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菊纹大和绘(日本近现代天皇简史)(精)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萧西之水著
    •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萧西之水著
    •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 ISBN:9784934939934
    • 版权提供:东方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菊纹大和绘(日本近现代天皇简史)(精)开本:32开
    作者:萧西之水|责编:李森页数:
    定价:79出版时间:2020-06-01
    ISBN号:9787520714679 印刷时间:2020-06-01
    出版社:东方版次:1
    商品类型:图书印次:1
    作者简介:
    萧西之水,日本史作家,日语翻译,财新传媒、网易历史、《中国经营报》专栏作家。关注日本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与改革史,深入历史的发生地,追求历史的现场感,力求打破既定话语体系,挖掘历史细节,还原历史全貌。代表作《第〇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全史》(合著)、《日本战国武将记》、《明治日本建构史》。
    内容提要:
    从18世纪末到 的200多年里,日本天皇经历了数次地位变动与权力变化,这些变化本身也是日本政治体系变动、社会文化演变的一种缩影。了解天皇,就是了解日本的重要入口。但历来书写天皇的著作,常把对天皇的评价与当时日本的 行为捆绑在一起,难见其真容。《菊纹大和绘:日本近现代天皇简史》整合日本天皇本纪、政府文书、时人日记书信等一手史料的相关内容,将目光聚焦于光格天皇兼仁、孝明天皇统仁、明治天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以及2019年退位的上皇明仁等六位天皇,讲述其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评价其政治生涯的是非得失,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征入手,寻访每一位担任天皇的人与天皇这个职位之间的矛盾,从心理角度探讨他们如何面对周遭的环境与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物。

    ......

    目录:
    前言 为什么关注近现代天皇?
    绪论 创造传统:天皇如何成为日本的精神 ?
    一 日本和歌与江户时代“国学”的萌芽
    二 18 世纪日本国学对日本社会形态的描述
    三 平田笃胤的“神国”理想与“日本优越论”
    四 水户学“尊王”理念的异化
    五 小结
    章 争夺“天皇”:光格天皇如何“夺回”天皇称号(1787—1840)
    一 京都朝廷与江户幕府之间的初始关系与变化
    二 天皇兼仁重修古礼
    三 重建京都皇宫的博弈
    四 发生于日本的“大礼之议”
    五 授予官位与“天皇”谥号的复兴
    六 小结
    第二章 融入世俗:孝明天皇的年轻气盛与暴毙(1846—1867)
    一 统仁继任时期面临的内外局势
    二 统仁反击关白鹰司政通
    三 安政五年的政治对立
    四 公武合体与攘夷派逼宫
    五 统仁与“一会桑”政权合作
    六 统仁暴毙与王政复古
    七 小结
    第三章  维新:明治天皇与“宫中”集团的诞生(1868—1890)
    一 少年明治天皇对西乡隆盛的感情
    二 “宫中”集团的政治作用
    三 1880 年外债问题的纵横捭阖
    四 明治十四年政变与伊藤博文就任宫内卿
    五 森有礼任用问题的政治斗争
    六 天皇权力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七 小结
    第四章 宪制君主:“制度天皇”与“人类天皇”(1889—1912)
    一 帝国宪法对于天皇权力规定的二重性
    二 日本如何保障“宫”“府”分离?
    三 《教育敕语》与天皇的国民形象
    四 明治时代后半段的睦仁
    五 睦仁与乃木希典之间的惺惺相惜
    六 小结
    第五章 大正转型:民众运动背景下的皇室(1900—1929)
    一 青少年时期的嘉仁皇太子
    二 “天皇机关说”学术论战
    三 短暂的“大正时代”与大正天皇
    四 裕仁皇太子的初期教育
    五 “摄政裕仁”的诞生与宫内改革
    六 裕仁斥责田中义一
    七 小结
    第六章 能动君主:裕仁如何一步步参与日本侵略战争(1931—1945)
    一 伦敦海军会议与裕仁团队的运作
    二 “九一八”事变中的宫内省与裕仁
    三 裕仁团队的分崩离析
    四 裕仁通过战争重拾权柄
    五 下令对美开战
    六 天皇主动要求结束战争
    七 小结
    第七章 战后脱罪:裕仁天皇如何逃脱战争责任?(1945—1989)
    一 美军对日本天皇的态度
    二 裕仁天皇的免责之路
    三 新宪法对于天皇权力的规定
    四 裕仁留任与战后日本政治
    五 裕仁的晚年出访
    六 小结
    第八章 现代天皇:“象征天皇”做了什么事?(1952—2019)
    一 美军大空袭与美 庭教师
    二 走出“静态天皇”的明仁
    三 “陛下一人可敌百位外交官”
    四 明仁为什么选择退位?
    五 小结
    尾声 近现代天皇制度的总结与展望
    一 德仁会成为什么样的天皇?
    二 女性能否获得独立“宫号”甚至继任天皇?
    附录 公历与日本历法对应问题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

    精 彩 页:
    关于明治天皇以及战前天皇的实际权力, 经常有两种 误解:一种认为天皇跟中国皇帝一样,是“ 君主”,必定“乾纲独断”,无人反对;另一种认为他是英国国王一样的“虚君”,虽然坐在皇位上,但“统而不治”,具体事务 交给各路政治家。
        应该说,两种理解都有道理,却也存在共同的问题,即认为睦仁本人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但事实上,无论睦仁还是后来的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皇裕仁,其权力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身边的顾问团体——“宫中”集团共同存在。
        所谓“宫中”集团,狭义上说是担任过“宫中顾问官”职位的官僚,但广义上讲,是以明治天皇身边的“侍补”(帝师) 群体以及天皇本人信任的一些非主流派 军官组成的政治团体。在探察近代日本历史时, 容易被忽略的就是“宫中”集团。一来他们在后世人眼里赶不上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伊藤博文这些位于前台的政治家有名,二来他们的作用并没有写在各种已经问世的历史书籍或通俗小说里,而是深藏在他们本人的日记或宫廷记录里,研究深度不足者很难触及。
        那“宫中”集团都有谁呢?首先要从一个叫元田永孚的人说起。元田永孚是熊本藩的武士,自幼热爱儒学,成年后受到水户藩儒学的影响,希望能够以鼓励“实学”的方式推动 改革。明治维新后,年过五旬的元田永孚开起了私塾,由于他的儒学知识极为丰富,明治四年(1871) 五月,在明治政府掌权者大久保利通的保举下,元田永孚出任宫内省“侍读”,为睦仁讲说《论语》《日本外史》等各类儒学与日本国学经典。不知不觉中,他渐渐成为睦仁身边的得力帮手。
        1877 年8 月29 日,在元田永孚的建议下,宫内省新设“侍补”一职,负责“君德辅导”,即睦仁的日常教育,到1878 年3 月,共有10 人成为“侍补”。这些人并不是等闲之辈:一等侍补有前文提到的宫内卿德大寺实则,有深度参与幕末政治的维新志士吉井友实(萨摩)、土方久元(土佐),三等侍补还有原佐贺藩主锅岛直彬。之所以让这么多人充任“侍补”,主要是天皇睦仁逐渐成长起来,大久保利通需要有一个可信赖的工作团队围绕在睦仁身旁,频繁接触、辅导天皇,帮助天皇解释政府提案,确保天皇不会有什么出格之举。日后,大久保利通还准备就任宫内卿,让自己成为连通政府与天皇的管道。
        但始料未及的是,1878 年5 月14 日,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他的死不但标志着明治维新初期的“明治三杰”(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 全部退出历史舞台,也导致本已走向平衡的政治结构重新分裂:行政权方面,大久保利通的衣钵由伊藤博文等人继承,但在宫内方面,却是由“侍补”掌握着明治政府与天皇睦仁之间的沟通渠道,他们也开始着眼于利用这种权力增加自身对 政治的 权。大久保利通建立起来的这个工作团队,不但没有限制天皇,反而成了天皇的左右手。
        就在大久保利通去世后两天,元田永孚等5 名“侍补”立刻提议,要求实现“天皇亲政”,睦仁也回应“各方奏报事宜甚妥,从今以后(朕)应多加注意”,这等于是对明治政府明确表示自己想要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意图。为了稳定局势,5 月18 日,伊藤博文接受“天皇亲政”的提案,允许“侍补”旁听内阁会议。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高层政治的主要矛盾便是伊藤博文等希望规范皇权、建立宪法体系的政治家与睦仁身边的“宫中”集团之间的矛盾。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