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摄影射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精)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克莱蒙·舍卢著
    •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克莱蒙·舍卢著
    • 出版社:中国摄影出版社
    • 页数:159
    • ISBN:9784672711658
    • 版权提供:中国摄影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 商品名称 摄影射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精)
    • 作者 (法)克莱蒙·舍卢
    • 译者 刘征
    • 定价 69.00
    • ISBN号 9787517902904
    •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 版印次 1版 1次
    • 开本 32开
    • 装帧 精装
    • 页数 159
    • 出版时间 2015-07
    • 印刷时间 2015-07

    “摄影,就是将头脑、眼睛与心连在一起,它昭示着一种生活的方式”,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简短地总结道。1947年,他参与创建了马格南图片社,并成为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富于传奇色彩的摄影师。1931年,他还在学习绘画,并经常与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待在一起。随后他去了非洲,回来后,他就决定献身于摄影事业。从墨西哥到美国纽约,从印度的甘地到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从共产主义中国到前苏联,整个20世纪50年代,他牢牢地抓住他的徕卡相机,不断地游走于世界。在《摄影射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一书中,克莱蒙·舍卢带领我们跟随这位不知疲倦的旅者,这位拒绝耸人听闻的摄影效果、拒绝别人对他照片进行任何剪裁的摄影师,去了解他如何通过自己的摄影报道向世人展示他的才华,以及他如何坚持“自然之上的想象”准则的摄影道德理念。

    第一章 求学时代

    第二章 摄影师布列松

    第三章 伟大的记者布列松

    第四章 作品的审美

    第五章 HCB基金会:名望与后世

    见证与资料

    克菜蒙-舍卢,是一位摄影历史学家,2007年起开始担任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他曾经策划及协助策划过诸多影展,包括2001年在巴黎叙利府邸举办的“集中营的记忆:关于集中营与纳粹屠杀的摄影,1933—1999”,以及2004年在巴黎欧洲摄影馆、2005年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举办的“最佳媒介:摄影与神秘”。他也是《摄影学》杂志的编辑。

    技术的选择:徕卡

    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的名字总是与徕卡的名字连在一起。1913年,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为徕茨公司想到一个创意,制造徕卡相机。1925年这款相机开始对外销售。徕卡在相机家谱中属于“侦探型”,之所以这么叫它,是因为这款相机不起眼、轻巧、方便,并可以在被摄对象未经察觉的情况下进行拍摄。镜头精准,再加上35mm胶片,可以连续拍摄30多张。因此,从20世纪30年代起,尤其是“战后”,徕卡成为记者面对紧急状态时最喜欢用的相机。

    最开始的时候,布列松尝试过不同的相机,9×12式盒式相机、克劳斯(Krausse)相机,还有禄来福来相机。1932年,他在马赛买了第一台徕卡。从那时起,他就找到了自己需要的装备。这台相机与他对世界的感知、视角模式和他要寻找的“惊艳”都十分吻合。“我的徕卡告诉我,生活是即时而闪亮的”,他写道。相机的易操作性和隐蔽性给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只要对准他所感兴趣的画面,不用手势干扰,也不必调整,画面就能被观察到。

    一般情况下,他采用最接近人眼视角的50mm镜头,有时也采用广角或远摄镜头。对布列松来说,徕卡作为眼睛的一种延伸,能够记录下他想要抓住的瞬间,就像“一个瞬间的速写本”。“我发现徕卡之后,它就替代了我的眼睛,再也没有离开我”,布列松在1952年写道。在同一年的另一篇文章里,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写道,在偶然与布列松在一次晚宴中交谈之后,他们随即决定在午夜前去拐角的咖啡馆小坐,“我看见布列松拿着他的相机,就问他:‘你打算拍些照片吗?’‘不照’,他回答我,‘只是我从没离开过我的徕卡’。”

    黑白与彩色

    作为一名虔诚的黑白摄影捍卫者,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对彩色摄影没有多大感情。“我总觉得没办法拍出好的彩照”,他在20世纪50年代写道。根据他的说法,那一时期的摄影技术还不大允许拍出像明信片那种鲜艳的色彩。照片的色彩与绘画可呈现的细腻色调还无法相比。他在笔记中写道:“摄影的色彩以棱镜分光色为基础,暂时还只能如此。因为我们还未发现分解和重组复杂色彩的化学程序。就色调而言,绿色的色阶序列就有375个!”“对我来说,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方式,但是太受限于复制水平,现在的复制水平还停留在化学层面,还不能像绘画那样是先验的或直觉的。与黑色丰富的表现力相比,彩色还只能提供完全是片段性的色阶。”彩色照片的乳剂存在另一重要缺陷,即敏感性差,不利于快拍。拍摄中对照片的色彩选择,用布列松自己的话来说,“损害了我们有时能在黑白照片中发现的鲜活的生气和运动感。”

    尽管布列松对照片色彩持有这么激进的立场,但他也会根据杂志要求拍一些彩色照片。从20世纪50年代起,《巴黎竞赛》、《生活》和《皇后》(The QueeFl)杂志就已经开始不时地在封面刊登一些他拍的彩色照片,如关于印度尼西亚、中国或塞纳河岸的报道。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列松还在以法国为主题的大型调查报道中拍摄了一些彩色照片,这是他与作家弗朗索瓦·努里西耶(Francois Nourissier)合作完成的,并以“法国万岁”为题出版。他后来解释“那纯粹是职业需要,不能称之为妥协,但是一种让步。”

    消失的艺术

    布列松几乎是排他性地选择徕卡和黑白胶片。而他在拍摄时希望与拍摄对象保持完全一致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主要反映在变化和不引人注意的方面。对于布列松而言,重要的是“在运动中抓住某种平衡”。他的拍摄对象很少是静态的,他始终在调整位置,围着拍摄对象转,直到发现最具内涵的构图。他在相机与拍摄对象之间所形成的舞蹈关系,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杜鲁门·卡波特曾写道,“我记得,从我在新奥尔良街观察到他不停工作的这天起,他就一直像不安的蜻蜓一样沿街舞动,三台徕卡相机挂在脖子上,一台举在眼前。”

    选择小型、轻便或乳剂能尽快成像的相机,并非简单地是为了标榜自己的风格,而是拍出完美、顺畅、生动作品的条件。布列松的拍摄还有一个原则,即必须在不易察觉的前提下拍摄。他在瞬问抓取自己看到的事物时,尽量不让他的拍摄对象因察觉到他的存在而有所反应,也不去修改观察到的形象。正像他自己解释的:“要用狼的脚步来接近主题;要有丝绒一样的爪子,同时要有尖利的目光;不要慌慌张张,不要打草惊蛇。”他同意做到尽可能让对方察觉不到。他的朋友克劳德·罗伊(ClaudeRoy)解释说:“亨利的第一态度,是要做到流畅、有效、开放。这种观看的激情是一种内省式的观察。”博蒙特·纽霍尔也说,当他拍照时,他就像穿着一件“隐形斗篷”,像童话里的仙人一样。只是为了不受关注地待在那里,尤其不要被公众认出来,布列松直到晚年始终拒绝随意拍摄。

    摄影师的操守

    对于亨利·卡蒂埃一布列松来说,摄影师拍摄的物理方式与道德立场是一致的。除了在20世纪30年代有少数例外,他的照片从不预设或摆拍。并且,他缺乏耐性,这也让他无法把预先准备好的和构思好的东西整理好,这些都需要时间。他更喜欢捕获那些偶然构图,这些构图都是易逝瞬间直接提供给他的。

    在拍摄马蒂斯肖像照片时,为了符合这个伟大画家的传奇经历,阿拉贡想着给他造一个场景,这个举动让布列松十分愤怒。他后来向皮埃尔·阿苏利纳(Pierre Assouline)说,“简直不知所云!全是胡说!摆拍?这完全与我的照片代表的概念相反,也完全与我平时的举止相反。我们简直一秒钟都不能想象一个像马蒂斯这样的人物会这样造假。即便在我这样的年纪,在我这样的情况下也不会这么做,更何况是他。”

    P92-97

    从墨西哥到美国纽约,从印度的甘地到古巴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从共产主义中国到前苏联,整个20世纪50年代,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牢牢地抓住他的徕卡相机,不断地游走于世界,只为用他的“绝对之眼”记录下宝贵的画面。

    克莱蒙·舍卢编著的这本《摄影射手(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描写了亨利·卡蒂埃不同时期的传奇故事,从参与创建马格南图片社到游走世界,一生奉献于摄影事业,并成为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富于传奇色彩的摄影师。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