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醉染图书同义反复9787544769136
¥ ×1
译者前言
LUDWIGJOSEFJOHANN
生(五首)
我们增添――汗水
马旁的费特
周日笔记
鸽信
多么漂亮
然,你穿过树林
启示
一把飞入水中的沙粒
如果提起一根长长的灰线
没有书信,没有电报
或许如此
短颂诗
透过阳台的涟漪
杯中一半水
这就像赤脚走地板
夜与昼
当葡萄酒的纤维中止
春
夜的定义
只有梦
鸟儿飞去
战争艺术
如果河湾
如果这个风
如果忘记
我们等一等
致政治家
征兆的衰减
可能,今年的初雪不同于
不是梦
醒来前六小时(如果不睡)
傍晚
字母
你头发的颜色
但是,每个人体内
纸梦
快太阳
只有存在的东西
扬尘之哀歌
空的屋顶
德拉戈莫申科创作年表简编
德拉戈莫申科,俄罗斯“语言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靠前诗歌界享有盛誉。1946年生于德国波茨坦,1985年在正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1990年出版首部诗集《天空的应和》。先后在俄罗斯和美国多所大学任教,目前定居于圣彼得堡。
刘文飞,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会长,鲁迅文学奖评委。长期从事俄语文学研究,2015年荣获俄罗斯友谊勋章。著有《二十世纪俄语诗史》《布罗茨基传》等,译有《悲伤与理智》《俄罗斯文化史》《普希金诗选》等。
【总序】
“镜中丛书”总序
自2010年起,由我主持的“国际诗人在香港”项目,每年邀请一两位著名的国际诗人,分别与的译者合作,除了举办诗歌工作坊、朗诵会等一系列诗歌活动,更重要的是,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双语对照诗集的丛书。到目前为止,已有八位应邀的国际诗人和译者合作出版了八本诗集,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传统。这套丛书再从香港到内地,从繁体版到简体版,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取名为“镜中丛书”。按原出版时间顺序,包括谷川俊太郎、迈克?帕尔玛、德拉戈莫申科、盖瑞?施耐德、阿多尼斯和特朗斯特罗默的六本诗集。
与此并行的是“香港国际诗歌之夜”——自2009年起创办的香港国际诗歌节,每两年一届。这两个诗歌项目交织互补,为香提供特的文化平台,进一步形成汉语诗歌与国际诗歌的双重推动力。
这套丛书的设想基于以下考虑:首先,在国际诗人与汉语译者的文本互动之中,跨越语言的边界;其二,对多语种的译者提出挑战,为丰富现代汉语提供新的品质及方向;其三,在国际诗人、译者和读者之间,在文本对应与参照中,构成某种内在张力,激活一连串语言内外的连锁反应。这套丛书首先面对的是院校外语专业的大学生,以及初学或精通外语的读者,当然也包括学者、译者和诗人同行。
“镜中丛书”是我和同行合作编辑出版的中英、中法等一系列双语对照诗集丛书的“兄弟姐妹”,共同组成了一个国际诗歌的“大家庭”。诗歌是人类精神家园的保,也是一个民族苦难中的幸运。
北岛
【译者序】
德拉戈莫申科的诗很难读,甚至读不懂;德拉戈莫申科的诗也很难译,甚至无法译。
德拉戈莫申科被视为俄国“语言诗歌”的突出代表。所谓语言诗歌,作为一个诗歌运动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有罗恩?西利曼、林恩?哈吉莲、迈克?帕尔玛、路易斯?朱科斯基、查尔斯?伯恩斯坦、巴雷?华顿、鲍勃?佩雷尔曼、贝纳黛特?迈尔、苏珊?豪伊、雷?阿曼特朗特等,他们曾创办诗刊This和L=A=N=G=U=A=G=E。该诗派将诗歌创作的重心置于诗的语言,让诗的语言“自行其是”,自动产生或曰授予新的意义,他们试图借此向读者提供一种与诗歌文本沟通的新途径。他们解构诗作,抹去意义,以便给读者腾出更大的理解空间和创造余地,让读者更深入地介入诗歌文本,参与诗歌创作。罗恩?西利曼的《新句子》(“The New Sentence”) 一文被视为该派宣言,林恩?哈吉莲在其文集《问询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Inquiry) 中的一段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人们理解该派的诗歌观念:
语言什么都不是,而仅为意义,意义什么都不是,而仅为一连串的语境。这些语境很少融为意象,很少成为术语。它们是过渡,是转化,是本义向关系的无尽辐。
了解一点美国的语言诗歌,再来看其“俄国版本”德拉戈莫申科,便可感觉到两者间的相近或曰吻合。德拉戈莫申科的“同义反复”,与其说是指一种修辞手法或逻辑明,莫如说是指一种诗歌立场或美学态度,即一切诗歌都是意义的重复,而不同的人方式不同的意义重复,便构成了诗歌创作的本质、价值和意义。德拉戈莫申科的诗,是一种表述形态向另一种表述形态的急速过渡,每一个句子都会脱离“有目的的话语预设”,脱离前句设定的话语立场,每一个下一行都要竭力挣脱惯常的句法和语义巢穴。德拉戈莫申科的诗是反浪漫、反抒情的,它拒绝线的、富有旋律的诗歌展开,而将情态分配给一系列离散的瞬间,其动态构造欲使意义位移的速度达到能使其毁灭的程度,试图通过这种为“逻辑”所掌控的写作,提供更多的“他者可能”。这不是关于意义和实质的诗,而是关系之诗,过渡之诗,无尽的质变之诗。诗中的比喻构成一个个无法解答的形象,一个个语言悖论,唤起读者去期待一个个迫近的谜底和发现。但与此同时,它又拒绝形式的慰藉,拒绝趣味的一致,拒绝美,始终在解构传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
就诗歌传统而言,德拉戈莫申科无疑直接源自美国的语言诗歌,他长期在美国高校讲学、写作,与美国语言诗歌同仁们或互译或唱和,早已成为语言诗派的重要一员。但是,他的语言诗歌也具有鲜明的俄国特征,有俄国研究者称,他的诗歌不仅是对“意识流”、超现实主义者的“自动写作”和弗洛伊德的“自由联想”等的借鉴,而且更是对巴赫金的“复调”、“对话”和“外在”理论的诗歌实践,是对瓦济诺夫和维坚斯基等人首倡的“语音中心主义”的创造继承。
阿尔卡季?特罗菲莫维奇?德拉戈莫申科1946年月日生于德国波茨坦,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在乌克兰文尼察市度过,1964年进入文尼察师范学院语文系学习,1969年再入列宁格勒戏剧音乐电影学院戏剧学系,后在斯摩棱斯克和列宁格勒的剧院任文学编辑。与20世纪中后期大多数具有现代派追求的文学艺术家一样,德拉戈莫申科的文学生涯亦始自对西方文学的翻译。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参与编辑文学刊物。直到1985年,他才开始在正式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直到1990年,他的部诗集《天空的应和》才由列宁格勒苏联作家出版社出版。他这一年已满44岁,对于一位诗人而言,这样的“面世”似乎太晚。但是随后,他的俄语、英语诗文集却一部接一部在俄、美出版,如《描述》、《克谢尼娅》、《猜疑》、《中国太阳》、《在被取缔之河的岸边》、《冷漠》、《尘埃》、《POP 3》和《同义反复》等。他还编译有《美国当代诗选》和《新西兰诗选》。自20世纪80年代起,德拉戈莫申科先后任教于俄、美多所大学,如圣彼得堡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纽约大学布法罗分校等。他目前定居圣彼得堡。
这里的近五十诗译自德拉戈莫申科的诗集《同义反复》,这部近五百页的诗集,也是诗人先前出版的多部诗文集之集大成者。俄国人写诗爱用“无题”,德拉戈莫申科亦不例外,原诗无题者,译者均以该诗首行作题,但加以省略号,以示区别。面对这些语言诗作,译者只好采用“直译”手法,有时甚至是“瞎译”,因为译者自己在译完一首诗后也往往不解其中所云。但译者相信:自己不懂的诗,他人未必不懂;今人不懂的诗,后人未必不懂。译者猜想,这或许是一部为少数知音和众多后人而作的诗集。
感谢北岛兄远邀译者翻译此诗集!感谢阿尔卡季?德拉戈莫申科在译者翻译过程中给予的诸多帮!
刘文飞
2011年6月12日于京西近山居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