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华章大历史·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 : 希特勒的首席哲学家与第三帝国失窃的秘密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罗伯特·K.惠特曼,大卫·金尼著
    •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伯特·K.惠特曼,大卫·金尼著
    •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 ISBN:9786564511586
    • 版权提供:重庆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希特勒将犹太人视为劣等人,对犹太人实施了种族灭绝政策,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之手。

    为何如此泯灭人性、有违天理的想法,会被纳粹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一切,要从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希特勒的“精神导师”、纳粹党“大祭司”)说起。

    一战战败后,德国的普通民众好不容易把战场上的亲人盼回了家,希望能重拾往日的美好生活,但丧权辱国的停战协议让他们被毁掉的生活雪上加霜,满目疮痍的社会中涌动着不安和不甘,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做错了什么?日益累积的社会情绪急需一个出口,于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将矛头对准了“多金”的犹太人,大肆宣扬是“德国人并不是在战场上被打败的,而是被内部的叛徒出卖了”,普通老百姓自然接受了这种理论,所以谬论传播开了就变成真理了。落魄的阿尔弗雷德•罗森堡就是利用这种环境,不断扩散反犹思想。

    有着相同出身和经历的罗森堡和希特勒很快便在反犹的洪流中相识了,并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为重塑德国而奋斗。罗森堡将他们之间的交往以及第三帝国高层的一些秘辛都记在了一本跨越10年,长达500页的日记中。

    “罗森堡日记”可不是一本普通日记,它不加修饰地记录了一个纳粹领袖的思想、理念。阅读“罗森堡日记”,就是在窥探一个黑暗灵魂的真实内心。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 : 希特勒的首席哲学家与第三帝国失窃的秘密》则是围绕着“罗森堡日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展开的,其曲折的过程犹如一部需要抽丝剥茧的侦探小说。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并不是泛泛地展示和谴责纳粹之恶,也没有长篇大论地说教,而是让读者自己从纪实故事中自然生发出对于“本为伸张正义的纽伦堡审判,何以变成了美国拉拢德国的手段”“犹太人大屠杀计划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犹太人生死逃亡路上的人性考验”“作为审判证据的‘罗森堡日记’,为何却沦为一些人牟利的工具”等问题的思考,引导我们对人性和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对于一切自认为理所当然的事实保持警醒。

    纳粹之恶并不遥远,它一直在薄如蝉翼的文明之下蠢蠢欲动。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华章大历史· 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日记 : 希特勒的首席哲学家与第三帝国失窃的秘密 开本: 32开
    作者: [美]罗伯特·K.惠特曼,[美]大卫·金尼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229144258 出版时间: 2021-01-01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1-01-01
    版次: 1 印次: 1

    序幕:秘密地窖/10

     

    第1篇 失而复得:1949—2013

     

    第1章 斗士/19

    第2章 “一切都消失了”/33

    第3章 “窥探黑暗灵魂的内心”/50

     

    第2篇 走钢索的人生:1918—1939

     

    第4章 “命运的继子”/69

    第5章 “全国让人讨厌的报纸!”/78

    第6章 黑夜降临/103

    第7章 “罗森堡之路”/122

    第8章 日记/145

    第9章 “机灵运作和幸运巧合”/160

    第10章 “我的时机尚未成熟”/168

    第11章 流亡托斯卡纳/187

    第12章 “我已经赢得整个纳粹党的人心”/201

    第13章 逃离/217

     

    第3篇 开战:1939—1946

     

    第14章 “即将到来的重压”/227

    第15章 野心勃勃/240

    第16章 洗劫巴黎/248

    第17章 “罗森堡,你的伟大时刻来了”/273

    第18章 特别任务/292

    第19章 “我们特有的悲剧命运”/313

    第20章 美国本土的纳粹分子/320

    第21章 “混沌部”/328

    第22章 一片废墟/348

    第23章 “至死忠诚于他”/367

     

    尾声/408

    第1章 斗士

     

    二战结束4年后,在纽伦堡正义宫的“600号法庭”,一名检察官正等待裁决下达。这将是对被美国政府起诉的纳粹战犯的终判决,也是检察官罗伯特•肯普纳(Robert Kempner)孤注一掷等待的结果。

    肯普纳时年49岁,他生性好斗顽固、善于交际、惯耍阴谋,终其一生,下巴总是翘着的,似乎在挑衅对手——他的对手可不少——拿出他们的撒手锏。虽然其貌不扬,身高1米72,而且已经开始秃顶,但肯普纳似乎有一种让人追随他或是敌视他的个人特质。你可以说他充满领袖气质,也可以说他招摇卖弄;可以说他笃志力行,也可以说他独断专行;可以说他是正义卫士,也可以说他是粗鄙村夫,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他了。

    20年间,肯普纳大半都在与希特勒和纳粹党做斗争,后4年的较量舞台是纽伦堡这座毁于“元首”的狂妄自大和盟军狂轰滥炸的城市。他的挣扎是个体的,也是普遍的:他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战,同时也在那场世界大战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在20世纪30年代初,肯普纳还只是柏林市的一名警政官员,他曾劝德国政府在希特勒及其追随者推翻共和国、实施恐怖计划之前以叛国罪逮捕他们。1933年,在纳粹党掌权前后,肯普纳——犹太人、自由主义者、公开的反对者——失去了他在政府的职位。1935年,在经历短暂拘留和盖世太保的审讯后,他先后逃到意大利和法国,后来到美国,在这里继续他与纳粹之间的斗争。他手握大量德国政府的内部文件,打造了一个线人网络,他为司法部门给美国的纳粹宣传员定罪提供了帮助,还向战争部、秘密的战略情报局以及J.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的联邦调查局提供第三帝国的情报。

    肯普纳的人生逆转就像是好莱坞的剧本,他重返故国,将每一个让他失去工作,因为他的犹太血统而妖魔化他、剥夺他的德国国籍,还让他亡命天涯的人都送上了被告席。

    在那场著名的国际审判中,戈林、罗森堡以及坠落的第三帝国其他重要人物被起诉犯有战争罪。之后,肯普纳继续待在纽伦堡,帮美国政府处理另外12起案子,被起诉者是177名纳粹同谋,其中有对集中营难民实施非人道试验的医生,有将犯人处死的党卫军长官,有强迫劳工劳作而受益的企业主,也有在战争中对东欧平民展开大屠杀的杀人组织的领导者。

    肯普纳亲自监督了后的也是耗时长的一项审判,也就是第11号案件,被戏称为“部长审判”,因为大部分的被告都曾在位于柏林威廉大街的政府大楼里担任要职。审判中引人注目的是外交部国务秘书恩斯特•冯•魏茨泽克(Ernst von Weizsäcker),他曾为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清扫道路,而且有证据显示,他亲自批准将6000多名犹太人从法国押送到奥斯维辛集中营。而恶名昭彰的被告是党卫军高官戈特洛布•伯格尔(Gottlob Berger),他曾组建了一支以残暴著称的谋杀小组。“多杀两个波兰人,总比少杀两个波兰人好。”他曾经这样写道。而让人齿冷的被告是那些银行家,他们不仅为集中营的建设提供资金,还囤积了从集中营的受害者身上剥下的成吨成吨的金牙、首饰和眼镜。

    纽伦堡审判自1947年年末拉开序幕,直到1949年4月12日才终结束。三位美国法官走进审判室,登上法官席,开始大声宣读审判结果。审判书长达800页,仅宣读审判书就花费了3天时间。法庭的另一头,纳粹被告由宪兵们看守着,这些宪兵个个站得笔直,头戴闪亮的银质头盔。纳粹们通过耳机来听审,译员即时将判决内容翻译成德语。审判到此全部结束,21名被告中有19名被判有罪——其中5人被控破坏和平罪,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魏茨泽克被判7年监禁,伯格尔被判入狱25年,3位银行家被判5年到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检方获得了重大胜利。他们深度挖掘了纳粹的文档,4年间审讯了数百名证人,他们将罪恶昭昭的犯罪者定罪,并送进监狱。他们向世界证明,大屠杀的共谋者广泛分布在德国政府内部。用肯普纳的话说,第三帝国“犯下的罪孽罄竹难书”3,检方也因此巩固了纽伦堡作为“国际法的后一道防线”4的历史地位。他们以强有力的论证来起诉战争犯。

    终判决是肯普纳漫长的反纳粹事业的高潮。

    或者至少说,本该如此。

    * * *

    几年后,纽伦堡审判的声誉就被毁了。

    一直以来,德国和美国都存在批判纽伦堡审判的人。这些批判者认为起诉的核心不是正义,而是报复心,而个性粗暴和咄咄逼人的审讯者肯普纳成了这种不公平的象征。比如,这位检察官对前纳粹外交官弗里德里希•高斯(Friedrich Gaus)进行了尖锐的质询,甚至威胁要把证物移交给苏联,让苏联以战争罪起诉他。肯普纳的一位美国检察官同事称他的策略是“愚蠢的”,担心他会“在纽伦堡审判中冤死普通罪犯”。另一名被肯普纳反复盘问的证人认为肯普纳“简直像盖世太保一样凶狠”。

    1948年,肯普纳被卷入了一场激烈的公共辩论,对方是一名新教徒主教,名叫特奥菲尔•乌尔姆(Theophil Wurm),他对审判的公正性提出了质疑。乌尔姆给肯普纳写了一封公开抗议信,肯普纳在回信里暗示,那些质疑纽伦堡审判的人事实上是“德国人民的敌人”。随着媒体对这场争论的报道,肯普纳发现自己成了德国各大报纸的公审对象,他被讽刺成一个一心复仇、自以为是的犹太流亡者。

    甚至美国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Joseph McCarthy)也对他发出责难,因为麦卡锡在威斯康星州的选民支持者中有一大帮德裔美国人。麦卡锡议员反对起诉魏茨泽克,因为据匿名消息,魏茨泽克是战争期间美国人安插的一名重要的卧底。麦卡锡声称纽伦堡审判阻碍了美国在德国的情报搜集工作。1949年春,他对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说,希望对有关魏茨泽克审判的“彻底的愚蠢行为”进行调查。

    “我认为委员会,”麦卡锡说,“应该看一看是哪些蠢蛋——我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使用这个词的——在那里主持军事法庭。”

    到后一次审判结束,美国战争罪法庭判处了千余名纳粹分子,这些人大部分在慕尼黑附近的兰茨贝格监狱服刑。当时很多联邦德国的人仍然拒绝承认盟军法庭的效力,他们认为这些被囚禁的纳粹并非战犯,而是一个非法司法体制的受害者。1949年联邦德国选举出任总理后,这一问题扩大成了一个主要争端,此时的美国对苏联在欧洲的计划感到不安,正欲将这位战败的敌人拉拢过来,变为重新武装起来的忠诚盟友。

    冷战爆发后,现实的国际局势很快毁掉了检察官们起诉战争罪的成果。

    1951年,经过一轮重审之后,美国对德事务高级专员下令释放了1/3的纽伦堡罪犯,并对除5名死刑犯以外的人进行了减刑。年末,被肯普纳在第11号案件中送进监狱的所有纳粹高官都得以赦免。虽然美国人宣称这样的减刑是为了表示宽厚,德国人的解读却有所不同:美国人终于承认审判是不公正的。肯普纳猛烈抨击了这一决定:“今天我要对你们公开发出警告,兰茨贝格监狱的大门提前打开,将会释放出反社会的集权主义颠覆分子,将会给自由世界带来威胁。”

    他的警告无人理睬。美国的领导者们屈服于政治实用主义,到1958年,几乎所有的战犯都被释放。

    * * *

    肯普纳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他花了4年时间研究纳粹罪行的书面证据,他知道即使审判是在国际新闻媒体的镁光灯下进行的,可世界仍然不知道故事的全貌。

    第三帝国的余孽试图重掌话语权,从修正主义的角度去改写纳粹时代的德国历史,这让肯普纳非常愤怒,他开始在媒体上进行反击。“这种怀旧多少有点儿过于坦率了,”肯普纳在《纽约先驱论坛报》(the New York Herald Tribune)上写道,“德国许多政治作家告诉世人,要不是元首有点儿失控的话,德国会好的。”肯普纳根本就不买账。对于右翼宣传物里希特勒如天使般的照片,对于如果希特勒没有干涉战事,将军们完全可以使德国免于战败的军国主义言论,对于纳粹外交官的洗白努力,肯普纳深感悲哀。

    他呼吁应该在德国公开纽伦堡审判的真相。“在这个尚在襁褓中的德意志共和国里,他们正明目张胆地对德国国民的心智进行系统的荼毒,而这是一种抗争的方式。”

    然而,在写下这些话后不久,肯普纳就做了一件有悖于公开原则的事情。纽伦堡审判之后,他将一些重要的原始德国文件带回了家——即使有副本留存,也没人知道这些原始文档如今流落何方了。

    肯普纳作为检察官,为准备案件的诉讼,有权查阅任何文件。一些人曾经在不止一个场合,对他处理文件的方式提出过质疑。1946年9月11日,档案馆馆长在一份备忘录中写道:肯普纳的办公室借阅了5份文件,并未归还。“我可能还要补充说明一下,档案馆在催促肯普纳归还藏书和文件时遇到麻烦,这不是次了。”

    1947年,肯普纳因为对一份有名的有

    希特勒的“精神导师”、纳粹党“大祭司”阿尔弗雷德•罗森堡有一本私人日记,记录了1934年至1944年间,即希特勒上台的次年至纳粹失败前几个月,罗森堡与希特勒的交往、第三帝国高层的复杂斗争等隐秘内幕,被研究者视为研究希特勒思想演变及第三帝国兴亡史的重要史料。这是因为罗森堡假希特勒之手,将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现实,把屠杀数百万犹太人的恶行变成了“合理又合法”的事情。

    全书抽丝剥茧,真实还原了日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曲折过程,揭示了纳粹政权内部隐秘的运作方式、希特勒的思想演变和犹太人惊心动魄的生死逃亡历程。

    罗伯特•K.惠特曼(Robert K. Wittman)

    美国前FBI探员,参与追回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的日记原件,并因20年来追回价值数亿美元的艺术品及文物,获得美国史密斯学会文物保护勋章、秘鲁荣誉勋章、西班牙荣誉勋章,著有畅销书《追缉国家宝藏》(Priceless: How I Went Undercover to Rescue the World's Stolen Treasures)。

    大卫•金尼(David Kinney)

    记者、作家,曾获得普利策奖,其文章常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媒体,著有《迪伦学家》(The Dylanologists)等作品。

    吴冬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系硕士,现就职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译有《希特勒的土地》《伟大的一周》等作品。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