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套装-精神分析系列三部曲: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心理学作品(共3册)精神分析引论+心理类型+自卑与超越
  • 释梦 精神分析 心理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图书其它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图书其它
    • 装帧:套装
    • ISBN:9787620913409
    • 国别/地区:中国
    • 版权提供:图书其它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47.00
    价格
    ¥112.40
    折扣
    4.18折
    节省
    ¥65.4
    抢购结束倒计时
    030243

    18.80
    25.00
    18.80
    18.80
    19.30
    22.60
    18.80
    23.80

     

    编辑推荐:

    ◆《精神分析系列三部曲》,现代人必备案头经典!

    1.抑郁症、选择困难症、情感孤独淡漠、心理障碍、婚恋情感障碍、自卑情结、压力性疲惫……社会生活多个方面心理咨询个案解读!

    2.17种语言行销全球,入选哈佛大学所列74种必读书目,清华大学所列博通类40种必读书目!

    3.美国心理学史专家舒尔茨强调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概念已被纳入现代心理学的主流,美国出版了两百部以上的书籍,论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现代人不可不知、不可不读!

    ◆实用心理学经典全集,你可以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你的口误、笔误、读误;你的“健忘”、分心、走神;你的误放、误取、遗落,《精神分析引论》告诉我们:无意的行为和疏忽其实都透露了你的“潜意识”!

    2.你是内向还是外向?如何发挥你性格中的优势?你是理性型、直觉型、情感型还是思维型?什么职业更适合你?朋友的习惯性行为、同事面对困难的反应透露了他们的什么性格?《心理类型》为你解惑。

    3.全球畅销80年,《自卑与超越》可用于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维护、职业生涯规划、家庭建设、人际关系协调等多个方面。


    内容简介:

    《精神分析系列三部曲》为“心理学三大巨头”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著作合集,作品包括《精神分析引论》《心理类型》《自卑与超越》。北美阿德勒心理学学会(NASAP)、美国精神分析协会推荐阅读!精神分析如“小马过河”,不去了解,你就永远都不知道真相!


    《梦的解析》

    梦是人所共有的,很多成年人一夜要做4-6个梦,弗洛伊德认为,梦是现实的镜子,梦中的欢喜、幸福、焦虑、恐惧是潜意识的投射,而本书将揭开埋藏于心理深层的奥秘。本书是精神分析划时代巨著,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论》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并列为导致人类三大思想革命的名著。

    《心理类型》

    荣格认为人的性格取决于个人的8种心理倾向,不同心理倾向的人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差异较大。本书发表后,各国学者对这8种心理类型也进行了研究:美国的布莱格斯母女在荣格的心理类型学基础上开发了当今非常普及的MBTI性格评估工具;美国的大卫•凯尔西创建了凯尔西气质类型;立陶宛一位心理学家应用荣格心理类型学创建了社会人格学测试理论。

    《自卑与超越》

    每个人都有自卑感,或多或少。自卑可能让人一蹶不振、放弃自己;自卑也能成为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原动力,而阿德勒心理学,就是要带给人超越自卑的“勇气”。谁都不能代替你过你的人生,谁都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但是建立了超越自卑的强大内心,任何时刻都能成为你人生的新开始。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精神分析学家,心理学大师。20世纪可以说是弗洛伊德的世纪,他的理论、他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作家、决策者、教师、父母、广告人及普罗大众。其代表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等。

    卡尔·荣格(1875—1961年),瑞士心理学家,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其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年),个体心理学的创设者,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心理激励大师,深刻影响了西方心理学的发展。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不仅适用于父母、教师与孩子的关系,同样适用于个体的成长与成功。


    目录:

    ★《精神分析引论》

    第一讲 绪 论/1

    第二讲 关于过失/9

    第三讲 过失是有意义的/21

    第四讲 过失是心理的行动/37

    第五讲 梦的初步研究/53

    第六讲 释梦的技术/67

    第七讲 显意和隐意/77

    第八讲 儿童的梦的研究/87

    第九讲 梦的检查作用/95

    第十讲 梦的象征功能/105

    第十一讲 梦的工作/121

    第十二讲 梦例的解析/131

    第十三讲 原始的梦和幼稚的梦/143

    第十四讲 欲望的满足/155

    第十五讲 关于梦的几点释疑/167

    第十六讲 精神病学与精神分析/177

    第十七讲 神经病症候/189

    第十八讲 创伤和潜意识/203

    第十九讲 抗拒与压抑/213

    第二十讲 “性的”含义/227

    第二十一讲 性的发展与性的组织/241

    第二十二讲 力比多发展过程中的危险性/257

    第二十三讲 神经病症候的形成/273

    第二十四讲 一般的神经过敏/289

    第二十五讲 真实的焦虑和精神病的焦虑/301

    第二十六讲 自 恋/317

    第二十七讲 移情作用/333

    第二十八讲 精神分析与心理暗示/349


    ★《心理类型》

    第一章 古代和中世纪思想史中有关类型的问题  /  1

    第一节 古代心理学  /  1

    第二节 古代教会中的神学争论  /  16

    第三节 关于化体说的争论  /  19

    第四节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  23

    第五节 路德与兹温格利关于圣餐礼的论战  /  66

    第二章 席勒关于类型问题的讨论   /  69

    第一节 席勒的《美育书简》  /  69

    第二节 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  /  140

    第三章 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  /  147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  160

    第一节 乔丹类型学概述  /  160

    第二节 乔丹类型学的专门描述与批判  /  166

    第五章 诗中的类型问题: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与 埃庇米修斯》  /  181

    第一节 斯比特勒类型学引论  /  181

    第二节 斯比特勒的普罗米修斯  /  189

    第三节 和解象征的意义  /  209

    第四节 象征的相对性  /  246

    第五节 斯比特勒和解象征的本质  /  289

    第六章 心理病理学中的类型问题  /  307

    第七章 美学中的类型问题  /  323

    第八章 现代哲学中的类型问题  /  335

    第一节 詹姆斯的类型观  /  335

    第二节 詹姆斯类型观点中特有的对立范畴  /  343

    第三节 詹姆斯类型观的总体批判  /  355

    第九章 传记中的类型问题  /  359

    第十章 类型学总论  /  368

    第一节 绪言  /  368

    第二节 外倾型  /  371

    第三节 内倾型  /  417

    第十一章 定义  /  455

    结语  /  537


    ★《自卑与超越》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精神分析引论》

    现在,我们不再去假设而要从观察到的事实入手。我们可以选取一些我们经常遇到但却很少有人注意的现象,这些现象并不属于疾病的范畴,即使在健康人身上也时有发生,心理学上将这些现象称为过失行为。比如,口误、笔误、误读和误听等情况,就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当你想要向别人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想好的话说出口时却用错了词;在书写的时候,想写的是这个字,却鬼使神差地写成了另一个字;阅读文章时,读错了某个熟悉的字;听觉器官没有毛病,可是却听错了别人讲的话。

    还有一些过失是由于人们暂时性的遗忘所导致的,比如突然忘记了一个熟悉之人的名字,或者忘记了自己所要去做的事情等。这些内容只是被暂时的遗忘,后来多半会自然而然地记起来。

    不过,也有一些记忆不是暂时性的遗忘,而是永久性的遗忘,比如把某件东西放错了位置,后来再也找不到了。这种遗忘常常令我们感到惊异懊恼,甚至难于理解。还有一些过失,虽然也有暂时性,但却与此十分相似,比如有些人明明知道某事是不确定的,但有时候却会信以为真,像这样的现象不胜枚举。

    像口误、笔误、误读、误听等过失名词在德文中都是以“ver”开头的,可以看出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但是,这些在生活中出现的种种过失往往是暂时的,不重要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就好像是遗失了某样根本不必在意的东西一样。因此,在许多人看来,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过失都是不值得研究的。

    而我现在却要让大家来对这些现象进行研究,或许你们会表现得不耐烦,并加以反对。你们可能会说:“这世界上值得解释的神秘玄奥的事情太多了,我们花那么多力气去研究这些无关重要的过失根本毫无意义。如果你们能够解释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自称在白天能看见或听到一些根本就没有存在的事物,或解释某人为何突然宣称自己正在遭受他最亲爱的人迫害,又或者可以用最巧妙的理由来证明一种就连一个小孩子都会感到荒谬的幻想,那人们可能就会更愿意重视精神分析了。可是假如精神分析只能解释一个演说家为何说错了字,或一个主妇为何弄丢了钥匙等琐碎小事,那么我们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那些更加重要的事情的研究上。”

    我想说,大家不要急着下定论,这个批评其实是文不对题的。当然,我不能夸口说精神分析从来不做琐碎的事情,事实恰恰相反,精神分析所观察的材料常被其他科学讥讽为是琐碎、平凡和不重要的,甚至被说成是现象界里的废料。大家似乎都这么认为:凡是重大的事情就要有重要的表现。难道说,在某些情况下,重大的事情就不能借一些琐碎的事情表现出来吗?

    这道理是很容易说明的。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个未婚青年,对某个女孩子产生了好感,那么你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已经博得了她的欢心呢?难道一定要她明白地告诉你或给你热烈的拥抱吗?当然不是,你一定是从她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和你握手的一瞬间就知道了。又比如,假如你是一名侦探,正在侦查一件谋杀案,在既无人证又无物证的情况下,你能指望罪犯会给你留下一张有他的姓名和地址的照片吗?你只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找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不能轻视那些看似微乎其微的符号,它们其实也是有很高价值的,通过这些信号我们或许能够发现重大的事情。你们认为生活中和科学上的大问题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我当然不反对,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如果你们决定从事于研究重大问题,那也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你可能会不知道怎么着手下一步。就科学工作而言,如果你的面前有一条可以前行的路,那么你照着走下去就行了。

    如果你不带任何偏见或成见,一直向前,或许就能借助事情之间的联系(包括小事和大事之间的联系),通过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幸运地从事大问题的研究工作。从这个观点来说,我也希望你们不要对正常人也常常出现的小过失失去研究的兴趣。如果我现在问那些不懂精神分析的人如何来解释这些现象,我想他的回答肯定是:“这些小事根本不值得解释。”

    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难道他认为小事就不值得关注,就不能与其他事情发生因果联系吗?不管是谁,如果这样否认自然现象的因果关系,就等于没有科学的宇宙观。即使是宗教观也不会如此荒谬,因为在宗教的教义中,如果不是上帝所愿,即使“一雀之微也不会无因落地”。假如我们的朋友知道这个道理,他一定不会坚持这个答案,他可能会说如果我去研究这些现象,一定会得到合理的解释。

    那一定是由于轻微的机能错乱,或精神的松懈所致,这些情况都是可以找到的。一个人平常说话没有出现问题,但是现在却出错了,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处于疲倦或不舒服的状态;二是很兴奋;三是注意力集中在别处。要证实这些很容易:一个人在疲倦、头痛、周期性偏头痛时常会说错话或常常忘记了使用合适的名词,有很多人在偏头痛发作时甚至连专有名词都记不起来。

    人处在兴奋状态时也常会用错字或做错事;注意力分散或集中于其他事情时,也常容易忘记一些没有计划好的事和他想要做的事。我们以布拉特剧本里的教授为例,因为他的精力集中在第二卷书的问题上,他才会把自己的雨伞错拿成了别人的帽子。

    我们由自己的经验得知,如果一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别的事情上,就很可能会忘记他的计划或信约。

    不可否认,这些话很容易理解,可却无法引起大多数人的兴趣,也无法满足我们的期望。还是让我们来细心研究这个解释过失的理论吧。以上所说的这些过失发生的条件是属于不同类别的:常态机能下出现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失调是错乱的生理根据;兴奋、疲倦及烦恼等,则可看成是心理生理的原因,这些都容易理论化。疲劳、烦恼和全面的兴奋能够引起注意力的分散,以致人们做事情受到干扰而不能准确完成。如果神经中枢的血液循环有毛病或变化也可能产生相同的结果,从而引起注意力的分散。总之,导致各种过失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机体的或心理的原因而引起的注意力扰乱。不过,这种解释对精神分析的研究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我们决定抛弃它。

    事实上,当你对这个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后,便会发现这个“注意力”理论与事实并不完全相符,或者至少不能据此推论一切。很多人没有处于疲倦或兴奋的状态,而是一切正常,但也可能发生这种过失和遗忘。除非是因为出现了这些过失,我们才在事后将这些过失归因于他们自己所不肯承认的一种兴奋的状态。事实上,这个问题并非这样简单,因为注意力加强,事情未必会成功;注意力减弱,事情也未必失败。有许多纯粹本能的动作,不需要注意也能成功。比如走路,就算去的地方不明确,但也能到达目的地而不至于走错了路;这至少是我们常见的。


    ★《心理类型》

    4.内倾情感型

    我发现突出的内倾情感主要在女性当中出现。对于这类女性,那句叫做“静水流深”的成语就是她们的真实写照。她们中的大部分的人都寡言少语,不好接近,令人难以捉摸;她们带着幼稚或平庸的面具,她们的通常会表现出忧郁的气质。她们既不卓尔不群,也不刻意表现自己。因为是主观倾向的情感在全权控制着她们的生命,所以她们的真实动机一般都被掩盖起来了。她们的外在的行动是协调的,通常并不引人注意;她们显示出的静谧常常令人惬意,也常常显示出一种与同情相类似的情感,但她并不想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别人,也没想到要以任何方式去打动、影响或改变别人。如果这种外部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强调,那么随即就会产生一种嗤之以鼻和冷漠的疑虑,这种疑虑总是漠视别人的安慰和善意,甚至有时还会对其产生怀疑。人们能明显地感觉到从客体中分离出来的情感的运动。不过,如果是正常的类型,那么这种情形就只会在客体以某种方式拥有过于强烈的感情的时候发生。和谐的情感氛围只会在一种情形下发挥主导作用,这种情形指的就是客体以一种适中的情感强度按照它自己的路线运行,而且并不想介入他人的运行线路。客体的真实情感很容易遇到阻碍或是挫折,或者说得更准确一些,是容易被否定的情感判断“泼冷水”,谁都不愿意为接受这种情感付出一点努力。虽然人们可能会为平静而和谐的友谊做好充分准备,但是,陌生的客体不仅没有表现出一点亲切,甚至就连相应温和的微光都看不到,在它身上只能看到只冷漠。人们甚至还会有一种自己的存在是多余的感觉。面对某些可能让人迷惑或者唤起热情的东西,这种类型通常站在温和的中间立场,并偶尔出人意料地表现出祛除敏感的客体的优势和批评的迹象。但是,残酷的冷漠最终会将暴风雨般的激情野蛮地熄灭。除非它巧合地从无意识方面抓住主体,即情感可以说是被完全控制住了,除非通过某些原始意象的复苏才能改变这种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类型的女性就会在顷刻之间感觉到一种缺陷,在一定的时候必然会产生出一种更为猛烈的抵抗,它会直接击中客体最脆弱的地方。她与客体的关系被尽可能地保持在一种情感的稳健和平静的状况中,在那里,是不允许激情和无节制的放纵存在的。因此,她吝于情感流露,而只要她的客体意识到了这种状况,就会永远感到自卑。不过,也有一些例外存在,因为这种缺陷经常隐藏在无意识之中;这种无意识的情感要求会逐渐地产生一些要求被强烈重视的迹象。

    极度冷漠和孤独的行为,以及对这种类型所有情感的否定可能会使一种表面的批判误入而走上歧途。但是,这种观点是极为虚假的,事实是,她的情感不但比较专一从不滥用,而且还相当的有深度。例如,通过语言和行动可以准确地表达出一种广泛的同情感,使它迅速地摆脱了自己的印象;还有与之相反的,一种深刻的同情因为找不到任何表达的方式,所以就获得了一种激情的深度,其中包括了一个悲痛的世界,这种激情也完全变得麻木不仁。它很可能造成导致一种放纵的入侵,致使某些几乎可以说是英雄性格的惊世骇俗行为的发生,不过,不管是客体还是主体,在他们和这种行为之间都找不到任何一种正确的联系。对外部世界来说,或者对外倾型的盲目来说,这种同情给人的感觉是很冷漠的,因为它没有任何明显的表现,外倾型的意识那种无形的力量的存在无法信任。

    这种误解正是在这种类型的生活中出现的特有情形,并且普遍地表现为与任何同客体的深刻情感联系相对的最激烈的论辩。然而,事实是,潜伏着这种情感的真正客体只是被正常类型模糊地神化了。它很可能用一种世俗眼光将宗教情感隐藏起来,或是选择一种同样能使人免受惊悸的和蔼的诗歌形式将它的目的和内容显现出来;不过,这其中必定隐藏着存一种试图借助这些方式来产生高于客体的优越性的野心。女人经常会把这种激情表达在她们的孩子身上,耳濡目染的将其灌注到孩子身上。

    尽管在这种正常的类型中,上面所提到的这种倾向只是通过秘密感受到的东西一再公开和明显地控制或强迫客体,但确实很少对它进行直接骚扰,而且它也从未想过要这么做,但是,它的某些痕迹仍然会通过一种秘而不宣但具决定性作用的形式,渗透到个人对客体的影响中。受其控制的客体会感觉到窒息或是压制,这些东西紧紧地集聚在一种魔力之下并受它操控。它往往使这种类型的女人看上去很神秘,这种神秘的力量会让她在外倾型男人面前表现出惊人的诱惑力,因为它触碰到了他的无意识。这种魔力衍生自内在感受的无意识总意向中,但是,意识却乐于把它提供给自我,于是,这种影响就被贬低而变成个人的暴虐。但是,不管无意识主体在什么地方与自我融为一体,都无法阻挡深层的情感的神秘力量转化为平庸而盛气凌人的野心和虚荣和卑鄙的暴虐。一种最令人遗憾的、以毫无顾忌的野心和可怕的残酷而著称的妇女就这样出现了。但是这种情形中的变化也会导致精神神经症。

    只要自我感到自己似乎仍然隐藏在无意识主体的怀抱之中,只要情感还能显示出某些比自我更加高级的和更加有利的东西,我们说,这一类型就依然是正常的。虽然无意识思维的确带有古代的特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弱化仍然对把自我提升到主体的偶然性倾向作出补偿有很大的帮助。但是,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只要这种情况只是产生于对无意识还原思维的产物的完全压抑之中,那么无意识思维就会站到对立的一方即客体的阵营中。于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主体就会渐渐就会对被贬低的客观的力量和重要性有所感觉了。意识也开始感觉到“他人所思考的东西”了。当然,这个时候的他人正在预谋各种罪恶的计划、策划种种的阴谋诡计、打算施行卑鄙的行径,等等。   为了阻止这一切,主体必须开始制定防御性的措施,怀疑和测试他人,形成微妙的联合。在受到谣言的攻击时,只要有可能,他就会尽量把受到威胁的自卑感转变成优越感。无数的战斗在悄悄进行着,在这些难解难分的厮杀中卑鄙和邪恶的手段不仅不会遭到蔑视,甚至美德也会被当作杀手锏来滥用。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就是衰竭。神经症通常会表现为神经衰弱而不是歇斯底里;我们经常会在妇女病例中看到这种情形,比如,贫血症和它的继发症等伴随身体出现的一些严重症状。


    ★《自卑与超越》略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