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现象 表面活性剂的典型特征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
  • 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现象
    • 作者: [瑞典]罗森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瑞典]罗森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4044522218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商品名称:

    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现象 

    营销书名:

    表面活性剂经典著作,国际大师Rosen之作 

    作者:

    Milton J.Rosen、Joy T.Kunjappu 著 

    定价:

    128.00 

    ISBN:

    978-7-122-22091-2 

    关键字:

    表面活性剂;界面现象;乳化;胶束催化;发泡;消泡 

    重量:

    711克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精 

    出版时间:

    2015年03月 

    版次:

    页码:

    384 

    印次:

    本书是国际知名的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的经典著作,Rosen教授的大作,在国际、甚至国内学术界影响很深。图书集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为一书,注重表面活性剂的相关理论在工业应用中的应用探讨,同时内容新颖,把近些年新出现的一些研究热点,如纳米应用,分子模拟,生物领域的应用等等。

    本书是表面活性剂领域国际公认的知名专家Rosen和Kunjappu教授的经典著作,目前已出版了第四版。本书不仅对于表面活性剂研究的发展和相关文献有着广泛的涉猎和整理,而且对涉及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分类和总结,是理解和应用表面活性剂最新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全书共分15章。其中第1~5章主要介绍基础和经典的表面活性剂及界面化学的内容。第6~10章涉及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基本内容,包括表面活性剂在湿润、起泡、消泡、乳化、聚集、分散、洗涤等领域中发挥的作用。第11章讨论表面活性剂二元混合体系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与协同效应。第12~15章主要包括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在生物领域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在纳米领域的应用以及表面活性剂与分子模拟等内容。
    本书适合化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以及使用表面活性剂的行业如日化、纺织,医药、农药、选矿、采油、金属加工等领域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原著作者M.J.Rosen教授是胶体与界面化学领域的知名学者。
    译者 崔正刚,江南大学,教授,崔正刚,男,1958年4月出生,留英博士,两次国家公派出国访问学者。目前为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胶体和表面活性剂,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包括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三次采油用表面活性剂,乳状液和微乳液,纳米颗粒表面活性剂等。已在SCI刊物和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和主持编著、译著5部,并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交流。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多项与企业的合作项目。

    第1章 表面活性剂的典型特征 /1
    1.1 界面现象和表面活性剂变得重要的条件 /1
    1.2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结构特征和行为 /2
    1.2.1 电荷类型的一般用途 /3
    1.2.2 疏水性基团性质的一般影响 /3
    1.3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 /4
    1.3.1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 /4
    1.3.2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皮肤刺激性 /5
    1.4 商品表面活性剂的典型特征和用途 /6
    1.4.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7
    1.4.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3
    1.4.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5
    1.4.4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20
    1.4.5 基于可再生原料的新型表面活性剂 /22
    1.5 一些有用的一般法则 /24
    1.6 表面活性剂文献的电子检索 /24
    参考文献 /25
    问题 /25
    第2章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 双电层 /27
    2.1 双电层 /28
    2.2 固-液界面的吸附 /30
    2.2.1 吸附和聚集的机理 /30
    2.2.2 吸附等温线 /33
    2.2.3 自水溶液中吸附到强荷电吸附剂表面 /36
    2.2.4 自水溶液吸附到非极性、疏水性吸附剂表面 /40
    2.2.5 自水溶液中吸附到无强荷电位的极性吸附剂表面 /42
    2.2.6 吸附对固体吸附剂表面性质的影响 /42
    2.2.7 自非水溶液的吸附 /43
    2.2.8 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44
    2.3 液-气(L/G)和液-液(L/L)界面上的吸附 /44
    2.3.1 Gibbs吸附公式 /44
    2.3.2 利用Gibbs方程计算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每个分
    子的面积 /46
    2.3.3 L/G和L/L界面上的吸附效能 /47
    2.3.4 Szyszkowski方程、Langmuir方程和Frumkin方程 /61
    2.3.5 在L/G和L/L界面的吸附效率 /62
    2.3.6 在L/G和L/L界面的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 /65
    2.3.7 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吸附 /69
    参考文献 /71
    问题 /76
    第3章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 /78
    3.1 临界胶束浓度(CMC) /78
    3.2 胶束的结构和形状 /79
    3.2.1 堆积参数 /79
    3.2.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胶束形状 /80
    3.2.3 液晶 /81
    3.2.4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性 /84
    3.3 胶束的聚集数 /84
    3.4 影响水溶液中CMC值的因素 /89
    3.4.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102
    3.4.2 电解质 /108
    3.4.3 有机添加剂 /109
    3.4.4 第二个液相的存在 /110
    3.4.5 温度 /111
    3.5 水溶液中的胶束化作用与在水/空气和水/烃界面上的吸附 /111
    3.5.1 CMC/C20比值 /111
    3.6 非水介质中的CMC /117
    3.7 基于理论的CMC方程 /118
    3.8 胶束化热力学参数 /120
    3.9 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形成 /124
    参考文献 /125
    问题 /130
    第4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作用:胶束催化 /132
    4.1 水介质中的增溶 /133
    4.1.1 增溶位置 /133
    4.1.2 决定增溶程度的因素 /134
    4.1.3 增溶率 /140
    4.2 非水溶剂中的增溶 /140
    4.2.1 二次增溶 /142
    4.3 增溶作用的一些影响 /142
    4.3.1 对胶束结构的影响 /142
    4.3.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浊点的变化 /143
    4.3.3 降低CMC值 /146
    4.3.4 增溶作用的各种效应 /146
    4.4 胶束催化 /146
    参考文献 /149
    问题 /152
    第5章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 /154
    5.1 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 /156
    5.2 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 /158
    5.2.1 Krafft点 /158
    5.2.2 界面参数和化学结构影响 /161
    5.3 液-液界面张力降低 /170
    5.3.1 超低界面张力 /171
    5.4 动态表面张力降低 /174
    5.4.1 动态区域 /174
    5.4.2 表面活性剂的表观扩散系数 /177
    参考文献 /177
    问题 /180
    第6章 润湿及表面活性剂对润湿的影响 /182
    6.1 润湿平衡 /182
    6.1.1 铺展润湿 /182
    6.1.2 沾湿 /186
    6.1.3 浸湿 /188
    6.1.4 吸附和润湿 /189
    6.2 表面活性剂对润湿的影响 /190
    6.2.1 一般考虑 /190
    6.2.2 硬表面的(平衡)润湿 /191
    6.2.3 纺织品(非平衡)润湿 /193
    6.2.4 添加剂的影响 /201
    6.3 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协同润湿作用 /201
    6.4 超级铺展(超级润湿) /202
    参考文献 /204
    问题 /206
    第7章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发泡和消泡 /207
    7.1 膜弹性理论 /208
    7.2 决定泡沫持久性的因素 /210
    7.2.1 薄层中的排液 /210
    7.2.2 气体通过薄层的扩散 /211
    7.2.3 表面黏度 /211
    7.2.4 双电层的存在与厚度 /211
    7.3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与水溶液发泡性的关系 /212
    7.3.1 作为发泡剂的发泡效率 /212
    7.3.2 作为发泡剂的发泡效能 /213
    7.3.3 低泡表面活性剂 /218
    7.4 有机泡沫稳定剂 /219
    7.5 消泡 /221
    7.6 细微颗粒分散液的发泡性能 /222
    7.7 有机介质中的发泡和消泡 /223
    参考文献 /223
    问题 /225
    第8章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 /226
    8.1 普通乳液 /226
    8.1.1 乳状液的形成 /227
    8.1.2 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228
    8.1.3 相转变 /232
    8.1.4 多重乳状液 /233
    8.1.5 乳状液类型的理论 /234
    8.2 微乳液 /236
    8.3 纳米乳状液 /238
    8.4 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239
    8.4.1 亲水-亲油平衡(HLB)法 /239
    8.4.2 相转变(PIT)方法 /241
    8.4.3 亲水亲油偏差法(HLD法) /243
    8.5 破乳 /243
    参考文献 /244
    问题 /246
    第9章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和
    聚集作用 /248
    9.1 粒子间作用力 /248
    9.1.1 软(静电)作用力和范德华力:DLVO理论 /248
    9.1.2 位阻作用力 /254
    9.2 表面活性剂在分散过程中的作用 /255
    9.2.1 粉末的润湿 /255
    9.2.2 粒子团簇的解聚或破碎 /256
    9.2.3 防止再聚集 /256
    9.3 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分散固体的凝聚或絮凝 /256
    9.3.1 分散粒子Stern层电势的中和或降低 /256
    9.3.2 桥接 /257
    9.3.3 可逆絮凝 /257
    9.4 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与分散性能的关系 /257
    9.4.1 水分散液 /258
    9.4.2 非水分散液 /260
    9.4.3 新型分散剂的设计 /261
    参考文献 /261
    问题 /262
    第10章 表面活性剂对去污作用的影响 /264
    10.1 清洁过程的机理 /264
    10.1.1 从底物上去除污垢 /264
    10.1.2 污垢在洗涤液中的悬浮和防止再沉积 /268
    10.1.3 皮肤刺激性 /269
    10.1.4 干洗 /270
    10.2 水硬度的影响 /270
    10.2.1 助剂 /271
    10.2.2 钙皂分散剂(LSDA) /272
    10.3 织物柔软剂 /272
    10.4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与去污力的关系 /273
    10.4.1 污垢和底物的影响 /274
    10.4.2 表面活性剂亲油基的影响 /276
    10.4.3 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的影响 /277
    10.4.4 干洗 /278
    10.5 洗涤剂配方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酶 /279
    10.6 纳米洗涤剂 /279
    参考文献 /280
    问题 /282
    第11章 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相互作用和
    协同效应 /283
    11.1 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测定 /284
    11.1.1 使用方程11.1~方程11.4的注意事项 /285
    11.2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分子环境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 /287
    11.3 产生协同效应的条件 /296
    11.3.1 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效率方面的协同效应或对抗效应
    (负协同效应) /297
    11.3.2 水介质中混合胶束形成的协同效应或对抗效应 /298
    11.3.3 表面(或界面)张力降低的效能方面的协同效应或对抗
    (负协同效应)效应 /299
    11.3.4 选择表面活性剂组合以获得最佳界面性质 /302
    11.4 基本表面性质方面的协同效应与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方面的协同
    效应之间的关系 /302
    参考文献 /306
    问题 /307
    第12章 双子表面活性剂 /309
    12.1 基本性质 /309
    12.2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312
    12.3 应用性能 /314
    参考文献 /315
    问题 /317
    第13章 生物学中的表面活性剂 /318
    13.1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领域 /318
    13.2 细胞膜 /326
    13.3 表面活性剂与胞溶作用 /331
    13.4 蛋白质变性和与表面活性剂的电泳 /332
    13.5 肺表面活性物质 /333
    13.6 生物技术中的表面活性剂 /334
    13.6.1 采矿工程 /334
    13.6.2 发酵 /335
    13.6.3 酶法脱墨 /335
    13.6.4 三次采油以及生物除油 /335
    13.6.5 表面活性剂介质中的酶活性 /336
    13.6.6 生物反应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336
    13.6.7 土壤修复 /336
    13.6.8 污水净化 /336
    13.6.9 园艺学中的表面活性剂 /336
    13.6.10 囊泡操纵 /337
    13.6.11 遗传工程和基因治疗 /337
    参考文献 /337
    问题 /339
    第14章 纳米技术中的表面活性剂 /340
    14.1 纳米状态的特殊效应 /340
    14.2 表面活性剂在制备纳米结构材料中的作用 /341
    14.2.1 自下而上法 /341
    14.2.2 自上而下法 /350
    14.3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技术的应用 /350
    14.3.1 纳米发动机 /350
    14.3.2 其他纳米器件 /352
    14.3.3 药物传递 /354
    14.3.4 控制纳米材料的结构 /354
    14.3.5 纳米管 /355
    14.3.6 纳米洗涤剂 /355
    14.3.7 生命起源中的表面活性剂纳米自组装体 /357
    参考文献 /358
    问题 /359
    第15章 表面活性剂与分子模拟 /360
    15.1 分子力学方法 /361
    15.1.1 来自实验的参数化 /361
    15.1.2 FF方法的分类 /362
    15.2 量子力学方法 /362
    15.2.1 对电子问题的应用 /363
    15.2.2 HP描述 /364
    15.2.3 最小和较大的基集 /364
    15.2.4 电子相关方法 /365
    15.2.5 密度泛函理论(DFT) /365
    15.3 能量最小法 /366
    15.4 计算机模拟方法 /366
    15.5 表面活性剂体系 /367
    15.6 五个被选体系 /367
    15.6.1 液体中的聚集(ⅰ) /367
    15.6.2 液体中的聚集(ⅱ) /368
    15.6.3 液-液和液-气界面 /369
    15.6.4 固-液界面 /370
    15.6.5 固-液界面以及在液体中的聚集 /371
    15.7 代表性分子模拟研究概要 /371
    参考文献 /379
    问题 /379
    习题解答 /380

    由美国著名表面活性剂专家Milton J. Rosen 和Joy T. Kunjappu合著的《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现象》(Surfactants and Interfacial Phenomena)第四版于2012年出版。2013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决定出版本书的中文版,由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崔正刚教授负责本书的翻译。
    《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现象》英文原著的第一版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来分别于1989年和2004年出版了第二版和第三版。每次更新再版,作者都将当时的最新研究进展纳入其中,与时俱进。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收集了大量的基本数据,十分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和理论对应用的指导意义,因此对表面活性剂行业的研究人员和广大的应用科技人员来说,本书既是一本深入浅出的教科书,又是一本十分有用的工具书。历经40余年的修炼,本书的第四版无疑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表面活性剂和界面现象》一书对我国表面活性剂行业的科技工作者无疑有较大的影响。虽然在此之前没有完整的中文版出版,但我们相信许多有关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的中文科技书或多或少都参考了本书的内容。作为国内较早从事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工领域教学和科研的无锡轻工业学院/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一直使用本书作为参考教材。Milton J. Rosen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曾两次访问无锡轻工业学院,而无锡轻工业学院也有多名毕业生在Milton J. Rosen教授的实验室从事过研究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工行业长期保持高速发展,从业科技人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相应的高等教育也蓬勃兴起,而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又方兴未艾,因此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可谓是应时而出,必将对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本书由崔正刚教授(第2、6、11、13章)及其团队成员蒋建中博士(第5、9、10、14章),裴晓梅博士(第3、4、12章),宋冰蕾博士(第1、7、15章)和魏慧贤博士(第8章)等集体翻译而成。全书由崔正刚教授校译并统稿。本团队的部分研究生也参加了本书的初译、文字录入和表格整理等工作,他(她)们是朱玥、颜利民、李炜、胡欣、许宗会、代利、刘喆、田金年、陈涛、安力伟、郑绕君、李晓婷、沈一蕊等,在此向他(她)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翻译力求保持原书的风貌。对外国人名一律使用原名,不作翻译。对一些商品名和牌号也使用原名。表格中的化合物名称尽可能译成中文。全书章节的编号采用了中文书籍的习惯。最后在第13章“生物学中的表面活性剂”中,有几个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名称没有查到合适的译名,为避免译名不当,译者直接使用了英文原名。
    限于译者的水平,错误在所难免,翻译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斧正。

    崔正刚
    (cuizhenggang@hotmail.com)
    2014年11月12日


    第1章 表面活性剂的典型特征 /1
    1.1 界面现象和表面活性剂变得重要的条件 /1
    1.2 表面活性剂的一般结构特征和行为 /2
    1.2.1 电荷类型的一般用途 /3
    1.2.2 疏水性基团性质的一般影响 /3
    1.3 表面活性剂的环境影响 /4
    1.3.1 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 /4
    1.3.2 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和皮肤刺激性 /5
    1.4 商品表面活性剂的典型特征和用途 /6
    1.4.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7
    1.4.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13
    1.4.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5
    1.4.4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20
    1.4.5 基于可再生原料的新型表面活性剂 /22
    1.5 一些有用的一般法则 /24
    1.6 表面活性剂文献的电子检索 /24
    参考文献 /25
    问题 /25
    第2章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 双电层 /27
    2.1 双电层 /28
    2.2 固-液界面的吸附 /30
    2.2.1 吸附和聚集的机理 /30
    2.2.2 吸附等温线 /33
    2.2.3 自水溶液中吸附到强荷电吸附剂表面 /36
    2.2.4 自水溶液吸附到非极性、疏水性吸附剂表面 /40
    2.2.5 自水溶液中吸附到无强荷电位的极性吸附剂表面 /42
    2.2.6 吸附对固体吸附剂表面性质的影响 /42
    2.2.7 自非水溶液的吸附 /43
    2.2.8 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 /44
    2.3 液-气(L/G)和液-液(L/L)界面上的吸附 /44
    2.3.1 Gibbs吸附公式 /44
    2.3.2 利用Gibbs方程计算界面上的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每个分
    子的面积 /46
    2.3.3 L/G和L/L界面上的吸附效能 /47
    2.3.4 Szyszkowski方程、Langmuir方程和Frumkin方程 /61
    2.3.5 在L/G和L/L界面的吸附效率 /62
    2.3.6 在L/G和L/L界面的吸附热力学参数计算 /65
    2.3.7 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吸附 /69
    参考文献 /71
    问题 /76
    第3章 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 /78
    3.1 临界胶束浓度(CMC) /78
    3.2 胶束的结构和形状 /79
    3.2.1 堆积参数 /79
    3.2.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胶束形状 /80
    3.2.3 液晶 /81
    3.2.4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流变性 /84
    3.3 胶束的聚集数 /84
    3.4 影响水溶液中CMC值的因素 /89
    3.4.1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 /102
    3.4.2 电解质 /108
    3.4.3 有机添加剂 /109
    3.4.4 第二个液相的存在 /110
    3.4.5 温度 /111
    3.5 水溶液中的胶束化作用与在水/空气和水/烃界面上的吸附 /111
    3.5.1 CMC/C20比值 /111
    3.6 非水介质中的CMC /117
    3.7 基于理论的CMC方程 /118
    3.8 胶束化热力学参数 /120
    3.9 二元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形成 /124
    参考文献 /125
    问题 /130
    第4章 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溶作用:胶束催化 /132
    4.1 水介质中的增溶 /133
    4.1.1 增溶位置 /133
    4.1.2 决定增溶程度的因素 /134
    4.1.3 增溶率 /140
    4.2 非水溶剂中的增溶 /140
    4.2.1 二次增溶 /142
    4.3 增溶作用的一些影响 /142
    4.3.1 对胶束结构的影响 /142
    4.3.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浊点的变化 /143
    4.3.3 降低CMC值 /146
    4.3.4 增溶作用的各种效应 /146
    4.4 胶束催化 /146
    参考文献 /149
    问题 /152
    第5章 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 /154
    5.1 表面张力降低的效率 /156
    5.2 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 /158
    5.2.1 Krafft点 /158
    5.2.2 界面参数和化学结构影响 /161
    5.3 液-液界面张力降低 /170
    5.3.1 超低界面张力 /171
    5.4 动态表面张力降低 /174
    5.4.1 动态区域 /174
    5.4.2 表面活性剂的表观扩散系数 /177
    参考文献 /177
    问题 /180
    第6章 润湿及表面活性剂对润湿的影响 /182
    6.1 润湿平衡 /182
    6.1.1 铺展润湿 /182
    6.1.2 沾湿 /186
    6.1.3 浸湿 /188
    6.1.4 吸附和润湿 /189
    6.2 表面活性剂对润湿的影响 /190
    6.2.1 一般考虑 /190
    6.2.2 硬表面的(平衡)润湿 /191
    6.2.3 纺织品(非平衡)润湿 /193
    6.2.4 添加剂的影响 /201
    6.3 表面活性剂混合物的协同润湿作用 /201
    6.4 超级铺展(超级润湿) /202
    参考文献 /204
    问题 /206
    第7章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发泡和消泡 /207
    7.1 膜弹性理论 /208
    7.2 决定泡沫持久性的因素 /210
    7.2.1 薄层中的排液 /210
    7.2.2 气体通过薄层的扩散 /211
    7.2.3 表面黏度 /211
    7.2.4 双电层的存在与厚度 /211
    7.3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与水溶液发泡性的关系 /212
    7.3.1 作为发泡剂的发泡效率 /212
    7.3.2 作为发泡剂的发泡效能 /213
    7.3.3 低泡表面活性剂 /218
    7.4 有机泡沫稳定剂 /219
    7.5 消泡 /221
    7.6 细微颗粒分散液的发泡性能 /222
    7.7 有机介质中的发泡和消泡 /223
    参考文献 /223
    问题 /225
    第8章 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 /226
    8.1 普通乳液 /226
    8.1.1 乳状液的形成 /227
    8.1.2 决定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228
    8.1.3 相转变 /232
    8.1.4 多重乳状液 /233
    8.1.5 乳状液类型的理论 /234
    8.2 微乳液 /236
    8.3 纳米乳状液 /238
    8.4 用作乳化剂的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239
    8.4.1 亲水-亲油平衡(HLB)法 /239
    8.4.2 相转变(PIT)方法 /241
    8.4.3 亲水亲油偏差法(HLD法) /243
    8.5 破乳 /243
    参考文献 /244
    问题 /246
    第9章 表面活性剂对固体在液体介质中的分散和
    聚集作用 /248
    9.1 粒子间作用力 /248
    9.1.1 软(静电)作用力和范德华力:DLVO理论 /248
    9.1.2 位阻作用力 /254
    9.2 表面活性剂在分散过程中的作用 /255
    9.2.1 粉末的润湿 /255
    9.2.2 粒子团簇的解聚或破碎 /256
    9.2.3 防止再聚集 /256
    9.3 表面活性剂引起的分散固体的凝聚或絮凝 /256
    9.3.1 分散粒子Stern层电势的中和或降低 /256
    9.3.2 桥接 /257
    9.3.3 可逆絮凝 /257
    9.4 表面活性剂化学结构与分散性能的关系 /257
    9.4.1 水分散液 /258
    9.4.2 非水分散液 /260
    9.4.3 新型分散剂的设计 /261
    参考文献 /261
    问题 /262
    第10章 表面活性剂对去污作用的影响 /264
    10.1 清洁过程的机理 /264
    10.1.1 从底物上去除污垢 /264
    10.1.2 污垢在洗涤液中的悬浮和防止再沉积 /268
    10.1.3 皮肤刺激性 /269
    10.1.4 干洗 /270
    10.2 水硬度的影响 /270
    10.2.1 助剂 /271
    10.2.2 钙皂分散剂(LSDA) /272
    10.3 织物柔软剂 /272
    10.4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与去污力的关系 /273
    10.4.1 污垢和底物的影响 /274
    10.4.2 表面活性剂亲油基的影响 /276
    10.4.3 表面活性剂亲水基的影响 /277
    10.4.4 干洗 /278
    10.5 洗涤剂配方中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酶 /279
    10.6 纳米洗涤剂 /279
    参考文献 /280
    问题 /282
    第11章 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相互作用和
    协同效应 /283
    11.1 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测定 /284
    11.1.1 使用方程11.1~方程11.4的注意事项 /285
    11.2 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和分子环境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的影响 /287
    11.3 产生协同效应的条件 /296
    11.3.1 降低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效率方面的协同效应或对抗效应
    (负协同效应) /297
    11.3.2 水介质中混合胶束形成的协同效应或对抗效应 /298
    11.3.3 表面(或界面)张力降低的效能方面的协同效应或对抗
    (负协同效应)效应 /299
    11.3.4 选择表面活性剂组合以获得最佳界面性质 /302
    11.4 基本表面性质方面的协同效应与表面活性剂应用性能方面的协同
    效应之间的关系 /302
    参考文献 /306
    问题 /307
    第12章 双子表面活性剂 /309
    12.1 基本性质 /309
    12.2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312
    12.3 应用性能 /314
    参考文献 /315
    问题 /317
    第13章 生物学中的表面活性剂 /318
    13.1 生物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领域 /318
    13.2 细胞膜 /326
    13.3 表面活性剂与胞溶作用 /331
    13.4 蛋白质变性和与表面活性剂的电泳 /332
    13.5 肺表面活性物质 /333
    13.6 生物技术中的表面活性剂 /334
    13.6.1 采矿工程 /334
    13.6.2 发酵 /335
    13.6.3 酶法脱墨 /335
    13.6.4 三次采油以及生物除油 /335
    13.6.5 表面活性剂介质中的酶活性 /336
    13.6.6 生物反应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336
    13.6.7 土壤修复 /336
    13.6.8 污水净化 /336
    13.6.9 园艺学中的表面活性剂 /336
    13.6.10 囊泡操纵 /337
    13.6.11 遗传工程和基因治疗 /337
    参考文献 /337
    问题 /339
    第14章 纳米技术中的表面活性剂 /340
    14.1 纳米状态的特殊效应 /340
    14.2 表面活性剂在制备纳米结构材料中的作用 /341
    14.2.1 自下而上法 /341
    14.2.2 自上而下法 /350
    14.3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技术的应用 /350
    14.3.1 纳米发动机 /350
    14.3.2 其他纳米器件 /352
    14.3.3 药物传递 /354
    14.3.4 控制纳米材料的结构 /354
    14.3.5 纳米管 /355
    14.3.6 纳米洗涤剂 /355
    14.3.7 生命起源中的表面活性剂纳米自组装体 /357
    参考文献 /358
    问题 /359
    第15章 表面活性剂与分子模拟 /360
    15.1 分子力学方法 /361
    15.1.1 来自实验的参数化 /361
    15.1.2 FF方法的分类 /362
    15.2 量子力学方法 /362
    15.2.1 对电子问题的应用 /363
    15.2.2 HP描述 /364
    15.2.3 最小和较大的基集 /364
    15.2.4 电子相关方法 /365
    15.2.5 密度泛函理论(DFT) /365
    15.3 能量最小法 /366
    15.4 计算机模拟方法 /366
    15.5 表面活性剂体系 /367
    15.6 五个被选体系 /367
    15.6.1 液体中的聚集(ⅰ) /367
    15.6.2 液体中的聚集(ⅱ) /368
    15.6.3 液-液和液-气界面 /369
    15.6.4 固-液界面 /370
    15.6.5 固-液界面以及在液体中的聚集 /371
    15.7 代表性分子模拟研究概要 /371
    参考文献 /379
    问题 /379
    习题解答 /380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