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 石元春全集·土壤文集卷石元春 辞典与工具书书籍 9787565526886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1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书名: | 石元春全集·土壤文集卷 |
作者: | 石元春著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2-02-01 |
版次: | |
ISBN: | 9787565526886 |
市场价: | 220.0 |
丄篇土壤学篇
1晋西黄土中古土壤的初步研究∥3
2晋西地区的黄土及其形成过程(摘要)∥16
3 1956年土壤考察报告∥19
4北京土壤“口”的研究∥69
5正确认识土壤的矛盾运动,能动地利用改造土壤∥79
6中国黄土中古土壤的发生学研究/∥92
7我国北方旱区土壤/∥105
8土壤科学发展展望/∥116
9土壤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118
10 土壤学(Pedology)∥ 127
11土壤:一个新能/∥137
中篇盐渍土及改良篇
12塔里木盆地北部盐分的积聚规律和盐渍土的利用改良问题∥149
13大兴县土壤改良试验站西芦各庄盐碱地改良样板田1964年试验工作报告∥174
14运用浅井-深沟体系,综合治理旱涝碱咸∥188
15掌握水盐运动规律 综合治理旱涝碱咸∥208
16曲周试验区及其周围地区自然条件概述∥215
17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旱涝碱咸的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229
18旱涝盐咸综合治理的研究
——曲周试验区四年工结(1974--1977年)∥237
19季风气候下盐渍土水盐动态及其调控/∥24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alt Mov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20Salt–affected Soils in Semi–humid Monsoon Climate Regions // 259
21黄淮海平原的水均衡分析/∥279
22黄淮海平原的水盐平衡/∥291
23〈区域水盐运动监测预报》绪论章/∥334
24黄淮海平原水盐运动的地学研究与理论体系的形成∥343
25盐碱地的综合治理 /∥365
26 China's Salt-Affected Soils and Their Reclamation // 371
27Remote Sensing for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Salt-Affected Soils // 374
28盐渍土改良和利用/∥383
29开发盐渍土区促进粮食生产/∥390
30Comprehensive Reclamation of Salt–Affected Soils in China's Huang–Huai-Hai Plain // 399
下篇水土资源与环境篇
31我国的耕地问题和对策/∥417
32 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综合治理区划/∥432
33搞好专题区划,为综合治理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提供科学依据/∥449
34中国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俄文)/∥456
35以黄淮海平原为例谈区域资源开发和持续利用/∥468
36Comprehensive Harness a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fHuang Huai Hai Plain in China // 477
37华北平原节水农业应用基础研究(汇报用PPT)/∥489
38开拓中的蹊径:生物节水/∥509
39节水和现代农业/∥516
40农业节水中的盲区与亮点/∥520
41走出治沙与退耕中的误区/∥523
42西北呼唤业/∥530
43现代资源环境发展观
——为纪念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成立20周年而作/∥535
44绿色文明 说易行难/∥555
45 美的绿色文明/∥559
黑土地保护与物质循环∥57846
本书选括石元春院士及其研究生在内的多篇文章,按内容分《土壤学篇》《盐渍土及改良篇》和《水资源与环境篇》。卷内有石元春院士在《地学综合体》《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盐运动》《现代资源环境观》等方面的心得。
第四纪期间,地球上已有明显的生物气候带分异,黄土也正是在的生物气候带里才能被堆积和保存下来。如果我们注意了黄土在地球上分布的特点,那么可以看到它主要是分布在中纬度一带的事实。反之,在第四纪期间我国华南一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的任何堆积物均不可能具有黄土的那些状,而是富铁铝型的红色风化壳。此外,黄土堆积地区地域辽阔,以及自然地理条件上的差异而使得各地方的黄土具有不尽相同的状,相同年代的南京下蜀黄土与西北黄土在状上的显著差异即为证明。在不同时期里,黄土沉积条件的改变亦引起同一地区黄土层不同层位的黄土具有不同的状。以上均说明黄土为一地理体,是第四纪时期里古地理景观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不仅要用地质的方法,也要用地理学的和土壤学的方法来研究黄土。
黄土在堆积过程中(无论是何种地质营力),只要它裸露在地表,它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土壤。当沉积速度较快,成土作用不强时,沉积物主要表现出地质营力留下的特征,土壤过程的影响不明显。在沉积间断和减缓,土壤过程强烈进行的情况下,沉积物中往往留下了明显的被埋藏的古土壤层。因此,在研究黄土的土壤学质,尤其是其中埋藏的古土壤层不仅有助于了解黄土沉积过程中生物气候条件演变的特点,并对黄土成因问题的讨论提供重要线索。
在李希霍芬和奥勃鲁切夫来中国研究黄土的时期即已提出黄土是在原条件下沉积,并受到过程的影响。奥勃鲁切夫在发表的文章里更明确地提出“……黄土是在比较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土壤”[1.2]。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文献中,对我国北方黄土的土壤学研究是极为缺乏的。
本文不拟对黄土作一般的土壤学说明,只是根据在晋西观察所得,对黄土中古土壤层作一些尝试探讨。
1.1红色黄土中的古土壤层
自从洛奇和奥勃鲁切夫将黄色黄土和红色黄土区分开来以后,德日进、杨钟建二氏在山陕一带对红色黄土曾作了专门考察。他们注意到了夹在红色黄土中的红棕色层次,并作了详细描述,认为是黄土中地下水流造成,或为流水的沉积层次。直到几年来才提出红色黄土中夹有数层土壤层的说法。这种说法虽然很快得到多数研究者的赞同,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几乎缺乏。因此红色黄土中的“红层”是埋藏的古代土壤层呢?还是沉积层次的问题仍然是目前讨论的中心。自然,只有对“红层”本身进行详细研究,才能得到更确切的回答。
红色黄土在晋西的中部和南部尤为发育,可厚达百余公尺。它的主要特征是其中夹自多达18层以上的“红层”,所以在天然露头上可以看到红黄相间的条带成水平排列,在人工修理过的窑洞的壁上看得更加清楚。由于雨水淋洗和表面的风化作用,使整个层次呈现浅红颜色,故有“红色土”和“红色黄土”之名,实则为红黄相同的条带所组成(见附图1)。根据在晋西各地,尤其是离石县王家沟中一含有18层“黄层”的剖面的观察和对其中具有代表的两层进行理化质及孢粉分析的结果,证明了该“红层”,确系被埋藏的古土壤层而非流水沉积层次。
古土壤层发育在浅棕黄色的轻壤质的黄土物质之上,无论在形态上,或是理化质和古生物学质上均保存着土壤过程留下的明显痕迹,主要特征如下(参见本文后附图2、附图3、附表1、附表2):
(1)剖面中具有明显的淋溶、淀积和母质的发生学层次。
(2)土色自上而下渐浅,A及AB层为暗红棕色,B层为红棕色,钙积层则由黄棕色逐渐变为浅灰黄色。
(3)表层及亚表层常有核状及核块状结构,有时尚有小的裂隙和附着在结构面上的暗色锰质胶膜。在下部和古土壤层中很少见到结构及裂隙,可能是存在时间较久,受压力较大之故。土层中经常可以见到虫穴、鼠洞和动物粪便等遗迹,并偶有田螺化石出现。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