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罗辑思维:人物篇》罗振宇著 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多角度理解历史人物 罗胖人物传记清
¥ ×1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 名:罗辑思维:人物篇
作 者:罗振宇
出 版 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12
字 数:158千
版 次:1
页 数:256页
印刷时间:2020-12
开 本:32开
印 次:1
ISBN:9787549633371
包 装:平装
内文用纸:美质纸
定 价:¥39.90
编辑推荐
◆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罗辑思维》点击量破20亿!精编757期节目,多角度理解历史人物!
◆罗振宇3年诚意之作!得到App官方授权!
◆含罗胖人物传记清单,精选罗辑思维干货金句!
◆在熟悉的历史中,用全新的角度看历史人物,就能用包容的心看待世界。
◆让你用全新的角度,感悟历史人物的智慧!
◆保持头脑开放,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解决令人束手无策的人生难题!
◆翻开本书,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容突破大大小小的瓶颈!
内容简介
精编757《罗辑思维》节目,多角度理解历史人物!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认知。从越多角度看待问题,就能从越多角度认知世界,你就能发现事物的关联,看清世界的运转方式,把握事物的全貌和本质,就有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罗振宇3年诚意之作!得到App官方授权!罗胖从一本好书、一个新现象、一件新鲜事中,分享历史人物小故事,不断刺激你思考,让你用全新的角度,感悟历史人物的智慧。它不是答案,而是通向答案的钥匙之一。一旦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事物,你就能拓宽认知的边界,保持头脑开放,解决令人束手无策的人生难题!
翻开本书,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容突破大大小小的瓶颈!
作者简介
罗振宇
北京思维造物公司董事长,得到App创始人。
2012年底创业,打造知识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至今推出七季,点击量超过20亿。
2015年推出“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开创“知识跨年”新模式。
2016年推出知识服务App「得到」,开辟知识服务全新领域。汇聚内容生产者,并以课程、电子书、听书、线下课、得到大学等丰富品类的知识服务产品,覆盖终身学习场景 。到2020年年底,得到App服务超过4000万终身学习者。
2020年推出节目《启发俱乐部》。
目录
第1章 威尔逊:一个理想主义者的悲剧
01 当原则遇到现实
02 不切实际的内在缺陷
03 化为泡沫的理想悲剧
04 很难跟身旁的人处好关系
第2章 林肯:政客与政治家
01 平民律师逆袭美国总统
02 政客和政治家的行为逻辑
03 战战兢兢地跟随在民意身后
04 政客要拥有狮子的力量和狐狸的狡猾
第3章 图灵:被庸众迫害的天才
01 密码破译——数学家对决的战场
02 图灵机——人类思考过程的复制和再现
03 天才也只是普普通通的码农
04 扑朔迷离的自杀案
05 请让庸众停止迫害
第4章 麦克阿瑟:被遮蔽的“网红”将军
01 表演型人格
02 朝鲜战争昏招连出
03 只看得到一件大事
04 网红将军的盲区
第5章 亚历克斯·弗格森:始终如一的领导力
01 在球场上打造确定性
02 始终如一地锤炼自己和团队
03 瞄准竞争对手的核心要害
第6章 项羽:神经质的性情少年
01 一波三折的秦王朝灭亡之路
02 西楚霸王也是性情少年
03 投机主义者的反对面
第7章 嘉靖:知分寸的权谋高手
01 少年皇帝也有政治敏感
02 巧用礼节谋求皇位合法
03 权谋家的本色
04 皇帝和首辅间的权力游戏
第8章 朱高煦:恶之花结成的恶之果
01 篡位皇帝的继承争夺
02 虎毒也食子
03 继承者正统性的思量
04 藩王造反后留下的毒瘤
05 沦落到囚笼生活
第9章 崇祯: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走上破家亡国的不归之路
01 皇帝为什么不肯南逃保命
02 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走上破家亡国的不归之路
03 中层领导管理陷阱
04 权力是一种临时性平衡
罗胖人物传记清单
我的人物传记清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亚历克斯·弗格森:始终如一的领导力
曼联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在足球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里,向球迷交付了一种确定性。
引言
前曼联主教练亚历克斯·弗格森写了一本关于领导力的书。
曼联是一家足球俱乐部,位于英国曼彻斯特,弗格森从1986年开始执教,2013年退休,在这26年间,曼联一共获得过38次冠军,这段辉煌的时期在曼联历史上被称为弗格森时代。这本书,就是弗格森执教生涯的自述。
作为一个非球迷,其实在看这本书之前,我本人一直对曼联很好奇,它的球迷为什么那么多?2011年曾有一项全球调研,曼联是世界上球迷最多的球队,球迷总数超过3.5亿,是英国人口总数的5倍还多。全世界每20个人里,就有1个曼联球迷。
难道是因为战绩好?欧洲其他几支得过大满贯的球队,尤文图斯、拜仁慕尼黑、阿贾克斯、切尔西,球迷数加起来的数量也没曼联多。难道因为球星多?其他队的球星也不少,比如皇家马德里。
而且要知道,足球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项目,意外输球、巨星转会都是家常便饭。这么庞大的球迷数,肯定不是单靠漂亮的战绩和大牌球星能维持得住的,背后一定还有更深刻的原因。
那到底是什么?
看了这本《领导力》之后,我终于得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曼联的吸引力就在于它在足球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里,向球迷交付了一种确定性。
01 在球场上打造确定性
你可能会说,球场上不确定性太大了,实力强的团队也不见得就一定会赢,这怎么交付确定性?
对,曼联也不是总能赢。但是很奇怪,这支球队就是能让你相信,在一场比赛落后的情况下,它有可能绝地反击。在当年欧洲媒体头条上,总能看见类似这种标题,曼联上半场0比2落后,下半场连入3球上演大逆转。
这就等于在告诉球迷,放心,我能赢,就算现在落后,我早晚能赢回来。
可是总有单场比赛打输了的情况。对,这才是弗格森真正神奇的地方。他总能让球迷相信,曼联总有一天会复仇,会替你们赢回来的。有输有赢是常态,你怎么就能让球迷相信你不是“屡战屡败”而是“屡败屡战”?
更深一层,曼联虽然也球星云集,但它从来不依赖某个球星,即使当年C罗、贝克汉姆这样的大腕离开,也仍然不影响它在赛场上的竞争力。
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发生什么事,曼联永远是曼联,它让球迷相信它是一支有野心、有能力冲击冠军的队伍。这就是曼联向球迷交付的确定性。
《领导力》这本书,讲的就是弗格森作为曼联的领导者是怎么打造出这种确定性的。
弗格森自己的总结出奇简单,就四个字:始终如一。
你可能会说,这有什么难,不就是保持不变吗?但是,如果你深入了解细节就会发现,在足球的世界里,做到这一点有多难。
足球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每个球队都在穷尽手段,寻找战胜对手的方法,但凡跟足球有一丁点关系的技术创新它们都不会放过。其中最核心的是数据科学,球队可以给球员佩戴心率监视器,观察他们在比赛时的运动强度,还可以戴上GPS,测算他们在训练中的跑动距离。
甚至还有一个足球行业的寄生产业,叫作录像分析,由专业的分析师,反复观察比赛录像,然后算出进球率、助攻、射门次数等一系列数据,再来对球员的素质做判断。
好多人都觉得,数字总不会出错吧,要想判断一名球员,还有比这更可靠的方式吗?要知道,弗格森执教曼联整整26年,这26年就是这一系列技术迅速发展的26年,每年都花样翻新、出现新的工具,那弗格森要不要相信?
现在看来,弗格森是不太相信数据的。他觉得,盯着运动场上的数据就等于站在病房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像心跳、血压等,而病人最后却因为吃三明治噎死了。换句话说,比赛充满意外,数据只能用来衡量一个指标,在过去是否稳定,它根本代表不了未来,更代表不了全貌。
从一开始,弗格森就很少用这些数据来判断球员,更多是凭一双肉眼。他觉得足球是一个需要成员之间达成高度共识、全力以赴的项目,没有任何一台机器能够告诉你一名球员是否偷懒,态度是否端正。这些证据不在屏幕上,只在眼前,在球场上。
后来事实证明弗格森的判断是对的,比如有的球员在训练时懒洋洋,跑动数据一塌糊涂,可一到了赛场上就马不停蹄。再比如,有的球员虽然医学检查不达标,但是比赛从不掉链子。
听起来,这好像是一个反对使用新工具、保守的倔老头。其实不是,拒绝技术和高效工具的诱惑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只要稍微切换一下场景,马上就能够理解弗格森的伟大之处了。
比如现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是最讲究数据的,甚至有的公司做任何决策,都要做AB测试,就是遇到难以决策的事情,就干脆做两个版本,根据用户反馈,然后选择一个效果好的来推广。从一个按钮的颜色,到一篇文章的标题,都在用这个方法。
这当然很高效,但是有一个问题,人的价值判断在哪里?如果都依靠机器的话,那人的价值在哪?
就像一所大学,评定老师水平的好坏,为了公平,往往只能靠一些数字化的标准,论文数、专著数量、课题数量等。但是一个老师的好坏,真的需要这些标准吗?一个水准不错的学生,在课堂上听他讲一节课,水平高低立即就能判断出来了。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学术界特别讲究同行评议,这就是人的判断标准,而不是只看客观数据的原因。
为了避免误解,我还要多解释两句。这里并不是说,技术不可信,技术非常可信,但是技术可信的场景是有限的,一旦牵涉到更大的认知图景,更强烈的价值观色彩,更复杂的综合判断,人仍然是万物的尺度。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