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醉染图书中国金融监管改革9787504995032
¥ ×1
导论 中国金融监管改革:逻辑与选择
0.1 中国金融结构变动趋势
0.1.1 中国经济货币金融环境的变化
0.1.2 全社会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
0.1.3 居民部门持有金融资产的结构变化
0.2 中国金融风险结构变动特征
0.2.1 金融体系中的两类基础风险
0.2.2 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变化看风险结构的变化
0.. 从券化金融资产的变动观测风险结构的变化
0.2.4 新金融业态的风险特征
0.3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的功能特征
0.3.1 资本监管: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也即中国银行业监管的基石和重点一
0.3.2 透明度监管:资本市场监管的基石
0.3.3 新金融业态的监管理念:重在透明度监管
0.4 中国金融监管模式改革:原则与方向
0.4.1 需要关注的问题和改革的基本原则
0.4.2 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新模式的核心元素
章 金融监管及其变革的逻辑起点:于融结构变动的分析
1.1 金融结构变动的全球趋势与中国现状
1.1.1 全球金融结构变动趋势
1.1.2 传统上银行与资本两类经济体都出现金融市场化变革
1.1.3 中国金融结构变动:结合“金砖五国”金融结构变动的分析
1.2 金融结构变迁的内在逻辑考察:金融功能理论视角
1.2.1 金融功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1.2.2 金融结构演进如何实现金融功能升级
1.3 金融结构变革对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
1.3.1 传统偏重银行资本金的监管理念容易引发监管套利、加剧金融体系风险
1.3.2 型金融体系要求更高程度的信息透明度监管
1.4 契合并推进金融市场化趋势的金融监管变革
1.4.1 金融监管目标与监管机制的平衡选择理论框架
1.4.2 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监管建议:把影子银行体系改造成为有弹的市场化融资体系
1.4.3 更加重视市场透明度导向的美国金融监管改革
1.4.4 英国FPC对金融市场信息透明度的监管建议
1.4.5 推动金融市场化,注重透明度监管――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及监管改革展望
第2章 金融监管的核心目标:效率与风险的平衡
2.1 金融监管的基础条件:寻求对冲潜在风险的机制或工具
2.1.1 从有关金融监管的变革说起
2.1.2 金融监管的指标和准则形成:来自文献与数据的分析
2.2 寻求创新、效率与风险的平衡:金融监管准则的精髓
2.2.1 金融创新与金融效率
2.2.2 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
2.. 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2.2.4 金融创新与风险衍生
2.2.5 在创新中寻求效率与风险的平衡
第3章 全球金融监管发展趋势:宏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与平衡
3.1 引言
3.2 金融监管模式的类型和比较
3.3 主要金融监管演变趋势
3.3.1 美国从多头监管向综合型监管靠拢
3.3.2 英国综合型监管借鉴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相分离的“双峰”模式
3.3.3 德国削弱联邦金融监管局集权和加强央行金融监管职能的努力
3.3.4 日本在原有金融监管格局上的微调
3.4 宏微观审慎监管的协调与平衡的理论逻辑
3.4.1 从系统风险的时间和跨部门分布维度看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
3.4.2 为什么需要宏微观审慎监管协同发展
3.4.3 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后,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3.5 结论与启示
第4章 全球金融监管准则(规则)的变动分析:历史视野
4.1 全球金融监管准则的形成及其演变
4.1.1 全球金融监管准则:经济内涵及其缘起
4.1.2 全球金融监管准则的形成及其演进:一个历史考察
4.2 金融机构:资本监管时代的准则变迁
4.2.1 商业银行监管:从《巴塞尔条约》到巴塞尔协议Ⅲ
4.2.2 银行监管
4.. 保险公司监管
4.3 金融市场:流动、透明度与平衡监管
4.3.1 货币市场:流动监管
4.3.2 资本市场:透明度与平衡监管
4.3.3 衍生品市场:透明度与杠杆率监管
4.4 跨境资本流动:稳定市场预期抑或币值的合理定价
4.4.1 货币合理定价
4.4.2 稳定市场预期
4.5 结语
第5章 中国金融监管:历史演变
5.1 中国金融监管的历史演变(1979―2008年)
5.1.11 978―1992年:集中单一金融监管
5.1.2 1992―2002年:“三足鼎立”金融监管
5.1.3 2003―2008年:“一行三会”分业金融监管
5.2 中国金融业态变化: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视角
5.2.1 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状况
5.2.2 “表外业务”快展的原因
5.. “表外业务”的风险
5.3 商业银行与金融机构的业务交叉:“影子银行”视角
5.3.1 影子银行的概念界定
5.3.2 混业经营的趋势和新的风险特征
5.4 金融监管的挑战与展望
5.4.1 金融监管的挑战
5.4.2 未来的方向
第6章 中国金融监管规则变革:动因分析
6.1 我国银行业监管规则
6.1.1 中国银行业监管规则发展的基本逻辑
6.1.2 中国银行业监管规则的总体框架
6.1.3 中国银行业审慎经营规则的核心内容
6.2 我国券业监管规则
6.2.1 我国券业监管基本逻辑
6.2.2 资本市场的监管制度
6.. 券类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
6.3 我国保险业监管规则
6.3.1 我国保险业监管规则发展的基本逻辑
6.3.2 我国保险业监管规则的总体框架
6.3.3 我国保险业监管规则的核心内容
6.3.4 小结
6.4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规则的重点
6.4.1 完善逆周期监管规则
6.4.2 建立金融集团监管规则
6.4.3 统一资产管理业务监管规则
6.4.4 强化金融机构行为监管规则
6.4.5 建立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规则
6.4.6 确立类金融机构监管规则
第7章 中国新金融业态的监管思路:探索与实践
7.1 中国新金融业态的监管方式探索
7.1.1 平台监管
7.1.2 智能监管
7.1.3 创新自律监管
7.2 典型细分领域的监管策略与实践
7.2.1 第三方支付
7.2.2 P2P
7.. 众筹
7.2.4 智能投顾
第8章 中国金融监管模式变革:基于风险分类的差别化监管
8.1 金融结构变迁对金融体系的影响
8.2 风险变异与金融监管理念变革
8.2.1 风险变异的主要特征
8.2.2 金融风险的变异与监管
8.3 风险分层与金融监管理念变革
8.3.1 风险分层的理论基础
8.3.2 金融风险的分层与监管
8.4 风险转移与金融监管理念变革
8.4.1 风险转移的主要方式
8.4.2 金融风险的转移与监管
8.5 中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方向与展望
8.5.1 监管职能的变革――分离监管
8.5.2 监管模式的变革――功能监管
8.5.3 监管理念的变革――平衡监管
第9章 如何监管金融监管者:进一步的思考
9.1 问题的提出
9.2 相关文献综述
9.2.1 对金融监管者进行监管的必要
9.2.2 如何对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9.3 对金融监管者的监管:主体分析
9.3.1 对金融监管者的监管:必要
9.3.2 对金融监管者的监管:主体分析
9.4 对金融监管者的监管:目标及原则
9.4.1 独立原则
9.4.2 透明原则
9.4.3 专业原则
9.4.4 激励原则
9.5 对金融监管者的监管:机制与手段
9.5.1 法律监督
9.5.2 政治监管
9.5.3 经济监管
9.5.4 舆论监管
后记
吴晓求,1959年2月生,我国有名金融学家。199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1993年6月破格晋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券研究所所长、金融学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委员会副,长江者特聘教授(2007)。在宏观经济、金融改革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主要社会学术职务:全国金融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靠前副主任委员、委员会应用经济学科评议组成员、社科管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北京市委员会委员、中国监会第九届发审委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靠前经济交流中心理事。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