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儿童心理学全4册儿童逆反积极 焦虑拖延心理学正面管教家庭育儿百科书籍 焦虑拖延纠正方法书 儿童性格培养儿童教育心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H.著
    •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H.著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1
    • ISBN:9789740528830
    • 版权提供:电子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书名:儿童拖延心理学 书名:儿童积极心理学 书名:儿童焦虑心理学 书名:儿童逆反心理学
    作者:燕子 作者:曹刘霞 作者:周一凡 著 作者:珊瑚海 著
    出版时间:2018年4月 出版时间:2018年6月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出版时间:2018年7月
    页数:210 页数:211 页数:212 页数:212
    ISBN:9787536489776 ISBN:9787536490352 ISBN:9787536490697 ISBN:9787536490680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定价:42.00元 开本:16 包装:平装

     

     

    《儿童逆反心理学》

           本书会教给您一些实用的技巧:孩子外出爱撒泼,要事先“约法三章”;给足孩子安全感,缓解他的逆反情绪;孩子爱说谎,要先找出原因;孩子爱顶嘴,耐心倾听做好沟通;孩子做作业有拖延症,切忌不停催促;孩子上课不专注,培养好习惯来提升;孩子缺乏热情,鼓励孩子提升自信;霸道孩子爱抢玩具,要循序渐进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培养孩子的秩序感,让霸道的孩子学会排队……想要知道实用的教养方法,赶快翻开本书来寻找答案吧!

    《儿童焦虑心理学》

           “论述+案例”,深入浅出,实操性强。心理学著作,常常会让读者觉得晦涩难懂,毕竟一些专业性的术语让人很难深刻理解和掌握。《儿童焦虑心理学》采用“论述+案例”的表述方式,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另外,本书融入了故事、测验等内容,并配备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插图,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读物,相信读者能从书中得到有益的知识。
    《儿童积极心理学》

           本书按照“10大积极力量”划分章节,理论脉络清晰,为了方便广大父母理解和操作,每个小节由“读前思考”+“家庭实例”+“心理学分析”+“实操方法”四个环节构成,精彩易读,干货多多,有很强的家庭指导意义。
    《儿童拖延心理学》

           喜欢赖床,生活作息没规律?作业总是拖到很晚才写?吃饭时不专心,喜欢边吃边玩?孩子晚上不想洗漱怎么办?浪费时间,没有守时观念?迷游戏和电子产品?这是大人眼中的拖延孩子。其实,孩子的拖延行为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改变孩子的拖延行为,要明白孩子的心理。

     

    《儿童逆反心理学》

    第一章    逆反心理,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    

    逆反心理相关知识    

    儿童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    

    儿童逆反心理的正确引导    

    儿童逆反心理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从儿童逆反心理中看健康心理的培养    

    【知识链接】父母意见统一,孩子就能听话    

    【栏目】小测试:你的孩子逆反吗    

    第二章    叛逆不是孩子的错,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关键    

    大喊大叫,使孩子逆反心理更强烈    

    过度溺爱,孩子逆反的温床    

    期望过高,让孩子更想逃避反抗    

    简单粗暴,把孩子逼向对立    

    冷漠忽视,孩子逆反的“隐形杀手”    

    【知识链接】心理学中的“鱼缸法则”,孩子成长需要自由    

    第三章 情绪化?不打不骂给孩子正面教养    

    了解儿童情绪中的“小秘密”    

    孩子无理取闹,“积极暂停”来“治疗”    

    孩子外出时爱撒泼,要事先“约法三章”    

    给足孩子安全感,缓解他的逆反情绪    

    打骂是最坏的方法,言传身教最有效    

    【知识链接】心理学中的“避雷针效应”,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    

    第四章对着干?这样定规矩孩子最不抵触    

    “小赖皮”不听话,对付软磨硬泡有方法    

    孩子任性,定一些规矩让他最听话

    ......

    第五章厌学?不骄纵不惩罚,孩子零叛逆成长    

    “不想去学校”,首要读懂孩子的言外之意    

    孩子有作业拖延症,切忌不停催促    

     

    ......

    第六章 太霸道?鼓励孩子学会分享是关键    

    霸道孩子不受喜爱,别让孩子孤独成长    

    “不给,我就抢”,纠正“儿童独占症”    

    ...... 

    第七章不睡觉?言传身教改善孩子的不良习惯    

    孩子晚睡晚起主要受大人影响    

    孩子怕黑,让他接纳黑暗才能安心入睡    

    ...... 

    第八章 不吃饭?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关键    

    孩子不吃饭,多半是惯的    

    “追着喂饭”只会让孩子更抵抗    

    ......   

    第九章 因势利导,悉心挖掘孩子逆反心理中的积极潜能    

    孩子喜欢搞破坏:探索与发现心理要呵护    

    孩子喜欢乱涂乱画:不要破坏孩子的想象力    

    ......   

    后记:别和逆反的孩子过不去

    《儿童焦虑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家眼中的焦虑

    弗洛伊德:不断演进的焦虑理论 // 002

    叶克斯-道森定律:过度焦虑会阻碍能力的发挥 // 006

    克尔恺郭尔:存在就会有焦虑 // 010

    罗洛·梅:焦虑是非特定的 // 014

    奥托·兰克:个体化是产生焦虑的源头 // 018

    阿德勒:焦虑源于自卑 // 021

    霍尔奈:焦虑与敌意存在一定的关系 // 024

    第二章    被忽视的儿童焦虑心理

    探寻引发儿童焦虑的真相 // 028

    焦虑儿童的思维方式 // 032

    儿童焦虑症的常见类型 // 035

    焦虑儿童的行为特点 // 038

    警惕焦虑的遗传性 // 041

    第三章    特殊恐惧症:对特定对象的恐惧

    什么是特殊恐惧症? // 046

    特殊恐惧的形成机制 // 049

    教孩子给特殊恐惧分级 // 052

    如何帮孩子战胜特殊恐惧 // 055

    改变之旅:怕狗的磊磊 // 058

    第四章    社交恐惧症:儿童对社交充满焦虑

    社交恐惧症是怎么回事? // 062

    什么是社交恐惧思维? // 065

    ......

    第五章    强迫症:完美主义孩子的焦虑之旅

    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 076

    仪式感的强大吸引力 // 079

    ......

    第六章    分离性焦虑症:儿童黏着家长的根源所在

    走近分离性焦虑症 // 094

    建立自信,就能摆脱焦虑的困扰 // 097

    ......

    第七章    广泛性焦虑症:莫名其妙地为所有的事情担心

    什么是广泛性焦虑症? // 108

    广泛性焦虑是如何形成的 // 112

    ......

    第八章    创伤后应激障碍:忧心坏事再次降临

    创伤带来了应激障碍 // 12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表现 // 128

    ......

    第九章    恐慌症:突然袭来的焦虑

    恐慌发作时的感受 // 144

    初次惊恐发作 // 147

    ......

    第十章    失眠:儿童也有睡眠焦虑

    睡眠与焦虑之间的关系 // 158

    儿童睡眠焦虑的表现 // 161

    ......

    第十一章    摆脱焦虑,有法可循

    让孩子学会接受,踢开焦虑这块绊脚石 // 176

    提升孩子的专注力,不给焦虑生存的空间 // 179

    ......

    附录一    心理测评 您的孩子有考试焦虑症吗? // 204

    附录二    心理测评 儿童恐惧情绪测试 // 207

    后记      教孩子独立面对焦虑 // 212

    《儿童积极心理学》

    第一章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 002

    爱与溺爱是完全相反的两件事 // 006

    家长要保持一致的爱 // 010

    稳定的爱的环境,才能带给孩子满满的安全感 // 013

    当心孩子有“找爱心理” // 017

    三种父母相处模式,易给孩子造成童年阴影 // 021

    第二章    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那是无与伦比的童年珍宝

    别阻止“小淘气”的探索 // 026

    创造最利于孩子探索的物质环境 // 029

    别用成人的思维,破坏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 // 032

    家长越引导,孩子越好奇 // 035

    丰富孩子的生活阅历,激发他更高级的创造想象 // 038

    第三章    “你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孩!”——培养自信满满的孩子

    把孩子当“小大人”一样尊重 // 042

    表扬才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 // 045

    鼓励孩子多做自我评价 // 050

    教孩子悦纳自己的不完美 // 053

    鼓励“廉价的成功”,只会更伤害孩子的自信 // 057

    因材施教,发掘孩子的独特潜能 // 060

    第四章    打倒情绪“小怪兽”,教孩子做自己的情绪管理教练

    营造好的环境,不留“情绪地雷” // 066

    教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 // 069

    ......

    第五章    爱的放手,帮“小大人”走出独立的第一步

    孩子爱说“我不要”,是自我意识在萌芽 // 086

    从让孩子自己吃饭开始,培养他的自理能力 // 089

    ......

    第六章    引导孩子多交朋友,打造“小小外交家”

    当心“儿童社交恐惧症” // 104

    抓住孩子的语言发育关键期 // 109

    ......

    第七章    善用兴趣和自由,唤醒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

     “三年级现象”引起的早教反思 // 128

    建立学习型家庭 // 132

    ......

    第八章    “宝贝,不怕”——孩子的勇气教育要慢慢来

     “吓唬教育”请适可而止 // 146

    孩子胆小,全因家长的过度保护 // 149

    ......

    第九章    恰到好处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乐观、阳光好心态

    从婴儿期开始,做孩子的幽默感训练师 // 168

    神奇的“快乐激素”——内啡肽 // 172

    ......

    第十章    孩子不仅要有好心态,更要有好的品德修

    不要随便给孩子贴“道德标签” // 194

    归因错误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 // 198

    ......

    《儿童拖延心理学》

    第一章   我家有个小“拖拉斯基”

    喜欢赖床,生活作息没规律

    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写

    吃饭时不专心,喜欢边吃边玩

    孩子晚上不想洗漱怎么办

    浪费时间,没有守时观念

    沉迷游戏和电子产品不能自拔

    第二章   探寻儿童拖延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

    趋利避害是孩子的本能

    选择性拖延症背后的抗拒心理

    完美主义的孩子更容易拖延

    逆反心理使孩子做事更拖拉

    依赖心理让孩子爱拖延

    要求太琐碎,超出孩子的接受范围

    孩子的等待交换心理

    做事缺乏耐心,孩子拖延成性

    第三章   戒“拖”第一步:找到“传染源” 

    隔代娇纵导致孩子任性拖延

    父母以身作则,孩子不拖延

    排解自身焦虑,不要转移给孩子

    苛求完美的父母易养成拖延症孩子

    放慢节奏,符合孩子的成长速度

    谨言慎行,教孩子分清轻重缓急

    第四章   戒“拖”第二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别以关心的名义打扰孩子

    ......

    第五章   戒“拖”第三步:帮助孩子提升自信心

    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坦然面对失败和磨难

    帮助孩子战胜恐惧,正确认识自然和生活现象

    ......

    第六章   戒“拖”第四步:让孩子学会独立

    避免因过度安排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

    适时放手,别让孩子因害怕而拖延

    ......

    第七章   戒“拖”第五步: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提升敏感度

    让时间变得具体可感

    ......

    第八章   戒“拖”第六步:养成好习惯,才能拥有高效人生

    要戒拖,先治懒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

    ......

    第九章   戒“拖”第七步:自控力成就儿童的一生

    缺乏自控力,是孩子任性拖延的根本原因

    信守承诺,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

    后记          不要赢了拖延,输了孩子

     

    《儿童逆反心理学》

           本书通过真实的、熟悉的、生动的案例故事和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揭示了关于儿童逆反心理的奥秘,帮助父母们正确处理孩子逆反心理中所反应的种种问题行为,使父母不再为孩子的说谎、撒泼、厌学、对抗、懒床、不睡觉、不吃饭、拖拉等而苦恼。希望父母们掌握了本书中的不打不骂的温暖教养方法,能帮助孩子成长为有自信、有同情心、有安全感和创造力的儿童。

    《儿童焦虑心理学》

           本书介绍了弗洛伊德、阿德勒等心理学家对焦虑心理的认知和观点,从本质上分析儿童出现焦虑心理的原因,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并且分别从特殊恐惧、社交恐惧、强迫症、分离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慌症、失眠等方面解读儿童的焦虑心理,结构严谨,条理分明。另外,在理论之外,本书特意选取许多案例,很好地解决了理论过于枯燥、晦涩的问题,帮助读者理解不同的儿童焦虑心理的表现。理论和实际融合,相信可以给读者带去良好的阅读体验。
    《儿童积极心理学》

           本书吸收国内外知名心理学家的论点,在详实的理论、实验基础上,结合了大量家庭教育的实例分析,从爱和归属感、自信、情绪管理能力、学习力、探索力、社交能力、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培养孩子心理幸福感的方法,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希望本书能帮助家长带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增进亲子关系,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在爱和幸福里成长。

    《儿童拖延心理学》
           做事情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孩子,会让父母感到头疼。如果父母本身也是慢性子还好,如果父母是风风火火、急性子的人,那么,看到孩子做事慢慢吞吞的,会不可抑制地心急如焚,火冒三丈。有的父母被孩子的拖延问题弄得很无奈,还会抱怨道:“我怎么会生了这么个‘小蜗牛’呢?!”的确,面对有拖延症的孩子,父母的着急苦闷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那么,父母到底如何做才能介入孩子的拖延问题,帮助孩子战胜拖延症呢?当然是先要了解拖延背后的心理原因,明白孩子的拖延行为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然后按照“七步戒拖法”,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摆脱拖延症,培养出一个勤快、自觉的孩子。

     

    《儿童逆反心理学》

    孩子外出爱撒泼,要事先约法三章

           外出时孩子情绪、撒泼是一种很普遍现象,同时也更挑战父母的耐心。其原因很复杂,主要有两点:一是,孩子外出无所适从,而且很多公共场合这样的环境本身就没有定规矩。二是,孩子在公共场合中面对的刺激因素很多,孩子很难保持良好的自制力。

           下面案例中的林林就是一个撒泼的孩子:

           周末,林林要和妈妈去超市。进超市门口前,妈妈就和林林约法三章,说:林林如果你在超市比较听话,出来后就会得到奖励。林林满口答应了。

           结果林林一进超市就变了样。妈妈只顾着买东西,就一会视线没看着林林,她就跑开过了一大会儿功夫,妈妈大喊着林林……”她已经跑到别的地方去了。林林有回答。妈妈找了一圈才找到她,见林林眼巴巴地看着货架上的一盒巧克力。

           “妈妈,我要买这个。”林林指着货架的那盒巧克力

           “不行”妈妈一口拒绝,说着就拉着孩子往前走。

           林林想不明白,住着小嘴巴说道为什么不行啊?

           妈妈反问道:我刚才怎么跟你说的?如果这样闹,就得不到奖励!

           林林这时提高嗓门,歇斯底里地哭喊着:我就要巧克力,我就要巧克力嘛!

           妈妈继续她的东西,没有理林林。妈妈松开了她的林林了,回抱着一盒巧克力不撒手。妈妈看到立马追过来,将巧克力猛得从她手里抢过来,厉声说道: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今天没有奖励了!

           林林听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又哭又闹。妈妈不得不拽着她走,一边继续购物一边没好气地抱怨期间孩子又不断地捣乱,要这、要那,完全忘记了来之前的约定,让妈妈甚是头疼,最后在收银台付款时,林林还趁妈妈不注意偷偷的拿起柜台上的糖果放进车里,妈妈眼疾手快的又放了回去,折腾一番后,妈妈终于付好款了,她拽着在哭闹的林林快速地走出了超市。

           案例中的林林和妈妈的约定是在超市里要听话,但是林林有时却不认为或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已经属于捣乱的范畴了,而且之前的约定在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时估计也忘的差不多了。当然,案例中林林妈妈的做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孩子在公共场合撒泼成为难以掌控的问题。那么,林林妈妈以后该怎样带着孩子开开心心去超市,让林林表现得懂事呢?

           那就是外出前一定要孩子约法三章制定规矩只要妈妈们按照下面的几个步骤进行孩子出门就会省心又省力

           第一步:在和外出前,先告诉他正确的做法,并且只警告一次

           父母在和孩子外出看着孩子的眼睛,告诉孩子清楚知道你希望怎么做。并且告诉孩子,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只警告他一次。注意孩子外出遵守的规要明确详细如没有我的允许,不许随便拿货上的东西”“不要乱跑等。

           第二步:到达目的地之前,让孩子重复你制定的规矩

           到达目的地之前,父母要让孩子重复自己的规矩,目的是确保孩子是否明白了父母的要求包括父母只会给他一次警告让孩子意识到警告是一种信号,因为它不会有第二次,自然也就格外严重。如果父母警告一次又一次,孩子就会觉得那只不过是吓唬吓唬他而已,根本不会真的那样。

           第三步父母要让孩子明确知道遵守规定应得的奖励

           接下来,父母要明确、具体地告诉孩子遵守规矩会得到什么奖励。父母的奖励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比如积分积累),当然,有时设置物质奖励要比非物质奖励效果好很多。不管设置的奖励形式是什么样的,一定要明确、详细和现实。只有当孩子表现好时,他才获得奖励。

           第四步告诉孩子严重违反规矩时要得到怎样的惩罚。

           在孩子重复规矩并且也知道遵守规矩会得到怎样的奖励后,也要让孩子知道严重违反规矩时会得到怎样的惩罚。关于具体的惩罚方式,可以是得不到积分或扣一定的积分,延迟满足愿望期限等。这种外在动力有时会刺激孩子努力遵守规矩。最后让孩子复述所规定的惩罚要求。

           第五步到达目的地后,要时刻监督,并及时给予奖励和惩罚。

           父母和孩子到达目的地后,父母要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确保他遵守规矩。如果孩子初次违反或将要违反时,父母要及时提醒,并且只有一次机会。孩子再次违反规定时一定要告诉他得不到奖励了或者哪些惩罚,时机合适,立即执行。如果孩子遵守了规矩,要及时表扬并给予奖励,这能强化孩子的成就,让孩子以后更乐意这么做。

           【父母应知道孩子受到惩罚情绪失控时,大脾气,父母就要立刻执行面壁思过。前面已经讲过。找一处安静的地方(比如餐馆或超市里的公共厕所,亲戚家里的小房间,或是自己的车里等)孩子静一静。

    《儿童焦虑心理学》

    叶克斯-道森定律:过度焦虑会阻碍能力的发挥

           适度的焦虑能够促使我们产生更多的积极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一旦焦虑过度,我们就会被焦虑困扰,变得灰心丧气,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极大的阻碍。

           1980年,心理学家叶克斯和道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之后发现,动机最佳水平与课题难度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课题难度增加,动机最佳水平就会随之下降。人们将这一规律称作叶克斯-道森定律。

           叶克斯-道森定律揭示了紧张焦虑程度和个人能力发挥之间的微妙关系:适度的紧张和焦虑,可以对神经分泌功能起到动员和调节的作用,能够调动人的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促使人以良好的姿态来应对即将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助于发挥出更高的能力水平。

           科学家随后又进行了很多相关的实验,结果证明:人的智力活动效率与其焦虑程度之间的关系其实表现为倒“U”形曲线。也就是说,在个人焦虑程度增加的初始阶段,人的主动性及战胜困难的决心也随着增强,此时焦虑对人起到促进作用;当焦虑程度发展到中等时,个人的能力水平最高;当焦虑程度继续增加,超过人的承受能力时,个人的积极性会受到极大的打击,由此便产生惰性,从而阻碍个人能力水平的发挥。

           后羿是中国夏朝时十分著名的射手,他的射术十分了得,不但可以百步穿杨,而且各种射箭技巧都掌握得非常娴熟

           夏王听闻后羿的本领,非常欣赏他。一天,夏王派人将后羿召进宫中,想要领略一下他那登峰造极的射箭术。夏王命人在御花园找了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并让人拿来一块一尺见方、靶心直径在一寸左右的箭靶,对后羿说:“在一百步开外,如果你能射中靶心,我就赏赐给你万镒黄金;如果射不中,那我只好削减你一千户的封地。”

           听了夏王的话,后羿面色有些沉重,他一言不发、步伐沉重地走到距离箭靶一百步的地方。后羿望着远处的箭靶,脑海里浮现的却是夏王所说的话,他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平日里轻而易举就能射中的靶心,此刻却显得那么遥远。

           后羿取出一支箭,摆好姿势,一想到这支箭射出去之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呼吸就变得急促起来,双手也由于紧张而微微发抖,瞄了片刻之后,他终于射出了这一箭。随着一声呼哨,箭钉在了距离靶心几寸远的地方。

           见此情形,后羿悻悻地收起弓箭,带着无奈向夏王告退之后,迅速离开了王宫。

           看到后羿如此失常的表现,夏王心中生出了许多的疑惑:“后羿平日里总是百发百中,今天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羿平日里射箭,都是在心态平和的情况下,自然可以正常发挥水平。可是夏王偏偏要以奖惩的手段来评定后羿的射箭术,这不免让后羿心中生出焦虑和紧张,毕竟他射出的这一箭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很难做到以平常心应对。一旦心态发生变化,他必然难以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美国管理学家卢因曾说:“过度地追求目标,可能会对行动和效率产生影响。”回头看看,后羿正是因为受到黄金的诱惑,才无法做到心无旁骛,以致射偏了目标。由此可以看出,焦虑对心理的影响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这反映出叶克斯-道森定律具有广泛的意义,能够在十分广阔的领域中应用。

           在儿童焦虑心理学方面,这一定律同样具有非常积极的借鉴意义。儿童焦虑心理的存在,会对儿童的能力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并调节焦虑心理,能使其焦虑程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让儿童获得更大的动力,发挥更大的能力,在人生之路上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心灵寄语

           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

    ——亨利·门肯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为了一些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鲁迅

           人,常常会觉得自己是不幸的,而别人是幸福的;可是在别人的眼睛里,你是幸福的,他是不幸的。

    ——汪国真

    《儿童积极心理学》

    爱与溺爱是完全相反的两件事

    问题2 孩子会被“爱”惯坏吗?

           随着“刁蛮任性”“自私自利”“自理能力差”等缺点越来越多地在孩子们身上体现出来,并被各种媒体无限放大,年轻的家长们越来越认同“对孩子不可溺爱”的观点。然而,很多家长只是简单地把“溺爱”理解为“很多很多的爱”。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一位36岁的男士,8岁孩子的爸爸,写信向育儿专家求助。

           老师,您好!

           自从有孩子以来,我就很关注科学育儿方面的知识。现在很多专家都提倡对孩子进行“放养”,尊重他的独立性,给他充分的自由。一直以来,我和他妈妈也是这么做的,我们把他当朋友对待,做什么决定之前都会征求他的意见,我们很少批评他、约束他,也不干涉他的爱好,甚至我还陪着他打游戏。可是亲戚朋友都劝我们,说我们太溺爱、娇惯孩子,“家长就要有家长的样子,孩子这么大,再不管教就晚了”。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以为然,但是他现在慢慢长大了,我们发现他比同龄的孩子好动、胆子大,而我们的父子关系也更像是“哥俩”。我们不禁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别人说的那样太溺爱孩子,这样发展下去,孩子会不会变坏呢?

           之所以这么惯着孩子,其实跟我的心结有关。我就是在那种“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下长大的,父母对我很严厉,从来不溺爱我,我童年的印象里只有责骂、惩罚,没有表扬、奖励。虽然我在外人眼里一直很优秀,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童年的不愉快经历从来就没有淡忘过。从小到大,我做任何事都没有自信,即使获得成功也并不快乐,只是觉得如释重负。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跟我一样,可是到底哪种方式才是真正地对孩子好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表扬一下这位爸爸。他关爱孩子成长,用心学习相关知识,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专家的观点提出了质疑。那么,现在我们来解答一下这位爸爸的困惑吧,他到底是不是在溺爱孩子?孩子会不会被“爱”惯坏呢?       

    心理学认为,溺爱和爱,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两种东西。溺爱的出发点是“管制、包办、批评”,而爱的出发点是“自由、宽容、欣赏”。

           溺爱,就像是“披着羊皮的大灰狼”,它披着“爱的外衣”,行使的却是“占有和控制”的权力。家长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管理孩子,剥夺了孩子方方面面的自由,然而可能家长自己心里也不清楚,溺爱背后的心理基础是恐惧和不信任。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它恰恰是“反爱”,是违反儿童正常潜能的发展规律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被溺爱的孩子身上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缺乏主见、没有同理心、在家刁蛮在外胆小,等等。

           爱背后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和信任,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快乐的灵魂。父母要想培养出快乐、幸福、有主见的孩子,就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并懂得把自由和宽容还给孩子。

           现在我们分析得出,这位爸爸并没有溺爱孩子,在“尊重”“信任”这两点上,他凭着直觉做得很好。同时,他的担心是多余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得到充分的爱,正常的真爱,就像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一样,是绝对不会把孩子“惯”坏的。任何形式的爱的匮乏或剥夺,都会给孩子造成不可逆的童年创伤,就像这位爸爸的父母所带给他的那样,令他人到中年依然无法忘怀。

           很多家长和这位爸爸有着相同的担忧,怕自己把握不好爱的尺度,怕一不小心变成溺爱。下面,我们就教大家怎样从具体行为上区分这两者。

           溺爱,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代替孩子去做他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情”,比如,孩子能自己穿衣服了,家长还要帮他穿;孩子能自己吃饭了,家长还要喂他吃;等等。这种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探索能力的爱,绝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是抱着欣赏和宽容的态度,在生活中赋予孩子以下3种权利,还给孩子的童年足够的自由。

           1.选择权

           很多时候,家长喜欢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从选择报什么兴趣班,到购物时选择哪一套服装。长期在这种“包办”下长大的孩子,容易变得没有主见,说话做事唯唯诺诺,或者有强烈的逆反心理。

           2.尝试权

           孩子正处在天真烂漫,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渴望积极探索的时期,家长应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多尝试新事物。

           3.犯错权

           过多的规矩会扼杀孩子的天性,孩子的成长不就是从“系错扣子”“说错话”开始的吗?换个角度,家长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动手能力在增强”“童言无忌”呢?

           总而言之,家长不要太紧张了,在弄清爱的实质以后,顺应天性去爱孩子吧。爱本身不是问题,谨小慎微、患得患失的爱才是有问题的。

    《儿童拖延心理学》

    第一章我家有个小“拖拉斯基”

           很多孩子除了喜欢玩耍之外,似乎还喜欢做事拖延。然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尤其是对于很多全职工作的父母而言,每天的生活都像是在打仗一样紧张激烈。那么面对家里的小“拖拉斯基”,他们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希望:如果孩子不拖延,做事能够雷厉风行,那该多好。可惜,孩子不是军营里的士兵,也不是可以随意指挥的遥控机器人。孩子就是孩子,时常不听话,时而发发小脾气,而且还总是拖拖拉拉,恨不得把事情拖到不需要做为止。作为父母不仅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面对患有拖延症的孩子,还要开动脑筋,与他们斗智斗勇,最终才能解决问题........

    喜欢赖床,生活作息没规律

            对于特特妈妈而言,早晨喊特特起床上学是一天之中最犯愁的时刻。妈妈每叫一次,特特就在床上翻滚一次,从床的这边滚到床的那边,就算妈妈把他拉着坐起来,他也会身子向侧面一倒,躺下继续睡。渐渐地,妈妈失去了耐心,开始大吼大叫,然而特特用被子蒙着脑袋继续睡,就是不愿意起床。有几次,其实特特已经醒了,但是依然赖床,使得妈妈又急又恼,恨不得掀开被子把他揪出来。

           很多时候特特被妈妈强迫着起床了,可是刷牙时居然还闭着眼睛。妈妈看着这个如同鼻涕虫一样软绵绵、困倦不已的孩子,最终只能没了脾气。见特特上学总是迟到,妈妈只好私下和老师说了特特的情况,让老师在发现特特迟到之后狠狠地批评他,希望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改掉特特赖床的坏习惯。

           之后,特特接连两次迟到,都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特特觉得很苦恼,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明天早晨提前半个小时叫我,我就不信明天我不能准时到校。”妈妈心中窃喜,以为自此就能解决特特的拖延问题。谁知次日叫特特起床时,他依然困倦得不想睁开眼睛,赖在床上。妈妈只好提醒特特:“特特,你知道迟到的后果是什么吗?”特特当然知道,昨天他才刚刚因为迟到被老师教育,还被全班同学嘲笑呢!他只得用双手扒开自己的眼皮,然后强迫自己的身体离开温暖舒适的被窝,朝着洗漱间走去。虽然早起了半个小时,但是因为做事效率低下,拖延成性,特特依然在上课铃响的前一分钟才赶到学校。

     

           没过多久,特特就故技重演,继续上演迟到的戏码。无奈之下老师找到妈妈说明了情况:“特特妈妈,你家特特都成了全校闻名的‘拖拉大王’了;而且因为他总是迟到,也影响了班级的纪律评比,其他孩子意见很大啊。”妈妈哭笑不得:“每天早晨我喊好多遍特特也不起床,就算他勉强起床了,也是拖拖拉拉,不紧不慢,根本没有效率可言。我真的无计可施了……”老师提醒妈妈:“晚上让他早点儿睡觉呢?只要保证他睡眠充足,相信他就不会赖床了。”

           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妈妈想到爸爸每天下班回到家都很晚,影响了特特的休息。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妈妈总是赶在爸爸下班之前,至少提前半个小时给特特熄灯,让他按时睡觉。果不其然,当睡眠充足了,特特起床也就容易多了,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主动起床呢!看到特特的改变,妈妈高兴极了。

           孩子并非都喜欢睡懒觉,也不是天生就喜欢赖床。其实大部分孩子都喜欢早早起床,然后尽情玩耍。孩子的赖床行为,尤其是像事例中的特特那样,哪怕妈妈叫了三四遍,也依然赖在床上不愿意起床,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孩子懒惰,而是因为他们的睡眠不充足。很多父母只要求孩子几点起床,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孩子需要早点儿上床睡觉。

           和吃饭、洗澡、上学等其他的日常活动一样,孩子睡觉也需要有固定的时间、一致的惯例,而养成这个习惯的前提就是要有舒适的环境。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每个成人都越来越忙碌,有的父母晚上甚至很晚才回家,无法按时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甚至会使孩子在该睡觉的时间反而兴奋起来,这自然导致了孩子休息不好。休息不好第二天就不想起床,因此父母应该根据自身的工作节奏和作息规律进行适当的调整,这样才能不影响孩子的正常作息时间。

           很多父母都特别关注孩子的饮食问题,觉得孩子唯有吃得好,摄入充分的营养,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成长。实际上,孩子的成长不仅仅取决于良好的饮食,充分的休息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作为父母不要再一味地抱怨孩子总是赖床,而要首先从自身出发,理智思考,满足孩子的基本睡眠需要,才能让孩子在起床的时候不磨蹭、不拖延。

    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写

            萌萌每天写家庭作业时,妈妈都要坐在旁边看着她,因为萌萌是个做事喜欢拖拖拉拉的小姑娘,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作业。

           实际上,萌萌最初并不是这样的。刚开始读一年级时,虽然她写作业的速度比较慢,但是还能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自从萌萌上了三年级,妈妈就辞掉了工作,每天除了接送萌萌上学、放学,在各种补习班之间奔波之外,还要看着萌萌写作业。一开始,妈妈总是陪在萌萌身边,时不时地给她倒水、送水果,后来看到萌萌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妈妈就坐在她的身边,开始不停地催促和指导。

           有的时候萌萌主动把作业写完了,妈妈还会反复检查,直到作业中没有错误为止,然后又给她布置额外的作业。这样一来,渐渐地萌萌写作业越来越慢。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她不是要求休息一会儿,就是喊肚子饿了。终于她开始写作业了,然而不到半个小时,又要吃晚饭了,如此导致每天不管作业多还是少,萌萌完成作业时都已经很晚了。有的时候她甚至困倦得没有精力洗漱,就睡着了。

           看到萌萌这种情况妈妈很着急,于是在班级群里问其他父母,他们的孩子每天大概几点完成作业。几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孩子早早就能完成作业,晚上还有时间看课外书呢!妈妈很苦恼,不明白萌萌为何越长越大,写作业却越来越拖延,而且越来越不懂事呢?

           很多孩子都存在写作业经常拖延的情况。有的孩子虽然放学很早,但是回家之后吃吃喝喝,或者看会儿课外书、看会儿电视,如此一来,时间不知不觉地就溜走了。还有的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也会磨蹭和拖延,导致完成作业非常被动。日久天长,孩子拖延的坏习惯也就越来越严重,而且随着年级不断升高,孩子的作业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上也必然越发被动。由此可见,拖延写作业绝不是简单的问题,对于孩子的学习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因而父母必须重视起来,找到问题的根源从而解决问题。

           第一,很多孩子之所以写作业拖延,其原因是很隐蔽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作业完成得早,就找各种理由继续给孩子布置作业。殊不知孩子不是写作业的机器,孩子应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所以父母要摆正心态,不要看到孩子写完作业在玩,就提出额外的要求,或者给孩子布置更多的作业。否则,孩子只能以拖延的方式让自己完成作业的时间晚一些,好让父母没有机会布置额外的作业。尤其是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而言,他们智力水平更高,很容易想出这种消极怠工的方式与父母的不合理安排相对抗。

           第二,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很多父母习惯于看着孩子写作业,想以这样的方式提高孩子写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这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归根结底,父母不可能一辈子看着孩子。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父母哪怕让孩子吃些苦头,也会让他们学会自主完成作业。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从而让一切更加得心应手,这才是长久之计。

           当孩子习惯于被父母看着写作业,他们的自制力会越来越差。一旦失去父母的约束就会无所适从,变得更加拖延,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唯有发自内心的内驱力,才会促使孩子在学习的路上砥砺前行。父母虽然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要付出很多,但是却能够一劳永逸,给孩子带来长久的利益。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