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西洋镜:一个英国风光摄影大师镜头下的中国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唐纳德·曼尼著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唐纳德·曼尼著
    •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 ISBN:9781054031026
    • 版权提供:广东人民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目录内容:

    内容介绍内容:

    书名:西洋镜:一个英国风光摄影大师镜头下的中国    

    定价:168.00    

    作者:[英]唐纳德·曼尼 著 赵省伟 编

    译者:彭金枝 栾晓敏

    ISBN:978-7-218-12473-5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  数:336页

    开  本:16开    

    字  数:200千   

     纸  张:110克纯质

    CIP分类号:J431 


    • 稳坐中国风光摄影头把交椅的摄影大师:曾获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提名
    • 中国国家图书馆与大英图书馆图片展压轴作品——《北京美观》。中国摄影史上无与伦比的画册——《扬子风景》
    • 《东方历史评论》联袂打造老照片品牌
    • 知名出版人杨葵为“西洋镜”题字


    全书共分五部分:《扬子风景》《北京美观》《中国风景画》《中国南与北》,以及《中国庭院中的女人》一书中的插图。

      《扬子风景》初版于1926年,收录了50张长江三峡风景照,包括12张手工上色照片。堪称中国摄影艺术的精品,作者因此被提名入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北京美观》初版于1920年,收录了66张北洋时期北京的照片,记录下了风云变幻时期北京最后的辉煌。2008年9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联合主办了“1860-1930:英国藏中国老照片”图片展,《北京美观》中的30张照片作为压轴展品最后登场。

    《中国风景画》与《中国南与北》均初版于20世纪20年代,各收录30张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地的风景民俗照片。

    《中国庭院中的女人》初版于1914年,收录了12张反映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照片。


    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 1876-1944):著名风光摄影大师,1920-1940年间中国沿海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外国商人之一。1876年出生于英格兰,1891年开始在药店做学徒。19世纪末来到北京工作,后前往上海,任上海屈臣氏大药房董事经理。义和团运动期间,他加入了公共租界的准军事组织——上海义勇队。从1903年起,他多次在上海业余摄影协会举办的活动中分享自己的摄影经验,先后出版了《北京美观》(1920)、《扬子风景》(1926)等摄影集。1943年3月,被日军关入上海龙华集中营。集中营内恶劣的条件导致他的健康状况极度恶化,不幸于1944年1月病逝。

    赵省伟:《西洋镜》《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系列丛书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系毕业,自2011年起专注于中国历史影像的收藏和出版,藏有海量中国主题的法国、德国报纸和书籍。

    彭金枝: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硕士,国际劳工组织外聘译员。

    栾晓敏: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硕士,中外影视译制与传播国际合作倡议论坛译员,翻译有央视系列纪录片《铸梦》等影视作品。


    扬子风景001

    序 002

    引言 003

    01/ 崆岭峡 006

    02/ 红石子滩 008

    03/ 新滩 010

    04/ 长江腰叉河锚地 012

    05/ 新滩镇 014

    06/ 新滩 016

    07/ 黄猫峡 018

    08/ 夔府砂石滩 020

    09/ 巫峡 022

    10/ 乘风逆流而上 024

    11/ 獭洞滩 026

    12/ 马屁股 028

    13/ 夔府古城 030

    14/ 从新滩顺流而下 032

    15/ 云阳滩下游 034

    16/ 黄陵庙 036

    17/ 文峰山 038

    18/ 渡船 040

    19/ 兴隆滩纤夫 042

    20/ 新滩梁 044

    21/ 红船(长江救生船) 046

    22/ 万县古桥 048

    23/ 默默与长江为伴的万县 050

    24/ 远处云雾缭绕、绵延不绝的山峦 052

    25/ 瞿塘峡 054

    26/ 万县洗衣槽 056

    27/ 灯影峡 058

    28/ 南岸“哨兵” 060

    29/ 灯影峡 062

    30/ 行至庙子滩 064

    31/ 令人望而生畏的峡口 066

    32/ 崆岭滩 068

    33/ 万县一景 070

    34/ 泄滩 072

    35/ 礁石林立的牛肝马肺峡峡口 074

    36/ 米仓峡 076

    37/ 二滩沿岸 078

    38/ 新滩 080

    39/ 夔府 082

    40/ 庙城云阳 084

    41/ 古庙灵钟 086

    42/ 兴隆滩纤夫 088

    43/ 沉睡的河段 090

    44/ 破晓 092

    45/ 顺流而下 094

    46/ 行至泄滩 096

    47/ 舟行穿过牛肝马肺峡 098

    48/ 泄滩下游 100

    49/ 巫山峡 102

    50/ 重庆 104


    北京美观107

    引言 108

    01/ 孔庙牌楼 124

    02/ 颐和园 126

    03/ 北海 128

    04/ 安定门大街 130

    05/ 碧云寺 132

    06/ 青龙桥—南口 134

    07/ 排云殿 136

    08/ 天坛 138

    09/ 商铺 140

    10/ 龙王堂 142

    11/ 西山戒台寺 144

    12/ 雍和宫院落 146

    13/ 骆驼 148

    14/ 居庸关 150

    15/ 晴天永定门沿线街景 152

    16/ 颐和园长廊 154

    17/ 午餐 156

    18/ 平则门 158

    19/ 北海牌楼和积翠堆云桥 160

    20/ 西直门 162

    21/ 碧云寺 164

    22/ 内城街景 166

    23/ 南口长城 168

    24/ 黄沙漫天 170

    25/ 北海公园内部 172

    26/ 南口 174

    27/ 紫禁城 176

    28/ 西山沿路风光 178

    29/ 商铺 180

    30/ 鼓楼 182

    31/ 街头残阳 184

    32/ 黄寺 186

    33/ 前门 188

    34/ 外城城门 190

    35/ 颐和园铜亭 192

    36/ 老北京的街道 194

    37/ 碧云寺 196

    38/ 南西门 198

    39/ 长途奔波 200

    40/ 国子监 202

    41/ 休息时段 204

    42/ 从煤山北望京城 206

    43/ 雍和宫 208

    44/ 西直门 210

    45/ 瀛台 212

    46/ 颐和园铜牛 214

    47/ 煤山 216

    48/ 街头 218

    49/ 颐和园罗锅桥 220

    50/ 进城的北京马车 222

    51/ 黄寺舍利塔 224

    52/ 天坛 226

    53/ 明十三陵 228

    54/ 居庸关 230

    55/ 瀛台 232

    56/ 颐和园十七孔桥 234

    57/ 城郊街景 236

    58/ 大觉寺 238

    59/ 德胜门 240

    60/ 颐和园青铜雕像 242

    61/ 万佛寺 244

    62/ 永定门 246

    63/ 孔庙 248

    64/ 天坛 250

    65/ 黄寺 252

    66/ 日影西斜 254


    中国风景画257

    白玉桥 258

    “扁舟意不忘” 259

    上海松江的一条小河汊 260

    进香归来 261

    上香 261

    上海松江的一座水门 262

    卖筐的摊贩 263

    杭州冷泉亭 264

    静谧祥和之所 265

    朝阳冲破雾气 266

    渭河边的锚地 267

    小桥流水 267

    照看香炉的人 268

    玩鸟的人 269

    无锡官道 270

    村中的广场 271

    灵隐寺庭院中 272

    昆山古墙下 272

    小巷中的孩童 273

    “青枫浦上不胜愁” 274

    寺庙庭院 275

    饭毕 276

    官员出行 277

    “何处相思明月楼” 278

    上海罗别根路旁的河流 279

    首饰摊前 280

    四月清晨,欣欣向荣 281

    云下静静伫立的牌楼 282

    木渎镇破旧的道路 283

    走向远处的青山 284


    中国南与北285

    白玉桥 286

    福州闽江锚地 287

    宁波天童寺 287

    北京碧云寺 288

    闲暇时光 289

    无锡的河道 290

    北海牌楼与石桥 291

    杭州的街道 292

    白玉桥 292

    闽江日出 293

    上海老城一条制作卷轴的街道 294

    北京颐和园铜亭 295

    杭州天竺寺 296

    南京的主河道 297

    上海黄浦之夕 298

    闽江边的少女 299

    嘉定桥边的寺庙 300

    杭州天竺寺拜佛 301

    进香 302

    大运河上 303

    福州金灿灿的闽江上 304

    老北京 305

    松江水门 306

    阳光下尘土飞扬的北京 306

    福州闽江上的舢板 307

    去往木渎的路上 308

    台江地区的闽江 308

    做糕饼 309

    北京齐化门 310


    中国庭院中的女人311

    挑水夫 312

    密林间的山路 312

    金莲花茶室 313

    怡园 314

    茶室外携手赏莲 315

    早春时节 315

    童话中的宫殿与波光粼粼的湖面 316

    乡间小屋 316

    黑帆船 317

    溶溶月色中运河边的宝塔 318

    撑伞的僧人 319

    寺庙中的宝塔 319


    在2012 年华辰秋季拍卖会影像专场上,一本彩色织锦外封、装帧极为考究的画册——《扬子风景》(The Grandeur of the Gorges )经过数轮争夺后,以近5 万元的价格落槌成交。中国摄影史上一位“遗失”的英国风光摄影大家随之浮出水面。

    这是“业余”摄影师唐纳德·曼尼(Donald Mennie)继《北京美观》(The Pageant of Peking )之后出版的第二本大型摄影画册。当时很多外国人都游历过三峡,毕晓普夫人(Isabella Bird)、莫理循(GeorgeMorrison)、庄士敦(Reginald Johnston)都曾在游记中记录下三峡的壮美,却很少有人用镜头记录下那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震撼心灵的美景。为此,民国初年,曼尼沿长江溯流而上,在拍摄条件并不理想的情况下记录下了秀丽壮美的三峡风景。

    对于生活在上海的洋人来说,唐纳德·曼尼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他1899 年来到上海,任上海屈臣氏大药房的董事经理。

    有关曼尼早期摄影生涯的一些问题,比如何时何地、为何开始摄影等仍困扰着摄影史学者。早期的摄影师往往需要自己购买药品配制显定影液,而这些药品在当时都由药房经销。曼尼供职的屈臣氏大药房也经销照相器材及照相药水,工作上的便利为唐纳德·曼尼提供了研究摄影的良好条件。

    据上海业余摄影协会的资料,早在1903 年4 月,曼尼就曾与该协会的成员分享过使用手持照相机(hand camera)的经验:“关于手持照相机,很遗憾我无法传授给大家一些新奇有趣的摄影方法,希望我的这些经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1904 年6 月,他又在该协会分享了自己使用慢性感光印相纸(gaslight paper)的经验。1905 年12 月,他举办了一场关于如何给照片上色的讲座。这也解释了为何《扬子风景》一书中会有多张色彩丰富的手工上色银盐照片。

    北京是曼尼最早尝试着用镜头去记录的城市。古老而高大的城墙、壮观的皇家园林、碧云寺的僧侣,甚至街边的商铺和扬起阵阵烟尘的驼队,吸引着他寻找最好的构图角度和光影,一次次按下快门,为我们留下了众多或震撼或新奇有趣的影像。初版于1920 年的《北京美观》摄影画册收录了66 张曼尼的作品,内容包括颐和园、碧云寺、北海、孔庙、戒台寺等风景名胜以及当时北京的市井生活场面,是难得一见的呈现当时北京景象的大型摄影画册。该画册初版仅印制1000 本,出版后大受欢迎,随后多次再版。

    毫无疑问,第一本画册的成功鼓舞了曼尼,很快他便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二个拍摄计划:三峡。然而,曼尼的第一次三峡拍摄之旅并不成功,潮湿、氤氲、阴翳的天气以及多变的急流给他的拍摄增加了很多困难。铩羽而归之后,他一方面广泛研读关于三峡地区地理的书籍,一方面四处物色富有三峡航行经验的人同行。经过精心的前期准备之后,他再次出发拍摄三峡。

    这一次,他在宜昌与重庆之间的三峡水道间进行了两个星期的拍摄。在经验丰富的同伴的帮助下,他把更多精力用在了取景拍摄当中,再加上一点点的运气,终于拍摄下了民国时期三峡的神秘之美。这些照片收录在《扬子风景》中。该画册出版于1926 年,限量发行1000 本,刊登了12 张手工上色的原版银盐照片和38 张凹版印刷照片,内容包括青滩、夔府、巫峡、獭洞滩、黄陵庙、文峰山、万县县城、风箱峡、灯影峡、牛肝马肺峡、张飞庙、重庆等长江景致以及汽船、渡船、纤夫和红船等反映当时内河航运状况的影像,是继约翰·汤姆逊(John Thomson)的作品之后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摄影作品之一,也是目前所见最精美的中国摄影画册之一。

    在画册内容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他的用心,每张照片都辅以说明文字,以方便读者想象画面外的空间。在江流险滩处,他记录下了三峡水域逐渐消失的公益救生“红船”。在奉节臭盐碛,他向读者讲述了武侯诸葛亮大摆“水八阵”的故事。他还描写了张飞庙里那口神秘的大钟,丝毫也不掩饰自己对三峡纤夫们危险而艰难的生活的同情。

    此外,他还出版过《中国山水写真》(China by Land and Water)、《中国风景画》(Glimpses of China )、《中国美术画》(PicturesqueChina )、《中国南与北》(China, North and South )等画册。这些画册展现了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宁波、无锡、威海卫等地以及长江、闽江流域的风景民俗。

    曼尼的画册在制作上十分考究,封面常常采用彩色织锦,内页所有照片都手工粘贴在预留的空白页上。他偏爱凹版和珂罗版印刷,但也不拒绝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印刷,如采用手绘印刷以突出照片的木纹及织纹、采用呈现铜版画和雕版画视觉效果的方法。在他的众多画册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北京美观》是老北京大型摄影画册中的经典,最珍贵的当属《扬子风景》。在《扬子风景》中,摄影家以独特的视角记录了长江流域,尤其是三峡宜昌至重庆段的自然及人文景观。《扬子风景》虽不如《北京美观》厚重,但其中12张原版手工上色的银盐彩色照片堪称民国时期摄影艺术的精品。

    更有趣和超前的一点是,他采用预售的方式销售《扬子风景》。该书付梓前几个月,他就在几家报纸上发布该画册即将限量出版一千册的消息,出版商会将预订者的名字印在其购买的那本画册的扉页上。毫无悬念,这本画册再次取得了成功,几经再版。时至今日,不管是内容还是制作水平,这本当时售价仅为30 美元的摄影画册,仍很难被超越。

    除了摄影画册外,曼尼的摄影作品还出现在报纸的图片版上,或是作为插图出现在其他出版物中,一些摄影作品也曾被制成年历售卖。《中国庭院中的女人》(My Lady of the Chinese Courtyard )是一个民国女子的家信集。1914 年,传教士伊丽莎白·库珀(Elizabeth Copper)将其译成英文出版,该书选用了曼尼的12 张反映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照片作为插图。1922 年,格雷琴·梅·菲特金(Gretchen Mae Fitkin)出版的《大江:长江航行旅程的故事》(The Great River: The S tory of a Voyage onthe Yangtze Kiang )选用了曼尼在长江流域拍摄的照片,其中的部分照片收录于随后出版的《扬子风景》中。

    作为20 世纪上半叶的摄影家,曼尼摄影技术精湛,坚守着传统的湿版摄影工艺,他的作品是20 世纪初极具个人风格的画意摄影佳作。他不拘于某些特定的拍摄对象,但十分注重拍摄角度和画面效果。他的镜头下,既有晨雾、湖泊、江河、风光,也有桥梁、街市、胡同,甚至是灰尘漫天的篷车队。拍摄时,他十分注意光影、阴影的质感与层次,喜好侧逆光。他的作品呈现出朦胧而细腻的独特美感,有些照片还蕴含着国画特有的情趣,可以作为中国文人画意摄影的参照物,进而帮助我们去感受东西方摄影文化的差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941 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上海租界,加大对英美等所谓敌国侨民的管理,并于1943 年设立上海集中营。研究上海集中营的美国学者莱克(Greg Leck)在《帝国的俘虏:日本在中国与香港地区的集中营》一书中介绍,曼尼于1943 年3 月进入龙华集中营,恶劣的条件导致年近70 的他健康情况恶化,随后被转移到医院治疗,不幸于1944年1 月去世。

    1941 年4 月16日出版的《北华捷报》(North-China Herald)评论道:“曼尼以中国的大好河山和人物风貌为题材拍摄了大量优美的照片,中国亏欠他太多。”由于政治的更迭和时间的流逝,曼尼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历史所遗忘。

    好在包括大英图书馆在内的欧美各大机构收藏有他留下的不朽作品和影集。1972 年,科内尔·卡帕(Cornell Capa)在《长城之后:1870年至今的中国影像》一书中提到:“虽然唐纳德·曼尼没能以一名杰出摄影师的身份载入历史,但是他拍摄的影像仍是那么引人入胜。”内奥米·罗森布拉姆(Naomi Rosenblum)显然也认可科内尔·卡帕的观点,在1984 年出版的《世界摄影史》一书中,他写道:唐纳德·曼尼用“画意派摄影风格拍摄中国的风光”,“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008 年9 月,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大英图书馆联合主办了“1860—1930:英国藏中国历史照片”图片展,出自《北京美观》摄影集的30 张民国北京风情照片入选。作为压轴人物,曼尼最后登场,与菲利斯·比托(FeliceBeato)、约翰·汤姆逊、弥尔顿·米勒(Milton Miller)以及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这些在中国摄影史上举足轻重的摄影家比肩而立,引起了学者和藏家的广泛关注,使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并认真研究这位民国摄影史上最优秀的风景摄影大家。

     

     

    9787218124735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