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 张晓乐等著 薄世宁 科学解读用药 用通俗语言和独特视角阐释药物与药学发展脉络 出版社图书
  • 建构科学用药思维 提升安全用药认知
    • 作者: 张晓乐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文化制品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晓乐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2-01
    • ISBN:9782880109377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书名:张晓乐药学通识讲义

    定价:69元

    作者:张晓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22-01

    页码:352

    装帧:精

    开本:27

    ISBN:9787521737288

     

    那些平日里每天会接触的药,你真的吃对了吗?

    你会看药品说明书吗?

    你知道哪些是保健品,哪些是真正的药吗?

    医院的药师到底可以为我们做什么?

    真的存在药物成瘾吗?

    本书涉及用药安全文化、健康与生命质量衡量、人类生死观、药物治疗价值判断等社会学和公众就医文化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养成正确的就医、用药行为方式,在遇到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式应对。

    作者从多年药师从业经验入手,通过通俗语言和独特视角,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学、医学、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给每个人提供药学基础知识、提升大众药学基本认知,带大家领略药物和药学发展前景的同时,对于安全用药形成基本认知。

     

     

    本书定位科普新知,作者从多年从业经验入手,以通俗语言和独特视角阐释药物与药学发展脉络,结合实际案例,探讨药学、医学、人、社会之间的关系,相互作用与影响,旨在给读者提供药学基础知识、提升大众药学基本认知。作者在阐释正确理念和认知同时,结合普通大众实际需求,并适当联系学科发展前沿,使读者领略药物和药学发展前景的同时,对于安全用药形成基本认知。本书涉及用药安全文化、健康与生命质量衡量、人类生死观、药物治疗价值判断等社会学和公众就医文化方面的问题,以期引起读者思考,养成正确的就医、用药行为方式,在遇到医疗和药物治疗具体问题时能够举一反三,用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方式应对。全书内容逻辑缜密,专业扎实,表述上深入浅出,故事性和可读性强,强调以专业视角解读药学通识,内容服务于普通大众,书中关于药学的大部分认知和观点来自作者独立思考,区别于专业教材,在药学科普类读物中独树一帜。

    推荐序一_XI

    推荐序二_XIII

    推荐序三_XV

    推荐序四_XVIII

    作者序站得高,才能感受“风”吹来的方向_XXI

    第一章打开药学之门

    第一节医药同源,药能载医_003

    水就是药?——药物的本质_003

    黄土面止血——药物与药学的起源_005

    现代药学这样来——现代药学学科的建立_009

    “孪生兄妹——药学与医学的关系_013

    在不断试错中进化_025

    第二节认识药物的第一属性:有效性_017

    药物的本质就像硬币两面_017

    药物有效性的“质”_018

    药物有效性的“量”_022

    在不断试错中进化_025

    第三节了解药物的第二属性:安全性_030

    有不良反应的药就不安全吗?_030

    广告宣称的“无任何副作用”可信吗?_036

    黑框警告_038

    第四节从药物到药品: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结合_042

    药品和药物是一码事吗?_043

    2.5亿河盲症患者的福音_043

    “用得起”和“用得上”_047

    第二章药物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一节药物怎样治疗疾病?_055

    “修理”人——药物的治疗效应_055

    药物治疗疾病的三套“组合拳”_056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受体学说_060

    药效发挥的立体攻势_061

    第二节“上药”防未病_067

    疾病预防:防患于未然_067

    个体性预防:避孕、优生与老年疾病_069

    群体性预防:疫苗_073

    药物预防的有限性与无限性_076

    第三节药物与疾病的诊断_081

    诊断性药物——给医生一双慧眼_081

    影像增强剂让病灶原形毕露_082

    诊断性治疗——黑箱原理_083

    雾里看花——药物也可能干扰疾病诊断_086

    第四节药品不良反应:识别与防控_089

    宝塔糖的消失——药物警戒系统_089

    识别药品不良反应“异常波动”信号?_093

    哪些药品会被撤市?_094

    涅槃重生——撤市药品再开发_097

    第五节剂型:药物的运载系统_100

    方法不对,吃药治病变致命?_100

    药片、胶囊、贴片、栓剂有什么区别?_101

    炸开山体和血管的硝酸甘油_102

    “聪明药”的疗效与成瘾_110

    第三章药物使用与评价

    第一节“最大”与“最小”:药物选择的逻辑_115

    妊娠期癌症:患者获益和用药风险的博弈_115

    合理用药和合理停药的“艺术”_122

    第二节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聊聊超说明书用药_126

    什么是“超说明书用药”?_127

    为什么有那么多超说明书用药?_128

    “眼药门”事件——困境中的挣扎_130

    超说明书用药——正确认知、理性对待、规范程序_132

    第三节人类与细菌耐药性的竞赛:胜算几何?_136

    抗感染治疗的曙光_136

    人类的无知与细菌的反扑_138

    我们是否会被卷入后抗菌药时代_139

    “驯化”细菌,与微生物“共生”_143

    第四节抗疫的智慧:与病毒“共舞”_148

    面对病毒,药在何方?_148

    一粒“尘埃”的破坏力:顽强的病毒_149

    病毒与人类的恩怨情仇_151

    抗病毒药——千呼万唤难出来_153

    与病毒同行的智慧_155

    第五节孰能无错:用药错误与患者安全_159

    用药错误可以防范_160

    用药错误为什么会发生?_161

    将“人误”控制在最小程度_163

    培育患者安全文化_171

    第六节药物评价:追求有价值的药物治疗_174

    让生命从容落幕_175

    药物(使用)价值的多维视角_176

    临床角度的药物价值_177

    社会角度的药物价值_182

    患者角度的药物价值_184

    第四章常见生活现象的药学思考

    第一节药品不可或缺,保健品不可依赖_191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吗?_191

    人们为什么热衷保健品?_192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_193

    辨识药品和保健品的三个关键_195

    保健品的两个误区和一个风险_197

    如何选择保健品?_200

    第二节自我药疗:让我欢喜让我忧_202

    什么是自我药疗?_203

    为什么会有自我药疗?_204

    处方药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_205

    有效自我药疗的“三板斧”_211

    不当自我药疗潜藏巨大风险_213

    非处方药的创新时代_216

    第三节药物的滥用_218

    从“天使”到“魔鬼”——毒品及其危害_218

    竞技体育的不公——运动兴奋剂的滥用_223

    危险梦境——致幻剂的滥用_224

    器官的钝化——药物耐受_227

    药物“致病”——药源性疾病_229

    第五章药师与药学服务

    第一节回归与转型:药师的社会价值_235

    “药师佛”与现代社会中的药师_235

    药师职业的尴尬处境:药品匮乏,医药不分_237

    药师的职业转型_240

    药师职业的回归与价值_241

    药学服务模式的实践和探索_245

    第二节幕后故事:药师为你做了些什么?_248

    审核处方和发药_249

    用药安全的“吹哨人”_253

    临床药学——技术分工下合理用药的保障_255

    第三节“互联网+药学服务”:新技术、新场景、新服务_259

    苜蓿草抗凝俱乐部——“互联网+药学服务”的“幼苗”_259

    在线购药——从纸质处方到互联网处方_261

    “互联网+专业药学服务”的发展_263

    “互联网+药学服务”有待提速_265

    “互联网+药学服务”的未来_266

    第六章药品监管与社会药学

    第一节《我不是药神》:药品专利的“是”与“非”_273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_273

    药品专利与药物创新_274

    药品专利的“副作用”_277

    药品专利制度的杠杆作用_280

    第二节药品价格:从“灵魂砍价”说起_286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不见的手”_287

    药品价格形成中“看得见的手”_292

    第三节药品监管:“把魔鬼关进笼子,让天使飞进万家”_296

    商业自律能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吗?_296

    新药上市的市场博弈_300

    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_304

    “孤儿药”上市的社会博弈_306

    第四节医药分开:现代医疗保障制度演进的方向_309

    何为“医药分开”?_309

    医药为什么必须分开?_311

    医药分开的未来_313

    后记_319

    参考文献_322

    致谢_327

    张晓乐,1984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2007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MOM,创新与科技管理),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剂科副主任,副主任药师。现任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理事长、中国药师协会患者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医疗风险与保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专家组顾问、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副理事长。已发表统计源及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主编著作《现代调剂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用药错误》(人民卫生出版社)、《医院药师调剂服务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主表教材《调剂学》(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老年用药基础知识》(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等。是国家四类新药“双氯芬酸钠乳膏”和“盐酸克林霉素溶液”第一研制人。

     

    保健品可以替代药品吗?

    我在医院门诊做药物咨询工作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位老先生。他患高血压有五六年了,之前一直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得还可以。最近这半年有人给他推荐鱼油,告诉他鱼油也能控制血压,而且对心血管有好处。老先生本来就有些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总觉得吃药时间长了不好。于是他停了降压药,开始吃鱼油,结果血压又升高了。医生让他重新开始用药物控制血压,他还是有点儿不甘心,又来咨询我。其实老先生的问题是把保健品当药用,结果耽误了病情,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滥用保健品。

    关于药品与保健品,前者不可或缺,而后者不可依赖。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药品有明确的证据和疗效,不可或缺。而保健品则主要起到补充营养和微弱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不可依赖。

    人们为什么热衷保健品?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讳疾忌医,寻找替代”,还是“被广告忽悠了”,抑或是“心理需要安慰”?好像我们喜欢一种事情可以有很多理由,人们对保健品的需要甚至追求也有无数理由。下面我从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和你分析一下。

    先说历史文化方面,一位知乎用户对于保健品走热有一句评论——“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是跨越时空的”。确实,中国人养生,已有很长的历史。比如秦始皇派徐福寻访“长生之术”,更有历代君王在宫廷中“提炼仙丹”。这一“爱好”,从庙堂蔓延到江湖,人们寻求延年益寿的“丹药”的热情长盛不衰。这些“丹药”其实就是保健品的雏形。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尊重需求、自我实现五个层次。在满足了底层的生理需求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越来越强烈,健康需求和审美需求就是其中的新潮流。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当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时候,居民的补钙需求集中爆发,乳制品行业将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当人均GDP达5000美元以上时,人们在医疗卫生和精神领域上的消费会显著提高。当人均GDP超7000美元,保健品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9年,我国GDP已经达到了99.1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而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苏州、无锡、南京、常州、杭州、珠海等城市的GDP则突破了2万美元。这意味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会进一步增长。

    保健品走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们缺乏安全感。比如我曾遇到一位患者,他退休后在家没什么事情做,总觉得自己心脏不好,去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医生告诉他没问题,但他还是不放心,于是买了各种保健品。其实人进入老年期后,由于生理功能的退化,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不舒服的感觉,加上退休后社交减少等原因,他们缺乏安全感,就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以前即使有各种不靠谱的保健品信息,在传统的传播路径里,其威力还是受限的。但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力量已经今非昔比。比如,有的老年人一旦上网浏览保健品新闻,网络系统就会通过算法不断推荐类似信息,他们经不住诱惑,买了不少“保健品”。有些商家利用人性的弱点,如恐惧和不安全感等,来推销保健品。人们使用这些产品后,往往不是保健品本身发挥了作用,而只是保健品营销话术中的“承诺”缓解了人们的心理焦虑而已。

    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是什么?

    “保健品”在国家法规中的全称是保健食品,是指具有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为目的,能够调节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含有特定功能成分,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有规定食用量的食品。可见,保健品的几个特点是:保健品其实是一种食品;有特定的功能成分,所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如特定人群和服用量);不能治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治疗、预防、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保健品和药品最核心的区别:保健品不能治病,而药品可以。这个区别的根据在于,保健品不需要证据证明其疗效。拿前面提到的鱼油举例子,在美国,鱼油类保健品的外包装上对于效果的介绍是这么说的,“可能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帮助”,而且会注明“并未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没有官方的认证和背书。事实上,关于鱼油能不能预防心血管疾病,还一直停留在猜想或者有争议的层面。2018年,考科蓝协作组织a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鱼油在这方面是无效的,在各大媒体引起了轩然大波。

    由此延伸出来二者更深层的区别是,生产过程的严格程度和上市准入的流程上也不同。药品要符合良好生产规范b,上市前要提交相应的临床研究证据以证明其疗效,要比保健品严格得多。不同国家在这方面的尺度有差异:在美国,保健品一般属于膳食补充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提到,一旦某种膳食补充剂符合药品的定义,将会被纳入药品进行管理;在欧洲,保健品的上市和监管力度接近药品;在澳大利亚,保健品则被称为补充药品,是指在安全性和功效上与药品有交叉的一类产品,绝大多数由于风险较低,只需要进行登记,而不需要注册;在日本,特定保健食品的审批流程要经过保健所、都道府县或政令市或特别区,最后到厚生省(相当于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并委托特定保健用食品委员会和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讨论,审批程序相对比较复杂,门槛的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从2020年1月1日开始,我国《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所有保健食品都必须在包装的显眼位置印上警示语“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按照新规,警示用语区应当位于最小销售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所占面积不应小于其所在版面的20%。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