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机械动力学 第二版第2版 张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研究生教学用书
  • 正版图书 品质保障
    • 作者: 张策著 | 张策编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张策著| 张策编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开本:16开
    • ISBN:9787137371515
    • 版权提供:高等教育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Machinery Dynamics

    平装: 449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040230642

    条形码: 9787040230642

    商品尺寸: 22.8 x 17 x 1.8 cm

    商品重量: 581 g

    品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动力学》是在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主要阐述机械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机械动力学》除绪论外,括四篇:机械刚体动力学、机械振动学基础、机械弹性动力学、数值方法与常用软件。《机械动力学》可作为硕士研究生课程和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师和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绪论

    0.1 机械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0.2 机械动力学的发展简史

    0.3 研究机械动力学的重要意义和本书内容简介

    参考文献


    第*篇 机械刚体动力学

    第*章 平面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1.1 平面连杆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1.2 平面凸轮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1.3 工程实例——飞剪的动态静力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平面机构的平衡

    2.1 概述

    2.2 质量代换法

    2.3 曲柄滑块机构的摆动力部分平衡

    2.4 平面连杆机构的完全平衡

    2.5 平面连杆机构的优化综合平衡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单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

    3.1 概述

    3.2 作用在机械上的力

    3.3 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的动力学方程

    3.4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方法

    3.5 稳定运动状态的动力学分析

    3.6 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学

    4.1 二自由度机械系统动力分析

    4.2 二自由度机械手的动力学问题

    4.3 机器人操作机的动力学问题简介 

    参考文献


    第二篇 机械振动学基础

    第五章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5.1 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

    5.2 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6.1 二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的建立

    6.2 二自由度系统的无阻尼自由振动 

    6.3 二自由度系统在简谐激励下的受迫振动


    第七章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7.1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方程

    7.2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方程的解耦理论

    7.3 用振型叠加法求系统对激励的响应

    7.4 机械振动理论的进一步介绍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振动分析

    8.1 有限元法简介

    8.2 一维单元一杆单元和梁单元

    8.3 二维单元与平面问题的有限元法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机械弹性动力学

    第九章 轴和轴系的振动

    9.1 概述

    9.2 轴系的扭转振动固有频率计算

    9.3 轴的横向振动临界转速计算(传递矩阵法) 

    9.4 轴的横向振动临界转速计算(有限元法) 

    9.5 转子动力学概述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凸轮机构弹性动力学

    10.1 概述

    10.2 高速凸轮机构常用运动规律

    10.3 凸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10.4 凸轮机构的弹性动力分析

    10.5 凸轮机构的动力学设计 

    10.6 工程实例:高速分度凸轮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

    11.1 概述

    11.2 单元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

    11.3 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形成

    11.4 机构的弹性动力分析

    11.5 连杆机构的综合与弹性动力响应的抑制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齿轮传动弹性动力学

    12.1 概述

    12.2 齿轮传动的动态激励

    12.3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扭转振动模型

    12.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弯曲-扭转振动模型

    12.5 齿轮传动动力学发展动态综述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行星齿轮传动弹性动力学

    13.1 直齿行星传动的平移一扭转动力学模型

    13.2 直齿行星传动的纯扭转动力学模型

    13.3 相位调谐理论与行星传动基本参数的选取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机械系统弹性动力学

    14.1 桥式起重机提升系统的动态过程分析

    14.2 轧钢机的动态过程分析

    14.3 从系统弹性动力学出发进行凸轮轮廓曲线设计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含间隙机械系统的动力学问题

    15.1 概述

    15.2 考虑运动副间隙影响的连杆机构动力分析

    15.3 含间隙分度凸轮机构的动力学问题

    15.4 含间隙机械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研究简介 

    参考文献


    第四篇 数值方法与常用软件

    第十六章 求解常微分方程组的数值方法

    16.1 龙格-库塔法

    16.2 刚性微分方程的求解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常用机械动力学软件简介

    17.1 常用的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和RecurDyn

    17.2 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和ALGOR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的子程序

    附录Ⅱ 求解超越方程的二分法和线性插值法

    附录Ⅲ 关于横越冲击特性值的推导

    附录Ⅳ 常用简谐组合运动规律 

    附录Ⅴ 行星传动啮合刚度变动量的计算

    附录Ⅵ 轮齿变形的计算

    附录Ⅶ 齿轮传动振动方程中的矩阵和列阵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始了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的研究工作,后来又将研究领域扩大到其他机构和机械系统的动力学。结合研究工作,作者较多地学习和探讨了整个机械动力学的发展历史,研究了目前机械动力学分析方法与动态设计方法的整体状况,并将自己对机械动力学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认识融入到教学中,对机械动力学教材的体系、内容和一些重要学术问题形成了自己的观点,主要有:

    1.在机械动力学发展历程中先后形成且目前仍并存着四种分析方法:静力分析(static)、动态静力分析(kineto-static)、动力分析(dynamic)和弹性动力分析(elastodynamic)。这些分析方法有着不同的基本假定,代表着不同时期所达到的分析水平,因此对这些分析方法不应孤立地加以介绍,而应当将它们给予历史的、系统的阐述。

    2.这四种分析方法和相应的设计方法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机械刚体动力学和机械弹性动力学。这样一种划分可以清晰地把同类问题组织到一起,也便于引导学生认识同类问题在基本假定、力学模型、求解方法等方面的共性。尤其在今天,机械弹性动力学迅速发展,这样一种划分有利于深化认识、加速进一步的研究。

    上述观点形成了本教材在体系上的特点。本教材第一版分为三篇:机械刚体动力学、机械振动学基础、机械弹性动力学。这一体系在第二版中基本保持不变。

    本教材融入了近20年来机械动力学飞速发展所取得的新成果(包括本课题组的成果)。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