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正版]全2册 物权 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 上下册 第二版 崔建远 民法物权民法典物权编 法学民法物权法
  • 正版书籍
    • 作者: 罗翔著
    •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友一个图书专营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罗翔著
    • 出版社: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8378994115
    • 版权提供:中国法制出版社

             店铺公告

      为保障消费者合理购买需求及公平交易机会,避免因非生活消费目的的购买货囤积商品,抬价转售等违法行为发生,店铺有权对异常订单不发货且不进行赔付。异常订单:包括但不限于相同用户ID批量下单,同一用户(指不同用户ID,存在相同/临近/虚构收货地址,或相同联系号码,收件人,同账户付款人等情形的)批量下单(一次性大于5本),以及其他非消费目的的交易订单。

    温馨提示:请务必当着快递员面开箱验货,如发现破损,请立即拍照拒收,如验货有问题请及时联系在线客服处理,(如开箱验货时发现破损,所产生运费由我司承担,一经签收即为货物完好,如果您未开箱验货,一切损失就需要由买家承担,所以请买家一定要仔细验货),

    关于退货运费:对于下单后且物流已发货货品在途的状态下,原则上均不接受退货申请,如顾客原因退货需要承担来回运费,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非破损问题)可在签收后,联系在线客服。

      本店存在书、古旧书、收藏书、二手书等特殊商品,因受采购成本限制,可能高于定价销售,明码标价,介意者勿拍!

    1.书籍因稀缺可能导致售价高于定价,图书实际定价参见下方详情内基本信息,请买家看清楚且明确后再拍,避免价格争议!

    2.店铺无纸质均开具电子,请联系客服开具电子版

     

    书名: 物权:规范与学说 上册ISBN编号: 9787302590118定价: 168.00元

    书名: 物权:规范与学说 下册ISBN编号: 9787302589716定价: 158.00元

     

    基本信息

     书名:  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册)(第二版)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ISBN号:  9787302590118

    内容简介

    《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下册)(2011年)入选“三个一百创新图书出版工程”,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的规定,阐释了物权及物权法的概念,介绍了物权法及物权法学的体系,分析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描述了物权法的发展和中国物权法的制定,依次介绍和讨论了物权的类型、物权的客体、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变动、物权的保护、占有、所有权总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及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养殖权、捕捞权诸用益物权,以及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诸担保物权。本书适于法学硕士生、博士生学习之用,也为司法实务人员工作提供必备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崔建远,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凯原”学者,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研究会会长,先后在吉林大学法律系取得法学学士、法学硕士,2000年在美国FRANKLIN PIERCE LAW CENTER高访1年,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4篇,被评为第二届杰出中青年法学家,荣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所著《物权:规范与学说》入选“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准物权研究》荣获司法部第二届法学教材与法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首届中国优秀法学科研成果二等奖;《论争中的渔业权》荣获司法部第三届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物权法》(第二版)荣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奖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一等奖;《土地上的权利群论纲》和《论归责原则与侵权责任方式的关系》分别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水权与民法理论及物权法典的制定》荣获第四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等。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物权法的概念1


    一、 物权法的界定1


    二、 物权法的性质1


    第二节物权法的体系3


    一、 《民法典》“第二编物权”为物权法的“大本营”3


    二、 《民法典》“物权编”的体系4


    三、 债法与物权法的关联4


    四、 余论: 物权法学的体系6


    第三节物权法的基本原则7


    一、 物权法基本原则概述7


    二、 物权法上的意思自治11


    三、 物权法的社会政治原则13


    四、 物权法的结构原则23


    五、 物权法的效率原则23


    六、 物权法的和谐原则25


    第四节物权法的发展27


    一、 物权法发展的概观27


    二、 所有权的社会化27


    三、 物权的价值化28


    四、 物权类型逐渐增加28


    五、 物权法的国际化28


    六、 物权和债权的相对化29


    第五节中国物权法的制定29


    一、 1949年以前的中国物权立法29


    二、  1949年至1956年的中国物权立法29


    三、 1956年至1986年的中国物权立法30


    四、 1986年至2007年的中国物权立法31


    五、 从《物权法》到《民法典》“物权编”32


    六、 《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36


    物权: 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册)(第二版)目录第二章物权通论37


    第一节物权的概念37


    一、 物权的界定37


    二、 物权的性质38


    第二节物权的类型41


    一、 物权法定主义41


    二、 物权的种类49


    三、 物权的分类51


    第三节物权的客体59


    一、 一物一权主义59


    二、 物权客体的分类67


    三、 附论: “三阶层客体理论”及其评论78


    第四节物权的效力83


    一、 物权效力概述83


    二、 物权的排他效力87


    三、 物权的优先效力87


    四、 物权的追及效力92


    五、 物权请求权93


    第三章物权变动94


    第一节物权变动概述94


    一、 物权变动的概念94


    二、 物权变动的原因97


    第二节物权变动的模式98


    一、 物权变动模式概述98


    二、 债权意思主义98


    三、 物权形式主义98


    四、 债权形式主义99


    五、 多元混合模式99


    六、 关于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的简要评论103


    七、 中国法没有采取物权形式主义的模式105


    八、 立法论: 中国民事立法不宜采纳物权行为理论198


    第三节物权变动的公示与公信212


    一、 公示原则212


    二、 公信原则215


    三、 确立公信原则的机理219


    四、 公信原则的适用范围220


    第四节不动产物权的变动225


    一、 不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225


    二、 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226


    三、 非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不动产物权变动268


    第五节动产物权的变动325


    一、 动产物权的变动概述325


    二、 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动产物权变动328


    三、 非基于法律行为而生的动产物权变动356


    第四章物权保护388


    第一节物权保护概述388


    一、 公法对物权的保护及其方式388


    二、 私法对物权的保护及其方式391


    三、 法律平等保护物权原则400


    第二节物权保护的程序性路径及方式406


    一、 物权保护的程序性路径及方式概述406


    二、 程序性路径及方式406


    第三节权利推定408


    一、 为动产占有人的利益而为的权利推定409


    二、 与不动产登记簿相联系的权利推定409


    第四节物权确认请求权410


    一、 物权确认请求权的定性与定位410


    二、 权利人和确认人412


    三、 物权确认请求权的内容412


    四、 物权确认请求权与诉讼时效412


    第五节物权请求权413


    一、 物权请求权的概念413


    二、 物权请求权存在的必要性418


    三、 物的返还请求权456


    四、 排除妨害请求权459


    五、 消除危险请求权462


    六、 恢复原状请求权469


    第五章占有479


    第一节占有概述479


    一、 占有的概念479


    二、 占有意思481


    三、 占有的本质482


    四、 占有的主体484


    五、 占有与持有484


    六、 占有的功能485


    第二节占有的分类486


    一、 有权占有与无权占有486


    二、 善意占有与恶意占有487


    三、 自主占有与他主占有488


    四、 直接占有与间接占有489


    五、 自己占有与辅助占有491


    六、 单独占有与共同占有494


    七、 其他分类495


    第三节占有状态的推定496


    一、 占有状态推定概述496


    二、 自主占有的推定496


    三、 善意占有的推定496


    四、 和平占有、公然占有的推定497


    五、 继续占有的推定497


    六、 无过失占有的推定497


    第四节占有的变更498


    一、 占有状态变更概述498


    二、 他主占有变为自主占有498


    三、 自主占有变为他主占有499


    四、 善意占有变为恶意占有499


    五、 直接占有变为间接占有499


    六、 公然占有变为隐秘占有499


    七、 隐秘占有变为公然占有499


    八、 继续占有变为不继续占有499


    第五节占有的取得500


    一、 直接占有的取得500


    二、 间接占有的取得501


    三、 占有继受取得的效力501


    第六节占有的效力503


    一、 占有权利的推定503


    二、 动产物权的善意取得505


    三、 占有回复关系505


    四、 占有的保护513


    第七节占有的消灭522


    一、 直接占有的消灭522


    二、 间接占有的消灭523


    第六章所有权总论524


    第一节所有权的概念、地位与作用524


    一、 所有权的界定524


    二、 所有权的法律性质525


    三、 所有权的地位与作用539


    第二节所有权的内容540


    一、 所有权的积极权能540


    二、 所有权的消极权能541


    第三节所有权的限制542


    一、 私法上的限制542


    二、 公法上的限制546


    第四节所有权的种类547


    一、 国家所有权547


    二、 集体所有权568


    三、 私人所有权576


    四、 法人所有权579


    第七章建筑物区分所有权587


    第一节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587


    一、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界定587


    二、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性质589


    三、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必然性591


    第二节专有权592


    一、 专有权的概念592


    二、 专有权的客体592


    三、 专有部分的范围595


    四、 专有部分的使用、修缮、管理、维护596


    第三节共有权597


    一、 共有权的概念597


    二、 共有部分的构成与法律性质598


    三、 共有部分的分类600


    四、 共有部分的具体考察601


    五、 共有权的内容611


    第四节共同管理权616


    一、 共同管理权的概念616


    二、 共同管理权的内容617


    三、 共同管理权的落实途径(Ⅰ)——组织保障: 业主大会


    及业主委员会624


    四、 共同管理权的落实途径(Ⅱ)——委托制度的保障: 物业


    服务企业或其他管理人630


    第八章相邻关系637


    第一节相邻关系概述637


    一、 相邻关系的概念637


    二、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中的相邻关系的特色639


    三、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640


    四、 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适用641


    第二节对不动产所有权限制的根据643


    第三节相邻关系的类型644


    一、 用水、排水的相邻关系644


    二、 相邻通行关系647


    三、 利用相邻不动产的关系648


    四、 相邻通风、采光、日照的关系649


    五、 不可量物侵入的相邻关系651


    六、 相邻不动产安全的关系652


    七、 利用相邻不动产时尽量避免损害653


    第九章共有655


    第一节共有概述655


    一、 共有的概念655


    二、 共有的类型657


    第二节按份共有660


    一、 按份共有及份额概述660


    二、 按份共有的内部关系662


    三、 按份共有的外部关系680


    第三节共同共有682


    一、 共同共有的概念682


    二、 共同共有的类型682


    三、 共同共有的内部关系684


    四、 共同共有的外部关系686


    五、 共同共有的消灭686


    六、 共同共有物的分割687


    第四节准共有687


    一、 准共有的概念与法律根据687


    二、 准共有的法律性质687


    参考文献689


     

    基本信息

     书名:  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下册)(第二版)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

     ISBN号:  9787302589716

    内容简介

    《物权: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上、下册)(2011年)入选“三个一百创新图书出版工程”,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版在第一版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的规定,阐释了物权及物权法的概念,介绍了物权法及物权法学的体系,分析了物权法的基本原则,描述了物权法的发展和中国物权法的制定,依次介绍和讨论了物权的类型、物权的客体、物权的效力、物权的变动、物权的保护、占有、所有权总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共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居住权、地役权及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养殖权、捕捞权诸用益物权,以及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诸担保物权。本书适于法学硕士生、博士生学习之用,也为司法实务人员工作提供必备参考用书。

    目录

    第十章用益物权总论1


    第一节用益物权的概念1


    一、 用益物权的界定1


    二、 用益物权的法律性质1


    第二节用益物权的分类4


    一、 概说4


    二、 典型用益物权与准物权4


    三、 有偿用益物权与无偿用益物权5


    四、 无从属性用益物权与有从属性用益物权5


    五、 让与性用益物权与限制让与用益物权5


    第三节用益物权与相关权利6


    一、 用益物权与所有权6


    二、 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7


    第四节用益物权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10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或土地经营权与有关权利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


    协调10


    二、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有关权利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13


    三、 宅基地使用权与有关权利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15


    四、 海域使用权与相关物权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16


    五、 地役权与用益权之间的效力冲突及其协调19


    第十一章土地承包经营权22


    第一节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22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界定22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23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精神实质27


    四、 农村土地承包的原则28


    第二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29


    一、 概述29


    二、 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设立土地承包经营权30


    第三节农地“三权分置”模式下的土地经营权35


    一、 “三权分置”的基本含义与创设根源35


    二、 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说之反驳37


    三、 土地经营权制度具有法理依据39


    四、 对土地经营权的定性和定位41


    五、 《民法典》新创了一种权利产生的机制44


    六、 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设立“四荒”土地经营权44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47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权利47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义务59


    第五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61


    一、 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事由61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程序性要求63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消灭的法律后果64


    物权: 规范与学说——以中国物权法的解释论为中心(下册)(第二版)目录第十二章建设用地使用权65


    第一节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65


    一、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界定65


    二、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类型66


    三、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77


    四、 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有关权利的辨析88


    第二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90


    一、 建设用地使用权取得概述90


    二、 行政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90


    三、 出让的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取得91


    第三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效力109


    一、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权利109


    二、 建设用地使用权人的义务127


    第四节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128


    一、 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事由128


    二、 建设用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133


    第十三章宅基地使用权135


    第一节宅基地使用权概述135


    一、 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135


    二、 宅基地使用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140


    第二节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141


    一、 概述141


    二、 宅基地使用权的设立142


    三、 宅基地使用权取得的时间点143


    第三节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144


    一、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144


    二、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147


    第四节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148


    一、 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事由148


    二、 宅基地使用权消灭的法律后果149


    第十四章居住权150


    第一节居住权概述150


    一、 居住权的界定150


    二、 居住权的类型150


    三、 生活性居住权的法律性质153


    四、 居住权制度的必要性155


    第二节居住权的取得156


    一、 居住权取得概述156


    二、 以书面形式的居住权合同设立居住权156


    三、 以遗嘱方式设立居住权159


    第三节居住权的效力159


    一、 占有住宅159


    二、 使用住宅160


    三、 受到限定的收益权161


    四、 不得转让、继承161


    第四节居住权的消灭162


    一、 居住权消灭的事由162


    二、 注销居住权登记162


    第十五章海域使用权164


    第一节海域使用权的概念164


    一、 海域使用权的界定164


    二、 海域使用权的法律性质164


    第二节海域使用权的取得170


    一、 海域使用权概述170


    二、 海域使用权设立的程序171


    三、 海域使用权的母权172


    四、 海域使用权设立的登记172


    第三节海域使用权的效力173


    一、 概述173


    二、 海域使用权人的权利173


    三、 海域使用权人的义务175


    第四节海域使用权的消灭176


    一、 消灭的事由176


    二、 海域使用权消灭的法律效果177


    第十六章地役权178


    第一节地役权概述178


    一、 地役权的概念178


    二、 地役权与相邻关系191


    三、 地役权与建设用地使用权192


    第二节地役权制度的历史沿革194


    第三节地役权的分类198


    一、 地役权的种类198


    二、 地役权的分类199


    第四节地役权的取得200


    一、 概述200


    二、 通过地役权合同设立地役权201


    第五节地役权的效力205


    一、 地役权人的权利与义务205


    二、 供役地权利人的权利与义务210


    第六节地役权的消灭212


    一、 地役权的消灭事由212


    二、 地役权消灭的法律后果214


    第十七章准物权215


    第一节准物权总论215


    一、  准物权的概念215


    二、 准物权的类型224


    三、 准物权与用益物权224


    四、 准物权的取得225


    五、 准物权的物权效力244


    六、 准物权的消灭246


    第二节矿业权248


    一、 矿业权的概念248


    二、 探矿权的内容254


    三、 采矿权的内容258


    四、 矿业权的转让261


    第三节取水权264


    一、 取水权的概念264


    二、 取水权的主体273


    三、 取水权的设立277


    四、 取水权的优先权277


    五、 取水权的转让282


    第四节渔业权285


    一、 渔业权的概念285


    二、 渔业权的性质289


    三、 渔业权的主体294


    四、 渔业权的取得295


    五、 渔业权的内容295


    六、 渔业权的物权效力299


    第十八章担保物权总论303


    第一节担保物权概述303


    一、 担保物权的概念303


    二、 担保物权与人的担保312


    三、 担保物权与金钱担保313


    四、 担保物权与所有权保留316


    五、 担保物权的社会作用317


    六、 担保物权的类型319


    第二节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333


    一、 概述333


    二、 主债权333


    三、 利息333


    四、 违约金334


    五、 损害赔偿金335


    六、 保管担保财产的费用335


    七、 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335


    第三节担保物权与人的担保的并存336


    一、 概述336


    二、 《民法典》第392条及《担保制度解释》的几层意思337


    第四节担保物权的消灭375


    一、 担保物权消灭的事由375


    二、 担保物权消灭的法律后果376


    第十九章抵押权377


    第一节抵押权概述377


    一、 抵押权的界定377


    二、 抵押权的性质377


    三、 抵押权的标的物390


    第二节抵押权的取得394


    一、 抵押权取得概述394


    二、 抵押权的设立398


    第三节抵押权的效力(Ⅰ)414


    一、 概述414


    二、 抵押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的范围414


    第四节抵押权的效力(Ⅱ)429


    一、 在同一抵押物上设立多个抵押权的权利429


    二、 在抵押物上设立用益物权的权利431


    三、 出租抵押物的权利431


    四、 出借抵押物433


    五、 转让抵押物的权利434


    第五节抵押权的效力(Ⅲ)448


    一、 抵押权的顺位权448


    二、 抵押权的处分456


    三、 抵押权的保全458


    四、 物权请求权461


    五、 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463


    六、 抵押权的实行464


    第六节抵押权的消灭474


    一、 抵押权消灭的事由474


    二、 抵押权消灭的效果478


    第七节特殊抵押权478


    一、 共同抵押权478


    二、 财团抵押权483


    三、 浮动抵押权484


    四、 最高额抵押权493


    五、 所有人抵押权512


    第二十章质权515


    第一节质权概述515


    一、 质权的概念515


    二、 质权的类型515


    三、 质权的社会作用518


    第二节动产质权519


    一、 动产质权的概念519


    二、 动产质权的取得521


    三、 动产质权的效力527


    四、 动产质权的实行541


    五、 动产质权的消灭542


    第三节最高额质权543


    第四节权利质权543


    一、 权利质权概述543


    二、 票据质权552


    三、  债券质权562


    四、 存款单质权565


    五、 仓单质权569


    六、 提单质权577


    七、 股权质权577


    八、 基金份额质权583


    九、 知识产权质权584


    十、 应收账款质权587


    十一、 其他财产权的质押610


    第二十一章留置权611


    第一节留置权概述611


    一、 留置权的概念611


    二、 留置权与动产质权的区别613


    三、 留置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关系614


    四、 留置权与抵销权的区别616


    五、 留置权的分类617


    第二节留置权的取得618


    一、 概述618


    二、 留置权成立的积极要件618


    三、 留置权成立的消极要件626


    第三节留置权的效力627


    一、 留置权所担保债权的范围627


    二、 留置权的效力所及于标的物的范围627


    三、 留置权人的权利义务628


    四、 留置物所有权人的权利义务631


    五、 留置权与动产抵押权、质权的竞存632


    六、 留置权的实行633


    七、 留置权的消灭635


    参考文献638

     

    1
    • 商品详情
    • 内容简介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