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无名的能量/南帆文集129787533484781
  • 正版全新
    • 作者: 南帆著 | 南帆编 | 南帆译 | 南帆绘
    • 出版社: 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南帆著| 南帆编| 南帆译| 南帆绘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93000
    • 页数:345
    • ISBN:9787533484781
    • 版权提供:福建教育出版社
    • 作者:南帆
    • 著:南帆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5.00
    • ISBN:9787533484781
    •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8-04-01
    • 页数:345
    • 外部编号:1201954135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引言:文化先锋、文学与日常生活——


    部公共与意义生产

    章文学公共:抒情、小说、后现代
    ——

    第二章重组与聚焦:历史话语与文学话语
    ——

    第三章意义生产、符号秩序与文学的突围
    ——



    第二部分历史与语言

    第四章快感的编码与小叙事——

    第五章文学形式的四个层面——




    第三部分文学史内部

    第六章文学类型:巩固与瓦解——

    第七章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权力博弈——

    第八章当代文学史写作:共时的结构——

    第九章八十年代:多向的话语场域——




    第四部分结构的转换

    第十章现实主义、理论之旅和历史的寓言——

    十章现代主义、现代与个人主义——

    第十二章后现代主义、消极自由和负责的反讽——



    代后记:熟悉的崭新——

    南帆1957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本名张帆。1975年下乡插队1982年于厦门大学1984年于华东师范大学1984年至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福建省文联。1992年被评为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4年被评为福建省很好专家。“闽江学者”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会长。主要著作有:《理解与感悟》、《阐释的空间》、《文学的》、《文学的维度》、《隐蔽的成规》、《敞开与囚禁》、《双重视域》、《问题的挑战》、《文本生产与意识形态》、《文学理论新读本》、《理论的紧张》、《无名的能量》。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3百多篇,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多次获福建省社会科学很好成果奖。

    引言:文化先锋、文学与日常生活



    文学仿已经从文化先锋的位置撤离,20世纪80年代的种种学命谢幕多时。通俗音乐、小品表演、无厘头喜剧、动漫产业、数码技术制作的电影大片、世界杯足球战况……巨大而嘈杂的声浪背后,惶惑与焦虑再度泛起。大众文化正在占据前沿,鄙俗、粗糙同时又生机勃勃。文学逐渐退出了跑道,甚至销声匿迹。这是现代的必然结局吗?收到的答复似乎愈来愈不乐观。当“现代”开始命名某一个历史阶段的特殊质时,文学很快接收到这种质制造的巨大震荡,并且为之深刻地调整。每隔一段时间,历史就会不失时机地抛出悬念:存在文学踞守的某种专享的文化空间?现在似乎又到了重新论的时候。

    这肯定是由来已久的理论冲动:描述某种普遍的、不可替代的文学特征;提交一个恒定的结论,摆脱反复无常的历史纠缠。漫长的权衡之后,“文学”终于成为众望所归的概念。“文学”意味的是文学之为文学的品质,不可复制。相当长的时间里,置身于经史子集构成的传统内,文学始终处于后排。激进的时代开启之后,文学时常以的工具自居。许多事实明,这些观念甚至冻结了文学的潜能。20世纪80年代,这些观念陆续遭到了清算,文学力图卸下种种额外的社会学枷锁,返璞归真。文学即是文学,而不是另一些观念——无论是古人所说的“道”还是现今津津乐道的某种“主义”——的替身。这就是“文学”力图承担的内容。

    当初恐怕没有多少人料想到,何谓“文学”居然是一个久攻不下的难题。无论是“诗言志”“文以气为主”的古典命题,还是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的大型理论战役,诸多有名的论断总是由于文学的变幻莫测而相继落空。迄今人们还无法写出文学的优选公式。一个准确的、无懈可击的文学定义几乎无望问世。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这种本质主义的提问陷于僵局。相形之下,另一个奇怪的事实反而愈来愈显眼:文学定义的再三涂改乃至撤销并未扰乱通常的文学鉴别。如今,一部诗集或者一册小说不会轻易地和哲学著作、经济学著作或者物理、化学著作混淆起来。“我们正在上自习,忽然校长进来了,后面跟着一个没有穿学生装的新学生,还有一个小校工,却端着一张大书桌。正在打瞌睡的学生也醒过来了,个个站了起来,仿功课受到打扰似的。”这是《包法利夫人》的开始。人们几乎可以即刻做出判断:没错,这就是文学。个人视角,表象,细节,日常生活的气息,这一切无疑是文学家族的基本肖像。

    “日常生活”——是不是到了聚焦这个概念的时候了?尽管“日常生活”的涵义空泛而模糊,缺乏醒目的狂飙突进风格,但是,这个概念隐含的潜力可能突然开启一个近在咫尺的理论空间。许多人看来,现在是一个令人茫然的时刻。激进文化正在陷入低潮,众多歧途隐约莫辨。炽烈的历史余热未尽,商品与市场意识形态方兴未艾;现代主义意外地成为经典进入博物馆,貌似兴高采烈的后现代主义似乎方向不明。众多声名显赫的概念不再充当文化批判的理论后盾,哪一个领域还贮藏了撼动历史的能量?日常生活即是在这个节点缓缓浮现,文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突然显示出非凡的分量。当“日常生活”被视为“文学”的特殊注释时,这个事实的意义可能超出了文学。前一个时期,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曾经得到广泛的讨论。必须指出的是,我并非在这个理论脉络之中考察日常生活问题。

    显然,日常生活的内容、边界、质均无法准确地界定。分散的意向,纷杂而且数量众多的例行事务,琐碎的和物质生活景象,种种家长里短,接二连三的偶然事件,总之,日常生活泥沙俱下。在阿格妮丝·赫勒看来,日常生活的意义在于保“个体产”——“个体产”显然是“社会产”的前提。“这种‘每都发生’的无条件的持续,是一组日常活动的特征。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的生存基础。”③〔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衣俊卿,译.重庆出版社,1990:3,6,7.因此,日常生活之中充满了重复的思维与实践,实用主义成为普遍遵循的原则。潜入日常生活的洪流,无数细节放大之后的表象、声响、气味、纹理扑面而来,直击个体的感官。通常,巨大的历史景观来自集体行为,日常生活的细节由个人独自承担。这些细节是个人掌控的一个个生活单位,烙上了独特的个人印记。因此,“个人”与“细节”时常成为日常生活的基本词汇。个别杰出人物曾经在历建功立业,但是,他们仍然拥有历史之外的日常生活。“日常生活总是在个人的直接环境中发生并与之相关。国王的日常生活范围不是他的而是他的宫廷。所有与个人及其直接环境不相关联的对象化,都超出了日常的阈限。”③相对于历种种崇高的精神企图,一望无际的日常生活显得细碎、单调、风尘仆仆;日复一日,本能的餍足驱逐了远大的理想,纷扰的世俗泥淖如何诞生出深刻的主题?

    按照特里·伊格尔顿的观点,西方的宗教曾经成功地将事实与价值、平凡无奇的日常生活与具有优选精神意义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然而,宗教衰退之后的“文化”无力衔接二者。〔英〕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商正,译.商务印书馆,2009:9596.这时,种种形而上学观点与日常经验之间出现了脱节。优选、神圣与起居饮食不再交汇。相对而言,儒家学说并未将遥远的创世说或者天堂、地狱作为思想的始发站。儒家学说保持了入世的传统,日常生活始终没有滑出视野之外。“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兴趣主要指向了社会,指向了日常的人伦关系。“内圣外王”是哲学修养与社会活动之间的联结。这甚至是中国哲学的普遍特征:“在中国哲学里,无论哪派哲学,其哲学思想必然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这不是说,中国各派哲学里没有形而上学、伦理学或逻辑,而是说,它们都以不同形式与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新世界出版社,2004:8.“道在屎溺”,微末的日常生活仍然由某种高尚的价值予以控制。

    儒家学说什么时候开始式微?日常生活什么时候遭到了理论的放逐?这如同一场文化地震的后果。历史在剧烈的震动、摇晃之后开始重新稳定,社会逐步交给另一些知识管理。现今,这些知识通常被称为社会科学。华勒斯坦认为,社会科学大约从16世纪开始逐渐成熟。〔美〕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刘锋,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3.这显然是现代制造的一个附带事件。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以及史学、宗教学等诸多学科分疆而治,秩序井然。从学院的建制、知识分子的类别到图书馆目录系统,“学科”提供了现代知识的基本分类,继而为世界的切割、分层提供了依据。尽管如此,这一幅文化图景辖区有限——没有一个学科容纳得下日常生活的混沌洪流。等待出租车的焦灼归入社会学还是法学?餐桌上的拌嘴属于经济学还是政治学?睡觉时的鼾声,地铁站的道听途说,厨房窗框上的油污,某幢高楼的暗影里传来一声呻吟——这些日常生活的碎屑适合贴上哪一个学科的标签?通常,这是各种理论术语搁浅的时刻。由于清晰、单纯、确定,这些术语无法处理许多支离破碎的日常经验,各个学科的框架相继失效。当然,这并未带来多少焦虑。许多人武断地认为,理论术语无法处理的经验多半是没有价值的经验。日常生活仅仅是低贱和无聊的;各种肤浅的细节掠过感官,旋生旋灭。每一个学科均负有庄严的使命,理论没有必要将精力浪费在如此低级的领域。

    众多学科扬长而去的时候,文学应声而出,欣然认领了日常生活。文学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日常生活。从一个人物的抽烟姿态到屋檐上的滴水,从街头小贩的吆喝口气到草原上一只牧羊犬的奔窜,奇特的肖像,有趣的对白,血腥的格斗,微妙的眼神——总之,文学慷慨地接纳了众多学科不屑地遗弃的各种景象。这时的日常生活不再是普通语言之中的一个概述语汇;按照柄谷行人的观点,这是作家改变了“认识装置”之后赤裸地撞入眼帘的生活现状。〔日〕柄谷行人.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赵京华,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9,22.日常生活始终存在,但是,文学对于日常生活持久的正面注视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转向。
    …………

    南帆是中国当代文艺理论界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在娴熟掌握贯通西方文论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学、文化问题展开了一系列本土化的很好研究。《南帆文集》以时间为顺序整理收录南帆先生从事学术研究以来撰写的理论专著、批评文章和文艺短论,完整地呈现其宏大精深的学术思想内涵,对后来的研究者具有很高的理论借鉴价值。适合中文系生、及文学爱好者阅读。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