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 闲看水浒 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增订本 十年砍柴成名之作,作者全新修订,新增5篇文章,呈现别样的梁山好汉
  • 用现代的眼光揭示出了英雄背后的性格真相
    • 作者: 十年砍柴著
    •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5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十年砍柴著
    •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5
    • 页数:338
    • 开本:32开
    • ISBN:9781353746312
    • 版权提供:山西人民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图书信息】

     

    书名:闲看水浒:字缝里的梁山规则与江湖世界

    著者:十年砍柴

    责编:张小芳

    定价:58.00

    字数:212千字

    页码:338

    印张:11.5

    开本:32

    装帧:精装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20205月 第1

    印次:20205月 第1次印刷

    ISBN978-7-203-11374-4

    中图分类号·CIP第四项:①I207.412

    主题词·CIP第三项:①《水浒》研究

     

    【编辑推荐】

     

    ◎知名媒体人、青年学者十年砍柴成名之作。作者全新修订,新增5篇文章。

    ◎当社会民不聊生、秩序行将崩溃时,普通百姓是走上梁山,还是忍辱苟活?

    ◎忠义山头不忠义?李逵在宋江面前为何甘愿为奴?郓城小吏宋江为何能当梁山老大?要么当西门庆,要么当卢俊义?

    ◎撕破忠义的面纱,呈现别样的梁山好汉。

    ◎以现实照进历史,打通古今的任督二脉。

    ◎透过故事的表象,揭示搏命生存的真相。


     

    【内容介绍】

     

    在没几个人是干净的大宋社会里,大家都有原罪,那么行事的规矩就是权力的比拼、阴谋的比拼、金钱的比拼,这样比下去没有*的胜利者,*后要分输赢,只有用暴力解决一切。这样一个社会,没有谁有安全感。这样的社会只可能是猴山,奉行的是丛林法则。丛林中的动物互相伤害,所有的生灵,不知道明天太阳升起后,它还会在哪里。

     

    这种丛林法则,暴力为王,没有公平正义。

     

    【作者介绍】

     

    十年砍柴,青年学者、知名媒体人。已出版作品有《进城走了十八年:一个70后的乡村记忆》《找不回的故乡》等。

    【名人推荐】

     

    这本书我读得津津有味,常常感到眼睛一亮。我觉得砍柴选了一个贴切的解读角度,说不定还是迄今*贴切的角度。

    ——吴思

     

    在作者如此精细的挑剔中,不仅原本隐蔽的人物逻辑线索开始清晰,而且诸如“江湖控制术”“规避黑暗伤害”等诸多同样困扰现代人的生存谜题,也一一经由一本老掉牙的古典名著得以展开和讨论。直至很多与厚黑学沾亲带故、与阴谋论擦肩而过、与反讽修辞沆瀣一气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之类,都既令人心惊,也令人莞尔。

    ——黄集伟

     

    何以江湖也不是清凉世界,风波如此险恶?因为江湖社会也是一个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宋江们搞的依然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在一个人治社会里,暴力*强者说了算,实力*强者做老大。在人治的江湖社会里,现实社会中的暗算、背弃、腐败等现象将如影随形,不可断绝。

    ——何兵

     

    砍柴是记者出身,又有深厚的史学与文学功底,其文字酣畅淋漓,行文如行云流水,在讲述自己观点时旁征博引,又用上很多现代语言,《水浒传》中的人物与故事在他笔下变得生动活泼,常常让人在会心微笑间就读了几十页。读上几篇就感觉被带入一种情境之中,文中深意绵绵而至,似乎进入初次踏足的景区,简直想不出向前一步还会看到什么,每一转弯都充满期待。

    ——张蕾

     

    《闲看水浒》用现代的眼光揭示出了“英雄”背后的性格真相。在《水浒传》中,大宋王朝是一个腐朽的王朝。没有人是干净的,没有人是安全的。皇帝与官僚在装模作样地统治,小民与小吏在装模作样地被统治。同时每个人都有既主亦奴的双重性格。

    ——陈壁生


    【目录】

     

    修订版序

    第一版序

    引 言  对梁山说声“再见”

     

    第一编 江湖庙堂路几重

     

    万事最大:排座次 定名分

    梁山的“山头”

    “窝囊废”的资源整合能力

    为人做嫁衣的王伦

    假如晁盖不早死

    谈梁山公司被收购

    “二把手”的生存之道

    再无梁山栖宋江

    《水浒传》中的人物喝的什么酒?

    那些因喝酒改变的人生

     

    第二编 乱世生存的技巧

     

    几人是干净的,几人是安全的

    基层干部不好当

    基层干部能量大

    中国商人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那些失败的生意人

    大宋忠臣黄文炳之死的警示

    文字的罪过甚于杀人放火

    统帅三军之能不如薄技在身

    官府的钓鱼执法和民间的做局

    有大功劳的三个小人物

     

    第三编 避免黑暗伤害的智慧

     

    有“黑官司”则必有“躲猫猫”

    黑老大在监狱中的幸福生活

    铁牛哥哥眼中的法律

    董超、薛霸的象征意义:朝廷送人上梁山 

    官军为何不如民团

    两类“吃人”的比较

    匪性和奴性的结合

     

    第四编 情欲的罪与罚

     

    正常的女人和爱情哪去了?

    民间歌谣与传言

    三位“二奶”的成败

    皇帝偷情是风流,草民偷情是罪过

    扈三娘:卿本佳人,奈何从贼

    王婆说风情的“智慧”

    顾大嫂的母性之爱

     

    第五编 英雄的末路选择

     

    四条汉子的末路

    两位孤独者的友情

    黑道的规矩和武松的品牌

    李逵、悟空的顽童性格

    两大间谍的比较

    逃避的艺术

    家庭—江湖—朝廷:三位一体的罗网 

    杨志的买官、卖刀与渎职

    史进落草:处在兵匪之间的民团

     

    结  语  天道无常  谁人可替

    附录一  禁《水浒传》的那些往事

    附录二  借《水浒传》反思中国社会

    【序言】

     

    增订本序   边缘人与社会秩序

     

    这本书2004 年首次出版,岁月不居,已十六年矣。

     

    书中收录的部分文章,最早是2003年左右发表在“天涯社区”的“关天茶舍”和“天涯杂谈”板块上。“天涯”算得上BBS时代中国的人文内容生产最重要、水准最高、*代表性的网络社区,这里大家云集、精品迭出。作品甚至一两段感言发表在此,总能受到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反馈。“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天涯网友自动遵循的一种社区规范,这里辩论虽激烈但辩风优雅,持论者和诘难者大多能有理有据,虽不留情面但很少进行人身攻击。——网友们只在乎文本本身而不管写作者是谁。大家蒙面写作,是BBS时代的一大特点,充分体现了网络时代初期的开放与平等。

     

    我评论《水浒传》人物的几篇文章上传到天涯社区后,许多网友不吝给予肯定与夸赞,使那时尚在官方媒体写主旋律报道的我获得了莫大的鼓励,对自己的文字产生了信心。于是就接着写下去,有了《闲看水浒》这本书,“十年砍柴”也从天涯的一个ID成为我常用的笔名。我能够进入相对自由的写作状态,并以此安身立命,拜天涯社区所赐,《闲看水浒》这本书则是基石。感谢天涯社区,怀念那个时代。

     

    那时候,我的知识实在是贫乏,没有看过萨孟武先生的《〈水浒传〉与中国社会》,没有读过王学泰先生的《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这本书出版后,才在一位读者的提示下,去图书馆找到萨先生的书读完,也有幸结识了提携后进不遗余力的王学泰先生,向他请益颇多。幸亏如此,如果早就看过萨先生和王先生的书,我是没有勇气写这本书的。一晃王学泰先生已作古两年多了,愿他在另一个世界得到安息。现在看来,我写《闲看水浒》找到了一个很讨巧的角度,以《水浒传》这部中国人颇为熟悉的小说为标本,或曰言说的“容器”,以小说里的人物或故事情节为切入点,来论述我对中国历史、文化以及现实问题的看法。如此,写作起来似乎总有一个依傍、一个标尺,不至于言论流于凌虚蹈空。

     

    当然,我知道历史小说不等于历史,《水浒传》只是借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人纵横河朔的史实,进行发挥、联想,演绎出一部家喻户晓的小说。但我也隐隐约约觉得,写历史小说的人不可能凭空想象,必须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做依托。故事虽发生在北宋末年,但作者是元明之际的人物,我更愿意将《水浒传》所描写的世界看作元末动荡之际的社会状况。朝廷对底层社会失去了控制力,流民人数庞大,纷纷抱团自保,读书人彷徨迷茫在寻找建立新秩序的“真命天子”……后来,我看到钱钟书先生的一段论述,将我的那点感受说透了。钱先生在《〈宋诗选注〉序》中言:

     

     

    ……使我们愈加明白文学创作的真实不等于历史考订的真实,因此不能机械地把考据来测验文学作品的真实, 恰像不能天真地靠文学作品来供给历史的事实。历史考据只扣住表面的迹象,这正是他的克己的美德,要不然它就丧失了谨严,算不得考据,或者变成不安本分、遇事生风的考据,所谓穿凿附会;而文学创作可以深挖事物的隐藏的本质,曲传人物的未吐露的心理,否则它就没有尽它的艺术的责任,抛弃了它的创造的职权。考订只断定已然,而艺术可以想象当然和揣度所以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诗歌、小说、戏剧比史书来得高明。

     

    2010 年,这本书经过我较大幅度的修订,重新出版。前不久有出版商找到我,希望再一次出版此书时,说实话我有些迟疑。我一向不喜欢再版自己的作品,总认为那是写作能力枯竭 的标志,自己还未到一次次整理、再版作品的时候。但出版社认为这书还有一定的价值和市场,让其沉睡在过去的时光里,未免可惜,于是遂其所求。

     

    从此书的初版至今,我经历由青年到中年,这是一个人最忙碌、最劳累也经事尤多、阅世愈深的时期。我对人与事、文学与历史的看法,和写作《闲看水浒》书稿时有所不同,如果我现在再来重新写这本书,可能大不一样,但没到悔少作的地步。过去的十几年内,中国和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于国内而言,城市化进程加快;于世界而言,全球化程度提速。乡村和小城镇的人大批涌向城市,发展中国家的人移民到发达国家。人的迁徙会带来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移民及其后代对新环境的适应性难题。原有文化环境与新的文化环境冲突带来心理和生存的冲击,移民及移民二代的骚动在过去十几年内,国内与国外均有不同规模的爆发。这些人对一个城市原来的居民来说,是外来者,他们中间的一部分算是边缘人吧。这些边缘人的命运将对一座城市或曰一个日益城市化的国家,产生巨大的影响。

     

    今天,这类边缘人如果对现实不满,不可能啸聚山林了,现代社会的管控能力使世上没有“梁山水泊”存在的空间,但一些通衢大都的街巷,可能会成为这些人的“梁山水泊”。香港20 世纪70、80 年代的古惑仔,和梁山水泊上的好汉,某些行事方式和精神气质是相通的。

     

    回过头来审视《水浒传》中那些人的命运,再来看都市社会的边缘群落,我以为现在值得关注的是边缘人群体对秩序的需要,以及他们需要何种秩序、如何建立秩序。这是《闲看水浒》涉及未深的大问题。

     

    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哪怕对现实再不满,亦有对秩序的需要,秩序让人获得安全感,一个人无论是处于高位还是身份卑微,勇敢还是怯弱,都想获得安全感。在《水浒传》的世 界也可以说在中国古代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依据身份而尊卑分明。在家族内部以辈分、年齿、性别分尊卑,而在社会公共领域则以职位高低分尊卑。《荀子?君子篇》所言:“故尚贤使能,则主尊下安;贵贱有等,则令行而不流;亲疏有分,则施行而不悖;长幼有序,则事业捷成而有所休。”这是儒家理想的社会秩序,其核心是尊卑。

     

    处于社会底层或边缘的许多人,对社会的现有秩序不满。有些人虽不满,但认可这种现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按照官方认可的方式改变社会地位,即在排序中晋位;而有一些人则以官方不许可的方式来挑战旧有秩序。一种如宋江身在官府,心在江湖那样,建立与官方秩序并行的“暗秩序”。宋江一个面相是郓城县的小吏,另一面相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及 时雨”宋大哥。由“暗秩序”主导的群体和行为构成了黑社会。这种潜行的秩序如果不对官方秩序构成威胁,在许多时期和一些地区是被默许存在的。但如果官方控制欲太强或者其对官方 秩序已构成威胁,那么就会对“暗秩序”进行打击。清朝末期,湘军早期将领罗信南的儿子罗长裿翰林出身,后继父志书生典兵,统率一支新军驻扎在西藏。他获知属下一件事大为震怒,原来军队中数位四川籍的“袍哥”在营外开香堂,其排序和军 营里完全不一样。军营里的士卒竟然是大哥,而营中处上位的 连长、排长,则是小弟,向大哥跪拜。袍哥社会的秩序已经威 胁到治军了,罗长裿手段老辣,杀了几个袍哥首领来威慑,但结怨于广大袍哥兄弟。不久,武昌起义发生了,各地新军附和,罗长裿被兵变的部下勒杀,尸体亦被焚烧。

     

    如果像宋江那样,给劫取生辰纲的晁盖等人通风报信的事露馅,“暗秩序”维持不下去了,一些人的选择就是上梁山,扯开造反的大旗。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类似梁山水泊众头领聚集在一起的造反队伍,他们在破坏旧秩序时,急需建立的是内部的新秩序,非如此无法组织化,不组织化的团队是一盘散沙,没什么战斗力。所以《水浒传》的故事是围绕“排座次” 展开的,即建立新的尊卑格局,这个格局和从前在官方秩序里 排序有变动,小吏成了排第一的首领,小牢子成了大将,而官兵的中层军官屈居其下。但本质上和官方的秩序没有什么不一 样,梁山就是个小朝廷。从古至今,类似梁山好汉的造反者无 非是三种命运:被剿灭,被招安,或成功地建立新政权。但无论哪种结局,最终要回归到旧秩序,分清楚尊卑来确定权力有差。这是中国人过去两千多年农耕时代的历史宿命。

     

    当中国告别农耕社会进入工商业社会,乡村居民占主流变成城市居民占主流,世无梁山栖宋江,我以为依据身份分尊卑贵贱从而来确定社会秩序已不能持续下去了。由身份到契约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阻挡。社会正在经历巨大变化,身处其中或许只是当局者迷,变化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必将得到解决,只是时间或长或短,代价或大或小。

     

    这些是《闲看水浒》出版后十几年来我的一些观察和体会,并未系统成文,现芹献于此,但愿能聊补这本书的一些不足之处。感谢老读者对这本书的厚爱,也希望有更多的新读者还能喜欢这本书。若这本书经十几年时光依然有一点存在的价值,对以文字立身的人来说,是最值得欣慰的事。

     

    十年砍柴

    2020 年4 月于北京

    【试读章节】

     

    中国商人富不过三代的宿命(节选)

     

     

    中国人勤劳,能吃苦,这点无人能否认。同样,中国人具有经商的天赋,对市场反应十分敏锐,不亚于犹太人,这点也没人否认。你看看那些沿海农民偷渡到美洲、欧洲,吃尽了苦头,从刷盘子做起,一点点积攒钱财,别人休息的时候他还在打拼。没几年下来,好多人成了小老板了。

     

    经济学家陈志武曾提出一个问题: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我仿照这个句式同样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商人勤劳精明,却不能把买卖做大做长久,突破不了“富不过三代” 的宿命?无论是英美,还是我们的邻居日本,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大企业,有些还是家族企业,如洛克菲勒、希尔顿、松下等,可以说是很多的。我们中国有几个上百年的大企业?那些老字号,是没法和人家这些国际大企业相比的。而且同一个企业,就算名字不变,换手率也很高。这些年那些上了富豪榜的企业家,先后落马的有多少?

     

    从《水浒传》中能对这个问题做一点思考。我们先从三个民营企业家的命运谈起。

     

    宋朝是个军事羸弱和经济活跃不对称的跛脚鸭。看过《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人对大宋首都之繁华大约有些简略认识。后来到了杭州,大宋只剩下半壁江山了,可靠半壁江山,南宋维持了一百五十年,原因是当时商业发达,官府主要财税的来源不是农业,而是商业。读读宋代林升很有名的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从这首诗中就可看出当时的杭州多么热闹。而陆游也有两句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能抓住时令,把杏花卖到深巷子里来,可见第三产业是何等的发达。

     

    即使是小说家所言的《水浒传》,重点写造反和招安,其中也有不少笔墨写到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和市场经济的活跃。比如燕青陪着宋江,化装进东京城,去找皇帝的相好李师师这一回。书中描绘的市井景象好不热闹。

     

    商品经济发达必然会诞生一批民营企业家。《水浒传》中有三位较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即渭州“镇关西”郑屠、阳谷县西门庆和大名府的著名员外玉麒麟卢俊义。

     

    这三个民营企业家都没有得到善终,郑屠有欺男霸女之嫌被鲁达三拳打死;西门庆谋色害命被武松杀掉;卢俊义被诬通贼后不得已上了梁山,最后和宋江等人一起受招安,征辽,平田虎、王庆、方腊后终免不了兔死狗烹的下场,被权臣们用毒酒毒死。

     

    三人善恶不一,其人品道德有天壤之别。普通人读到郑屠和西门大官人被打死时,觉得痛快;读到卢俊义被害时,免不了因英雄末路而伤心。但仔细比较三人的命运,便会有一个饶有趣味的疑问:为什么无论是为恶还是为善,这些商业界的成功人士都逃脱不了家破人亡的结局?

     

    在皇权社会里,世俗权力高于一切,没有现代的立法、行政、司法三分,民间对官府权力使用很难进行监督,官府的种 种行为也很难公开公正。那么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商业的繁荣是畸形的,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有自由、宽松、法治化的环境。私营者的成功与其说依赖个人的能力与机遇、法律对财产和经营活动的保护,还不如说更依赖于和官府的关系以及心狠手黑、大胆奸猾。“灭门的府尹,破家的县令”,公共权力的无限膨胀可以通吃一切,自然也可左右民营企业家的活动,经营活动往往并非按照成文的游戏规则运行,而是按照诸如“无商不奸,官商结合”的潜规则运行。要么你就依靠官府横行霸道,免不了被武松这样的人自我执法干掉;要么不亲近官府而被剥夺财产最后走投无路。“为富不仁”和“为仁不富”的怪圈在《水浒传》的世界中,就已经存在。

     

    先说被鲁达三拳打死的镇关西。这个出身卑微而能把企业做强做大成为渭州肉类加工销售公司老总的企业家,走到这一步委实不易。可毕竟是穷人乍富,不能像西门庆那样体贴女人, 更没有卢员外的大度,而是被人指控借势欺人,要吃“霸王鸡”。书中写道金翠莲向正在喝酒的鲁达哭诉:“此间有个财主,叫做‘镇关西’郑大官人,因见奴家,便使强媒硬保,要奴作妾。谁想写了三千贯文书,虚钱实契,要了奴家身体。未及三月,他家大娘子好生利害,将奴赶打出来,不容完聚,着落店主人家,追要原典身钱三千贯。”

     

    依翠莲之说,这郑屠实在太坏,先用白条占了人家的身子,大老婆将“二奶”赶出来后,又要讨回三千贯钱。在那时身体可以明码标价地出卖,因此郑屠买翠莲不算违法。双方之间起争执,也只能算民事纠纷。而翠莲单方的诉说是否属实,也待调查。不排除这种可能,即翠莲为葬母借贷了郑屠三千贯(就如阎婆惜卖身于宋江一样),后翠莲脱离郑家,郑屠追债。这起纠纷里牵扯两个关键问题:一、郑屠是否真的是“虚钱实契”?二、翠莲脱离郑家是否真是郑家的过错?当时虽然没有专门的民事法庭,行政、司法合一,道理上仍然可以向官府寻 求救济,而且官府调查取证从技术上说并不困难。但是因为当时的司法极其黑暗(《水浒传》牵扯的十数件案子无一是秉公而断),金氏父女两个异乡人在当地状告著名的企业家、纳税大户,不但要花费一笔不小的司法成本,而且胜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那么作为一个小老百姓,金老头选择忍气吞声,卖唱 还钱是明智也是成本最小的办法。

     

    问题是为什么鲁达一听翠莲的诉说,根本不做调查就深信不疑?一是因为鲁达暴烈急躁的性格;二是因为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以及从上到下已然废弛的官方制度,让民意有种想当然的模式:强者和弱者争端,肯定是强者无理,官方也肯定偏向强者。社会不公使一般人相信巨额财富肯定来路不正,“仇富”是普遍的民间心理,鲁达不调查便从金家父女之说;三是郑屠这个暴发户挑战了旧的既得利益者鲁达的尊严。

     

    鲁达恨郑屠,固然是因为他认定郑屠仗势欺压金氏,但更由于他认为郑屠自称“镇关西”,是僭越,是不知天好高地好厚。他气愤地说:“俺只道那个郑大官人,却原来是杀猪的郑

    屠!这个腌臜泼才,投托着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铺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然后跑到镇关西郑屠的肉铺前,百般戏弄人家,让郑屠亲自动手,先将十斤瘦肉——《水浒传》中叫精肉,现如今我们湖南许多地方还把瘦肉叫作精肉——切成细细的臊子,又将十斤肥肉切成臊子,再把十斤寸金软骨切成臊子,然后将已经切好的臊子劈面打在郑屠的脸上,终于惹翻了先前还低声下气的镇关西。在打郑屠之前,鲁达也历数了郑屠这种“僭越”的罪过:“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得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镇关西’!”——鲁达的这番话,隐含着封建时代统治者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可利用商人生财,可收商人的赋税,但坚决要堵住商人因经济实力高涨而要求政治权利的欲望,以防动摇以农立国、以儒治国的根本。宋代对商人比明代还好点,明洪武命令商人再富有都不能穿绸缎——名号和衣着是社会地位最明显的符号象征。中国封建时代的官民关系就是:再小的官也是代表官府管理、统治百姓的,其尊严不可被挑战;再富的民也是被管理的。这种政治形态决定着做 官的尤其是做小官的最难忍受的就是老百姓比他富,比他过得好。那么对于富了以后的人而言,由于缺乏安全感,必须依附官府。由于渭州是防备西夏的前线,因此当地的军事首长比内地更重要,郑屠投托的是小种经略相公。

     

    如果不是郑屠自称“镇关西”,鲁达即使想替金家父女出头,大约只会去质问郑屠。对于官家人鲁达,郑屠采取的态度也大约是息事宁人,最后可能会免掉三千贯钱,让翠莲回东京。可“镇关西”的称号冒犯了官威,鲁达根本不问青红皂白,想方设法激怒了郑屠,然后三拳送他见阎王。

     

    可惜呀,郑屠要是生在今天,肯定要问:卖肉的凭什么就 低人一等,不能称“镇关西”?堂堂北大中文系毕业的高材生,不是也在离渭州不远的长安县卖肉吗?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