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中国古代文人的艺术生活 晴窗一日几回看·文人印史 刘墨 著 印章篆刻史印谱米芾赵孟頫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
  • 正版图书!品质保证!默认发最新版本!收藏店铺可享优先发货!
    • 作者: 刘墨著
    •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刘墨著
    •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 ISBN:9789995104075
    • 版权提供:人民美术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印章在中国艺术史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实用,而且极富艺术性。本书是著名学者刘墨先生积数年之功完成的关于历代“文人印”及其流派的重要著作。

     

    一般的篆刻史著作,或为通史,或为某流派史,或为某地域史。以“文人印”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目前相关研究领域的第一本著作。早期的印章基本上是由工匠铸成。但是从宋朝开始,文人创作印张成为主流,其风格多样,蔚为大观。有证据表明,从北宋米芾开始,在印章艺术“文人化”的过程中,就有了鲜明的审美与个性追求。尤其是明代中后期,文人发现了适于自己动手的印石之后,“文人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就与文字学、诗歌、书法、绘画组合在一起,展开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因而,研究中国文人艺术,不将印章艺术考虑在内,显然是不完整的,同时也失去了艺术史研究与文物鉴定(尤其是书画鉴定)中重要的一环。

     

    书中通过大量的史料、图片,全方位展现了宋、元、明、清以及近现代文人篆刻艺术家近千年的审美追求。从米芾、赵孟頫、吾丘衍、文彭、何震、程邃、丁敬、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一直到来楚生,作者从审美观念到艺术流派,从文字学到章法、刀法,从材质到篆刻内容,详细地进行逐一剖析,立体地呈现了他们能够达到的艺术成就。

     

    本书不仅是广义上的艺术史研究著作,而且是篆刻学习者临摹、创作借鉴、印史研究以及教学参考的有益读物,是广大读者了解古代“文人印”的最佳读本。

     

     

     

    作者简介

    刘墨,生于1966年,文艺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曾在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等高校授课或举办讲座。现为独立学者,自由艺术家。

     

    少读书,长而游学,刘墨老师喜书画、诗词、文史,学问深厚博通,故而文笔流畅自如,引经据典皆自然而有意趣。于书画一道亦精通,品逸超绝,有目共识。更让人艳羡的是,他有着一个自由的、有趣的灵魂。以宁静、淡泊、独立、自由为安身立命之宗旨,足迹遍天下,朋友遍天下,且随时流露出风趣、儒雅、又坦诚、深切的情怀。和他在一起,你会有听不完的艺文趣事,古今典故,那些古代的人物,会随着他的讲述,都能形成影像走进你的心里。

     

    代表著作有《中国艺术美学》《禅学与艺境》《乾嘉学术十论》《中国散文源流史》《中国美学与中国画论》《石涛》《八大山人》《龚贤》《现代国学思潮与人物》等。人民美术出版社即将出版《苏东坡的朋友圈》《隋唐五代写经书法研究》等著作。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一、从米芾说起

    二、元明文人印的兴起及初步的流派意识

    三、文彭、何震及其徽派的形成

    四、丁敬与浙派的篆刻艺术

    五、邓石如与文人印的新走向

    六、赵之谦的多向探索

    七、吴昌硕的篆刻艺术

    八、极尽工巧的黄士陵及其“黔山派”

    九、齐白石的篆刻艺术

    十、赵古泥、陈师曾、简经纶诸家篆刻

    十一、赵叔孺、王福庵、陈巨来诸家篆刻

    十二、邓散木、来楚生的篆刻艺术

    后记

    收起全部↑

    前言/序言

    我曾经思考,“艺术史”如何既是“艺术的”同时也是“历史的”?因为并不是将“艺术”和“历史”组合在一起,就一定是所谓的“艺术史”,虽然这是最基础的做法。

    一般而言,艺术史通常被理解为艺术家和作品的“发展史”,因而包含了时间和地域、传记和作品这四种最主要的元素——这些文献,共同构成了艺术史的研究核心。又由于艺术史通常被理解为视觉艺术起源、发展、进步或者衰落的过程,所以在传统意义上,艺术史家的职责,就是要从某种更为广阔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为背景来描述和理解艺术发展的变革。

    虽然我们还没有办法确定“艺术”究竟是什么——比如在哲学家或语言学家那里所发生的种种关于“艺术”定义的争论——但还是有一种东西在约束着和规范着我们,而我们的艺术史研究,也始终在用这个标准来考量和解释艺术史上所发生的诸多现象。

    从艺术史研究的角度而言,有鉴赏学者、有图像志学者、有史料考订者、有艺术社会史学者、有艺术哲学者……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将历史上的艺术家或作品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鉴赏学者甄别真伪和优劣,图像志学者描述图像的象征与意义,史料考订者致力于收集与艺术家有关的一切文献,艺术社会史学者涉及描述艺术家个体经历和世俗身份,而艺术哲学家则致力于艺术品所引发的思想……这些研究成果仿佛为我们打开了许多门窗,得以饱览艺术史上的秀丽风光。

    这是我对“艺术史”的最基本看法。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