的一部分。作为人类,我们向他人学习。我们集思广益、周密思考。我们分享自己的感受,也能体会他人的痛苦。联结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被忽视和被迫与社会断联的儿童长大后会对世界一无所知,他们的大脑发育也通常滞后或受损。

    我们相互联结的能力和需求之所以得到进化,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因联结获得了成功。我们与他人分享的和向孩子们讲述的有关人类进化的故事需要改变,以反映这一全新理念。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也需要反映所有关于我们祖先的新证据,而这些证据并不适用于热带草原上的野蛮猿人。例如,我们现在知道了更多有关女性祖先的行为,以及远古时代的儿童如何生活。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许多优秀的女性科学家,她们在学术界地位的不断提升使她们能够影响研究的选题。更多地了解儿童的生活对于理解人类进化至关重要,因为孩童时期的生存竞争最为激烈。即便在100年前,有些族群中仍普遍存在半数儿童未到成年就夭折的现象。我们必须记住,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不仅自己活到了成年,他们的孩子也都活到了成年,并且也有了孩子。

    你可能会认为,人类抚育后代并没有什么复杂或特别的地方。毕竟,所有动物都会生儿育女。其实,这个观点具有误导性。在进化学中,动物最重要的事就是繁衍能够存活的后代。对于人类而言,母亲会从其他女性和自己的男性亲属处获得帮助和支持。无论男性的职业是猎人、农夫、士兵还是其他,他们的劳作都为孩子的存活做出了贡献,对于人类进化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人类进化的故事中,一个关键且永恒的主题就是男性在养育后代的过程中所做出的种种努力。

    如今的进化学家对于了解由基因决定的“人类本能”不太感兴趣。事实上,整个“人类本能”的概念看上去越来越不真实。尴尬的家庭聚会也许很难忍受,但它却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你可以观察到那些从小一起长大且拥有大量共同基因的人的行事方式却不一定相同。基因和环境都无法准确预测孩子们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它们也都不能(单独或共同)解释,为什么同样的挑战能够让一个孩子更加坚强,却能给另一个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还有其他的因素造就了我们,包括随机因素。和我们的祖先一样,我们也许不得不接受,有些事情就是发生了,这就是所谓的运气或“命运”。我们一生中受到的所有影响并不都是确定的,我们也无法解释发生的一切。人类还没有进化出一种程序化的思维模式来做出特定的反应,我们进化出的是一种能够继续进化的思维,正是它成就了今天的我们———种独一无二的生物。

    P1-6

    作者运用最新考古记录和科学研究,更新我们的“进化论”认知体系。用8个章节,为地球上的每一段人类进化历史阶段搭建了舞台。

    一部既有自然科学的实证,又有人文社科的情怀的人类历史。

    本书成功将基因技术、考古研究、历史研究等多学科研究成果进行融合,实现了科学融入人文历史领域。内容既有自然科学的实证,又有人文社科的情怀。

    这本书恰如其分地描绘了人类从类人猿祖先进化到现在的七个主要阶段的生活。纽森和理查森见多识广,他们的“时光机”角度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是对我们进化科学的精彩介绍。

    ——理查德·兰厄姆 哈佛大学生物人类学教授

    这本书展示了从解剖学和行为学到化石,再到遗传学等领域的全新发展,为我们在过去700万年里的进化提供了引人入胜的描述。对“社会行为”和“合作”的关注抵消了过去对“竞争力”和“攻击性”的过度强调。

    ——罗伯特·马丁 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馆生物人类学名誉馆长 苏黎世大学进化医学研究所学术嘉宾

    作者将故事和清晰的科学描述融为一体,巧妙地引导读者从人类的黎明开始,穿过科学研究的茂密丛林,抵达农业起源时代,再到现代。书中为人类如何进化以及为什么我们与其他物种如此不同提供了丰富且易懂的说明。

    ——约瑟夫·亨里奇 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教授 “美国总统学者奖”获得者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