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南北战争三百年 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孔子大历史 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翦商 李硕世纪文景 世界战
  • 118元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ISBN:9782751271016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此宝贝为套装书籍,全套2册,总定价118.00元,分别如下:
    (1) 9787208148314
    定价:59.00
    (2) 9787208157552
    定价:59.00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南北战争三百年(中国4-6世纪的军事与政权)
    作 者:
     作者:李硕
    定价:
     59.00
    ISBN号:
     9787208148314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8-01-01
    编辑推荐

    写兵种、战术之细节,补正史、古籍之缺失

    中国古代的战争究竟怎么打?史书记载得往往不是那么详细,《南北战争三百年》试图弥补正史、古籍中的这些缺陷,意图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再度诠释魏晋南北朝战争历程。

    全面呈现魏晋南北朝战争原貌

    晋灭吴,隋灭陈,桓温、刘裕北伐……数场重大战役详细分析,还原冷兵器战争原貌。

    内容介绍
    我们通常对古代战争的想象都源自演义、小说等文学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的战争场面都不过是小说家的幻想与虚构而已,并不是真实状况。《南北战争三百年》对各种史料进行分析与整理,从散落史书各处的战争叙述中寻找线索,借助全新的史学研究成果,为我们描绘出了魏晋南北朝各场重大战役细节,展现出丰富、生动的历史原貌。同时,本书对骑兵和步兵的作战模式和战术演变做了详细的论述,对战争中如地理、季节、财政等因素对战事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讨论。由此,本书也补充了正史、古籍所未详述之处,通过一部军事史的写作,对魏晋南北朝历史进程做出了新的诠释。
     
    作者介绍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著有《铁马楼船北府兵》《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南新疆探索图文志》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序言(张国刚)
    前言
    第一编 骑射、冲击与军阵:步、骑兵战术的演变
    第一章 早期骑兵战术特征:骑射与游击
    第一节 匈奴骑兵战术与其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的关系
    第二节 《六韬》中的战国骑兵战术原则
    第三节 秦汉之际的骑兵战例
    第二章 汉匈战争与骑兵冲击战术的肇端
    第一节 汉军与匈奴的战术区别及社会背景
    第二节 文帝到武帝:探索中原骑兵进攻战略
    第三节 卫青、霍去病的骑兵战术革新:从骑射到冲击
    第四节 再论李广与李陵
    第三章 骑兵冲击战术的发展期(东汉到西晋)
    第一节 刘秀时代的“突骑”作战
    第二节 汉末三国骑兵冲击战术的强化
    第三节 汉末三国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节 西晋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四章 骑兵的马镫战术革命与北方民族政权转型
    第一节 关于马镫研究的学术史和考古证据
    第二节 骑兵冲击战术的成熟:马镫与马槊
    第三节 冲击骑兵的战术运用特征
    第四节 游牧族对骑兵冲击战术的适应
    第五章 4—6世纪南北政权的骑兵建设与运用
    第一节 十六国北朝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二节 北方骑兵对南作战的特征
    第三节 南方政权的骑兵建设
    第四节 南方骑兵作战特征
    第六章 古代步兵军阵的战术特征与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古代步兵军阵的队列特征
    第二节 军阵的“非理性异动”
    第三节 先秦至隋代的步兵军阵变化趋势
    第四节 南方步兵的特殊战术形式
    附录 戚继光对军阵战术的探讨和对世俗观念的纠正
    第二编 南征与北伐:经典战例
    第七章 东吴的江防作战与晋灭吴之战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期的隔江对峙与攻防战
    第二节 伐吴的前期部署及司马炎对将帅的戒备
    第三节 灭吴之役的部署
    第四节 伐吴之战过程
    第八章 陈朝的江防作战与隋灭陈之战
    第一节 立国之初:与北齐的战事
    第二节 560年代陈内战与北周、北齐的渡江作战
    第三节 隋军灭陈之战的部署
    第四节 灭陈战事实际进程
    第九章 桓温对前燕的北伐
    第一节 南方对北作战的地理因素
    第二节 晋军北伐中的黄—淮航道
    第三节 桓温伐前燕
    第十章 刘裕对南燕和后秦的北伐
    第一节 刘裕伐南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四节 伐吴之战过程 根据各路军队的进展,晋伐吴之战可分为两个阶段。 从咸宁五年(279 年)十一月至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为第一阶段,战事主要发生在长江北岸诸地区,以及自三峡至江陵的长江南北两岸;自太康元年(280 年)二月十八日至三月十五日,为战事第二阶段,王濬舰队从江陵东下,配合江北各军攻克敌沿江诸城塞,顺流直下,于三月十五日登陆占领建邺,尽俘吴后主朝廷,战事宣告结束。 在第一阶段的战事中,各路伐吴军队所遇到的抵抗很强烈,且都有较大战果,但各路统帅对于战事进度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最关键的争执,是能否顺利渡江。在第二阶段,晋武帝已明确指示王濬舰队攻占建邺,但未能及时厘清王濬舰队与下游陆路诸军(主要是中线扬州都督王浑)的指挥关系,导致王濬与王浑发生争执。下面将重点分析西晋高层对于伐吴进展的预判,以及在实战过程中的抵牾。 第一阶段战事 据《晋书·武帝纪》,晋武帝于咸宁五年(279 年)十一月诏命前线各军展开全面进攻。由于诸军进入临战需要一些时间,加之原边界距离吴军重要城垒尚有一定路程,所以到次年正月、二月才进入激战阶段。关于王濬舰队启程的时间,《华阳国志》卷八载为咸宁五年(279 年)“冬,十有二月,濬因自成都帅水陆军及梁州三水胡七万人伐吴”。《晋书·王濬传》则载为“太康元年正月,濬发自成都”。自建平郡(今巫山县)以下的三峡江段都由吴军控制,吴军预先在峡中“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距船”,而羊祜尚在世时已从吴军俘虏口中获悉这些布防地点,所以王濬舰队已有针对性措施,顺利通过三峡江段。这表明在益州舰队的下江行动中,荆、益两州保持着密切的协作。 按照晋武帝战前的诏书部署,王濬舰队在驶出三峡,进入荆州江段后,便开始接受荆州都督杜预的指挥(节度)。二月三日(庚申), 王濬舰队攻克江北重镇西陵,继续沿江而下,攻击两岸吴军。 自襄阳南下的杜预所部,正月时已包围了吴江陵城,但一直未能攻克。杜预遂派一部兵力沿长江北岸向上游进军,以便接应王濬舰队;同时又派少数兵力偷渡长江,“奇兵八百,泛舟夜渡”,埋伏于乐乡城外。乐乡是吴军在长江南岸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且是其长江舰队停泊基地。当上游吴军被王濬舰队击败,逃入乐乡城内时,杜预所遣伏兵随之混入城内。王濬舰队于八日(乙丑)抵达乐乡城外江面,与吴军舰队展开会战,将其尽数歼灭,吴荆州舰队统帅“水军督陆景”被俘。王濬军与城内伏兵里应外合,于当日攻克乐乡。此战彻底消灭了吴军长江上游的水上力量,使得江北吴军孤立无援,杜预军遂于十七日(甲戌)攻克江陵。 至此,吴军在长江上游的重要据点已全部被晋军攻占。 同时,指向长江中游的荆州军(江北都督胡奋)、豫州军(刺史王戎)也逐渐进抵江边,围困夏口和武昌二城。下游的扬州都督王浑、徐州都督司马伷所部,也基本肃清了江北吴军。战线基本推进到长江一线。 但自全面进攻开始以来,贾充一派从未停止对伐吴前景的质疑: 众军既进,而未有克获,贾充等奏诛华以谢天下。帝曰:“此是吾意,华但与吾同耳。”时大臣皆以为未可轻进,华独坚执,以为必克。 张华本传未载此事具体时间,《资治通鉴》则将其放在平吴之后,属于倒叙,亦无法查证具体时间。本书认为,此事应发生在战事开始后至二月中旬之间。因为在王濬军攻克乐乡之前,晋军的进展颇不乐观:杜预军攻江陵、胡奋军攻夏口、王戎军攻武昌,都难以破城;司马伷、王浑两军虽扫荡江北,但临江而不敢渡,使战局有陷入拖延的趋势。张华、杜预、王濬等力主伐吴者,显然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只有在王濬舰队攻克乐乡后,才取得了在长江南岸的第一个重要据点,江北的江陵也在九天后攻克,战局才呈现出转机。 在王濬的益州舰队驶出三峡,即将与杜预的荆州陆军会师之际,指挥权问题也在凸显。开战之前,晋武帝已经做出部署:“诏书使濬下建平,受杜预节度 ”。杜预到任荆州尚不到一年,而王濬在益州经营已有八年之久,只因为杜预与皇室有亲,官品也高于王濬,才有这种安排。 如果杜预在王濬舰队归入自己麾下之后率部登舰,直取建邺,必将建立灭吴首功。但杜预从大局出发,做出了不和王濬争功的姿态。他判断:如果王濬舰队能够从三峡攻克沿途要塞,开到江陵与自己会师,那么早已功勋卓著,自然不甘心受制于人;如果王濬舰队无力攻克吴军诸要塞,也就无法赶到江陵一带与荆州军会师,更谈不上接受自己指挥的问题。早在获悉益州舰队攻克西陵时,杜预便写信给王濬,鼓励他顺江直下,径取建邺,“振旅还都,亦旷世一事也” 。王濬得此信后大悦:这解除了他被人抢功的顾虑,正可以放开手脚建功立业。为了向皇帝暗示这种心情,他还专门将杜预的信件转呈武帝,希望武帝能让自己放手一搏。 江陵克定的第二天(十八日,乙亥),王濬舰队开到江北,与杜预主力会师。同在这天,晋武帝发布诏书,将王濬军号提升为平东将军,由“监”升格为 “都督梁、益二州军事”。这是对他数日之前攻克乐乡的嘉奖。发这道诏书时,晋武帝还未必知道占领江陵的消息,但他在这天稍晚时获悉江陵已定,于是又发布一道诏书,部署继续进军的事项: (一)唐彬舰队划入王濬指挥之下。 (二)杜预军队继续进占荆州的长江以南地区。 (三)杜预军队中划拨一万人给王濬、七千人给唐彬,编入长江舰队。 (四)王濬、唐彬舰队继续向下游进军,占领巴丘(今湖南岳阳市),并继续东下:王濬舰队协助胡奋攻夏口,克城后胡奋军队划拨七千人给王濬;唐彬舰队协助王戎攻武昌,之后王戎所部划拨六千人给唐彬。然后王、唐舰队顺流攻占建邺。 (五)由于舰队东下,贾充的指挥中心也从襄阳东移到项城,以便协调长江下游战事,特别是司马伷、王浑等军与王濬舰队的协同问题。 这道诏书表明荆州方面的胜利给了晋武帝信心,使他不顾贾充等人反对,执意将伐吴进行到底。另外,这也是他了解了杜预和王濬关系之后的部署:杜预无意于争功,所以命其留在上游;下江直取建邺的任务则留给了王濬。 P214-218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孔子大历史 : 初民、贵族与寡头们的早期华夏
    作 者:
     李硕 著
    定价:
     59.00
    ISBN号:
     978720815755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开本:
     32开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2019-04-01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写孔子的成长和转型,写孔子的执着与妥协
      细描圣人生活世界,还原孔子生平真相,发千载未发之隐覆
      品味贵族时代风貌,追寻古代政治文明。贵族社会为何渐行渐远,世袭寡头政治有何顽疾,历史出路又在何方?
      借孔子看春秋,全景展现早期华夏的质朴与洪荒,文明滥觞期的脉动与嬗变。
    内容介绍
        《孔子大历史》是《南北战争三百年》作者李硕所写的孔子传记。生动书写孔子的一生:以私生子的身份出生,在底层单亲家庭中成长,一步步做到鲁国*大的官“大司寇行摄相事”,同时也见证了春秋末期各国内政外交的风云变幻与奇闻轶事。孔子遭遇政治失意后周游列国,终究未能实现自己的从政理想。但他的学说经后人的传承与解释,流传后世,他也被弟子“制造”成了至圣先师。
      我们通常的印象中,孔子作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是一个抽象的人物。《孔子大历史》正是要去掉孔子的这层“圣人”光环,还原他作为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忧惧,也有困惑、纠结与执着。作者李硕探究了孔子面对各种人生事件的心理状态与动机,从而描画出一个丰富、完整的孔子形象。
      通过解读经史文献,《孔子大历史》再现了孔子在寡头世袭政治游戏规则中沉浮的一生,以及他生活的春秋时代的种种生活场景、日用礼俗,对孔子的生活世界进行了人类学乃至影视视觉层面的还原。
    作者介绍
        李硕,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清华大学历史系硕士、博士,现供职于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着有《南北战争三百年》《从大漠绿洲到玉石山谷》等,在《中华文史论丛》《学术月刊》《历史地理》《敦煌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录
      序(韩巍)
    引 子
    第一章 野合而生到认祖归宗(1—15 岁)
    第二章 学着当贵族(15—35 岁)
    第三章 齐国流亡(35—40 岁)
    第四章 阳虎的时代(40—50 岁)
    第五章 思想和学术
    第六章 从政:为寡头们工作(50—53 岁)
    第七章 从权力巅峰出局(54—56 岁)
    第八章 卫国绯闻多(56—57 岁)
    第九章 南国的挫折(57 岁)
    第十章 悲情黄河(57—59 岁)
    第十一章 淮上漂泊(59—63 岁)
    第十二章 年轻人的战争(63—68 岁)
    第十三章 晚年著述(68—73 岁)
    第十四章 最后几场丧事
    第十五章 子贡造神成与败
    外篇一 周灭商与华夏新生
    外篇二 春秋晚期及孔子生平大事编年
    后 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穿越回春秋时代:教你如何做贵族?
      【按语:古代贵族堪称文武双全,德智体全面发展。他们都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贵族如何打仗,又有哪些“文化课”?】
      春秋贵族的必修课
      说过了贵族的“封建”政治体系,再来说说当贵族的基本功。
      首先得会打仗。贵族们为上级效力,主要是打仗。那时是驾着马拉战车,打车战。战车都是四匹马拉着,车厢很小,一米见方,赶车的驭手站中间,拿弓箭的站左边,拿戈的站右边,跑着打。
      春秋时候一场大仗,双方投入的战车有几百辆、上千辆。这么多车列队跑起来,浩浩荡荡非常壮观。春秋以后就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车战了。
      农民没有驾战车的资格,他们跟主人出征,都是当苦力干活,伺候主人的人和马。打仗轮不到他们出风头,那是贵族们的专利。
      战车得在平坦的地面才能跑起来,两国打仗,要选开阔的地势会战。这种地方成队的马车狂奔,随军的徒步老百姓就剩下撞挨踩的份儿了。
      后世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不选坑坑洼洼的地方,挖壕堆土,让老百姓打阵地战?因为那时贵族瞧不起,要这么打仗就没人跟你玩。不光敌人、外国笑话你,自己国家的贵族也不愿带你混。
      贵族打车战,最推崇的是勇气。那时玩阴谋诡计,打赢了也不光彩。孔子之前一百多年,有过一次“曹刿论战”,曹刿不是什么大贵族(但也不是农奴),爱玩点小花招。他给鲁国国君当参谋,和齐国的齐桓公打仗。齐国人很有(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风度,战车列完阵,先敲鼓,自己不进攻,请鲁军先动手。这是很高尚的风格。但曹刿不让鲁军动,等齐国人敲了三次鼓,将士们都麻痹大意了,才下令出击,把齐国打败了。这在那时算是特例。原来大家只知道夸曹刿聪明,但没想过,这是齐国人风格高,没趁你冷不防直接冲锋。
      春秋时候国家间打仗,是国君(或者大贵族们)闹意气、耍威风的成分居多,不是非你死我活不可。齐国是大国,比鲁国厉害得多,可曹刿打赢的第二年,齐桓公就娶了位鲁国公主当夫人,两个国家又和好了。
      另一位尽人皆知的宋襄公,和楚国人打仗,风格更高尚,结果吃了败仗,自己也受伤而死,成了后世的笑柄。其实宋襄公那套观念,在当时大家都理解。楚国人这一仗打赢了,也就班师回国,不肯继续进军把宋国给灭了。为什么?因为楚国人也尊重宋襄公的表现,这是双方起码的底线。所以我们不能拿后世打仗的观念去衡量春秋时代,因为后世没有贵族们的那套讲究。
      那时贵族在战场上,偶尔还会发生“单挑”,有点像欧洲骑士的决斗,两辆马车对面停好,你射我一箭,我射你一箭,两边轮流来,直到一方被射死为止。还有风格更高、更自信的,先让挨对手射三箭,都没射中,自己这才还一箭,把对手射死了。
      打仗时,见了对方国君的战车,要有礼貌地打招呼问候。哪怕要俘虏敌人的国君,也要行着礼说客套话。这样才算是“君子”,在贵族圈子内才被瞧得起。
      所以,春秋时打仗,都是贵族自己玩的游戏,规模小,跟老百姓没关系,战争也不太伤害老百姓。不像战国,举国动员全民皆兵,旷日持久你死我活。翻翻《春秋》,那时候的国家差不多年年打仗,但对老百姓过日子影响不大。
      其次,除了会打仗,贵族还要有文化,起码要能识字,能看明白自己的家谱。这是贵族和农民的区别。到孔子的前一代人,就是孔纥在世的时候,中原的贵族们更重视文化:那时各诸侯国搞外交,贵族们宴会应酬,都讲究“赋诗”。就是想说什么事情不能直说,先要背诵一首或几句诗,把意思暗示出来。这和猜谜、酒令有点像,孔纥那一代的大小贵族们玩得非常起劲。谁要是听不懂别人什么意思,或者自己的想法找不出诗来表达,就让人笑话,有不登大雅之堂的羞辱。
      这其实是新时尚。五百年前,周武王带着周族人灭了商朝,征服中原,封自己的远近亲戚到中原当诸侯。那时他们是军事征服者大老粗,没什么文化。但立了朝廷之后,总有档案、文书一类工作,自己不会,就让投降的那些商朝贵族们干,那些人相对有文化。
      前些年陕西出土了一坑青铜器,不是随葬品,是逃难前埋藏的浮财,后来忘了挖。不大的土坑,密密匝匝塞满了青铜器。器物的主人,就是这么一户投靠了周朝的商人贵族,“微史氏”,他们世世代代为西周朝廷管理文史档案。(见彩图1、彩图2)
      ……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