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正版]中医药学丛书 中医基础理论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诊断学 第2版中医入门基础十一五重点医学图书中医经典古籍人民卫
¥ ×1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基本信息
书名:方剂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
定价:240.00元
作者: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ISBN:9787117138697
字数:
页码:1918
版次: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3.5 Kg
目录
上篇 总论
*一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一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第二节 常用治法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第四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一节 组方原则
第二节 组成变化
第五章 剂型
第六章 煎药法与服药法
*一节 煎药法
第二节 服药法
附:古今度量衡对照
下篇 各论
*一章 解表剂
*一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加术汤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三拗汤
大青龙汤
华盖散
桂枝汤
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九味羌活汤
大羌活汤
羌活胜湿汤
葱豉汤
葱豉汤
葱豉桔梗汤
香苏散
加味香苏散
香苏葱豉汤
小青龙汤
射干麻黄汤
小青龙加石膏汤
第二节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汤
桑菊饮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越婢汤
柴葛解肌汤(葛根汤)
柴葛解肌汤
升麻葛根汤
竹叶柳蒡汤
第三节 扶正解表
败毒散
荆防败毒散
仓廪散
参苏饮
再造散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附子甘草汤
加减葳蕤汤
葱白七味饮
第二章 泻下剂
*一节 寒下
大承气汤
小承气汤
调胃承气汤
三化汤
宣白承气汤
导赤承气汤
……
第三章 和解剂
第四章 清热剂
第五章 祛暑剂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七章 表里双解剂
第八章 补益剂
第九章 顾涩剂
第十章 安神剂
第十一章 开窍剂
第十二章 理气剂
第十三章 理血剂
第十四章 治风剂
第十五章 治躁剂
第十六章 祛湿剂
第十七章 祛痰剂
第十八章 消食剂
第十九章 驱虫剂
第二十章 涌吐剂
附篇
《方剂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之一,是由著名中医学家、方剂学专家,南京中医药大学李飞教授率领全国近十所中医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而成。《方剂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于2002年5月出版后,受到读者广泛好评,并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在,万剂研究领域树,正了良好的学术声誉。
本次再版,在一版的基础上补充了当代方剂研究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成果,对一版存在的一些讹误和脱漏,进行了修订。
全书分上篇总论,下篇各论和附篇三个部分。总论阐述方剂学发展简史,方剂与治法,方剂的分类,统方的原则,将方剂归纳为解表、泻下及和解等二十章,渐次展开论述,是全书的、王要内容。附篇介绍方剂学的教学与科研方法,主要参考书目评价与方剂索引。该书力求全面、系统地总结,万剂源流发展、主治功用,配伍意义、类方比较,方论评议、临床运用、疑难阐释、方剂临床研究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万剂实验研究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充分反映了前人与现代中医方剂学研究的学术水平,科研前沿和发展前景。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考订严谨,评议中允,实用性和指导性强,具有较高的研究深度和学术价值。
《方剂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可供高等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教学人员,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级临床医师、科研人员和中药新药研发者参考。
《方剂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为分上下两册。
基本信息
书名:中医诊断学-第2版
定价:128元
作者:朱文锋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ISBN:9787117138215
字数:
页码:1022
版次:第2版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1.8 Kg
目录
绪论
【基本内容】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的原理与原则
三、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四、学习中医诊断学的方法与要求
【补充阐发】
一、有关“证”的若干概念
二、关于辨证的“辨”与“证”
三、“黑箱”理论与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断原理
四、“生物全息律”与中医“见微知著”的诊断原理
五、中医学所揭示的“生命全息律
六、中医诊断学从外知内的诊断原理
七、四诊并重是中医诊断的原则
八、临床思维中的辨证与辨病
九、诊断在中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十、中医诊断学主要古代专著简介
【古代文献】
【研究进展】
一、中医诊断研究的范围
二、中医诊断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中医病证动物模型的研制简介
四、中医诊断研究评述与展望
上篇诊法
DIYI章 问诊
DIYI节 问诊概述
【基本内容】
一、问诊的意义与方法
二、问诊的内容
【补充阐发】
一、症状的意义及与病机的关系
二、“主诉”与“主症”的关系
三、现病史与既往史的界定及关系
四、“十问歌”的演变及其意义
【古代文献】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内容
【研究进展】
一、中医“问诊”内容的逐步完善
二、中医临床信息采集表设计的思路
三、注意问诊的心理学效应
四、建构问诊训练平台,强化技能培养
五、把握中医问诊的认识论特点
六、量表在问诊研究中的使用
第二节 问现在症
【基本内容】
一、问寒热
二、问汗出
三、问疼痛
四、问不适
五、问睡眠
六、问饮食
七、问二便
八、问情志
九、问两性
十、问小儿
【补充阐发】
一、主症的识别及询问
二、怎样理解恶寒发热
三、感寒发热与气虚发热、阳虚发热
四、对寒热往来机制的认识
五、潮热的分类与病机
六、盗汗、自汗的虚实辨析
七、疼痛的病因与病机
八、五更泄泻的时间与辨证
九、但欲漱水不欲咽的病机
十、虫积为何嗜食异物
十一、“除中”的机制分析
十二、口苦、口酸、口甜、口成的病机
十三、“嗜睡”、“昏迷”与“昏睡”的区别
十四、“阳痿”、“遗精”虚实属性辨析
【古代文献】
一、问寒热
二、问汗出
三、问疼痛
四、问不适
五、问睡眠
六、问饮食
七、问二便
八、问情志
九、问两性
十、问小儿
【研究进展】
一、症状的规范化研究
二、症状对证候诊断贡献度的算法研究
三、常见症状发生机制的现代研究
四、症状信息采集方法的研究
五、中医问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展望
第二章 望诊
*一节 全身望诊
【基本内容】
一、望神
二、望色
三、望形
四、望态
【补充阐发】
一、怎样理解“望而知之谓之神”
二、如何理解“一会即觉”、“以神会神”
三、望诊应远近结合,动态观察
四、“神乱”与“失神”的区别
五、假神的病机与辨识
六、关于“咣”字和“咣白”的含义
七、关于“望色十法”
八、望色十法之“抟”
九、何谓“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
十、怎样理解“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十一、脏腑色部的定位
十二、部位与色泽合参望色
十三、面色变化的常见病症
【古代文献】
一、望神气
二、望色泽
三、望形体
四、望姿态
【研究进展】
一、色诊客观化的色度学基础
二、正常人肤色色度学测定
三、中国人病色色度测定
四、红外成像面图研究
五、中医色诊主生主死特性的光学信号分析
六、中医面色诊信息采集与识别系统研究
七、面部望诊二维坐标体系的建立
八、体质诊断的基本思路
九、中医色诊的研究方法
十、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望诊研究
十一、望色研究的成绩、问题与展望
第二节 局部望诊
【基本内容】
一、望头面
二、望五官
三、望躯体
四、望四肢
五、望二阴
六、望皮肤
七、望小儿指纹
【补充阐发】
一、头部诊法
二、头发诊法
三、颜面诊法
四、眉毛诊法
五、五轮诊法
六、眼球经区诊法
七、鼻部诊法
八、山根诊法
九、人中诊法
十、口唇诊法
十一、齿龈诊法
十二、腭颊黏膜诊法
十三、胸胁诊法
……
第三章 舌诊
第四章 闻诊
第五章 脉诊
第六章 按诊
中篇 辩证
第七章 八纲辩证
第八章 病性辩证
第九章 脏腑辩证
第十章 其他辩证概要
下篇 诊断综合运用
内容提要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2版)》为中医药学高级丛书(第二版)之一,由全国二十余所中医院校,医院的专家编写而成。《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2版)》在保持DIYI版的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存,博采了近十几年国内外中医诊断学在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和新成果,并进行梳理与提炼,以便为今后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仍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体系进行章节划分,每单元都从基本内容,补充阐发,古代文献、研究进展四个方面阐述,力求全面深入系统地发掘整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汲取历代中医学家在中医诊断学方面的精华,反映当代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诊断学(第2版)》内容丰富,反映了现阶段中医诊断学发展的ZUI高水平,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高度,体现了高级,quanwei,实用,创新的特点,是现今内容ZUI全,体例ZUI新、论理ZUI深、文献ZUI精且实用的中医诊断学高级参考书。可作为具有一定中医理论水平的中医教师、中医临床医师,中医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必备参考书。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