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店 生活的代价 德博拉·利维著 回忆录 自传 女性成长 奥斯卡影后波特曼挚爱的案头书 英国文学 外国文学
  • 奥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挚爱的案头书
    • 作者: 德博拉·利维著
    •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7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德博拉·利维著
    •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3-07
    • 页数:168
    • 开本:32开
    • ISBN:9784384210120
    • 版权提供:湖南文艺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1.属于21世纪的当代经典:入选《卫报》“21世纪100部佳作”;《纽约时报》、纽约公共图书馆年度好书。

    2.女性如何平衡个人追求与家庭生活:著名作家利维坦诚审视五十岁后婚姻破裂、母亲去世的人生动荡,讲述自己也是历史上每个女人的故事——她们用自己的爱和劳动创造了一个家,结果只满足了除自己之外的所有人的需求。

    3.援引诸多名家思想,勾勒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鲍德温、埃莱娜·费兰特、玛格丽特·杜拉斯等大家的思想精华,勾勒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

    3.奥斯卡影后、文艺女神娜塔莉·波特曼挚爱的案头书:“我爱上了《生活的代价》,惊艳于她如此将性别、政治、旅行和悲伤编织成一个凄美的故事。”

    4.实力译者:《深时之旅》译者王如菲担纲翻译


    女性成长三部曲之二:论女性与家庭生活。

    在这部短小、感性、充满话题性的纪实作品中,作家利维不仅讲述了她所经历的婚姻解体、母亲去世的人生至暗时刻,更由此思考了对于女人而言,什么才是有意义、有价值、有乐趣的生活。她援引西蒙娜·波伏娃、詹姆斯·鲍德温、埃莱娜·费兰特、玛格丽特·杜拉斯、大卫·林奇和艾米莉·狄金森等大家的思想精华,尝试勾勒出何为女性生活的终极自由。


    德博拉·利维,生于1959年,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长篇小说三次入围布克奖,其中《游泳回家》和《热牛奶》入围决选名单。短篇小说曾入围国际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奖和BBC国际短篇小说奖,并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播出。《泰晤士报》评论她是“当代英国小说中最令人兴奋的声音之一”。她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写过多部剧本。


    译者 | 王如菲

    王如菲,英美文学硕士。译有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法伦的非虚构作品《深时之旅》和《荒野之境》。

     

    1 大银 001

    2 暴风雨   007

    3 渔网 013

    4 生活在黄色中 017

    5 重力 035

    6 人体电流 047

    7 漆黑而发蓝的暗   063

    8 共和国   077

    9 黑夜漫游 097

    10 我在 X 标记处 113

    11 屋子里的脚步声   125

    12 一切的开端   139

    13 银河 149

    14 佳音 153


    一片阴沉的现代家庭政治已变得复杂又混乱。我认识许多影响力强大的现代女性,她们为他人打造了一个家,自己身在其中却没有家的感觉。她们更喜欢办公室或其他任何工作场所,因为在那里她们拥有比“妻子”更高的地位。奥威尔在1936年写成的文章《射象》中指出,帝国主义者“戴着面具,脸渐渐长成了面具的样子”。妻子也戴着面具,脸也会长成式样各异的面具的样子。有些女人作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却因取得了成功而受到丈夫暗地里施加的惩罚。她们的丈夫变得怨天尤人,怒火中烧,垂头丧气。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告诉我们的,在这个成功和权力为男人而设的世界里,女人不该让男人黯然失色。如果在经济上仰赖于女性的才干,男人就必然难以施展支配女性的历史特权(虽然这种特权已有了现代转向)。同时,她获得一条灾难性的启示:她必须隐瞒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才能得到他的爱。他们都知道,两人必须共同维护一个谎言,好挽救他的颜面,而他的脸也在渐渐长成面具的样子。他的双眼透过窥视孔紧盯着外面,害怕世人看破他。这面具就是毛毛虫呈现给捕食者的假头。他知道父权制的面具是异常的、变态的,但这面具能有效地保护他不受伤害。这副面具装饰到极致,可让他在恐吓妇女、儿童和其他男人时看起来仍心平气和。最重要的是,面具助他抵抗失败的焦虑——他担心变成其他男人眼中的失败者。如此说来,倘若一个男人的成功仅仅因为他成功地压制了女人(在家里,在工作中,在床上),那么成为失败者反倒会是一份巨大的成就。

    某些当代的中年男性没法彻底压制女性,便认为自己被剥夺了力量,他们的痛苦是一个微妙的问题。他们的女人为了他们而微妙地撒谎。艾德里安娜·里奇在《可能性的艺术》一书中用一整章精辟地论述了撒谎的艺术。她指出,当我们停止撒谎时,我们就为更多的真相创造了可能性。

    因此,随后再见到那个从不看妻子的男人,我便反过来,开始看他如何能一直不看她——比如在餐桌上,或者在车里,或者在他不看她的任意地点。我想知道他的不看是为了表达什么。我试图弄清这个问题,因为男性凝视与此恰恰相反——女性是被看的,我们不该去看。

    也许他想传达他对她的蔑视:如果我看你,你会认为我还把你放在眼里。或者,如果我看你,你会发现我还爱你,而我不想表现出我爱着你。或者,通过不看你,我表达一种愿望:请你反过来也永远不要看我。如果你认真地看我,你会看到我的可悲、羞愧和无助。

    这些情况可能都存在。最复杂的情况可能是他其实爱她,但不想表现出他爱着她。这种状况常常难以言表,但通过《游泳回家》中的妻子、战地记者伊莎贝尔这个形象,我探讨过类似的问题:她不敢爱(或看)已屡次背叛她的丈夫。那么总的来说,我认为那个从不看妻子的丈夫是在很清楚地告诉她,他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美杜莎神话(及其他神话)在此发生了奇怪的翻转。他像俄狄浦斯一样自挖了双眼,但这双眼睛却时刻都盯着她。他想盯到她自行离开。这行为不亚于谋杀未遂。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