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功能陶瓷材料概论+功能陶瓷材料及制备工艺+先进陶瓷成型及加工技术+陶瓷工艺学2版+陶瓷添加剂配方性能应用 5册
  • 正版图书 5册 套装
    • 作者: 张振坤,王锡玉著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振坤,王锡玉著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32开
    • ISBN:9787122000538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D4 9787122392480 9787122181015 9787122257277 9787122174369 9787122292391 9787122292391

    ISBN编号: 9787122257277

    书名: 陶瓷成型及加工

    出版时间: 2016-3

    定价: 89.00元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陶瓷材料成型及加工技术中的基础理论知识,注重新概念、新理论、常见成型工艺、方法和应用。以先进陶瓷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为主线组织内容体系,首先概述了先进陶瓷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然后在系统介绍了先进陶瓷的粉体制备、烧结的原理及工艺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先进陶瓷的成型及后续加工等方面的工艺和相关技术,其中包括大量国内外先进陶瓷研究的新成果。全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广大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成型、陶瓷加工工艺等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师生参考学习,也可以作为从事陶瓷等硬脆材料成型加工生产、应用、开发和设备设计维修的高、中级技术人员实际生产操作中重要的技术参考资料。

    第1章概述
    1.1传统陶瓷与先进陶瓷1
    1.1.1陶瓷的概念及分类1
    1.1.2传统陶瓷3
    1.1.3先进陶瓷5
    1.2先进陶瓷简介9
    1.2.1先进陶瓷分类9
    1.2.2先进陶瓷材料简介11
    1.3先进陶瓷制备工艺过程16
    1.3.1现代材料制备工艺过程特点16
    1.3.2传统陶瓷材料制备工艺简介16
    1.3.3先进陶瓷材料制备工艺特点17
    1.3.4先进陶瓷材料制备工艺过程18
    参考文献20

    第2章先进陶瓷粉体的性能表征及制备技术
    2.1先进陶瓷粉体应有的特性22
    2.2先进陶瓷粉体的性能及表征24
    2.2.1粉体颗粒的概念24
    2.2.2粉体颗粒的粒度及尺寸25
    2.2.3粉体颗粒的粒度分布27
    2.2.4粉体粒度测定方法28
    2.2.5颗粒形貌结构分析方法33
    2.2.6颗粒成分分析方法35
    2.2.7粉体颗粒晶态的表征36
    2.3先进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39
    2.3.1粉碎法40
    2.3.2固相合成法44
    2.3.3液相合成法48
    2.3.4气相合成法56
    参考文献63

    第3章先进陶瓷成型方法
    3.1先进陶瓷成型方法的分类64
    3.2压制成型方法66
    3.2.1干法压制成型法67
    3.2.2等静压成型法79
    3.3可塑成型方法90
    3.3.1挤压成型法90
    3.3.2轧膜成型法97
    3.3.3注射成型法103
    3.4浆料成型方法110
    3.4.1注浆成型法111
    3.4.2注凝成型法119
    3.4.3热压铸成型法122
    3.4.4流延成型法128
    3.5其他成型方法132
    3.5.1压滤成型法132
    3.5.2直接凝固注模成型法137
    3.5.3电泳沉积成型法140
    3.5.4离心沉积成型法141
    3.5.5固体无模成型法144
    参考文献148

    第4章先进陶瓷烧结机理及烧结方法
    4.1烧结机理150
    4.1.1烧结定义150
    4.1.2与烧结有关的概念152
    4.1.3烧结过程推动力153
    4.1.4烧结过程中的物质传递154
    4.2烧结工艺162
    4.2.1影响烧结的因素162
    4.2.2烧结方法168
    参考文献178

    第5章先进陶瓷的切削加工技术
    5.1先进陶瓷材料的切削特性180
    5.1.1刀具磨损180
    5.1.2切削力181
    5.1.3切削温度181
    5.1.4切削参数181
    5.2可切削陶瓷材料的切削特性182
    5.2.1刀具磨损182
    5.2.2切削力184
    5.2.3切削表面184
    5.3可切削陶瓷材料的车削加工185
    5.3.1刀具材料和角度185
    5.3.2切削参数186
    5.3.3冷却186
    5.4可切削陶瓷材料的铣削加工187
    5.4.1概述187
    5.4.2金刚石多齿镀层端铣刀的高效率铣削188
    5.5可切削陶瓷材料的钻削加工192
    5.5.1刀具材料192
    5.5.2冷却条件193
    5.5.3主轴转速193
    5.5.4钻头顶角193
    参考文献194

    第6章先进陶瓷的磨削加工技术196
    6.1先进陶瓷材料的磨削特性196
    6.1.1磨削力196
    6.1.2磨削比能199
    6.1.3磨削温度200
    6.1.4磨削表面形貌202
    6.1.5表面粗糙度202
    6.1.6比磨削刚度202
    6.1.7磨削比203
    6.1.8磨削强度204
    6.1.9表面相变206
    6.1.10残余应力206
    6.2金刚石砂轮206
    6.2.1金刚石磨料206
    6.2.2结合剂209
    6.2.3金刚石的回收及再制造211
    6.3金刚石砂轮的修整213
    6.3.1电火花修整法213
    6.3.2杯形修整法214
    6.3.3软弹性修整法214
    6.3.4激光修整法215
    6.3.5电解修整法215
    6.3.6ELID法216
    6.4陶瓷磨削机床217
    6.5先进陶瓷材料的大背吃刀量缓进给磨削219
    6.5.1大背吃刀量缓进给磨削工艺的特点219
    6.5.2大背吃刀量缓进给磨削的分类220
    6.5.3大背吃刀量缓进给磨削工艺221
    6.5.4大背吃刀量缓进给工艺对磨床的要求225
    6.6高速磨削加工技术及其在先进陶瓷加工中的应用226
    6.6.1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的发展226
    6.6.2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的特点227
    6.6.3高速/超高速磨削工艺的典型形式227
    6.6.4高速/超高速磨削的关键技术231
    参考文献235


    第7章先进陶瓷材料的光整加工
    7.1先进陶瓷的研磨与抛光加工技术237
    7.1.1先进陶瓷的研磨加工技术237
    7.1.2先进陶瓷材料的抛光加工技术239
    7.1.3研磨与抛光的主要工艺因素241
    7.1.4先进陶瓷的珩磨加工技术249
    7.2先进陶瓷材料的非接触抛光256
    7.2.1弹性发射加工256
    7.2.2动压浮离抛光259
    7.2.3浮动抛光260
    7.2.4切断、开槽及端面抛光266
    7.2.5非接触化学抛光266
    7.3先进陶瓷材料的界面反应抛光267
    7.3.1机械化学固相反应268
    7.3.2水合反应269
    7.3.3界面反应抛光原理270
    7.3.4机械化学抛光270
    7.3.5水合抛光272
    参考文献275


    第8章先进陶瓷材料的特种加工技术
    8.1超声波加工技术276
    8.1.1概述276
    8.1.2超声波加工原理与特点277
    8.1.3超声波加工设备279
    8.1.4超声波加工技术283
    8.2电火花加工技术300
    8.2.1概述300
    8.2.2电火花加工机理与特点301
    8.2.3先进陶瓷的电火花加工技术301
    8.2.4陶瓷电火花加工的表面后处理313
    8.2.5陶瓷电火花的特种加工314
    8.3激光加工技术315
    8.3.1激光加工原理316
    8.3.2激光打孔320
    8.3.3激光切削324
    8.3.4激光加工陶瓷微裂纹分析327
    8.3.5陶瓷加工中激光技术的其他应用329
    参考文献332

    书名:实用精细化学品丛书--陶瓷添加剂:配方·性能·应用(二版)

    定价:49.00元

    作者:李文旭 吴金珠 宋英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2391

    版次: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0

    字数:361000

    本书在概述陶瓷添加剂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分散剂、助滤剂、助磨剂、塑化剂、助烧剂、着色剂、消泡剂等传统陶瓷添加剂,以及稀土改性添加剂、纳米添加剂、增韧剂、造孔剂和偶联剂等新型陶瓷添加剂的分类、性能、配方、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在各种陶瓷中的应用。 

    二版在保留一版基本体系和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完善了陶瓷添加剂的品种,增补了近年的新原料、新配方、新应用,同时总结了陶瓷添加剂领域新的研究成果。修订后,本书进一步增强了新颖性和实用性,可作为精细化工、陶瓷材料等专业的学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科研和生产人员的参考用书。

    绪论1 

    0.1陶瓷添加剂的定义和分类1 

    0.1.1陶瓷添加剂的定义1 

    0.1.2陶瓷添加剂的分类2 

    0.2陶瓷添加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3 

    0.2.1分散作用3 

    0.2.2悬浮稳定作用6 

    0.2.3助磨作用7 

    0.2.4增强作用9 

    0.2.5黏结作用9 

    0.2.6助烧作用9 

    0.2.7减水作用11 

    0.2.8消泡作用13 

    0.2.9着色作用14 

    0.2.10偶联作用16 

    0.2.11润滑作用17 

    0.3陶瓷添加剂的使用原则19 

    0.4陶瓷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和主要产品20 

    0.4.1陶瓷添加剂的研究现状20 

    0.4.2陶瓷添加剂主要产品21 

    0.5陶瓷添加剂的发展前景23 

    一篇传统陶瓷添加剂 

    1章分散剂26 

    1.1概述26 

    1.2分散剂的分类26 

    1.2.1按分散介质分类26 

    1.2.2按荷电性质分类27 

    1.2.3按化学组成分类28 

    1.3分散剂的作用29 

    1.3.1分散纳米粉体的作用30 

    1.3.2在坯体制备中的作用32 

    1.3.3在喷雾干燥泥浆中的应用33 

    1.3.4在釉料制备中的应用33 

    1.4分散剂分散效果的影响因素34 

    1.4.1分散剂的种类34 

    1.4.2聚合物分子量35 

    1.4.3分散剂用量35 

    1.4.4料浆pH值37 

    1.4.5其他影响因素38 

    1.5分散剂分散效果的评价方法39 

    1.5.1沉降法39 

    1.5.2粒度观测法39 

    1.5.3Zeta电位法39 

    1.5.4透光率法40 

    1.6分散剂选择和使用原则40 

    1.6.1不同料浆选择不同的分散剂41 

    1.6.2使用水化能力大且能与有害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分散剂41 

    1.6.3选择合适分子量的高分子分散剂41 

    1.6.4适当加入助溶剂41 

    1.6.5使用复配型分散剂41 

    1.7典型分散剂简介及配方42 

    1.7.1传统陶瓷分散剂42 

    1.7.2新型陶瓷分散剂——高分子分散剂46 

    1.7.3新型陶瓷分散剂的高性能化53 

    1.8陶瓷分散剂的研究发展趋势54 

    2章助滤剂56 

    2.1概述56 

    2.2助滤剂的分类57 

    2.2.1按物质种类分类57 

    2.2.2按作用性质分类57 

    2.3助滤减水效果的影响因素59 

    2.3.1黏土的组分与性质的影响59 

    2.3.2杂质离子的影响61 

    2.3.3固相颗粒形状与大小的影响61 

    2.3.4泥浆pH值的影响61 

    2.4陶瓷常用助滤剂61 

    2.4.1聚丙烯酰胺62 

    2.4.2聚乙烯亚胺62 

    2.4.3阳离子丙烯酸树脂62 

    2.4.4聚氧化乙烯62 

    2.4.5胶体二氧化硅加阳离子聚合物63 

    2.4.6减水剂UFN-263 

    2.4.7减水剂AF64 

    2.4.8减水剂MY64 

    2.4.9木质素磺酸钙64 

    2.4.10单宁酸钠64 

    2.5助滤剂配方64 

    2.6新型助滤剂的合成及性质研究65 

    2.6.1腐殖酸钠-丙烯酸铵-丙烯酸钠复合减水剂的合成65 

    2.6.2水玻璃-三聚磷酸钠复合型陶瓷减水剂的合成65 

    2.6.3新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合成66 

    2.6.4环糊精接枝共聚物型减水剂的合成66 

    2.7高效减水剂的研究发展趋势67 

    3章助磨剂68 

    3.1概述68 

    3.2助磨剂的分类69 

    3.2.1按成分组成分类69 

    3.2.2按物理状态分类69 

    3.2.3按助磨剂的性能分类70 

    3.3助磨剂助磨效果的影响因素70 

    3.3.1助磨剂种类的影响71 

    3.3.2助磨剂用量的影响72 

    3.3.3被粉磨物料的性质的影响73 

    3.3.4粉磨设备的工艺条件的影响74 

    3.4使用助磨剂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75 

    3.4.1明确加入助磨剂的目的75 

    3.4.2选择合适的掺加量75 

    3.4.3准确计量,稳定加入75 

    3.4.4采用必要的配套工艺措施,合理调节工艺参数76 

    3.4.5选择优质高效的助磨剂,严把质量关76 

    3.5常用助磨剂品种76 

    3.5.1低级醇76 

    3.5.2烷基醇胺类76 

    3.5.3脂肪酸及其酯类77 

    3.5.4长链脂肪酸乙醇酰胺77 

    3.5.5羊毛脂77 

    3.5.6高分子助磨剂77 

    3.5.7腐殖酸钠77 

    3.5.8其他78 

    3.6新型助磨剂的研究发展趋势78 

    4章塑化剂80 

    4.1概述80 

    4.2塑化剂的分类80 

    4.2.1机塑化剂80 

    4.2.2有机塑化剂81 

    4.3塑化剂在陶瓷成型工艺中的应用85 

    4.3.1塑化剂在干压成型中的应用85 

    4.3.2塑化剂在注射成型中的应用86 

    4.3.3塑化剂在挤制成型中的应用88 

    4.3.4塑化剂在热压铸成型中的应用90 

    4.3.5塑化剂在轧膜成型中的应用90 

    4.3.6塑化剂在流延成型中的应用91 

    5章助烧剂95 

    5.1概述95 

    5.2助烧剂的分类96 

    5.2.1锂盐96 

    5.2.2氧化物97 

    5.2.3低熔点玻璃97 

    5.3烧结助剂的加入方式98 

    5.4助烧剂在传统陶瓷中的应用98 

    5.4.1在建筑陶瓷领域的应用98 

    5.4.2在日用陶瓷领域的应用100 

    5.5助烧剂在新型陶瓷中的应用101 

    5.5.1助烧剂在多层陶瓷电容器基材料中的应用101 

    5.5.2助烧剂在微波介质陶瓷中的应用102 

    5.5.3助烧剂在热电陶瓷中的应用105 

    5.5.4助烧剂在高温陶瓷中的应用114 

    5.6助烧剂的研究发展趋势123 

    6章着色剂124 

    6.1概述124 

    6.2颜色的测试与控制方法125 

    6.2.11931 CIE-XYZ表色系125 

    6.2.2CIE 1976(L*a*b*)Lab表色系125 

    6.2.3陶瓷颜色测定方法126 

    6.3常用陶瓷着色剂的分类127 

    6.3.1按着色方法分类127 

    6.3.2按着色机理分类127 

    6.3.3按照所呈颜色分类127 

    6.4陶瓷色料的性质130 

    6.4.1陶瓷色料的共性130 

    6.4.2陶瓷色料的特性131 

    6.5陶瓷着色剂配方131 

    6.6着色剂在新型陶瓷中的应用132 

    6.6.1着色剂在氧化铝电子陶瓷中的应用132 

    6.6.2着色剂在羟基磷灰石牙科陶瓷中的应用133 

    6.6.3着色剂在氧化锆牙科陶瓷中的应用134 

    6.7陶瓷着色剂的发展趋势139 

    7章消泡剂141 

    7.1概述141 

    7.2消泡剂的分类141 

    7.2.1按来源分类141 

    7.2.2按作用分类142 

    7.2.3按物质种类分类142 

    7.3消泡剂消泡效果的评价方法143 

    7.3.1消泡速度143 

    7.3.2抑泡性能144 

    7.3.3贮藏稳定性144 

    7.3.4动态稳定性144 

    7.4常用消泡剂144 

    7.5使用消泡剂的注意事项146 

    7.6消泡剂的应用147 

    7.7消泡剂的研究发展趋势147 

    8章其他坯釉料添加剂149 

    8.1概述149 

    8.2脱模剂150 

    8.2.1油、石蜡系列脱模剂150 

    8.2.2乳化硅油脱模剂151 

    8.2.3碳化硅陶瓷脱模剂151 

    8.3防腐杀菌剂152 

    8.3.1银系纳米釉料杀菌剂152 

    8.3.2氧化镁釉料杀菌剂153 

    8.3.3新型光催化杀菌剂——稀土改性四针氧化锌153 

    8.3.4其他釉料抗菌剂154 

    8.3.5防腐杀菌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55 

    8.4悬浮稳定剂156 

    8.5负离子陶瓷添加剂157 

    8.6耐污釉料改性添加剂158 

    8.7釉料黏结剂159 

    8.8解凝剂159 

    8.9润湿剂160 

    8.10釉浆保护剂160 

    8.11有机染料160 

    二篇新型陶瓷添加剂 

    9章稀土改性添加剂162 

    9.1概述162 

    9.2稀土改性添加剂在生物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63 

    9.2.1氧化铈在羟基磷灰石陶瓷中的应用163 

    9.2.2氧化镧在羟基磷灰石陶瓷中的应用165 

    9.3稀土改性添加剂在电子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66 

    9.3.1导陶瓷167 

    9.3.2热电陶瓷167 

    9.3.3压电陶瓷168 

    9.3.4导电陶瓷170 

    9.3.5介电陶瓷171 

    9.4稀土改性添加剂在敏感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72 

    9.4.1压敏陶瓷172 

    9.4.2气敏陶瓷173 

    9.4.3热敏陶瓷174 

    9.4.4湿敏陶瓷175 

    9.5稀土改性添加剂在结构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75 

    9.6稀土改性添加剂在光学陶瓷领域中的应用176 

    9.6.1透明陶瓷176 

    9.6.2发光陶瓷177 

    9.7稀土改性添加剂在陶瓷涂层/薄膜领域中的应用177 

    9.7.1阴极射线发光陶瓷薄膜177 

    9.7.2高力学性能陶瓷涂层178 

    9.7.3生物活性陶瓷涂层178 

    10章纳米添加剂180 

    10.1概述180 

    10.2纳米添加剂的特性180 

    10.2.1纳米材料特殊的热学特性180 

    10.2.2纳米粒子特殊的光学特性181 

    10.2.3纳米材料优异的力学特性182 

    10.2.4纳米微粒奇异的磁学特性182 

    10.2.5纳米材料特殊的电学性能182 

    10.3常见纳米添加剂182 

    10.3.1纳米稀土氧化物182 

    10.3.2纳米金属氧化物183 

    10.3.3纳米碳化硅185 

    10.3.4纳米氮化钛187 

    10.4纳米添加剂在氧化锆陶瓷中的应用187 

    10.4.1纳米添加剂对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188 

    10.4.2纳米添加剂对陶瓷致密度的影响189 

    10.4.3纳米添加剂对陶瓷烧结温度的影响190 

    10.4.4纳米添加剂对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191 

    10.5纳米添加剂的应用现状及研究发展前景194 

    11章增韧剂195 

    11.1概述195 

    11.2纤维增韧195 

    11.2.1碳纤维增韧196 

    11.2.2碳纳米管增韧196 

    11.2.3SiC晶须增韧197 

    11.3颗粒弥散增韧197 

    11.4自增韧198 

    11.5纳米复合增韧199 

    11.6氧化锆增韧剂的应用200 

    11.6.1氧化锆增韧剂的增韧原理200 

    11.6.2氧化锆增韧Al2O3复合陶瓷(ZTA)201 

    11.6.3氧化锆增韧磷酸钙复合生物陶瓷203 

    12章造孔剂210 

    12.1概述210 

    12.2多孔陶瓷性能的表征212 

    12.2.1气孔率212 

    12.2.2平均孔径、大孔径和孔道长度212 

    12.2.3渗透能力212 

    12.3造孔剂的分类213 

    12.3.1按物质种类分类213 

    12.3.2按造孔机理分类213 

    12.3.3按来源分类214 

    12.4造孔剂造孔效果的影响因素215 

    12.4.1多孔陶瓷的配方设计215 

    12.4.2造孔剂的用量215 

    12.4.3造孔剂的形状和大小215 

    12.4.4造孔剂与原料的混合方式216 

    12.4.5烧结制度216 

    12.5典型造孔剂应用216 

    12.5.1碳类造孔剂216 

    12.5.2生物造孔剂218 

    12.5.3有机物造孔剂219 

    12.5.4复合造孔剂221 

    12.5.5短效造孔剂222 

    12.6其他造孔剂的应用223 

    12.6.1多孔氧化铝陶瓷223 

    12.6.2多孔羟基灰石生物陶瓷224 

    12.7气凝胶新型多孔材料225 

    12.7.1凝胶注模成型工艺过程225 

    12.7.2气凝胶含量对多孔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226 

    12.7.3气凝胶含量对多孔材料开气孔率及表观密度的影响228 

    12.7.4热处理温度对多孔材料开气孔率及表观密度的影响228 

    13章偶联剂230 

    13.1概述230 

    13.2偶联剂的主要类型和化学结构231 

    13.2.1硅烷偶联剂231 

    13.2.2钛酸酯偶联剂233 

    13.2.3其他类型偶联剂234 

    13.3偶联剂的使用方法234 

    13.3.1硅烷偶联剂的使用方法235 

    13.3.2钛酸酯偶联剂的使用方法236 

    13.4偶联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常用的测试手段236 

    13.4.1偶联效果的评价方法236 

    13.4.2分析和测试手段237 

    13.5偶联剂偶联效果的影响因素237 

    13.5.1偶联剂种类的影响237 

    13.5.2反应介质的影响238 

    13.5.3偶联剂添加量的影响238 

    13.5.4反应时间的影响240 

    13.5.5表面改性氧化锆的表征241 

    13.5.6选用硅烷偶联剂的一般原则242 

    13.6偶联剂的合成243 

    13.6.1硅烷偶联剂的合成243 

    13.6.2钛酸酯偶联剂的合成245 

    13.7偶联剂的应用现状和研究发展趋势245 

    参考文献247

    书名:陶瓷工艺学(第2版)(张锐)

    原价:29.80元

    作者:张锐、王海龙、许红亮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1

    ISBN:9787122174369

    字数:382000

    页码:239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本书为《陶瓷工艺学》的第二版,从陶瓷材料的主要原料、陶瓷体的加工和处理、陶瓷坯体的成型、陶瓷材料的烧成四个方面出发,对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和原理进行了系统的介绍,目的是力求使学生充分掌握制备高精度、高性能陶瓷制品与材料的常用方法和工艺原理。
    本书可作为无机金属材料及复合材料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陶瓷材料实验指导教师的参考资料以及陶瓷生产企业技术指导参考书。

    第1章 陶瓷原料
    1.1 黏土类原料
    1.1.1 黏土的成因与产状
    1.1.2 黏土的组成
    1.1.3 黏土的工艺性质
    1.1.4 黏土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2 石英类原料
    1.2.1 石英矿石的类型
    1.2.2 石英的性质
    1.2.3 石英的晶型转化
    1.2.4 石英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3 长石类原料
    1.3.1 长石的种类和性质
    1.3.2 长石的熔融特性
    1.3.3 长石在陶瓷生产中的作用
    1.4 其他矿物原料
    1.4.1 瓷石
    1.4.2 叶蜡石
    1.4.3 高铝质矿物原料
    1.4.4 碱土硅酸盐类原料
    1.4.5 含碱金属硅酸铝类
    1.4.6 碳酸盐类
    1.5 新型陶瓷原料
    1.5.1 氧化物类原料
    1.5.2 碳化物类原料
    1.5.3 氮化物类原料
    1.5.4 硼化物类原料
    1.6 工业固体废弃物
    1.6.1 煤矸石
    1.6.2 粉煤灰
    1.6.3 高炉矿渣
    1.6.4 赤泥
    1.6.5 高岭土与瓷石尾砂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粉体的制备与合成
    2.1 概述
    2.2 粉体的物理性能及其表征
    2.2.1 粉体的粒度与粒度分布
    2.2.2 颗粒形状、表面积和扫描技术
    2.2.3 粉体颗粒的化学表征
    2.2.4 粉体颗粒晶态的表征
    2.3 机械法制备粉体
    2.3.1 机械冲击式粉碎(破碎)
    2.3.2 球磨粉碎
    2.3.3 行星式研磨
    2.3.4 振动粉碎
    2.3.5 行星式振动粉碎
    2.3.6 雷蒙磨
    2.3.7 气流粉碎
    2.3.8 搅拌磨粉碎
    2.3.9 胶体磨粉碎
    2.3.1 0高能球磨粉碎
    2.3.1 1助磨剂
    2.4 化学法合成粉体
    2.4.1 固相法
    2.4.2 液相法
    2.4.3 化学气相法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坯体和釉料的配料计算
    3.1 坯体的制备
    3.1.1 坯料配方
    3.1.2 坯料制备
    3.2 釉料的制备
    3.2.1 釉料的釉式
    3.2.2 釉料配方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陶瓷坯体的成型
    4.1 概述
    4.1.1 成型方法分类
    4.1.2 成型方法的选择
    4.2 注浆成型
    4.2.1 注浆成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2.2 陶瓷坯体的注浆成型
    4.3 干压成型
    4.3.1 干法压制的基本原理
    4.3.2 压制过程坯体的变化
    4.3.3 加压制度对坯体质量的影响
    4.3.4 影响层裂的因素及防止方法
    4.3.5 等静压成型
    4.4 可塑成型
    4.4.1 可塑成型分类
    4.4.2 造粒成型
    4.4.3 流延成型
    4.4.4 轧膜成型
    4.4.5 注射成型
    4.5 其他成型方法
    4.5.1 纸带成型
    4.5.2 滚压成型
    4.5.3 印刷成型
    4.5.4 喷涂成型
    4.5.5 爆炸成型
    4.5.6 电纺丝成型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5章 坯体的干燥
    5.1 概述
    5.1.1 坯料中水分分类
    5.1.2 干燥过程及其特点
    5.1.3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5.2 干燥制度
    5.2.1 干燥制度的确定原则
    5.2.2 干燥介质参数的确定
    5.2.3 砖坯干燥残余水分的确定
    5.3 干燥方法及干燥设备
    5.3.1 热空气干燥
    5.3.2 电热干燥
    5.3.3 辐射干燥
    5.3.4 综合干燥
    5.4 干燥缺陷的产生及解决措施
    5.4.1 干燥收缩与变形
    5.4.2 干燥开裂
    5.4.3 干燥缺陷产生的原因
    5.4.4 坯体干燥后性质的影响因素
    5.4.5 坯体缺陷的解决措施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6章 陶瓷材料的烧结
    6.1 概述
    6.2 烧结参数及其对烧结性影响
    6.2.1 烧结类型
    6.2.2 烧结驱动力
    6.2.3 烧结参数
    6.2.4 烧结参数对于烧结样品性能的影响
    6.3 固相烧结过程及机理
    6.3.1 双球模型
    6.3.2 晶粒过渡生长现象
    6.4 液相烧结过程与机理
    6.4.1 液相烧结的阶段
    6.4.2 液相烧结过程的致密化机理
    6.4.3 晶粒生长和粗化
    6.5 最佳烧成制度的确定
    6.5.1 温度制度的确定
    6.5.2 气氛制度的控制
    6.5.3 压力制度及系数
    6.6 传统烧结设备
    6.6.1 间歇式窑炉
    6.6.2 连续式窑
    6.6.3 窑炉辅助设备
    6.7 特色烧结方法
    6.7.1 热压烧结
    6.7.2 热等静压
    6.7.3 放电等离子体烧结
    6.7.4 微波烧结
    6.7.5 反应烧结
    6.7.6 爆炸烧结
    6.7.7 闪烧结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陶瓷的加工及改性
    7.1 施釉
    7.1.1 釉的作用与分类
    7.1.2 釉的特点和性质
    7.1.3 施釉工艺
    7.1.4 烧釉
    7.2 陶瓷表面金属化
    7.2.1 陶瓷表面金属化的用途
    7.2.2 陶瓷表面金属化的方法
    7.3 陶瓷表面改性新技术
    7.3.1 陶瓷材料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
    7.3.2 陶瓷表面改性新技术
    7.4 陶瓷的机械加工方法
    7.4.1 陶瓷的切削加工
    7.4.2 陶瓷的机械磨削加工
    7.4.3 陶瓷的研磨、抛光加工
    7.5 陶瓷的特种加工技术
    7.5.1 电火花加工
    7.5.2 电子束加工
    7.5.3 激光加工
    7.5.4 超声波加工
    7.6 陶瓷?步鹗舴饨蛹际?
    7.6.1 玻璃焊料封接
    7.6.2 烧结金属粉末法封接
    7.6.3 活性金属封接法
    7.6.4 封接的结构形式
    习题与思考题
    参考文献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81015

    版次: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1

    正文语种:中文

    《功能陶瓷材料及制备工艺》主要介绍了功能陶瓷的基本性质、组成结构、性能特点、制备工艺以及功能陶瓷在电、热、力、声、磁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知识,突出基础性和前瞻性。
    《功能陶瓷材料及制备工艺》共分为7章,分别为:功能陶瓷概述、电磁功能陶瓷的物理基础、功能陶瓷的生产工艺、电介质陶瓷、压电陶瓷、敏感陶瓷、超导陶瓷。并且结合几类典型功能陶瓷材料(包括介电、铁电、压电、导电、敏感、超导和磁性陶瓷)的功能效应、结构特征、制备原理和应用基础来阐述功能陶瓷的基本原理、组成-结构-性能关系和发展趋势,同时对各类功能陶瓷材料的生产工艺过程也作了简要介绍。
    《功能陶瓷材料及制备工艺》可作为高等学校有关先进性陶瓷材料的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功能陶瓷材料研究应用及其元器件生产开发的科技人员参考。

    第1章 概述
    1.1 功能陶瓷的地位及定义
    1.2 功能陶瓷的种类及应用
    1.2.1 电磁功能陶瓷
    1.2.2 其他功能陶瓷

    第2章 电磁功能陶瓷的物理基础
    2.1 电学性能
    2.1.1 电导的表征与微观机制
    2.1.2 电极化的表征与微观机制
    2.1.3 介质损耗
    2.1.4 绝缘强度
    2.2 磁学性能
    2.2.1 磁矩和磁化强度
    2.2.2 物质的磁性
    2.2.3 磁畴的形成和磁滞回线
    2.2.4 铁氧体结构及磁性
    2.2.5 磁性材料的物理效应
    2.2.6 磁性材料及应用

    第3章 功能陶瓷的生产工艺
    3.1 常用原料
    3.1.1 原料种类
    3.1.2 矿物原料
    3.1.3 化工原料
    3.2 配料计算
    3.3 备料工艺
    3.3.1 原料的粉碎、水洗、酸洗、磁选
    3.3.2 原料的预烧
    3.3.3 原料的合成与粉体制备方法
    3.3.4 配料
    3.3.5 混合
    3.3.6 塑化
    3.3.7 造粒
    3.3.8 悬浮
    3.4 成型
    3.4.1 干压法
    3.4.2 可塑法
    3.4.3 注浆法
    3.4.4 其他几种成型方法
    3.5 电子陶瓷的烧结过程
    3.5.1 固相烧结
    3.5.2 有液相参加的烧结
    3.5.3 影响烧结的因素
    3.5.4 烧成制度的确定
    3.5.5 烧成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
    3.5.6 压力烧结
    3.6 陶瓷材料的表面金属化
    3.6.1 烧渗法
    3.6.2 化学镀镍法

    第4章 电介质陶瓷
    4.1 电介质陶瓷的分类
    4.1.1 电绝缘陶瓷
    4.1.2 电容器介质陶瓷
    4.2 非铁电电容器介质陶瓷
    4.2.1 温度补偿电容器陶瓷
    4.2.2 热稳定型电容器陶瓷
    4.2.3 微波电容器陶瓷
    4.3 铁电电容器介质陶瓷
    4.3.1 BaTi03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4.3.2 BaTi03基铁电陶瓷的结构和性质
    4.4 反铁电电容器介质陶瓷
    4.4.1 反铁电体的基本特性
    4.4.2 反铁电介质陶瓷的特性和用途
    4.4.3 反铁电介质陶瓷电介质瓷料的发展趋势
    4.5 半导体电容器介质陶瓷
    4.5.1 BaTi03陶瓷的半导化途径和机理
    4.5.2 半导体陶瓷电容器

    第5章 压电陶瓷
    5.1 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
    5.2 压电陶瓷的主要参数
    5.2.1 压电系数
    5.2.2 压电陶瓷振子与振动模式
    5.2.3 机械品质因素Q
    5.2.4 频率常数N
    5.2.5 机电耦合系数K
    5.3 压电陶瓷材料和工艺
    5.3.1 钛酸铅PbTi03压电陶瓷材料
    5.3.2 PZT元系压电陶瓷
    5.3.3 复合钙钛矿氧化物与多元系压电陶瓷
    5.3.4 压电陶瓷材料的发展方向
    5.4 压电陶瓷的应用

    第6章 敏感陶瓷
    6.1 敏感陶瓷概述
    6.1.1 敏感陶瓷分类及应用
    6.1.2 敏感陶瓷的结构与性能
    6.1.3 敏感陶瓷的半导化过程
    6.2 热敏陶瓷
    6.2.1 热敏电阻的基本参数
    6.2.2 PiFC热敏陶瓷材料
    6.2.3 NTC热敏陶瓷材料
    6.2.4 CRT材料
    6.3 压敏陶瓷
    6.3.1 压敏陶瓷的基本特性
    6.3.2 ZnO压敏半导瓷
    6.3.3 压敏陶瓷的应用
    6.4 气敏陶瓷
    6.4.1 气敏传感器分类
    6.4.2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传感器的敏感机理
    6.4.3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6.4.4 SnO2系气敏元件
    6.4.5 掺杂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气敏性能的影响
    6.4.6 气敏传感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7章 超导陶瓷
    7.1 超导电现象
    7.1.1 超导现象和超导体
    7.1.2 高温超导体
    7.1.3 超导技术的应用
    7.2 超导体的基本性质
    7.2.1 超导体的基本特性
    7.2.2 超导体临界参数
    7.2.3 超导体分类
    7.2.4 约瑟夫森效应
    7.2.5 BCS理论与应用
    7.3 高温超导陶瓷及其制备工艺
    7.3.1 高温超导材料概述
    7.3.2 高温超导体的制备工艺
    7.3.3 Y-Ba-Cu-O系高温超导陶瓷的制备工艺
    7.4 超导陶瓷Tc、Jc的提高方法
    7.4.1 提高临界转变温度Tc的制备方法
    7.4.2 提高临界电流密度Jc的制备方法
    7.4.3 高温超导体的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ISBN编号: 9787122392480

    书名: 功能陶瓷材料概论

    作者: 裴立宅 编 

    科目: 理科

    定价: 59.00元

    出版社名称: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8月 

    版次:1 

    页码:260 

    《功能陶瓷材料概论》共分13章,系统介绍了介电陶瓷材料,铁电陶瓷材料,热释电陶瓷材料,压电陶瓷材料,透明陶瓷材料,光电陶瓷材料,导陶瓷材料,磁性陶瓷材料,生物陶瓷材料及热敏、湿敏、气敏、压敏陶瓷材料等功能陶瓷材料的基础知识、种类及应用,并加入了国内外关于功能陶瓷材料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情况的介绍。本书叙述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实践性强。 《功能陶瓷材料概论》可以作为高等学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及材料物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从事陶瓷材料及相关材料研究、生产应用的工程技术研究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

    绪论001 

    0.1功能陶瓷材料的种类001 

    0.2功能陶瓷材料的发展003 

     

    1章介电陶瓷材料005 

    1.1介质极化与介电常数005 

    1.2介质损耗007 

    1.3微波介电陶瓷材料008 

    1.3.1微波介电陶瓷的性能要求008 

    1.3.2低εr微波介电陶瓷材料009 

    1.3.3中等εr微波介电陶瓷材料009 

    1.3.4高εr微波介电陶瓷材料010 

    1.3.5低温烧结微波介电陶瓷010 

    1.4陶瓷电容器材料012 

    1.4.1温度补偿电容器陶瓷材料013 

    1.4.2半导体电容器陶瓷材料013 

    1.4.3高介电常数电容器陶瓷材料014 

    1.5钛酸铜钙巨介电材料014 

    1.5.1钛酸铜钙陶瓷材料结构及巨介电机制014 

    1.5.2钛酸铜钙陶瓷材料的制备016 

    1.5.3钛酸铜钙陶瓷材料的掺杂改性016 

    1.6介电陶瓷材料在介电润湿器件中的应用018 

    1.6.1介电润湿驱动原理及介电材料的选取原则018 

    1.6.2介电润湿用介电陶瓷材料的种类019 

    思考题021 

    参考文献021 

     

    2章铁电陶瓷材料024 

    2.1铁电陶瓷材料的铁电特性024 

    2.1.1电滞回线024 

    2.1.2铁电体的自发极化现象025 

    2.1.3电热效应027 

    2.1.4电致疲劳效应031 

    2.2BaTi2O5铁电材料033 

    2.2.1BaTi2O5的晶体结构033 

    2.2.2BaTi2O5的制备034 

    2.2.3BaTi2O5的应用036 

    2.3铁电陶瓷基光子晶体036 

    2.3.1铁电陶瓷基光子晶体的制备方法037 

    2.3.2铁电陶瓷基光子晶体的应用040 

    思考题040 

    参考文献041 

     

    3章热释电陶瓷材料043 

    3.1热释电陶瓷材料的性能参数044 

    3.1.1热释电效应044 

    3.1.2热释电系数p044 

    3.1.3体积比热容CV045 

    3.1.4相关优值045 

    3.2热释电陶瓷材料的种类045 

    3.3热释电陶瓷材料的应用047 

    思考题050 

    参考文献051 

     

    4章压电陶瓷材料052 

    4.1压电陶瓷材料的性能参数054 

    4.1.1机械品质因数054 

    4.1.2机电耦合系数055 

    4.1.3弹性系数055 

    4.1.4压电常数056 

    4.1.5压电陶瓷场致疲劳特性057 

    4.2压电陶瓷材料的应用061 

    4.2.1在水声技术中的应用061 

    4.2.2在声技术中的应用062 

    4.2.3在高电压发生装置中的应用063 

    4.2.4在滤波器中的应用064 

    4.2.5在电声设备中的应用064 

    4.2.6高温压电驱动器065 

    4.2.7高温能量回收器067 

    4.2.8其他应用068 

    4.3钛酸铅基压电陶瓷材料070 

    4.3.1Bi(Me)O3-PbTiO3压电陶瓷材料070 

    4.3.2锆钛酸铅基压电陶瓷材料072 

    4.4钛酸钡基无铅压电陶瓷材料074 

    4.4.1离子掺杂改性075 

    4.4.2多组元掺杂改性076 

    4.4.3烧结助剂改性079 

    思考题079 

    参考文献080 

     

    5章透明陶瓷材料084 

    5.1陶瓷透明的影响因素085 

    5.1.1气孔率085 

    5.1.2晶界结构085 

    5.1.3原料086 

    5.1.4晶粒尺寸086 

    5.1.5表面加工光洁度086 

    5.2透明陶瓷的应用087 

    5.2.1在照明方面的应用087 

    5.2.2在激光方面的应用087 

    5.2.3闪烁陶瓷087 

    5.3激光透明陶瓷087 

    5.3.1Nd:YAG激光透明陶瓷088 

    5.3.2高熔点倍半氧化物激光透明陶瓷088 

    5.3.3激光透明陶瓷的显微结构089 

    5.4非氧化物透明陶瓷089 

    5.4.1AlN透明陶瓷089 

    5.4.2AlON透明陶瓷090 

    5.4.3α-Sialon透明陶瓷090 

    5.5高温透波陶瓷093 

    5.5.1熔融石英及其复合透波陶瓷093 

    5.5.2多孔硅酸钇透波陶瓷094 

    5.5.3石英纤维复合透波陶瓷材料096 

    5.5.4石英纤维/石英复合透波陶瓷材料097 

    5.5.5氧化铝纤维增强氧化物透波陶瓷材料099 

    5.5.6氮化物纤维/氮化物透波陶瓷材料100 

    5.5.7透波陶瓷涂层材料100 

    思考题101 

    参考文献102 

     

    6章光电陶瓷材料105 

    6.1太阳能电池材料105 

    6.1.1一代太阳能电池106 

    6.1.2二代太阳能电池106 

    6.1.3三代太阳能电池107 

    6.1.4Sb2S3太阳能电池110 

    6.1.5氧化锌基阵列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115 

    6.2无机紫外光电探测器材料121 

    6.2.1金属氧化物122 

    6.2.2金刚石123 

    思考题124 

    参考文献124 

     

    7章导陶瓷材料131 

    7.1导材料的导机制132 

    7.1.1库柏对的形成132 

    7.1.2导形成机制133 

    7.1.3BCS理论的缺陷134 

    7.1.4BCS理论的修正135 

    7.2导材料的导性能136 

    7.2.1零电阻效应136 

    7.2.2完全抗磁性137 

    7.2.3Josephson效应137 

    7.2.4同位素效应137 

    7.2.5导临界参数138 

    7.3导材料的分类138 

    7.4导陶瓷材料的应用139 

    7.4.1导磁体140 

    7.4.2约瑟夫森结140 

    7.4.3磁悬浮141 

    7.4.4导限流器141 

    7.4.5导直流感应加热设备142 

    7.4.6导变压器142 

    7.4.7导电机143 

    7.5铜基导陶瓷材料144 

    7.5.1结构145 

    7.5.2高温高压对铜基导陶瓷材料的作用145 

    7.5.3铜基导陶瓷材料体系146 

    7.6铋基导陶瓷材料149 

    7.6.1结构150 

    7.6.2铋基导陶瓷材料的制备150 

    思考题152 

    参考文献152 

     

    8章磁性陶瓷材料154 

    8.1磁性陶瓷的磁学性能154 

    8.1.1磁滞回线156 

    8.1.2磁导率μ157 

    8.1.3大磁能积(BH)ma157 

    8.1.4损耗系数和品质因数157 

    8.2磁性陶瓷的种类158 

    8.2.1软磁铁氧体158 

    8.2.2硬(永)磁铁氧体158 

    8.2.3微波铁氧体159 

    8.2.4磁致伸缩铁氧体159 

    8.2.5矩磁铁氧体159 

    8.2.6磁泡铁氧体159 

    8.3稀土永磁陶瓷材料160 

    8.3.1提高稀土永磁体电阻率的缘技术及机理160 

    8.3.2高电阻率复合稀土永磁体的成型技术162 

    8.3.3高电阻率热压磁体162 

    8.3.4高电阻率烧结永磁体163 

    8.4纳米复相永磁材料165 

    8.4.1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的耦合机理165 

    8.4.2纳米复相永磁材料的制备方法165 

    8.4.3合金对纳米复相永磁材料性能的影响166 

    思考题167 

    参考文献167 

     

    9章生物陶瓷材料169 

    9.1生物陶瓷材料的分类169 

    9.1.1生物吸收性陶瓷材料169 

    9.1.2生物活性陶瓷材料170 

    9.1.3生物惰性陶瓷材料170 

    9.2生物陶瓷的应用171 

    9.2.1医用生物陶瓷材料171 

    9.2.2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材料173 

    9.2.3生物陶瓷材料在活髓保存术中的应用175 

    9.3生物陶瓷3D打印技术178 

    9.3.13D打印生物陶瓷材料178 

    9.3.2生物陶瓷3D打印性能优化179 

    9.3.3生物陶瓷骨成型技术180 

    思考题181 

    参考文献182 

     

    10章热敏陶瓷材料186 

    10.1PTC热敏陶瓷材料187 

    10.1.1PTC热敏陶瓷材料的基本特性187 

    10.1.2PTC热敏陶瓷材料的种类189 

    10.1.3PTC热敏陶瓷材料的应用190 

    10.2NTC热敏陶瓷材料193 

    10.2.1NTC热敏陶瓷材料的电阻-温度特性193 

    10.2.2NTC热敏陶瓷材料的种类及其应用193 

    10.3CTR热敏陶瓷材料194 

    思考题195 

    参考文献195 

     

    11章湿敏陶瓷材料196 

    11.1湿敏陶瓷材料的特性196 

    11.2湿敏陶瓷材料的种类197 

    11.2.1TiO2基湿敏陶瓷材料197 

    11.2.2SnO2基湿敏陶瓷材料198 

    11.2.3石墨烯湿敏陶瓷材料200 

    11.2.4其他湿敏陶瓷材料207 

    11.3湿敏陶瓷材料的应用208 

    思考题209 

    参考文献209 

     

    12章气敏陶瓷材料211 

    12.1气敏陶瓷材料的特性212 

    12.1.1灵敏度212 

    12.1.2选择性212 

    12.1.3稳定性213 

    12.1.4初始特性213 

    12.1.5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213 

    12.1.6加热电压和电流213 

    12.2乙醇检测金属氧化物基气敏陶瓷材料214 

    12.2.1检测机理与影响因素214 

    12.2.2乙醇金属氧化物型气敏陶瓷材料219 

    12.3苯系物检测气敏陶瓷材料228 

    12.3.1苯系物气敏陶瓷材料及气敏性能228 

    12.3.2气敏响应理论与改性机理232 

    12.4甲烷检测气敏陶瓷材料233 

    12.4.1气敏型甲烷传感器的分类与原理234 

    12.4.2甲烷气敏陶瓷材料的种类236 

    12.5氨气检测气敏陶瓷材料239 

    12.5.1金属氧化物239 

    12.5.2金属硫化物239 

    12.5.3碳材料240 

    12.5.4气敏响应理论与改性机理240 

    思考题241 

    参考文献242 

     

    13章压敏陶瓷材料248 

    13.1压敏陶瓷材料的特性248 

    13.2ZnO压敏陶瓷材料249 

    13.2.1ZnO压敏陶瓷的晶界特性250 

    13.2.2ZnO压敏陶瓷材料体系252 

    13.2.3ZnO-Bi2O3压敏陶瓷材料的改性252 

    13.3SnO2压敏陶瓷材料253 

    13.3.1SnO2压敏陶瓷的致密化253 

    13.3.2SnO2压敏陶瓷的掺杂254 

    13.4TiO2压敏陶瓷材料254 

    13.4.1制备工艺的影响254 

    13.4.2掺杂剂的影响256 

    13.5其他压敏陶瓷材料257 

    思考题258 

    参考文献258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