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新老封面随机发货,今日简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套装3册 尤瓦尔赫拉利简史三部曲 赠超大幅思维导图出版自然科学历
  • 新老封面随机发货
    • 作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利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装帧:套装
    • ISBN:9786599938984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爱书来:扬之水存谷林信札

    作 者:谷林 著  撄宁 编

    定价:78.00

    ISBN号:9787532783502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开本:A5

    装帧:布面精装+书套

    出版日期:2020-01

    【作者简介】:

    谷  林(1919—2009),本名劳祖德。1975年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参加历史文献的整理,举十四年之力完成230万字《郑孝胥日记》的点校。曾长期担任《读书》杂志编辑、校对及义务 员。著有《情趣 知识 襟怀》《书边杂写》《淡墨痕》《书简三叠》等散文作品,信札类有《谷林书简》《书简三叠》整理出版。

    扬之水,本名赵丽雅,1986年至1996年,担任《读书》编辑,张中行《负暄三话》为其立传。1996年,扬之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师从孙机深入研究文物考古,用考古学的成果来研究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名物或物象有精彩的阐释,主要致力于先秦文学与古代名物研究。其代表作品有《终朝采蓝》《古诗文名物新证》《诗经名物新证》《读书十年》等。

    秦   蓁,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青年学者,笔名撄宁。

     

    【编辑 】:

    谷林书信在当代文人著述中堪称一枝独秀,是中文运用及书信写作的典范。文本独特珍贵,精心整理;内容亲切有雅趣,诚挚又灵动。

    本书 整理汇集1990至2008年间,扬之水女史存谷林先生全部书信及扬之水致谷林先生部分书信,总194封,大部分属 刊布,并作了系年整理。是两位学者、读书人近二十年交往和精神交流的记录,所记以“书”(信札与书籍)为中心,谈论交流读书所得、文稿编校、书札交换及书界人情。

    扬之水作序《写在前面的几句话》,言简情深,总领全书主旨与格调。两位通信人的共同友人陆灏、沈胜衣分别撰文,回忆谷林与扬之水交往,作为跋收尾。书名由扬之水取自代表谷林心性风格的吴梅村诗句“惯迟作答爱书来”,并选印数封手书影印作插图,由精于文博图书设计的李猛整体设计排版制作,文质彬彬,以此纪念谷林先生(1919-2009)百年诞辰。

    【内容简介】:

    谷林和扬之水是当代文化界具有独特建树与人格的学者、读书人,其交往 见风格的就是持续近二十年的通信往来。二人以书信为媒介和载体,缘起于1990年代,身为《读书》编辑的扬之水,与兼任作者、义务校对和义务 员的谷林先生,以读书、写作、编辑、文史考证及文坛往来为主要谈资,兼及深厚澄明的情谊,绵延保持了二十年风格鲜明、至为难得的文化与个人交往,直至2009年谷林去世。全书收录信札共194封,近百封系 整理刊布。书中选印数封两位通信人手书原件,读者可一窥雅致风貌。

    【前言/序言】: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扬之水 

    幼小远离父母,在京城外婆家居住,略略识字之后,外婆就教我给父母写信,信寄出,自然也心心念念盼着回复,因此从小便觉得通信往来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后来自己的婚姻,竟也有一半是系于书信。

    到《读书》不久,就听老沈说,有一本《秋水轩尺牍》,一定要好好读一下。我很听话,马上就买了来,是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印数一万八千册。校注者在篇幅不短的前言里对书信作者即晚清许葭村有所描述,并详细介绍此书的内容与价值。关于他的行迹,原即得自于这一编尺牍,而许葭村也即因《秋水轩尺牍》而留名。虽然翻览之下,觉得它并不是我喜欢的一类,但却明白了老沈的意思,便是告诫我们有 要学会写信,因为它是编辑的组稿法门之一。这本来是我一贯喜欢的交往方式,自然而然用于工作中,因此《读书》十年,留存下来的作者信札不少,数量 多的便是来自谷林先生。

    先生本姓劳,“谷林”、“劳柯”,都是笔名。清代藏书家仁和劳氏兄弟,是极有名的,弟弟劳格季言尤其在考证上颇具功力。凡手校之书,无不丹黄齐下,密行细书,引证博而且精,又镌一小印曰:“实事求是,多闻阙疑”,钤在校过的书上面,先生的读书、校书,与求甚解的考订功夫,便大有劳季言之风,——“丹黄齐下,密行细书”,是形似;“实事求是,多闻阙疑”,是神似,有时甚至认真到每一个标点符号妥帖与否,因每令我辈做编辑的,“塞默低头”,惭愧不已。初始与先生通信,多半是关于《读书》的校样或回复我的稿约。之后自然过渡到谈书,兼及近况,兼及与友朋的交往,中心议题实在还是一个“书”字。虽然只是九十年代一位爱书人和几位爱书人的读书生活,却无意中成为彼一时代读书境况的一角剪影。转思此不过二十年前事, 重温却恍若隔世,这一束信札便更觉可珍。

    先生健在的时候,止庵动议编纂谷林书札,而命之曰《书简三叠》,我和沈胜衣都积极响应,《三叠》所收致扬之水、止庵、沈胜衣书凡一百四十五通,二〇〇五年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先生在此书的《序》里写道:“前人有诗云:‘老病难为乐,开眉赖故人。’又云:‘得书剧谈如再少。’圣陶先生更把晚岁与故人来回写信视作‘暮年上娱’。止庵盖深会此意。这件小事如果借电话一说,岂不简省,但像来信蕴涵的那般顿挫环荡情味 致全部消失。”这里说圣陶先生把晚岁与故人通信视作“暮年上娱”,也很像是自况。暮年时期的先生,写信几乎成为命笔为文的方式。如果先生是在此中寄寓了经营文字之乐,那么他人所感到的便是由文字溢出的书卷气以及与信笺和字迹交融在一起的那般顿挫环荡之情味了。

    “惯迟作答爱书来”,梅村诗中的这一句很是受人喜爱,以纸为媒的鱼雁往还时代,它的确是多数受信人的心思。谷林先生虽然“惯迟作答”,而一旦书成, 为人爱。晚年所作书信的内容,认真论起来,很少有“事”,更鲜有“急事”,淡墨痕,闲铺陈,不论大小,一纸写尽竟,便正好收束。比较前番收在《书简三叠》里写给我的五十三通,此番所收之一百五十六通,数量是大大增加了,但风格气韵始终如一。之前以及目前,我都曾计划对书信中的一些人和事略作诠解,但 终还是放弃打算。一是时过境迁,不少书信中提到的具体事务已经记不得原委,二是这一束书简里要紧的并不是保存了怎样的史料,而是特别有着文字的和情意的好,也可以说,它同先生的《答客问》一样,是为去古已远的现代社会保存了一份触手可温的亲切的古意,那么其中若干细事的不能了然,似乎不成为问题。

    不过到底还是有件细事似可稍作分疏,因为近年常常有人问及。先生来书或以“兄”相称,这原是一个很平常的称谓。《两地书》中,鲁迅对许广平的惊讶——“我值得而且敢当为‘兄’么?”“不曰‘同学’,不曰‘弟’而曰‘兄’,莫非也就是游戏么?”——乃如此回复:“这回要先讲‘兄’字的讲义了。这是我自己制定,沿用下来的例子,就是:旧日或近来所识的朋友,旧同学而至今还在来往的,直接听讲的学生,写信的时候我都称‘兄’;……总之,我这‘兄’字的意思,不过比直呼其名略胜一筹,并不如许叔重先生所说,真含有‘老哥’的意义。”

    己亥上秋

     

    【目录】:

     

    写在前面的几句话                            扬之水   13

    整理说明                                      撄宁   17

    谷林致扬之水                                         19

    书信影印                                            215

    附:扬之水致谷林                                     223

    谷林先生的 后一通来书      扬之水              266

    跋:劳先生、赵丽雅和我             陆灏              272

        林下水痕                     沈胜衣              280

     

    【媒体 】:

    这一束书简里要紧的并不是保存了怎样的史料,而是特别有着文字的和情意的好,也可以说,它同先生的《答客问》一样,是为去古已远的现代社会保存了一份触手可温的亲切的古意。

    ——扬之水

    读劳先生的信,几乎能够看得出,他的写信就像有些作家的创作,又像是和旧雨新知的聊天絮谈,是一种享受。劳先生也确是书信写作难得的高手,既能没话找话,又坦诚相待,文字蕴藉,兼具学识。

    ——陆灏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