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比较公民教育视域下的参与式公益研究9787517831549
  • 正版全新
    • 作者: 于希勇著 | 于希勇编 | 于希勇译 | 于希勇绘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于希勇著| 于希勇编| 于希勇译| 于希勇绘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84千字
    • 页数:179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7831549
    • 版权提供: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作者:于希勇
    • 著:于希勇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2.00
    • ISBN:9787517831549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5-01
    • 页数:179
    • 外部编号:120189091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导论
    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关于公益的界定
    二、参与公益是国外尤其是发达公民教育的重要主题
    三、西方参与式公民教育的概括
    第三节 研究理路与研究目标
    一、研究理路
    二、研究目标
    第二章 中国公益现状调研
    节 慈善事业的参与度需要提高
    一、民众对公益存在认识误区
    二、慈善缺乏公民参与引发信任危机
    三、从慈善式公益到参与式公益是历史的必然
    第二节 公共事务协商机制有待提升
    一、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有待改进
    二、民间调解依赖“媒介镜像”
    三、民事调解需要公益关怀
    第三节 公益教育理主体亟待出场
    一、参与公益就是爱的代价?
    二、公益就是“与人为善”?
    三、公益需要理公民参与
    第三章 参与式公益的公民教育理念探寻
    节 社群是参与公益的重要场域
    一、公益即在社群中融入“个我”与“他我”
    二、通过社群开展公民教育
    三、在“社群服务学习”中参与公益
    第二节 参与公益是为了正义与共同善
    一、正义:参与公益的现代价值取向
    二、正义与共同善:当代公益价值取向的双重维度
    三、“正义”与“共同善”的公益理念在公民教育课程中展开
    第三节 学生公民作为主体参与公益
    一、学生公民参与公益的背景
    二、学生主体参与公益的课程规定
    三、学生公民参与公益的教育途径
    第四章 参与式公益的公民教育实践借鉴
    节 参与公益的教育路径:协商
    一、通过协商参与制定公共规制
    二、通过协商参与公共问题的解决
    三、通过协商参与社会公共治理
    第二节 参与公益的教育载体:共同体
    一、在构建情感共同体中促进公益
    二、在构建利益共同体中促进公益
    三、在构建命运共同体中促进公益
    第三节 参与公益的教育目标:养成公民资质
    一、培养参政议政的公民资质
    二、培养参与解决社群问题的公民资质
    三、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资质
    第五章 西方公民教育的理论困境与实践局限
    节 西方参与式公益的时代悖论
    一、西方“单子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状态
    二、“命运共同体”情感纽带的缺失
    三、在“虚的共同体”中无法实现真正的公益
    第二节 西方公民教育参与式公益的理论困境
    一、“价值中立”与价值传递难以统一
    二、公民教育与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之间存在藩篱
    三、权利教育与义务教育重心无法平衡
    第三节 西方公民教育参与式公益的实践局限
    一、政治参与实践对变革社会的乏力
    二、社群参与实践对现实政治的遮蔽
    三、少数异议实践对社会治理的挑战
    第六章 中国参与式公益的理论基础
    节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公益观
    一、使人的关系回归人自身
    二、全人类作为一个团结一致的兄弟社会 g
    三、在个体参与“真正的共同体”实践活动中实现公益
    第二节 历史境脉:中国传统公益精神
    、下为公的公益理想追求
    二、家国同构的公益现实架构
    三、官主民辅的扶贫济弱式的公益实践
    第三节 理论借鉴:西方现代公益思想
    一、现代公益发生在公共领域
    二、权利是现代公益的原点
    三、正义与共同善是公益的双重维度
    第七章 中国参与式公益的现实指向
    节 培育公民实践理
    一、在养成实践理中确立公益的主体
    二、在交往实践中确立公益的主体间
    三、在人民群众实践中确立公益的类主体
    第二节 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命运共同体的公益价值取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分析
    三、“我们”在命运共同体中参与公益
    第三节 推进中国治理现代化
    一、实现治理现代化需要多元主体参与公益
    二、通过参与公益营造现代公共生活空间
    三、在参与公益中重塑社会治理方式
    第八章 中国参与式公益的教育策略
    节 优化公益项目方案
    一、厘清目标:学生公民与一道实现“善治”
    二、优化路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提升水平:养成公民美德
    第二节 构建公益学同体
    一、立足社区构建学同体
    二、帮学生学会与社会各方民主协商
    三、在参与公益中构建学同体
    第三节 构建公益网络社区
    一、构建参与式公益的网络语义关联
    二、在构建语义关联中培育德公民
    三、构建参与公益网络命运共同体
    结语 通过参与式公益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
    一、要扬弃西方公民教育
    二、要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三、要培育学会参与公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发表的重要与本书的关联章节
    后记

    于希勇,男,1979年生,博士,浙江大学博士后,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浙江省伦理学会理事,浙省年马克思主义学会成员,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负责人。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多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发表3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表10多篇),已出版专著3部。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