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到后台看历史卸妆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葛兆光著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葛兆光著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9785044934799
    • 版权提供:四川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1.从周边看中国,何以中国,这些当下读书界耳熟能详的命题,正是在全球化的,中国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一种自我定位。
    2.作者连续在美国普林斯顿游学交流三年,展现了历史学人更为感性的一面,历史学家看历史学家,是抛去故纸堆后的英雄相见欢。
    3.从葛兆光的来路身世,谈到他的求学,以及治学研究。从深情的笔触看到一个学人的自画像和小传。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到后台看历史卸妆 开本: 32开
    作者: 葛兆光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220124617 出版时间: 2021-11-01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1-11-01
    版次: 1 印次: 1

    题解或者说明

    写在前面的话

    [辑一] 所传何统?

    祭罢炎黄祭女娲?

    “戴盆安能见天?” ——感叹孔子的当代好运 

    “乱花渐欲迷人眼” ——从所谓“《道德经》论坛”说到中国的文化潮流 

    从背后看历史:是儒是释抑是道? ——从古人说梦谈及思想分野

    吃茶与饮酒

    [辑二] 藉史而思

    想象的朝贡

    天启五年:天朝使节在朝鲜

    以“国家”的名义

    在古地图边儿上,你读到了什么?

    全球化?明清不就全球化了吗?

    哪来这么多新知旧识?

    化身万千:哪一个是皇上想过的生活? ——读《清代宫廷绘画》随感五 

    “漫长的十八世纪”与“盛世背后的危机”

     

    [辑三] 引颈偶眺

    异域的眼睛

    渐行渐远 :东方与东方的陌生 ——清代中叶朝鲜、日本与中国的对视 

    深入中国边陲 ——读《苦行孤旅》有感

    当“暹罗”改名“泰国” ——从一九三九年的往事说到历史学与民族主义

    [辑四] 普镇琐记

    每逢花时 ——二〇一〇年普林斯顿纪行 

    日日是好日 ——二〇一一年重访普林斯顿 

    那风和日丽的季节 ——二〇一二年三访普林斯顿 

    那漫天飞雪的秋冬 ——普林斯顿纪行之四 

    看看约翰·纳什的眼睛

    普林斯顿的几个历史学家 ——读陈建守编《时代的先行者——改变历史观念的十种视野》 

    [辑五] 奈当下何

    人文学科拿什么来自我拯救?

    谛听余音 ——关于学术史、民国学术以及“国学”

    什么文化?如何中国?  

    [附录]

    福州黄巷葛家

    北大·一九八〇年代,与我们这代学人

    书林穿行断简  

    我·思想史·以及中国 ——韩国闵丙禧教授与葛兆光教授的访谈 

     

      小时候常常看露天电影,没有力气和大人争正面的座位,只好到悬挂的银幕背后,和三两个朋友看背面电影,虽然有些别扭,倒也别有一番趣味。后来读历史古籍,想起鲁迅《狂人日记》的那些话,渐渐也学会从书页背后和字里行间看一些被遮蔽的历史。

      于是,不免信手写下若干随感,下面就是近来写的几则。

     

    一、夜聚晓散

     

      不知什么时候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仿佛才是正常的生活时间分配,“昼伏夜出”似乎就有些谋图不轨的意思,在古代中国的观念世界里,在风高月黑之际出来的,非抢即盗,非嫖即娼,更不消说,还有多人半夜聚在一处,这叫“夜聚晓散”。

      历史文献中常常看到官方对于“夜聚晓散”的斥责。就说宋代吧, 景祐二年(1035),官方颁布了对益、梓、利、夔“夜聚晓散,传习妖法”的禁令,元祐七年(1092),刑部又请禁止各地“夜聚晓散,传习妖法”,到了大观二年(1108),信阳军又上奏请禁“夜聚晓散,传习妖法及集社香会”。被称为“吃菜事魔”的摩尼教,也就是后来金庸小说

      《倚天屠龙记》里说的“明教”,官方历数它的罪名,就有“夜聚晓散”。元代人撰写的《宋史》中还特意说到,“左道乱法,妖言惑众,先王之所不赦,至宋尤重其禁,凡传习妖教,夜聚晓散,与夫杀人祭祀之类, 皆著于法,课察甚严”。到了明清两代,凡是要说哪一种民间非法聚会, 也常常给他们安上一个“夜聚晓散”的罪名。传统社会中,生活时间的反常,就是伦理秩序的颠倒,现代都市的“夜生活”和“夜总会”之类,在守旧的人眼中总是有些异样,这也难怪。

      夜幕下不仅是黑暗,而且是阴谋、混乱、肮脏和反叛,这一连串的联想是传统生活习惯的产物,也是传统秩序中建构的观念。古代人没有  想到,如今的都市夜以继日,也没有想到,如今的一些人已经真的习惯    “昼伏夜出”。在这些现代潮人来说,华灯初上正是精神开始焕发的时辰,朝霞满天人们则打着哈欠准备就寝,酒吧歌厅的霓虹灯,已经把夜  晚变成了白昼,在时尚中,已经没有昼夜的区分,现代已经快把传统的  生活时间连同生活秩序一道颠覆,难怪政府觉得管理起来真费劲。

     

    二、鉏麑心事凭谁知?

     

      夜色如墨,只有内厅小门中一灯如豆,摇曳不定地把一个身影映在  窗隔上,影动人不动,细看之下,此人衣冠整齐神色端肃,脸上正气凛  然,这是赵盾,他在等待觐见晋灵公。此时,庭中大树背后,却隐着一  个黑衣人,蒙面上方露出的坚忍双目中,似乎闪过一丝犹疑。刀出鞘, 流光却微微颤动,显出心情不定。看到正襟危坐的赵盾,他心中原来浓浓的杀意开始减退。“这是一个正人君子”,他想。胸中的敬佩和敌意越发交战,可是,来杀赵盾是君主的旨意,“不是他死,就是我亡”,责任和正义也纠缠在一起,“杀忠臣和违君命,都是一样的大罪”。终他选择了正义,于是以头撞树而自杀。

      这是小说?不是,这是记载在《史记·晋世家》中的“历史”,故事早出于《左传》。《史记》的原文这样说,晋灵公荒无道,赵盾屡次劝谏,于是,“灵公患之,使鉏麑刺赵盾。盾闺门开,居处节,鉏麑退,叹曰:‘杀忠臣,弃君命,罪一也’,遂触树而死”。

      通常人们都以为,写在历史著作中的就是真实的事情。确实,这段记载似乎证实着历史,表现着赵盾的正义和忠诚,反衬着晋灵公的荒和暴虐,它为后来赵盾的弟弟袭杀灵公赢得了合法性。虽然董狐忠实地记载着“赵盾弑其君”,用真实维护着历史的严肃,但是,事实上真实的历史却抵挡不住充满情感和道德偏向的想象的侵袭。当人们读到鉏麑自杀前的感慨,再看到下面记载示眯明不惜身命为赵盾挡住扑来的恶獒,真实的历史就在想象的历史面前,淡化了它的存在。有人看出破 绽,便追问道:既然鉏麑触树而死,那么,他死前的心事,司马迁如何得知?

      于是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文学想象常常羼入历史,有时候它还充当并型塑着所谓的真实历史。所以,你不必总是把历史学家的记载当金科玉律,他们也有情感好恶,也有固执偏见,更不消说,在那个文史还没有分家的司马迁时代,历史真实和文学想象,常常可以在一部书中和平共处。

     

    三、欢喜佛杂谭

     

      在日本的街头巷尾,常看见小小的石雕地藏菩萨被围上小小的衣  服,据说这是因为地藏菩萨保佑儿童,这不由让我想起中国喇嘛庙里的  欢喜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地的密宗寺院像北京的雍和宫、承德的  外八庙,那里供奉的欢喜佛,原本赤裸的身体,也被裹上了一些布帛, 不为什么,只为的是禁绝观赏者想入非非,仿佛电影审查官们用“剪刀”把有碍观瞻的地方咔嚓一下剪去一样,用他们严厉的眼光和崇高的道德,爱护着观众们脆弱的心灵。

      不过,这似乎不好怪欢喜佛。汉人的想象中常常已经有预存的历  史、传统和道德,一看见这种似乎不雅的形象,就连忙掉头蒙面,尽管  也往往从手指间的缝隙中,悄悄看看这让人面红耳赤的塑像。上层士  大夫对此更是道德主义的厉害,传说是元代郑思肖写的《心史》卷下, 就说幽州建国寺佛母殿塑有“佛与妖女裸合”,用了“妖”这一字,就带了不屑和鄙夷;无奈的是,皇帝、贵族却喜欢这种玩意儿,据明人

      《庚申外史》卷上说,哈嘛向皇上“阴荐西僧行运气之法,号‘演揲儿法’”,而且把这种男女交合的方法,起了个名字叫做“秘密大喜乐禅定”;至于民间,也没有那么严格的道德诉求,所以这种东西也常有,像清代初期董含的《三冈识略》卷四就记载,辽阳古刹“内塑巨人二,  长各数丈,一男子向北立,一女南向抱其颈,赤体交接,备极亵状, 土人呼为公佛母佛,崇奉极重”。

      其实,在佛教中这本来并没有诲的意思。据唐代善无畏译《大圣欢喜双身大自在天毗那夜迦王归依念诵供养法》(《大正藏》二十一卷,还 可以参看《大正藏》十八卷第四六八种《佛说秘密相经》中的“作是观想”一节)说,摩醯首罗大自在天,与乌摩女生有三千子,左边一千五百以毗 那迦王为首,专门作恶,右边一千五百以扇那夜迦持善天为首,专门行善,扇那夜迦就是观音的化身,为了调和毗那迦王的恶,于是“同生一类成兄弟夫妇,亦现相抱同体之体”,本来是自我牺牲的象征,并不是教人房中取乐的技术。

    那些让人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的内容,大多只是自己的想象和联想。

     

      本书是葛兆光学术随笔,共分为六部分,部分旨在为传统祛魅,对新世纪以来,国人趋之若鹜的国学热做历史角度的分析。语言轻松幽默,言说的背后又带有对当代文化的关切。是可读性与内容扎实兼备的六篇历史小品文。第二和三部分,是葛兆光多年来,治学研究的当行本色。从周边看中国,何以中国,这些当下读书界耳熟能详的命题,正是在全球化的,中国人如何与世界相处的一种自我定位。这里面的八篇文章,正是在这个支点上展开,有对中国典籍,特别是地图的新认识,也有多包括朝鲜、泰国(暹罗)、缅甸的新知。读来引人入胜。第四部分,名之曰游学,是作者连续三年在美国普林斯顿交流的侧写,它展现的是历史学人更为感性的一面,历史学家看历史学家,是抛去故纸堆后的英雄相见欢。第五部分,可谓之曰治学,与部分也有一定的呼应。在多年的教学中,葛兆光对人文学科、学术史、思想史都有自己的新的体验,这些体验大都是创建,也是痛定思动的反思,对后来人是一种启迪。,一部分写作附录,其实也可叫前史,从葛兆光的来路身世,谈到他的求学,以及研究。像是他个人的一个自画像和小传。

    ......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教授。1950 年出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 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 年至 2013 年担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获选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著有《中国思想史》两卷本、《宅兹中国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等。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