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书籍俄罗斯现代诗歌二十四讲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汪剑钊著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汪剑钊著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0297036602
    • 版权提供:四川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本书是对俄罗斯现代诗歌的解读,是俄罗斯现代诗坛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现代诗歌的一个窗口,在众多俄罗斯诗歌专著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作者通过此书想让中国读者了解,俄罗斯不是只有一个普希金,在普希金这个“太阳”周围,还有很多亮眼的星星。如果没有这些星星的共同闪耀,俄罗斯诗歌的天空不可能如此明亮。这些诗人各有个性,但是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为俄罗斯的语言和诗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少人甚至已经成为源头性的诗人,对整个世界诗歌的格局发生了影响。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俄罗斯现代诗歌二十四讲 开本: 32开
    作者: 汪剑钊 定价: 68.00
    ISBN号: 9787220117879 出版时间: 2020-05-01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20-05-01
    版次: 1 印次: 1

    目录

     

    讲 诗坛上的帕格尼尼———康·巴尔蒙特      

    巴尔蒙特诗十首       

    我用幻想捕捉正在消逝的影子        

    我是不安的幻影       

    我是自由的风        

    阿莉雅德娜的引线         

    波德莱尔         

    我来到这世界      

    我们将像太阳一样         

    我是缓慢的俄罗斯话语的优雅        

    我不懂得那对别人合适的明智        

    上帝与恶魔          

    第二讲 我希望成为你的一个韵脚———米·洛赫维茨卡娅      

    洛赫维茨卡娅诗十首        

    爱 情       

    倘若我的幸福是一只自由的雄鹰        

    偶发的一场无聊的对谈        

    那并非对你       

    爱之歌       

    死玫瑰  

    睡天鹅         

    海中神女        

    双重的爱情         

    这些韵脚———是你的           

    第三讲 诗歌是一种祈祷———姬·吉皮乌斯      

    吉皮乌斯诗十首        

    无 力        

    十四行诗        

    爱情———只有一个        

    干 杯      

    电         

    真理或者幸福        

    上帝的生灵         

    白 昼        

    游 戏        

    摇 摆           

    第四讲 风吹自遥远的地方———亚·勃洛克      

    勃洛克诗十首       

    缪斯穿着春天的衣裳来叩访诗人       

    人群围绕着偶像在鼓掌欢呼       

    秋天的哀歌        

    温柔的夜给岛屿披上外套        

    《丽人吟》序诗        

    风吹自遥远的地方

    白色的夜,红的月亮  

    黄昏,春天的黄昏        

    生活蹒跚地走着       

    秋天的意愿           

    第五讲 我能听懂的只有风的声音———阿赫玛托娃      

    阿赫玛托娃诗十首        

    爱 情        

    在深色的面纱下        

    后相会之歌        

    这里,我们全是酒鬼和荡妇       

    受宠的女人总有那么多要求       

    我不知道你是生还是死        

    这次相会没有人能吟唱       

    缪 斯        

    好歹得以成功地分手       

    海滨十四行诗           

    第六讲 生活呀,我的姐妹———鲍·帕斯捷尔纳克      

    帕斯捷尔纳克诗十首       

    二 月        

    火车站        

    冬 夜       &n

                第十一讲 我是乡村后一名诗人  叶赛宁

     

    毋庸讳言,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化的“白银时代”散发着强烈的贵族气息和知识分子趣味。当时的诗人和作家都有着强烈的精英意识,但这种意识并没有让他们高高在上,无视人间的存在,而是以悲悯与同情之心面对尘世,对民间艺术和文化投去更多的关注。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农家之子叶赛宁登上了俄罗斯诗坛,并以自己的天才在俄罗斯古典  主义诗歌传统和现代性展示之间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1999年春天,趁着在俄罗斯访学的机会,我曾经参观过位于莫斯科  大斯特罗切诺斯基胡同24号的叶赛宁纪念馆。纪念馆的实际面积非常  小,但设计者巧妙地用大块的玻璃作为隔墙,以此分出数个展览区域。  一方面,在视觉上给人有很大的拓展,令参观者不至于因整个纪念馆空  间的狭窄而感到不适;另一方面,这些透明的玻璃又象征着诗人那个纯洁的、从不设防的内在世界。这种设计确实令人叹服,它不仅表现了俄罗斯艺术独具的创造力,也让参观者领会了诗人那颗水晶似的心灵。  

    谢尔盖·叶赛宁1895年出身于梁赞省康斯坦丁诺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他随母亲寄居在外祖父家,自称“童年是在原野和草原中度  过的”,是“呼吸着民间生活的空气长大的”。外祖母经常给他讲故事和  童话,据说,他觉得有的童话不怎么样,就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改编。当时,经常有一些云游四方的盲者来到乡村,他们吟唱圣诗,传诵流传  的民间歌谣,这些都激发了叶赛宁对诗歌初的兴趣。也就是说,民歌和大自然是他初的老师。  

    叶赛宁在当地完成了四年制小学和两年师范学校的学习。正是在那里,他接触到与民间文学不一样的“新文学”,喜欢上了莱蒙托夫、柯尔卓夫和普希金。1912年,这名十七岁的少年,像今天许多进入城市讨生活的青年一样,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大都市莫斯科,先后当过书店  的小伙计、印刷厂的校对员和发行员。打工之余,叶赛宁还设法到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去旁听历史哲学课。1914年,叶赛宁在《小宇宙》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白桦》。这首诗虽说给他带来了一定的名声,但明眼人可以发现,它实际还是对十九世纪“纯艺术派”诗人费特的一种较为高明的模仿。此外,当时的俄罗斯诗坛也存在小圈子化的弊端,叶赛宁的作品很难在首都的刊物上得以发表。1915年,诗人专程来到彼得堡,  拜访了当时正如日中天的象征主义领袖勃洛克。勃洛克肯定了他的诗歌才能,将他的作品推荐给《生活之声》予以发表,由此打开了通向文坛的大门。此后,《火星》《俄罗斯思想》《北方晨报》和《大众杂志》等重要刊物都纷纷向他约稿。不久,他又得到了另一位著名诗人克柳耶夫的帮助,在1916年出版了本诗集《亡灵节》。《亡灵节》是一本洋溢着青春气息的诗集,犹如一缕来自乡野的春风吹进了窒闷的都市,因此赢得了批评界的一致好评。叶赛宁本人也就像一颗新星,开始醒目地闪耀在俄罗斯诗歌的星空。批评家伊夫涅夫在回忆录中记载:“文学史  上还从未记载过如此迅速、如此轻易地进入文学界的事件。只是在短短的几周内,就获得了普遍的承认。”人们甚至给他编织了各种传说,声称他像古代朝圣的信徒那样,不是乘车,而是徒步从老家梁赞走到了首都彼得堡。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叶赛宁都充满了深刻的矛盾,他不是宗教的信徒,“并不像别人那样信仰他(基  督)”,但他喜欢阅读《圣经》,笃信救世主的降临;他渴望简单、纯洁的生活,但又放浪形骸,甚至以无赖汉自居而沉湎酒色,挥霍自己的才华。成名以后,他酗酒、斗殴、猎艳,更是无所不为,留下了一个花花公子的名声,甚至在其身后仍以“叶赛宁情调”而受到批评和清算。  

    在叶赛宁的诗歌中,田野里不时地会响起齐鸣的钟声,这使他的风景描写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标记,仿佛自然就是一座巨大的庙宇。山川平原是它的主要结构,而森林苔草,包括禽兽虫鱼,便是其中的一块砖或者一片瓦。在他的作品中,星星如同长明灯,住宅会“穿着圣像的法衣”,树木可能是僧侣,风是漂泊的修士,黄昏则可能是天使,整个尘世的生活是上天导演的一出神秘剧。无疑,这种写作灵感一部分来源于十九世纪法国的波德莱尔,另一部分则得自俄罗斯本土多神教的启示。就世界观而言,叶赛宁较为接近托尔斯泰的宗法制思想,为工业文明的兴起感到惊恐。

    或许是受了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叶赛宁善于使用拟人的手法。在他的心目中,自然是有灵的,有情感,有呼吸。创作于1910年的一首小诗《朝阳如同红色的水流》表明,即便在创作初期,诗人也仿佛获得了大自然赠予的密钥:  

     

    朝阳如同红色的水流  

    注入大白菜的菜畦,  

    那里,有一棵小小的槭树  

    正吮吸母亲绿色的奶子。  

     

    在其他场合,叶赛宁又擅长将人自然化,赋予人以植物的、动物的、上帝的、魔鬼的品格,在艺术的转换中为人与神、天空与大地之间  进行相互证明。无怪乎高尔基在读到叶赛宁的《狗之歌》以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与其说谢尔盖·叶赛宁是一个人,倒不如说他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器官,用以表达自己绵绵不绝的‘田野哀愁',表达对世间  一切生物(人值得去领受)的爱与怜悯。”   

    1919年,叶赛宁加入了意象派。在这一流派中,诗人的造像天赋得到了充分肯定。他开始追求“有机自然的表露”,力求“把俄罗斯的诗  歌转向另一种领悟的轨道”。他的诗歌总能塑造新颖的意象,突破读者想象力的局限。在《哦,上帝》这首诗中,他出人意料地把天空看成上帝的肚皮,并依照想象的逻辑将太阳比作一个金色的脐眼,虽说这样对宗教和上帝有一定程度的亵渎,但其卓异的想象力却不能不让人惊叹:  

     

    哦,上帝,上帝,这个深穴——

    就是你那蔚蓝色的肚皮,  

    金灿灿的太阳宛若脐眼,  

    凝视着里海的嘴唇。  

     

    你用星星的钩子串连成光线,  

    你抓住我们不肯放松,  

    将岁月当作一个个鱼笼,  

    抛进湖泊眼睛的瞳孔。  

     

    与此同时,他还是设色的高手,钟情在诗中描摹各种色彩的细微差别,例如,金色:金黄、鹅黄、橙黄、淡黄、琥珀色、柠檬色、燕麦  色、番红花色;红色:玫瑰红、粉红、火红、樱桃红、马林果红、棕  红、褐红;蓝色:深蓝、蔚蓝、绿松石色、矢车菊色;白色:纯白、雪  白、苍白、灰白、珍珠色、月白色;紫色:淡紫、雪青色、紫罗兰色;  等等。例如,他在《蔚蓝的五月,绯红的暖意中》便给读者贡献了一个万花筒式的春天:

          

         蔚蓝的五月,绯红的暖意,

         围墙门上的铁环不再响动,  

         艾蒿散发着黏涩的苦味,  

         稠李披着白斗篷正在安睡。   

     

     1925年12月27日,叶赛宁在列宁格勒一家名为“安格列杰尔”的宾馆被发现死去。当时的法医鉴定和媒体报道声称,诗人死于自杀。在苏联解体之前,这一说法一直被研究者和文学史专家所沿用。至于死因,则众说纷纭,难以定论,真相往往被死者本人带进了坟墓。有人发现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反差引起了诗人精神的崩溃,有人认为是创作上出现了难以为继的危机,有人觉得是家庭与感情上出现了问题,也有人断定是政治环境的恶化给他带来了毁灭的因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有人根据新披露的材料,对诗人之死提出了质疑,怀疑这是一起有计划  的谋杀,诗人可能死于他对当局的不愿“顺从”。  

     不论是自杀还是他杀,都是一个巨大的悲剧,而更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诗人逝世快到周年之际,一名年

      在俄罗斯文学史*,诗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俄罗斯也诞生了以普希金为代表的众多举*闻名的诗人。俄罗斯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戏言:在俄罗斯,比诗人更多的——还是诗人。本书选取了包括康·巴尔蒙特,玛·茨维塔耶娃,奥·曼杰什坦姆,叶赛宁,阿赫玛托娃,鲍·帕斯捷尔纳克等在内的*具代表性的二十四位俄罗斯诗人,从他们的生平与创作背景入手,各选取约十首代表作进行赏析,介绍他们各自作品的特点、在俄罗斯文学史的价值、地位,以及对世界各国诗人创作产生的影响。

      汪剑钊,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年10月出生于浙江湖州。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出版有著译《中俄文字之交》《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阿赫玛托娃传》《诗歌的乌鸦时代》《比永远多一秒》《汪剑钊诗选》《俄罗斯黄金时代诗选》《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黄金在天空舞蹈——曼杰什坦姆诗全集》、《茨维塔耶娃诗集》、《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阿赫玛托娃诗选》等数十种。主编有多套大型丛书,其中“金色俄罗斯”丛书曾两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俄罗斯黄金时代诗歌研究”。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