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直营中国书法十五讲 北大书法公开课完整版 15堂课视频课程 古代碑帖临习视频 北大方建勋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图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方建勋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方建勋著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9
    • 开本:16开
    • ISBN:9786812709322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编辑推荐

    本书是北大书法公开课的讲稿整理,课程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点击过千万。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

    1.“北大书法公开课”讲稿整理,全网粉丝众多。
    2.作者为著名书法家,对修习、欣赏书法有独得之见。
    3.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动,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
    4.著名美学家朱良志、著名书法家言恭达大力推荐。
    5.书后附有碑帖临习视频,可供书法爱好者参考学习。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中国书法十五讲(北大书法公开课完整版,附有专门录制古代碑帖临习视频 北大方建勋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开本: 16开
    作者: 方建勋 著 定价: 99.00
    ISBN号: 9787301343647 出版时间: 2023-09-0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3-09-01
    版次: 1 印次: 1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引 言
    第一讲 绪论
    一、汉字的起源
    二、汉字的形体特点
    三、从“文字符号”到“笔墨图像”
    四、人的表达
    第二讲 书法五体,各有其美
    一、五体的演变过程
    二、五体之美
    三、形随人变
    四、糅合与互参
    第三讲 书写内容
    一、殷商甲骨文
    二、先秦金文
    三、秦刻石
    四、两汉
    五、魏晋以来
    六、临古
    七、小结
    第四讲 点画(线条)
    一、字体不同,点画(线条)不同
    二、点画之美
    三、从有限到无限:点画中有象
    四、点画的共性审美追求
    五、点画的法、理、意
    六、点画质感的三大类型
    七、点画的难度
    第五讲 结构
    一、结构的核心原则:八面拱心
    二、结构有“势”:字势
    三、“尚法”与“尚意”
    四、“集古字”:结构的创新来源
    五、结构的创新:在临古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新的协调
    六、行、草书结构的独特性:临时从宜
    第六讲 章法与布白
    一、章法的三大类型
    二、章法变化与阴阳对偶
    三、计白当黑
    四、匀称之白与散乱之白
    五、布白疏密与美感差异
    第七讲 神与气
    一、怎么才能见出神采
    二、神采的独特性
    三、神采的超越性
    四、以气充之,精神乃出
    五、气质和气息
    第八讲 骨、肉、血
    一、初识“骨、肉、血”
    二、为什么“骨”在先?
    三、“骨力”从哪儿来?
    四、骨力的“显”与“隐”
    五、关于“肉”
    六、关于“血”
    七、小结
    第九讲 情性
    一、什么是情性?
    二、无个性,不风格
    三、在追求境界中流露个性
    四、情绪的变化与书迹的变化
    五、“离情”之书
    六、余论
    第十讲 笔法
    一、笔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二、王羲之与“八面用锋”
    三、颜真卿笔法的“篆籀意”
    四、清代碑派新法
    五、笔法服从于审美
    六、笔法的“变”中有“定”
    第十一讲 书写过程
    一、书体不同,书写感觉有别
    二、观念影响书写
    三、临古:改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
    四、书写的理想境界:心手双畅
    五、书写与节奏
    六、小结
    第十二讲 临帖
    一、为什么要临帖?
    二、怎么临?
    三、临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四、小字展大,怎么临?
    五、临帖的理想
    第十三讲 创作与创新
    一、古人的创作:日常书写
    二、书法创作的表层与内质
    三、初学者怎么创作?
    四、出新之途
    五、夹缝中求生:在临古中,逐渐找到范本与自己的“契合点”
    六、兴:创作的“催化剂”
    七、的创作,是无意于“创作”
    第十四讲 意境与境界
    一、什么是“意境”?
    二、书法意境的生成
    三、书法意境的独特性
    四、书法意境的创造,主要在于“怎么写”
    五、书法意境的审美体验
    六、书法以“天然”为境界
    七、通向天然之境的途径
    第十五讲 时代审美与个体选择
    一、王羲之与东晋的妍美书风
    二、唐人学宗右军,各得一体
    三、宋人书法与尚意风气
    四、碑学风潮与帖学重振
    五、今天这个时代
    附录 古代碑帖选临

    在线试读

    从“文字符号”到“笔墨图像”
    20世纪学者蒋彝论书法说,优美的形式,应该被优美地表现出来。有了汉字,意味着有了优美的形式,被优美地表现出来,涉及的即是“怎么写”的问题。
    汉字本是文字符号,用以达意,这与其他民族的文字是一致的。但是进入书法领域,文字符号的功能退居其次,视觉审美的形式彰而显之。康有为说:“书,形学也。”(《广艺舟双楫》)所以经由“善书者”的笔墨书写,汉字被赋予了活力和灵魂,成为一种独特的“笔墨图像”,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我们从一些点画、字形结构以及整篇的书法先感受一下,后面有几讲将展开详细讨论。
    如智永的楷书《千字文》,我们找了一些单字,看看基本点画如横、竖、撇、捺、点的美感。
    看“察”字(图1-24.1),它的撇和捺,又厚重又飘逸,骨肉兼备。我们看到这样的笔画,内心也是跟着它舒展的。又如第一笔“点”,落笔这么重,古人说“点如高峰坠石”,真有这个感觉。
    再看“几(幾)”字(图1-24.2),最突出的一个笔画是斜钩,它是这个字的主笔,其他的笔画都像是攀附在它身上。一个斜钩,把整个字的重量都撑起来了。这个笔画在智永的笔下,充分体现了“铁画银钩”的力度与美感。董其昌说智永“下笔欲力透纸背”,不是虚言。如果你自己临习过,就更能感受到。
    同样的,“制”字(图1-24.3)的最后一笔,竖钩也具有类似的果敢、锐利感。“制”字的长横画,也很吸引眼球。一般人写这个横,不会这么长,起笔处不会如此“刀感”强烈。智永的这一横,有大刀阔斧的气势。
    又如清代吴让之隶书的“之”字(图1-25)。这个“之”字太有意思了,两个点,笔势相似,并排向右带出。主笔的捺,夸张地伸展,成为长线条,但它不是僵直的长线,而是一波三折的曲线,充满律动,与两个点形成了对比和映衬。
    吴让之最擅篆书和隶书,是线条的高手。如其篆书《崔子玉座右铭》的“光柔”二字(图1-26),线条特别松动柔美,婉转婀娜。
    如果你的审美不喜欢像吴让之这么柔和的,而是喜欢雄强一路,那么就可以看看吴昌硕的。吴昌硕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其篆书“强其骨”三个大字(图1-27),雄浑大气,苍劲有力,非常厚实,这是另外一种线条的质感,跟吴让之是两极。一个是极阴柔,一个是极阳刚。当你慢慢学会欣赏书法之后,就可以领略到:好的书法,点画和线条都是有质感和立体感的,仿佛可以用手触摸。
    点画、线条组构成了一个字的结构。好的书法,结构无不具有视觉图像的美感。
    汉字的字形结构,经由“善书者”的笔墨,被“点石成金”,具有一种独特的形和势。形是形体,势是一种运动的动感。我们看这个字,是战国时期楚简书法里的“大”(图1-28.1)。它像不像迈开大步的一个人?下边的是瑞士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雕塑作品(图1-28.2)。二者一对比,还有几许相似。书法很奇妙,它不仅有形,还有一个动态的势。看到这个“大”字的造型,是不是还有点像扔铅球、掷标枪的动作?但是这种“图像感”又不同于现实世界里运动员的动作那么具象,那么清晰可辨。
    又如汉简里的这个“以”字(图1-29.1),它的形体结构完全突破了我们一般人的认知。左边笔画细,右边笔画重,轻重之间,对比如此夸张。它出自汉代普通的书工之手,并不是什么大书法家写的,但是一出手,就不同凡响,写出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以”字,像不像一幅简笔山水图?
    又如汉简里的这个“张”字(图1-29.2),左边“弓”高,右边“长”低,高低错落,但是结构并不散,因为整个字用笔精熟,一气写出,笔笔呼应,最后一笔捺画重重地一“甩”而出。有趣的是这个字动态感的势,左边“弓”的势向右,右边“长”的势向左,这不就像是恋爱中的男女背靠背吗?当然,你还可以有更多想象。我们可以在书法中打开我们的想象力,因为书法不是一个具象,是一个引发想象的文字符号。而想要引发种种想象,则需要技法和笔墨功夫。
    当然,与楷书、隶书、篆书相比,行书和草书在发挥造型和动势方面更有优势。看米芾的行书“手”字(图1-30.1),最后一笔变钩为撇,造成了一种向上的动势,腾空而起,直入云霄。米芾的行书“谩”字(图1-30.2),左边的“言”字势平正,右边的“曼”上面部分也是正的,下边的“又”则是向右欹侧。正与欹,对比强烈,造成了运动中的平衡。
    再看赵之谦的草书“浑”(图1-30.3),左右结构,一反常态的布置:左边的三点水夸张、很大,右边的“军”收紧,向内含藏。这个字的墨色变化也好,忽润忽渴,干裂秋风,润含春雨。进一步看赵之谦的行书“秽”(图1-30.4),这个字竟然写出了速度的变化,左边的“禾”写成草书,使转相连,一笔写出,速度很快,右边的“岁”速度要慢一些,回到了行书的节奏;左边呈现圆势,右边呈现方势。这一个字中,体现了快慢、方圆之美。
    理解书法的结构,不仅要从形体、动感的角度,还要从布白的角度来看,因为书法是虚实相生的艺术。如清代书画家八大山人笔下的“郎”字(图1-31.1),真是惜墨如金,笔画简省到了不能再简省,所以留白疏阔空灵。再看他的“望”字(图1-31.2),上下结构,上边尽情舒展,下边内收含蓄,上边的“黑”包裹着一大片的白。八大山人的字,是诠释书法“布白”之妙的典范。
    看过单字和结构的“笔墨图像”之美,再来看看书法的整体感。
    下面这幅草书(图1-32)是明代书家文彭所书,整幅作品淋漓酣畅,每个字都各有态势,似有清逸俊秀的舞者在群舞。顺着书写的笔势,连连断断、轻轻重重,富于节奏的变化,似有音乐旋律起伏流动于字里行间。文彭的草书这样的飞动飘逸,也令人想到山水画中从山底沟涧向上升腾卷舒的云雾,诗意缥缈,令人如入仙境。

    人的表达
    人们经常说“字如其人”“见字如面”,确实,书法练到一定境界,字与人之间就融合无间了。书法史上,凡是自成一家者,都是经历了长期的修习,找到了最契合自己内心的表达方式,并将个性化的笔墨推到了一个极致。所以书法的一大魅力,在于人的表达。以至于明末清初的大书家傅山说:“作字先作人,人奇字自古。”人的表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人的个性、情感、修养、学养、审美理想等。
    如元代赵孟??的书法(图1-33),追求每个字的唯美精致,用笔与结构严守法则却又能从容自如。这样的纯粹高洁,也只有赵孟??能做到。我们一般人之所以做不到,除了技法,也与人的情性有关。赵孟??的情性,雍容恬淡,洒脱而又不肆意,守着古法而又能从心所欲。

    ......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十五讲》是北京大学书法公开课“书法审美与实践”的讲稿整理。这十五讲内容,既触及书法最基础的笔法、结字与章法布局等技法层面,也探讨书法的风格、神采与气韵等审美层面,同时还揭示了书法学习必经的临帖、创作之方法与途径。作者以亲身、独得的经验和体悟,给出了修习、欣赏书法的秘钥。全书保留了讲稿的现场感、亲和力,行文生动活泼,例证丰富精彩,以超千幅高清图,抉发幽微,尽显书法之妙。每讲附有课程视频,视频以“北大书法公开课”之名流传全网,点击过千万,颇受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喜爱。书后附有专门录制的古代碑帖临习视频,可随之挥毫落纸,可观之悦目赏心。如此,一编在手,可读、可赏、可学、可写,成为懂书法之人。

    作者简介

    方建勋
    ----------------------------
    方建勋,北京大学美学博士、艺术史博士后,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出版《中国书法通识》(新星,2023)、《行书的故事》(中信,2021)、《临帖九讲》(中信,2017)《字美在何处》(与杨谔合著,中信,2017)、《印境》(安徽教育,2015)、《清秀飘逸的汉隶技法四十五例》(安徽美术,2015),并在《光明日报》《中国书法》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央视书画频道“一日一印”栏目主讲人。曾赴英国、西班牙、日本、埃及等国家的大学讲授书法并举办书法展。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