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反抗平庸之恶/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人的境况/共和的危机/康德政治哲学讲稿/政治的应许 上海人民出版社知人系
  • 378元
    • 作者: 汉娜·阿伦特著 | 汉娜·阿伦特编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汉娜·阿伦特著| 汉娜·阿伦特编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页数:若干
    • ISBN:9787208121164
    • 版权提供:上海人民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套 装 书 单 如 下:

    1. 共和的危机 / 作者:汉娜·阿伦特
    2.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 作者:汉娜·阿伦特
    3. 反抗“平庸之恶” / 作者:汉娜·阿伦特
    4. 政治的应许 / 作者:汉娜·阿伦特
    5. 人的境况:第2版 / 作者:汉娜·阿伦特
    6.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第二版) / 作者: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反抗“平庸之恶”:《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 [Responsibility and Judgment]
    作 者:
     [美]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 著,杰罗姆·科恩(Jerome Kohn) 编,陈联营 译
    ISBN号:
     978720812116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4-04-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中徘徊。这是一本经典,但更是今天的应景之作,社会暴行、网络暴民,让我们一次次看到,就像“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一样,你也“永远不能指望一个拒绝思考的人拥有良知”。

    ★汉娜·阿伦特集中回应“平庸之恶”,反思道德崩溃年代的个人抉择。

    ★《责任与判断》中文修订版,首收中研院研究员蔡英文专文导读:阿伦特为文一向关注现实的政治与道德的重大议题,文章的肌理糅合了冷静之概念分析与思辨的热情,因而带有相当大的思想激励。

    内容介绍
     

    阿伦特的《反抗“平庸之恶”》是《责任与判断》的中文修订版。收录的文章,主要是艾希曼事件之后,阿伦特对于“平庸之恶”的回应,以及对纳粹犹太屠杀的评论。在这些文章中,阿伦特深入探讨了与平庸之恶相关的政治与道德问题,如“极权统治下的个人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之间的关系”“思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等等。“过去不再启示未来,人心在昏暗之中徘徊”,在人心无所依傍的时代,阿伦特犀利的视角和关切,为我们思考个人处境和选择立场提供了富有启迪的抓手。

    没有人比阿伦特更了解:20世纪的道德大崩溃,不是由于人的无知或邪恶,未能辨别道德“真相”,而是由于道德“真相”不足以作为标准,评判人们当下可能做出的事情。

    道德需要重建,而重建道德的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个个体,能够反抗道德崩溃时代平庸之恶的引诱,不放弃思考,不逃避判断,承担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作者介绍
     

    她拥有比男性进化更好的女性心智;

    她是影响世界一代人的精神导师;偶像级女性思想家。

    她超出自由与保守,在主义之外,对政治保持独立省思;

    她追随苏格拉底和康德,拨开历史黑暗,寻求政治人的根本立场。

    她痛批极权主义根本的恶,更担忧普通人的恶之平庸。她不是道德学家,她只是提醒世人,要追随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她是汉娜·阿伦特,一位因独立精神而被世界敬仰的女性思想家。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杰罗姆·科恩(Jerome Kohn),New School阿伦特研究中心主任,阿伦特和布鲁歇尔夫妇遗稿保存人,曾长期担任阿伦特助手。

    陈联营(译者)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研究专长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现任教于河南大学哲学系。

    目录
     

    中文版导读(蔡英文)
    编者导言(杰罗姆·科恩)
    文本说明(杰罗姆·科恩)

    序言
    ◎第一编:责任
    独裁统治下的个人责任
    论道德哲学的若干问题
    集体责任
    思考与道德关切——致W.H.奥登
    ◎第二编:判断
    反思小石城事件
    《上帝的代理人》: 因沉默而有罪?
    审判奥斯维辛
    报应降临

    译名索引
    译后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爱这个世界:汉娜·阿伦特传
    作 者:
     [美] 伊丽莎白·扬-布鲁尔 著,陈伟,张新刚 译
    ISBN号:
     978720814330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精装
    出版日期:
     2017-04-01
    编辑推荐
     

    《洛杉矶时报》传记类图书奖、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

    《新京报》书评周刊-书评推荐(2017-04-08)

    《新京报》书评周刊-书情(2017-05-27)

    《北京青年报》青阅读:2017年5月月度好书榜

    《晶报》深港书评-周榜(2017-06-03)

    2017年5月百道好书榜?人文类

     

    即使在黑暗时代,我们仍有权利期待某些火光。它们往往不是来自理论与概念,而是来自一些人在生活和工作中的那些不确定、飘忽并且经常是微弱的光,它们几乎在所有的环境下都会闪烁,chao越时间限制而永放光芒。——摘自阿伦特《黑暗时代的人们》

     

    内容介绍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伟大而具原创性的思想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她的主要著作《人的境况》、《极权主义的起源》等已进入西方政治哲学经典的行列。作为一名与学术流派、政治党派及意识形态路线保持距离的独立思想家,阿伦特拥有范围持续扩大的读者。本书是西方学界较早、较著名的一部阿伦特传记性著作。作者从书面材料和那些尚健在的认识阿伦特的人那里收集资料,以传记的方式,展现阿伦特的思想发展过程,描述她的哲学、政治和文学的背景与状况,介绍了她所有的重要著作,并提示了这些著作对理论界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这些著作的评价和解读。书中,还阐释了比如反犹太主义、邪恶、权力、革命、民族国家、极权主义等一些贯穿在她全部著作中的关键性概念和构思。阿伦特的故事折射着那个时代,她的著作也是为了寻求对那段历史的理解。就本质来说,传记关注的是一个人的生活,但它向我们展示的是她思想的历史基础,是激发她进行思考的特定经验,是滋养她的友谊与爱,以及展示她的思维方式或思想风格。在阿伦特那里,对立的思潮碰到一起,这使她的思想丰富而又激越。通过此书,读者可以很方便地查阅资料,了解和把握阿伦特的生平、著作、主要概念和观点。

     
    作者介绍
     

    作者伊丽莎白?扬—布鲁尔是当代优秀的阿伦特研究专家,她是阿伦特的学生,与阿伦特有很密切的交往,曾在阿伦特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研究方向是阿伦特的老师雅斯贝尔斯。

    目录
     

    中译本序言1

    第二版序言1
    前言1

    第一部分1906—1933
    第一章 我们的孩子(1906—1924)5
    哥尼斯堡人5
    阳光童年遭遇阴影12
    艰难和悲伤的年代19
    狂飙突进27

    第二章 影子(1924—1929)44
    激情的思考44
    “非同寻常的”与“神奇的”52
    邻人间的爱62

    第三章 一个犹太女性的生活(1929—1933)84
    哲学的保卫者84
    作为自传的传记92
    转向政治99
    白天和黑夜105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抗109

    第二部分1933—1951
    第四章 无国籍者(1933—1941)125
    她的人民125
    海因里希?布吕赫133
    法西斯主义的教训150
    在移民的路上159

    第五章 忠诚是真实的标志(1941—1948)178
    方向,义务178
    为犹太人军队的建立187
    时代的重负:“最终解决”的岁月194
    慰藉203
    极权主义的起源213

    第六章 公共生活的私人面(1948—1951)230
    欧洲人230
    “面向现在”的政治理论241
    玛萨?阿伦特的去世251
    确认257
    未来哲思的基础268

    第三部分1951—1965
    第七章 在这世界如在家中(1951—1961)286
    双王制286
    各种形态的反共产主义299
    美国和欧洲:思考革命310
    欧洲的“颂词”322
    在美国的论战331
    Amor Mundi(对世界的爱)341

    第八章 延迟的治疗:艾希曼在耶路撒冷(1961—1965)357
    审判的报告者357
    恶的平庸366
    艾希曼论战377
    反响385
    未回答的问题392第四部分1965—1975

    第九章 黑暗时代的美国(1965—1970)427
    共和国427
    在公共场合露面433
    论革命442
    再评极权主义450
    1968年的《论暴力》455
    告别雅斯贝尔斯465
    道德和政治行动468
    布吕赫473

    第十章 “不再”与“尚未”:心灵生活(1970—1975)487
    哲学的慰藉487
    思考事务497
    De Senectute(论老年)505
    最后一年509
    理解的工作517

    附录 阿伦特博士论文概要529
    部分译名对照540
    译后记554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政治的应许
    作 者:
     [美] 汉娜·阿伦特 著,[美] 杰罗姆·科恩 编,张琳 译
    ISBN号:
     978720813942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6-06-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为什么苏格拉底被雅典人判处死刑?为什么他宁死也不放弃原则?为什么柏拉图要创建理想国?……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听阿伦特讲述一个个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故事。

    内容介绍
        本书邀请读者加入阿伦特及其同伴的旅行之中,一起在时空间穿梭。这场旅行始于古雅典,阿伦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对话。苏格拉底喜欢追究种种意见和相对真理,他把城邦居民的固有信念打碎,却不给他们新的真理。结果,雅典以他无休止的追问会妨碍城邦居民获取财富为由判处他死刑。柏拉图为此构建了理念的王国,在那里善好的理念是统治者,且无须说服城邦居民。柏拉图将统治权的概念引入政治领域,从此开启了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在数世纪之后,孟德斯鸠认为正是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构成了人类社会,平等和差异构成了共和政体以及君主政体的行动原则。在马克思看来,包括政府和法律在内的统治权,源于人类的不平等,同时也确立了人类的不平等。阿伦特认为,马克思的这一洞见将促使悠久而强大的传统终结。在阿伦特看来,热核战争将有可能彻底摧毁人类,因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合理的政治判断力。这种政治判断力只有在众多不同的男人和女人的自由交谈中才可能诞生。因为“只有在我们彼此自由的交谈中,我们所谈论的世界才会从所有侧面总呈现出来,具备客观性和可见性”。一旦从传统的禁锢和偏见中解放出来,我们将有理由对政治重新抱有审慎的乐观与期待:政治不是对人类自由的威胁,而恰恰是人类自由的应许之地。

     

     
    作者介绍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人,生于德国汉诺威。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1933年因纳粹上台而流亡海外,于1951年获美国国籍。自1954年开始,阿伦特先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开办讲座;她还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以《极权主义的起源》、《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论革命》及《人的境况》等著作,为当代政治哲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20世纪较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政治思想家之一。
    目录
    编者导言/1

    致谢/23

    第一章 苏格拉底/25

    第二章 政治思想的传统/51

    第三章 孟德斯鸠对传统的修正/68

    第四章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74

    第五章 传统的终结/83

    第六章 政治入门/92

    跋/169

    索引/172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共和的危机
    作 者:
     [美] 汉娜·阿伦特 著,郑辟瑞 译
    ISBN号:
     978720810681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04-01
    编辑推荐
     

    《共和的危机》是汉娜·阿伦特晚期的重要著作,集中体现了她对政治谎言、公民不服从、暴力及革命与政治之间关系的远见卓识。阿伦特的著作在国内有广泛的受众群,已经成为我们解读当今世界的重要思想工具。

    内容介绍
     

    《共和的危机》是汉娜·阿伦特于1972年出版的一本文集,收入三篇论文(“政治中的谎言”、“公民不服从”和“论暴力”)和一篇访谈录。这些作品见证了20世纪60年代越南战争、学生暴动、黑人民权运动以及70年代前期以美国为首的世界性动荡,体现了阿伦特的政治卓识。其中,《论暴力》尤为。
    阿伦特在书中提出了“权力的每一次衰落都是一次对暴力的公开邀请”、“第三世界不是现实,而是意识形态”等论断,对政治学界、思想界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裔美籍犹太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思想家。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1954年起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院校开办讲座。主要著作有《极权主义的起源》、《共和的危机》、《责任与判断》、《人的境况》、《论革命》、《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黑暗时代的人们》、《精神生活》等。

    目录
     

    中译本序言(陈伟)
    政治中的谎言—反思五角大楼文件
    公民不服从
    论暴力
    关于政治与革命的思考—— 一篇评论
    索引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作 者:
     [美] 汉娜·阿伦特,罗纳德·贝纳尔 著,曹明,苏婉儿 译
    ISBN号:
     978720811775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3-11-01
    编辑推荐
     

    ★ 名家解读名家,阿伦特重构康德美学(康德粉丝!)
    ★ 阿伦特收官大作未竟部分的前奏(阿伦特粉丝!)
    ★ 阿伦特的备课稿,文科教员需要看的讲稿典范(人文学者应该读!)
    ★ 标新立异,提出人类精神自由的保证在于判断能力(惊讶!)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中的观点“驳倒”了阿伦特早期作品中对于同一问题的观点(有看头!)

    内容介绍
     

    系统思考人类的精神活动,是汉娜·阿伦特晚年收官大作《心智生活》的旨意,遗憾的是,终篇“《判断》”未及展开,阿伦特便辞别人世。本书汇编了阿伦特关于判断问题的核心文献,并对她在这一问题上的思考方向作出了解读。
    如何摆脱生命的平庸和自由的虚无?
    以重建康德的政治哲学为入口,阿伦特认为:只有作出判断,只有对公共世界里上演的事件运用我们独立的判断能力,世界对我们来说才具有意义。

    政治地思索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动。

     
    作者介绍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裔美籍哲学家,20世纪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思想家,与西蒙娜·波伏娃、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当代最重要的女性知识分子。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担任芝加哥大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阿伦特一生致力于考察现代社会中的政治问题和人的政治行动,并对美国政治现实和犹太问题有着大量极富原创性的洞见。
    主要著作:《极权主义的起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人的境况》《过去与未来之间》《论革命》《责任与判断》《共和的危机》《犹太文集》《心智生活》《康德政治哲学讲稿》等。
    罗纳德·贝纳尔(Ronald Beiner),多伦多大学政治学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曹明,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苏婉儿,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目录
     

    中文版前言(罗纳德·贝纳尔)
    译者序言

    原版序言(罗纳德·贝纳尔)
    《思索》后记
    康德政治哲学讲稿
    (1970年秋社会研究新学院课程讲稿)
    想像力
    (1970年秋社会研究新学院研讨课笔记)
    汉娜·阿伦特论判断(罗纳德·贝纳尔)

    附录
    康德著作年表
    阿伦特著作年表
    译者后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人的境况:第2版
    作 者:
     汉娜·阿伦特
    定价:
     85.00元
    ISBN号:
     978720816854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16开
    装帧:
     
    出版日期:
     2021-06
    编辑推荐

    巨大的理智力量和常识的结合,让阿伦特女士对历史和政治的洞见显得既令人赞叹又明白易懂。——[美]玛丽·麦卡锡(Mary McCarthy)《纽约客》

     

     

    《人的境况》是阿伦特最重要的哲学作品。

    ——[美]理查德·沃林(Richard Wolin)《新共和》

     

    阿伦特是卓异的,权力就是行动、行动就是讲述故事等观念是新颖而富于穿透力的。

    ——江绪林(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永远应时的政治哲学理论经典之作。在本书中,阿伦特从我们最崭新的经验和最切近的恐惧出发,重新考虑人的条件,围绕着“我们正在做什么”这一中心主题,阿伦特系统地讨论了劳动、工作和行动。她理解的人的“条件”,既不是所谓人的本质属性,也不是康德意义上规定人类经验方式的超验条件,而是人在地球上被给定的那些生存条件:劳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维生,工作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建造一个人造物的世界,行动的条件是人们必需在交往中彰显自己,回答“我是谁”的问题。离开了这些条件,生活就不再是“人”的生活了。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