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宗白华著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宗白华著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ISBN:9781429162590
    • 版权提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1.美学大师宗白华留给现代人的礼物,帮助你在俗世中找回内心流失的诗意、纯真与美。

    本书是美学大师宗白华的作品精编,荟萃《美从何处寻》《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等经典美学随笔,启发人的哲思并带来美的感受,在追求效率、着眼于功利的现代社会,帮助人们寻回内心流失的诗意与纯真。

     

    2.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尽量地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宗白华认为,生活即是经验,包括“对外的经验”,即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了解,思维,记忆;与“对内的经验”,即思想,情绪,意志,行为。好的生活,既要增加我们对外经验的能力,也要改观我们对内经验的质量。

     

    3.这也是一部功力深湛、底蕴深厚的极简美学通识。

    宗白华在这部书中告诉我们,美学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美学是一种人生观。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作品向我们娓娓道来,能够切实加深和丰富我们对于美学的认知。

     

    4.探究自然之美、生命之美、艺术之美,拓展人生的境界与格局。

    这部作品解释了中国艺术的至境,同时也显现出一代美学大师的人生至境。在宗白华引领我们于日常生活或艺术领域探究美的过程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自身更完善的人格,那是我们心中更理想的自己。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细雨下 点碎落花声 开本: 32开
    作者: 宗白华 定价: 45.00
    ISBN号: 9787559635495 出版时间: 2019-10-31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印刷时间: 2019-09-23
    版次: 1 印次: 1

    卷一 孤独时有美

    003 怎样使我们生活丰富

    008 我和诗

    017 致柯一岑书

    021 看了罗丹雕刻以后

    030 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

    034 歌德之人生启示

    卷二 美从何处寻

    067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那里去?

    072 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086 先秦工艺美术和古代哲学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104 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109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131 团山堡读画记

    135 美从何处寻

    卷三 万物静观皆自得

    147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171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181 艺术与中国社会

    186 艺术生活——艺术生活与同情

    191 我和艺术

    194 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为第三次全国美展写

    卷四 一切的一切,都在美中

    201 美感的主要范畴

    220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240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节选)

    248 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怎样使我们生活丰富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问:究竟什么叫做生活?

    生活这个现象,可以从两方面观察。就着客观的——生物学的——地位看来,生活就是一个有机体同他的环境发生的种种的关系。就着主观的——心理学的——地位看来,生活就是我们对

    外经验和对内经验总全的名称。

    我这篇短论的题目,是问怎样使我们的生活丰富?换言之,就是立于主观的地位,研究怎样可以创造一种丰富的生活。那么,我对于“生活”二字认定的解释,就是“生活”等于“人生经验的全体”。

    生活即是经验,生活丰富即是经验丰富,这是我这篇内简括扼要的答案。但是,诸位不要误会经验是一种消极被动的容纳,要知道,经验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行为,然后,才知道我们具有使

    生活丰富、经验丰富……的可能性。我们能用主观的方法,使我们的生活尽量地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我们怎样使生活丰富呢?我分析我们生活的内容为“对外的经验”,即是对于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了解,思维,记忆;与“对内的经验”,即是思想,情绪,意志,行为。我们要想使生活丰富,也就是在这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增加我们对外经验的能力,使我们的观察研究的对象增加;一方面扩充我们在内经验的质量,使我们思想情绪的范围丰富。请听我详细说来。

    我们闲居无事的时候,独往独来,或是走到自然中,看着闲云流水,野草寒花,或跑到闹市里观看社会情状,人事纷纭,在这个时候,*容易看出我们自己思想智慧的程度的高下。因为,一个思想丰富的人,他见着这极平常普通的现象,触处可以发挥他的思想,触动他的情绪,很觉得意趣浓深,灵活机动,丝毫不觉得寂寞。我记得德国诗人海涅(Heine)到了伦敦,有一天,走到一个街角上站了片刻,看见市声人海中的万种变相,就说道:“我想,要使一个哲学家来到此地站立了一天,一定比他说尽古来希腊哲学书还有价值。因为,他直接地观察了人生,观察了世界。”他这几句话真可以表示他的思想丰富,生活丰富,随处可以发生无尽的观念感想,绝不会再有寂寞无聊的感觉。而一般普通常人听了他这话,大半是不甚了解,因为他们自己设若有了十分钟的幽闲无事,一定就会发生无聊烦闷的状态,不知怎样才好,要不是长夏静睡,就要去寻伴谈心了。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丰富不丰富,全在我们对于生活的处置如何,不在环境的寂寞不寂寞。我们对于一种寂寞的、单调的环境,要有方法使他变成复杂的、丰富的对象。这种方法,怎么样呢?我现在把我自己向来的经验,对诸君说说,看以为如何。

    我向来闲的时候,就随意地走到自然中或社会中,随意地选择一种对象,作以下的几种观察:

    (一)艺术的,(二)人生的,(三)社会的,(四)科学的,(五)哲学的。

    先说一个例。

    我有一次黄昏的时候,走到街头一家铁匠门首站着。看见那黑漆漆的茅店中,一堆火光耀耀,映着一个工作的铁匠,红光射在他半边的臂上、身上、面上,映衬着那后面一片的黑暗,非常鲜明。那铁匠举着他极健全丰满的腕臂,取了一个极适当协和的姿势,击着那透红的铁块,火光四射,我看着心里就想道:这不是一幅极好的荷兰画家的画稿?我心里充满了艺术的思想,站着看着,不忍走了。心中又渐渐地转想到人生问题,心想人生*健全*真实的快乐,就是一个有定的工作。我

    们得了它有一定的工作,然后才得身心泰然,从劳动中寻健全的乐趣,从工作中得人生的价值。社会中实真的支柱,也就是这班各尽所能的劳动家。将来社会的进化,还是靠这班真正工作的社会分子,绝不是由于那些高等阶级的高等游民。我想到此地,则是从人生问题,又转到社会问题了。后来我又联想到生物学中的生存竞争说,又想到叔本华的生存意志的人生观与宇宙观,黄昏片刻之间,对于社会人生的片段,作了许多有趣的观察,胸中充满了乐意,慢慢地走回家中,细细地玩味我这

    丰富生活的一段。

    以上是我现身说法,报告诸君丰富生活的方法。诸君自由运用,可以使人生*小的一段,化成三、四倍的内容,乃不致因闲暇而无聊,因无聊而堕落,因堕落而痛苦了。

    但这还不是我所说对外经验丰富的方法。这还是静观的、消极的、偏于艺术的方法。这不过是把我们一种的对外经验,一个自然界的对象,作多方面的玩味观察,把一个单调的、平常的环境,化成一个复杂的、丰富的对象,使它表现多方面——艺术,人生,社会,科学,哲学,——的境相。用一个比譬说来,就是我们使我们的“心”成了一个多方面的折光的镜子,照着那简单的物件,变成多方面的形态色彩。这已经可以使我们生活丰富不少。但我们还要使我们“在内经验”也扩充丰富,使我们的感情意志方面也不寂寞,这有什么方法呢?这个实在很简单。我们情绪意志的表现是在“行为”中,我们只要积极地奋勇地行为,投身入于生命的波浪,世界的潮流,一叶扁舟,莫知所属,尝遍着各色情绪细微的弦音,经历着一切意志汹涌的*。那时,我们的生活内容丰富无比。再在这

    个丰富的生命的泉中,从理性方面发挥出思想学术,从情绪方面发挥出诗歌、艺术,从意志方面发挥出事业行为,这不是我们所理想的*的人格么?

    所以,我们要丰富我们的生活,并不是娱乐主义,个人主义,乃是求人格的尽量发挥,自我的充分表现,以促进人类人格上的进化。诸君也有这个意思么?

    本书是美学大师宗白华馈赠给现代人的礼物,是其论人生、论艺术、论美学的精要,收录了《美从何处寻》《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等随笔佳作。作品分“孤独时有美”“美从何处寻”“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切的一切,都在美中”四大章节,着重探讨了生活的应有之义,以及如何使我们的生活尽量地丰富、优美、愉快、有价值。

    在宗白华看来,我们 须将美学纳入我们的生活,美学即是一种健 积极的人生观。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就 须增加我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观察、了解、记忆等能力,同时更要主动改观我们内在的思想、情绪、意志等品质。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形成一种艺术的人格,这远比我们想象的 要,也远比我们想象的容易。

    在追求效率、着眼于功利的现代社会,这部作品能切实帮助人们寻回内心流失的诗意、纯真与美。

    ......

    宗白华(1897年—1986年),原名宗之櫆,字伯华。 哲学家、美学家、诗人。曾长期任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兼备中国古典文化底蕴和西方美学修养。他把中国体验美学推向了 将中西方美学融会贯通与朱光潜并称中国美学双峰。著有《宗白华全集》及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艺境》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