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见识城邦 娱乐至死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 波兹曼著作书籍 童年的消逝乌合之众心理学读物 社会科学总论人文 书籍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无著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开本:32开
    • ISBN:9789949222549
    • 版权提供:中信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立即抢购
    DISCOUNT SALE
     
    当当网 始于极限 女性主义往复书简 上野千鹤子又一力作 女性生存指南 从恋爱聊到事业 围绕12大主题畅谈女性的纠葛与困境正版书籍
    RMB:29.5044.20
    【当当网印签版普通版随机发货】 快乐上等 女性怎样自在地活 女性学先驱上野千鹤子&文化领域KOL汤山玲子的辛辣对谈录 正版书籍
    RMB:35.0035.00
    当当网 公文写作金句速查一本通 诗词佳句俗语点睛文案用法宝典 公文写作点石成金实用全书 公文写作诗词速查手册精讲 正版书籍
    RMB:49.9059.88
    【当当网 随机亲签/印签+明信片版】自由在高处 熊培云 文津奖得主熊培云致敬自由之作 十周年纪念版重磅呈现 正版书籍
    RMB:30.3042.90
    当当网 笔杆子是怎样炼成的 公文写作实战 李永新 职场技能办公室公文写作职场公文写作范文公文写作书清华大学出版社 正版书籍
    RMB:45.0051.35
    【当当网官方旗舰】第二性I+Ⅱ 1+2全2册2020新版 波伏娃作品外国文学波伏瓦宽恕女性女权主义知识郑克鲁欧美法译中全译本正版书籍
    RMB:78.0078.00
    【当当网 正版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艾德勒著社会科学语言文字一本阅读指南,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
    RMB:29.8035.00
    【当当网 正版书籍】教育的情调 世界教育学专家马克斯·范梅南的经典之作 为父母和教师而作 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
    RMB:25.3525.35
    【当当网】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吴毅 以迎检开发收税征地维权等鲜活故事讲述基层政权村级组织和农民的博弈共生
    RMB:34.0044.20

    102656722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当当网 正版书籍】娱乐至死 波兹曼著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社会科学读物 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开本: 大32开
    作者: (美)波兹曼 著,章艳 译 定价: 38.00
    ISBN号: 9787508648286 出版时间: 2015-05-0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印刷时间: 2015-05-01
    版次: 1 印次: 1

    编辑

    媒介文化研究大师尼尔?波兹曼20年经典畅销作品

    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

    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

    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

    *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尼尔·波兹曼 

    内容简介

    《娱乐至死》初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的代表作之一。

    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类将会遭受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

    《娱乐至死》想告大家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

    世界的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之后世界*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介生态学专业。

    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因此发展出了“媒介即隐喻”的理论。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译者,章艳

    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任教于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曾发表、出版论文译著数篇。

    目录

    前言
    *部分
    章 媒介即隐喻
    第2章 媒介即认识论
    第3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第4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第5章 躲躲猫的世界
    第二部分
    第6章 娱乐业时代
    第7章 “好……现在”
    第8章 走向伯利恒
    第9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0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1章 赫胥黎的警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前 言

    前言

    人们一直密切关注着1984年。这一年如期而至,而乔治?奥威尔关于1984年【《一九八四》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GeorgeOrwell,1903—1950),1949年所著的长篇小说,描绘了未来独裁统治下的恐怖情景。——译注】的预言没有成为现实,忧虑过后的美国人禁不住轻轻唱起了颂扬自己的赞歌。自由民主的根得以延续,不管奥威尔笔下的噩梦是否降临在别的地方,至少我们是幸免于难了。

    但是我们忘了,除了奥威尔可怕的预言外,还有另一个同样让人毛骨悚然的版本,虽然这个版本年代稍稍久远一点,而且也不那么广为人知。这就是奥尔德斯?赫胥黎【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LeonardHuxley,1894—1963),英国小说家、散文家、博物学家。1932年发表科幻小说《美丽新世界》,以讽刺笔法描写他心目中的未来世界。——译注】的《美丽新世界》。即使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们也不会料到,赫胥黎和奥威尔的预言截然不同。奥威尔警告人们将会受到外来压迫的奴役,而赫胥黎则认为,人们失去自由、成功和历史并不是“老大哥”之过。在他看来,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

    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强行禁书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失去任何禁书的理由,因为再也没有人愿意读书;奥威尔害怕的是那些剥夺我们信息的人,赫胥黎担心的是人们在*如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奥威尔害怕的是真理被隐瞒,赫胥黎担心的是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奥威尔害怕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正如赫胥黎在《重访美丽新世界》里提到的,那些随时准备反抗独裁的自由意志论者和唯理论者“完全忽视了人们对于娱乐的无尽欲望”。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显示部分信息

    媒体评论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在书中的交互作用俯拾即是。《娱乐至死》是一本的、令人不安的、引发思考的书,而且我敢说,它是一本书。它配得上经典的地位,尽管过了20年,但它比任何书都贴近时下。

    ——蒂姆·查理斯(Tim Challies,Discerningreader.com)

    《娱乐至死》在帮助我们看清(电视)屏幕里到底在发生些什么,在这一点上,它是*秀的。那种画面,即便没有“文化灭亡”的末日预言,也足够阴郁了。

    ——沃尔特·古德曼(Walter Goodman,《纽约时报》)

    娱乐时代的当头一棒,尼尔?波兹曼的深刻预见。

    我们已经处在波兹曼描述的世界里,处在一个信息和行动比严重失调的时代,在空前便利的电子传媒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聪明,也比任何时候都轻飘。《娱乐至死》的预言指向了我们的现实。

    ——陈丹青

    波兹曼在媒体研究领域是一位巨人,地位仅次于马歇尔·麦克卢汉。

    ——安吉拉·佩妮,《抨击杂志》

    波兹曼极具说服力地调动了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麦克卢汉理论以及常识,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且颇具*性的论题。

    ——维克托·纳瓦斯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波兹曼在麦克卢汉结束的地方开始,他用学者的渊博与说书人的机智构筑他的见解。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尼尔?波兹曼的逝世给公共话语带来了某些寂静。一位博学的批评者,一位严谨的反对者,一位跟奔涌的发展唱反调的人,沉默了。回顾他令人惊叹的事业,你会发现他所做的每一件事的核心都是一连串问题……他希望你去思考,字母表是如何改变了口语文化的,印刷媒体给宗教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教育是如何创造了童年的,为何对标准的测试意味着对学校系统的激进反思。

    ——彼得·卡瓦纳,《环球邮报》

    作家、媒体批评家尼尔 ?波兹曼的去世并未得到应有的(新闻媒体的)重视。但这一点也没有让波兹曼吃惊。我们时代媒体批评领域*伟大的书之一《娱乐至死》是他写的……波兹曼比任何人都了解,电视无可挽回地改变了辩论的本质,娱乐如今在政界占至高地位。

    ——吉姆·本宁,alternet.org

    尼尔?波兹曼是一位传承伟大纽约传统的不可思议的讲述者……正如他说的故事一样,尼尔?波兹曼投入了一生来让我们停下来……他是一个和蔼谦恭的人,他*不会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但是他的确告诉过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直至肺癌让他永远消声。

    ——约翰·齐默尔曼,《纽约邮报》

    我时常想起萧伯纳的诗句,理智的人适应环境,而世上所有的进步都依靠不理智的人。马歇尔·麦克卢汉是不理智的,兰斯是不理智的,尼尔也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所有美好的事才发生了。

    ——保罗·莱文森,美国作家、福特汉姆大学教授

    波兹曼是一个多产的作家,他在约二十本书和众多的采访和文章中展现了他的思想和他的优雅。这些作品都值得阅读和深入思考,有意或无意间你会将你读到的说给他人听。波兹曼是看穿了皇帝新衣的孩子,后来他长成了擅长表达的义愤填膺的教育者和社会消费者。

    ——迈克尔·寇姆夫,《学院季刊》

    波兹曼的每本书都是一本小册子,一本装了封皮的随笔:《童年的消逝》讽刺美国文化的幼稚化;《娱乐至死》讽刺娱乐业,以及娱乐业对观众造成的影响……他的知识分子姿态,他在公众环境中的表现,以及他伟大的天赋——极好的幽默,实质是一个开化人类在一个野蛮世纪进行的尝试,之后成了一个开化人在电视文化中的尝试。

    ——杰伊·罗森,纽约大学教授

    在波兹曼的书中,隐喻的作用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体现。我们设立“尼尔 ?波兹曼隐喻奖”有两个目的:奖励一位纯熟使用隐喻的有天分的作者;纪念并推广波兹曼的作品,以及印刷思想。

    ——锐透基金会

    一本有才华、有力量、有分量的书。这是波兹曼抛出的严厉的控诉书,就我看来,他让人无法反驳。

    ——乔纳森·亚德利, 《华盛顿邮报》

    有些书是每个人都应该读而事实上很少有人去读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就是其中之一。他对于娱乐时代对公共话语质量的毁灭性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非同寻常的锐利洞见,这种洞见深入了到技术塑形思想与文化的方式,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各方各面的琐碎化。

    ——“潮起潮落”

    出版于 1985年的《娱乐至死》是一本令人振奋的充满争议的书,它审视了电视对我们生活——更具体地说,是政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害处……本书有太多值得的地方。它引发了许多思考,更让我们看到,电视是如何以某些方式侵蚀我们的公共话语甚至我们关于美好生活的整体概念的。

    ——谢默斯·斯威尼,social affairs unit.org

    它是声讨电视文化的檄文: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娱乐死?这一声喝问绝非危言耸听,我深信它是我们必须认真听取的警告。

    ——周国平

    也许,文化拯救的希望就在于人类不断的自我反省之中,在于认真聆听波兹曼式的警世危言之中。

    ——刘擎

    《娱乐至死》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一个国家是在什么样的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时代进入现代化的,这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

    ——展江

    显示部分信息

    免费在线读

    媒介即隐喻

    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不同的城市都曾经成为美国精神熠熠生辉的焦点。例如,18世纪后期,波士顿是政治激进主义的中心,震惊世界的**在那里打响,那一*只会在波士顿的郊区打响。而不会是在其他任何地方。事件被报道之后,所有的美国人,包括弗吉尼亚人,都从心底成了波士顿人。19世纪中叶,来自世界各地的弃儿们在埃利斯岛登陆,并把他们陌生的语言和生活方式传播到美国各地,纽约从而成为大熔炉式国家的象征——至少是有别于英国。20世纪早期,芝加哥开始成为美国工业发展的中心。如果芝加哥的某个地方有一座屠夫的雕像,那么它的存在是为了提醒人们记住那个到处是铁路、牛群、钢铁厂和冒险经历的时代。如果现在还没有这样的雕像,那么我们应该尽快来做这件事,就像代表波士顿时代的有民兵雕像,代表纽约时代的有自由女神像一样。

    ……

    102656722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