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人生设计课(套装2册)比尔博内特等著 设计思维 解决所有工作难题 出版社图书
  • 教你利用设计思维 挖掘兴趣所在
    • 作者: 比尔·博内特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比尔·博内特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装帧:套装
    • ISBN:9787211291668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书名: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人生设计课(套装2册)

    定价: 127

    作者: [美]比尔·博内特 等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1.
    《人生设计课》
    斯坦福大学2014年以来备受欢迎的课程,掀起全球人生设计浪潮
    2. 阐释设计思维的理念与方法,帮助读者设计如艺术品一般的美好人生。
    3. 实用的心态+工具,包括设计思维的5种基本心态:保持好奇,不断尝试,重新定义问题,专注、深度合作;“美好时光日志”“奥德赛计划“等方法。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
    《人生设计课》
    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实验室的创始人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不仅是硅谷著名的创新者,同时也是知名的人生设计师——他们开设的人生设计课是斯坦福大学近几年备受欢迎的课程。

    博内特教授和伊万斯教授认为,人生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解,人生也不可能被完美规划。正如设计师不会一味“思考”未来而是主动去创造未来一样,你需要利用设计思维模式,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集中精力,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大胆尝试,这样才有可能改变命运。

    在人生设计的过程中,你需要:
    √ 保持好奇。激发你的探索欲,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 不断尝试。将目标付诸行动,不断尝试,切忌空想。
    √ 重新定义问题。重新审视目前的状况,转换思维模式。
    √ 保持专注。学会放手,专注于过程。
    √ 深度合作。与他人合作,适度求助。

    本书并不是让我们对未来进行虚构或幻想,而是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勇于改变,进行快速试错,确立新的人生目标。这门课在大学生和专业人士的实验中成效斐然,并且帮助很多人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不管你是16岁还是60岁,人生设计课都能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重启你的人生。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
    《人生设计课》
    目 录

    推荐序 你的人生是工业品,还是艺术品? VII 引 言 如何设计你的人生 XVII
    第 1 章 分析测评你目前的生活
    辨识无法解决的“重力问题”007 重力问题 010
    人生设计评估 015
    “健康 / 工作 / 娱乐 / 爱”仪表盘 017 像设计师一样思考 029

    第 2 章 创建人生的指南针
    反思你的工作观 040
    反思你的人生观 042
    不要偏离正确的航线 044
    第 3 章 寻路
    找到你的路 052
    拥有更多心流体验 054
    关注你的能量水平 056
    享受工作的乐趣 058
    记录“美好时光日志”061
    AEIOU 法的妙用 067
    回顾你的高峰体验 070
    第 4 章 摆脱困境
    打开思路,拒绝自我设限 080
    制作你的思维导图 084
    辨识无法自行消失的“锚问题”089 根据美好时光日志绘制思维导图 100
    第 5 章 制订你的“奥德赛计划”
    畅想人生的多种可能性 110
    奥德赛计划详解 117
    玛莎的奥德赛计划 120
    分享你的人生计划 125
    第 6 章 原型设计
    学会提问 134
    进行原型对话——人生设计采访 139
    原型体验 143
    人生设计头脑风暴 144
    第 7 章 成功求职的秘密
    读懂职位描述之外的含义 160
    找工作的首要原则是“适合”166 尽早放弃“超级工作”169
    蒙人的“幽灵”招聘 171
    知名公司里的“假阳性”和“伪阴性”172 让工作更完美 174

    第 8 章 好工作是设计出来的
    发挥人际网的作用 183
    你寻找的是工作机会,而不是工作 187
    第 9 章 主动选择幸福
    选择四步骤 195
    避免过度思虑,学会放手 214
    第 10 章 你可以对失败免疫
    不要以结果评判人生成败 222
    成长到死 227
    失败重构练习 232
    第 11 章 创建团队
    确定你的团队成员 245
    团队角色和规则 249
    寻找人生导师 250
    积极组织社群活动 255
    结语 你一定能设计出美好的人生 261
    致谢 279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
    《人生设计课》
    比尔·博内特,戴夫·伊万斯,比尔·博内特,现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设计创新项目高级主任,斯坦福设计学院执行主任,DT.School?联合创始人。他曾是苹果公司的产品主管以及多家设计咨询公司的创始人。
    戴夫·伊万斯,现任斯坦福大学工程学院产品设计讲师,管理顾问,也是美国艺电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
    《人生设计课》
    人生设计的思路就是,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择,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古典 
    新精英创始人、著名心智成长类作家,人生设计师

    我们不能预测未来,但是能创造无限可能的人生!
    ——王成
    DT.School?创始人

    这是一本能够指导你未来十年的职业生涯的好书,任何想创造梦想人生的读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戴维·凯利
    IDEO创新设计公司创始人

    《人生设计课》能帮助读者打造更快乐、更有意义的人生,的确是一本人人必读的好书。
    ——丹尼尔·平克 
    《驱动力》作者

    生活中有太多问题,本书为这些问题提供了答案,教会你拥有满意的职业,在人生的紧要关头做出更明智的抉择,并且化解你的“烂问题”。
    ——《纽约时报》

    这本好书的内容基于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能帮助我们找到最合适自己的职业之路。
    ——《出版人周刊》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
    《人生设计课》
    你的人生是工业品,还是艺术品?

    相传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出去和同行闲聊。
    “我们有一流的商学院老师。”哈佛大学笑了。
    “我们培养了很多世界企业 500 强的 CEO。”西点军校笑了。 “我们很有钱。”哥伦比亚大学笑了。
    斯坦福的教授索性丢出个“顺子”——“我们有 D. School、设计思维和硅谷!” 
    其他人说:“今天就散了吧,大家都忙呢。”
    D. School 和设计思维是什么?
    2004 年,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系的教授戴维·凯利(David Kelley)创办了 D. School(斯坦福大学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 院),并在 D. School 教授关于设计方法论的课程,他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设计与咨询公司 IDEO 的创始人。这个学院面向斯坦福大学所有的研究生开放,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学院。
    D. School 位于硅谷,对面就是商学院,其设计思维从一开始就和硅谷的商业、教育、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创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此前曾横扫国内的“互联网思维”也从中借鉴了许多内容。
    人生设计课的创始人也不是什么职业规划师,而是两名跨界的设计师——苹果公司前员工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 斯,比尔曾经为早期的苹果笔记本电脑设计出耐用的铰链(即屏幕与键盘连接的转轴),戴夫则研发了苹果电脑的第一款鼠标。经常受邀为硅谷的创意天才们讲解设计理念的他们,却发现自己的理念只能帮助人们做出最有创意的产品,却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于是二人决定,把设计思维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来。
    “人生设计”就是把设计思维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的一种方式,课程的目标是“如何运用设计思维,发现自己未来想做什么?”。《快公司》曾报道,这是“斯坦福最火的一门课”。这本《人生设计课》正是撷取了课堂上的精华内容。
    人生设计课对于很多人生难题的解答思路与以往全然不同,又因为设计思维在商业上的有效性已经被验证,所以这些思路具有很强的实操性,绝非泛泛而谈。
    “设计思维”并不是指设计师思维,它更像是一套开源方法论——设计思维不相信“灵感一闪”的创新,而是认为创新是一种推导的过程——“We Frame Creativity”(我们建构创造力)。
    我来举三个例子,让我们看看设计思维和传统的规划思维有什么不同。
    不要坚持初心,而是重新定义问题
    拿我自己来说,很小的时候,我的初心就是当一名物理学家。你看,我有很多理由:
    · 我的父母都是工程师,从小我就想当个“大科学家”; 
    · 我喜欢读爱因斯坦的传记,甚至组织过一次班会,给全班同学解释相对论;
    · 我的物理成绩很好,曾经在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不错的名次;
    · 我的物理老师很喜欢我,我也最喜欢这个老师。
    种种理由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应该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努力做研究最后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种;退而求其次,我也要成为一个研究物理的大学教授;实在不行,怎么样我也得是个满怀热忱的物理老师吧。
    但是,当我真正拥有一个被保送物理系的机会时,我却犹豫了;我了解过物理系学生的日常状态,认识很多真正研究物理的人,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最佳选择。
    现在回头去想,我意识到自己其实对物理并不算真喜欢。我的物理学得很好,因为老师很喜欢我;我喜欢和别人分享有趣的知识,而相对论是个不错的选择;我热衷于幻想而不是研究,甚至还写过几篇科幻小说……
    我是一个关注概念和关系的人,我在“分享自己挖掘出的有趣想法给大家,并且对他人有帮助”的时候最快乐——这是一个老师、作家、助人者、支持者的工作,也是今天我正在做的事。
    你看,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初心是“物理学家”,但其实我只是喜欢“与人分享有趣的理念”。物理只是一个渠道,我还有很多其他的渠道。
    正如福特说的,如果在汽车还没被发明出来时问大众,你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一匹飞快的马”(名词),但是如果你问他们,你们想要做什么?他们的答案是“更快地抵达”(动词)。在人生设计课里,“小时候,你有什么目标?”这个问题被重新定义为“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最有能量?”当初心从“名词”转换为“动词”时,我们就能找到自己真正关切的东西。
    人生设计课的导师们认为,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今天最受欢迎的 10 种工作中,有 6 种在十年前甚至都不存在。一个基于过去经历设想的初心,需要用人生设计的思维重新定义,这样才不至于在人生中做出刻舟求剑的行为。
    那么,你在做什么的时候最投入、最有能量、最快乐呢?
    不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而是拥有很多个选择
    职业生涯里有一个很大的难题——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如何找到这个方向?如何确定它是“最适合”的?
    每个选项都有缺陷:赚钱多的时间少,时间充裕的发展慢,发展快的自己又不太喜欢……
    过去,职业咨询师会问你:你在当前的人生阶段最需要什么?但这个问题的答案经不起仔细推敲,同时,它也是个玄学问题——如果你要做件改变世界的大事,这个阶段就是要不管钱财多少,不求岁月静好,只求全力发展;但是,如果你准备小富即安,现在已经是平稳状态,那你只有稳扎稳打、娶妻生子,才不辜负你的美好人生。
    现在,问题又绕回来了:你究竟最适合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最适合”本身就是一个坑,因为“最”是极限词,而“适合”是动词。随着你不断地成长,做成了一件又一件事,能力和资源不断提升,“最适合”的答案也一天天在不断变化,永远定不下来。
    再说了,即使你做成了某件事,你就能确定这件事最适合自己吗?
    悉尼歌剧院最适合悉尼吗?鸟巢最适合北京吗?马云最适合创业吗?其实谁都不知道。
    人生设计的思路是,每个人都有许许多多可能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生设计课会逼你(对,就是逼你)进行头脑风暴,想出至少 10 个选择项,不管靠不靠谱——因为一个好点子来自很多点子,输入决定输出。
    真正好的人生状态是:我发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选择,而且决定从某个选择开始先试试看。
    不要“做出决定,坚定推进”,而是“边走边看,低成本试错”
    当你在犹豫是否要去大城市生活,犹豫是否要离开北上广,犹豫是否应该换个行业时,你最常听到的建议是认真做调查,访谈很多人,做很多测试并得出结论,列出决策平衡单,最后做出一个最好的决定,然后坚持下去。
    人生设计课则提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思路:当你没有真的
    推进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会遇到什么困难。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是进行 AB 测试,而最聪明的人生设计方法,是做一个 “AB 人生原型”,然后开始小范围试错。
    比如说你可以请假去大城市或者在老家试着找找工作,看看有什么机会,会遇到什么样的老板。在你想尝试的行业和领域中结识一些业内人士,听他们聊聊自己真实的工作,看看你是否感到兴奋;研究几个小领域,看看自己是否喜欢钻研;尝试写作、线上分享,或者主动运营一项小业务,观察大家是否有不错的反馈。
    这些尝试的确会占用你的部分时间成本,但是成本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也就是 3 天假期能够搞定的事。相比在焦虑、犹豫中来回摇摆的心力交瘁,探索本身就是一件快乐、有趣,而且效率更高的事情。而且,你在尝试中学到的东西,也会迭代到未来的新选项中。
    你看,我用了这么多诸如“兴奋、喜欢、感觉、看看、体验、观察”的词,因为人生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持续观察和体验的过程。
    真正的高手懂得花很长时间列出选项,摸清情况,体验感受,找到以后身心如一、全力以赴的方向;而大部分人更热衷于尽快动手,以消解自己的选择焦虑。其实,选择正是设计思维的最高价值,也是最应该花心思的事。
    好了,现在我们把前面三个标题的前半句话连在一起,就成了你常常听到的传统的职业规划思路——“专注初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项,做出决定并且把事情做成。” 
    而把后面这三句话连在一起,则是人生设计的思路—— “重新定义问题,找到尽可能多的选项,选择一个进行快速尝试,直到成功。”
    前者是做人生工程,后者是做人生设计。
    做工程的优点是更加稳健,肯定会有阶段性收获,而且更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更适合人生前期,或者是方向清晰的阶 段。人生设计的好处是可以做出更加有趣、没有痛苦的决策,探索过程本身就是个快乐的创作过程,更加适应变化,更容易活出独特的人生。人生设计更适合希望从头开始,或者决心转换人生方向的人。
    你喜欢哪一种呢?其实这背后的终极问题是: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工业品,还是一个艺术品?是一个项目还是一次创造?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不管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都应该了解人生设计,毕竟,你的人生自己不设计,又有谁能设计呢?
    古典
    新精英创始人、著名心智成长类作家,人生设计师

    《设计你的工作和人生》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