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天地放翁——陆游传(精)叙写了一个有着深挚家国情怀,有着传奇经历、可爱性格、众多爱好与成就的陆游。
  • 百位名人系列丛书
    • 作者: 陆春祥著
    •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陆春祥著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9114144193
    • 版权提供:作家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作者陆春祥以可信的史实,生动的细节,摇曳的笔致,以及还原历史现场的表现力,叙写了一个有着深挚家国情怀,有着传奇经历、可爱性格、众多爱好与成就的陆游。这个“超人”形象,在作者斑斓温情的文字中,既是生动的“这一个”,又是“熟悉的陌生人”——这是一个由江南文化之邦、士大夫精神孕育的陆游,一个家国情怀、心心念念的陆游,一个风雨人生、坚韧前行的陆游,一个情怀高古、诗酒人生的陆游。

    001序言/致务观书

     

    001第一卷/家世记

    014第二卷/离乱记

    025第三卷/从师记

    040第四卷/考试记

    051第五卷/情爱记

    068第六卷/初官记

    094第七卷/乡居记(一)

    110第八卷/入蜀记(上)

    133第九卷/入蜀记(中)

    153第十卷/建安抚州记

    174第十一卷/乡居记(二)

    190第十二卷/严州记

    209第十三卷/乡居记(三)

    233第十四卷/修史记

    246第十五卷/老学庵记

    273第十六卷/乡居记(四)

    302第十七卷 入蜀记(下)(代后记)

     

    329附录一/陆游生平及创作简表

    348附录二/部分参考书目

    第一卷 家世记

    绍兴陆氏,系唐末由吴之嘉兴迁徙至钱塘,为避五代之乱,陆游的七世祖陆忻入赘迁至山阴鲁墟村的李姓人家,以桑麻为业,初姓李,后恢复陆姓。陆家在鲁墟,自给自足,亦耕亦读,至陆游的四世祖,高祖陆轸,科考出仕,陆家开始步入书香之家。

    按《山阴陆氏族谱》《会稽世德堂陆氏宗谱》记载,绍兴陆氏系吴郡四十九支侍郎支,唐宰相陆贽(宣公)之后,贽公五世孙谊公为拒绝钱越王之宠臣陆仁璋通谱而率族百口渡过钱塘江,避地山阴(史称“拒贵通谱”),故始迁祖应是陆谊。谊公之孙陆忻,因立山阴二十九支,后人尊忻公为山阴始祖。

    陆游在《家世旧闻》中记载了高祖陆轸以下四世及外家唐氏诸先辈的轶事遗闻,窥一斑可见全豹。

    一、爱插花之陆轸

    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己酉,陆轸领乡荐第一,五年壬子礼部复试第一,是年以榜眼及第。

    陆轸字齐卿,晚年自号朝隐子,在馆阁(北宋有昭文馆、史馆、集贤院三馆及秘阁、龙图阁,分掌经籍及编修国史等)任职几十年,累赠太傅。在陆游眼里,他这位高祖,神秘而潇洒:结交的朋友,大都性格恬然清淡,喜欢神仙方士之术,绝食辟谷数十年。太太爷爷的行事为人,影响他的一生,尤其神仙道教。

    施肩吾是唐代睦州桐庐县人,他中进士后不久,就做了道士。而陆轸对这位离他不远的高人,思之念之,而且,陆轸还做过睦州(今建德梅城)知州。陆游至少两次写到了他的高祖与施肩吾的“交集”:

     

    (太傅)公生七年,家贫未就学,忽自作诗,有神仙语,观者惊焉。尝退朝,见异人行空中,足去地三尺许,邀与俱归,则古仙人嵩山栖真施先生肩吾也。因受炼丹辟谷之术,尸解而去。

    (《渭南文集》卷二六《跋修心鉴》)

     

    陆轸的神奇,一开始就体现在少年时,没有读过书,却能突然开悟作诗,诗的内容陆游没有披露,不过,看诗的人大吃一惊,这样的场景,足以说明,一直务农的陆家,有了这样的小天才,要开始发达了。什么事都讲缘分,这不,某一天,陆轸在退朝的时候,就见到了异人,此异人在空中行走,不过,离地不高,以至于陆轸可以邀请他去家中做客。此异人就是施肩吾,他在嵩山居住,人间有如此的信仰者,必须见上一面,是鼓励还是接见?应该多种意图均有。

    果然,在第二次见面时,施真人就授予了陆轸秘籍:

     

    先太傅自蜀归,道中遇异人,自称方五,见太傅曰:先生乃西山施先生肩吾也。遂授道要。施公,睦州桐庐人。太傅晚乃自睦守挂冠,盖有缘契矣。

    (《老学庵笔记》卷五)

     

    这里的重点乃授道术,而授的结果则是,陆轸晚年做了睦州的知州,他以为,这是冥冥中的安排,他也学起了施真人,挂冠而去了。其实,陆轸在睦州工作还是勤勉努力的,并没有顾自撂挑子,否则,朝廷不会卒赠其太傅、谏议大夫。

     

    循着陆游的记述,我们再来说陆轸的工作和生活。

    宋真宗时,皇家考试是要将名字糊起来的,防止作弊。到了景祐年间,卷子上的真名还是照样要糊,但也有特例,为的是不埋没真正的人才。陆轸做会稽知州,考试完毕,考试院发榜前,将试卷一一拆开,陆轸说:为什么不见项堂长的名字呢?这个项堂长,是考试院的职事,文章写得非常好,已经很有名气了。工作人员紧接着就将项的文章翻出,陆轸阅后,立即将其选作第一名,后面的依次排名,最后一名去掉。这个举动,足见陆轸的工作方法干脆果断。

    陆轸辟谷二十几年。辟谷时,当然不是完全不吃东西,他也偶尔喝酒,或者吃一些山果之类。既然要喝,就要尽兴,喝到九分九时,他会将花插在帽子上,走来走去,根本不在乎别人说什么。陆游的父亲陆宰在给陆游说他曾祖插花这个细节时,小陆游很好奇,歪着头问:前辈们在宴会的时候都要戴着帽吗?陆宰摸摸胡须,笑着答:是的,他们平时着装都中规中矩,出游或者聚会,喝茶喝酒,就会换上便服、便帽,冬天多穿棉袄,夏天则着浅色衬衫。而陆游那时候流行穿的背子(直领对襟,两侧从腋下起不缝合,多罩在其他衣服外穿),陆轸时代则还没有出现呢。陆轸退休时,立即换上道衣道袍,完全一副道士打扮。退休官员这般打扮,和平民百姓明显有区别。王安石退休后,居住在金陵山中,他也不闲着,便衫,便帽,天天骑着驴到处跑。

    其实,男人戴花,在古代并不稀奇,唐代新科进士,他们赶赴琼林宴时,都要隆重戴花。在两宋,男子戴花似乎是个时尚。宋徽宗每次出游,都是御裹小帽,簪花,乘马。翻翻《水浒传》,那些好汉很多都喜欢花:浪子燕青,鬓边长插四季花;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芙蓉花;短命二郎阮小五,鬓边插朵石榴花;蔡庆,干脆诨号就是一枝花,因为他生来爱戴一枝花。苏轼也戴花,不过是酒醉时。他有一首《吉祥寺赏牡丹》,别有一番情趣:“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赏花喝酒,酒喝多了,顺手摘朵花戴在头上回家去,一路上跌跌撞撞,路人围观,沿街人家的女子都卷起窗帘看他。

    自然,陆游自己喝高了,也插花戴,这个后面说。

    在陆游眼中,操着一口绍兴方言的高祖陆轸,性格直爽,即便是对皇帝,也是有一说一。在馆阁时,他去向仁宗皇帝汇报工作,说着说着就激动了起来,他用笏板指着仁宗的帝座说:天下有多少奸雄盯着您的宝座呀,陛下必须好好工作,才能长久地保住这个位置!

    二、王安石的学生陆佃

    陆轸的两个儿子,长子陆琪,曾为官袁州万载县令(今江西万载县);次子陆珪,做过湖州武康(今德清)县尉,信州(今江西上饶信州区)司法参军,杭州南新县(今富阳万市)、明州奉化县(今宁波奉化区)知县,睦州录事参军等,后为国子监博士。

    陆游几乎没怎么写他的曾祖陆珪,陆珪死后,朝廷赠太尉。

    据《山阴陆氏族谱》记载,天圣四年(1026),陆轸选中吼山北麓魏家山之阳的山水间建造宅第。庆历二年(1042)十月,陆珪做了一件家族迁居的大事,就是将家从山阴之鲁墟迁到会稽之吼山,鲁墟旧宅,则舍为法云寺,建中靖国元年(1101),朝廷赐法云寺为功德院。

    陆珪有四个儿子,陆佖、陆佃、陆傅、陆倚,因此,吼山的宅院规模比较大,陆家甚至还在吼山北麓建起了家庙,宋徽宗特赐名为“东山寿宁院”。

    在北宋,陆佃显然也是个响亮的名字,陆游也对他的祖父念念不忘,他在《家世旧闻》上卷中,差不多用一大半的篇幅写了陆佃的各种传奇。

     

    陆佃,经学大家,王安石弟子。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登第,历官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侍郎,以龙图阁待制知颍州、邓州、江宁府,徽宗朝,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丞、左丞御史。罢知亳州而卒,后赠太师,封楚国公。

    对祖父的诞生,陆游骄傲地写着:爷爷生在山阴郊外的鲁墟故居,高祖陆轸看着这位爱孙,曾这样赞叹:这孩子,日后一定会为我们陆家带来荣誉!高祖甚至还替这位爱孙取了小名“荣”。

    然而,陆游的这位爷爷,少年的时候,身体却十分瘦弱,瘦得竟有些让人害怕。某天,陆佃忽然做了个梦,一老头对他说:我是老聃,我和你有缘分,我会治好你的病。话一说完,老聃的手就伸进了陆佃的肚子,将他的肠胃取出,放到流泉中去洗涤了一番,又将洗净的肠胃装进陆佃的腹腔中。陆佃醒来,肚子还觉得隐隐痛,不过,从此以后,他的肠胃就好了,人也长得壮实起来。

    洗肠胃确实有些神奇。不过,晚年的陆佃被贬亳州时,他去了太清宫,看见道观里的老聃,忽然就记起了年少时的这个梦。

    陆佃遇事沉得住气。他登第时,其中第四名叫张中的人,在殿廷上就高兴得不得了,他拉着陆佃的手说:如何让乡亲们知道我们考中的事呢?陆佃没有回答他。回乡后,陆佃对好朋友说了这个事,并叹息地预测道:这张中成不了大器的。果然,张中做了宁波象山的县尉,因为违反外交规定,和高丽人朴寅亮私下和诗唱和,被免掉了职务,并且,从此一生他都做不了官。

    陆佃拜王安石为师的事情,动静不小,必须先说一下。《宋史·陆佃传》,一开始就写了陆佃学习和拜师这件事:

     

    陆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人。居贫苦学,夜无灯,映月光读书。蹑从师,不远千里。过金陵,受经于王安石。

     

    这简短的开头,耐人寻味。

    从陆轸开始,到陆珪,再到陆佃出生和成长,家境居然还是“贫”,完全靠薪俸生活,拖家带口的,估计陆家真的只剩书香了。少年或者青年陆佃,面对此境,并没有埋怨和牢骚,点不起油灯,那就借月光,喜爱读书的人,不会找不读的理由。陆佃千里拜师,居然穿着草鞋。从山阴到金陵,崇山峻岭,山路蜿蜒,曲曲折折,陆佃跋山涉水,一点也不觉得苦,他要去拜心目中的大师,力量无限,不想,某次过河时,不小心被水冲得好远,差一点就要了小命。而当满身泥泞一身狼狈的好学有志青年站在王大师面前时,王顿时被感动。

    按说,陆佃有如此名师且高位的王安石,前途应该一片光明,可事实却不是如此。《宋史》接下来花了不少的篇幅写陆佃与王老师之间的事,看他如何对待处理:

     

    熙宁三年,应举入京。适安石当国,首问新政,佃曰:“法非不善,但推行不能如初意,还为扰民,如青苗是也。”安石惊曰:“何为乃尔?吾与吕惠卿议之,又访外议。”佃曰:“公乐闻善,古所未有,然外间颇以为拒谏。”安石笑曰:“吾岂拒谏者?但邪说营营,顾无足听。”佃曰:“是乃所以致人言也。”明日,安石召谓之曰:“惠卿云:‘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已遣李承之使淮南质究矣。”既而承之还,诡言于民无不便,佃说不行。安石以佃不附己,不复咨以政。

    更先朝法度,去安石之党,士多讳所从。安石卒,佃率诸生哭而祭之,识者嘉其无向背。迁吏部侍郎,以修撰《神宗实录》徙礼部。数与史官范祖禹、黄庭坚争辩,大要多是(王)安石,为之晦隐。(黄)庭坚曰:“如公言,盖佞史也。”佃曰:“尽用君意,岂非谤书乎!”

     

    看三个关键字“不附己”,陆佃的“不附”王安石,是以他们对变法中出现的弊端的不同态度而体现的。平心而论,王安石变法,也是出于公心,但从变法的实践看,依然有许多的不如意,比如这次讨论中的“青苗法”,就给百姓增加了负担,而作为主导变法者,他自认为万无一失,别人的意见,偏激的居多,不值得采纳,根本不用去听。对此,陆佃立即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就是别人议论老师的主要原因。不过,王安石终究是从陆佃的话里听出了一些话,第二天再和陆佃讨论,并说已经派人去淮南调查昨天谈到的细节,看到底有没有私人收债要送鸡送猪的情况。不想,这个派去的李承之并不是陆佃,他调查回来向王安石汇报:根本没那样的事!新法实施,一切都好,百姓非常欢迎!

    自然,王安石不会任用陆佃这样的学生,即便他刻苦勤勉。

    王安石变法失败,人人远而避之,但陆佃不避。两个细节,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师生关系中浓浓的情感。

    一个细节是,王安石去世,陆佃带着学生哭而祭之。陆佃的哭,是真哭,他为失去一位好老师而哭,尽管老师在变法中没有任用他,对陆佃来说,工作和感情,两码事。

    另一个细节为,在编写《神宗实录》时,对于王安石的过失,陆佃与另外的史官争论,认为不必要写上去,要适当隐晦,黄庭坚说:如果像你说的那样,那不就成了吹捧人的历史了?陆佃针锋相对:如果都按你们的意思写,那不就成了诽谤人的历史了?

    陆佃的脑子里,自有他的尺度,那就是以事实为准绳,适当地为尊者讳,难道不可以吗?尤其那些无关紧要扯不清的乱麻事。

    或许,这样的性格,也是后来他被奸臣打入元祐党籍的重要原因吧。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