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中国区域治理研究报告.20169787520311359
  • 正版全新
    • 作者: 杨龙 主编著 | 杨龙 主编编 | 杨龙 主编译 | 杨龙 主编绘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龙 主编著| 杨龙 主编编| 杨龙 主编译| 杨龙 主编绘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53千字
    • 页数:33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20311359
    • 版权提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作者:杨龙 主编
    • 著:杨龙 主编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89.00
    • ISBN:9787520311359
    •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12-01
    • 页数:335
    • 外部编号:1201652493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中国区域政策概述
    一 中国的区域政策及其功能
    (一)区域政策在中国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二)中国区域政策的结构
    (三)中国区域政策的功能
    二 中国区域政策的构成
    (一)全局区域政策
    (二)具体区域政策
    三 中国区域政策的效果
    (一)中央区域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二)中央区域政策对重点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中央区域政策对非支持地区经济发展的限制作用
    (四)地方区域政策的影响与作用
    四区域政策在中国政策过程中的作用
    (一)区域政策成为中央与地方互动的平台
    (二)试验区的设立体现中央的政策意图
    (三)地方因素已经进入区域政策
    (四)央地互动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
    (五)中央引导地方间的竞争与合作
    (六)中央与地方在区域政策过程中的博弈
    第二章中国区域政策研究综述
    一关于区域政策整体的研究
    二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其推进的研究
    三关于对口支援政策的研究
    四关于经济功能区的研究
    五关于区域协调机制的研究
    六关于区域扶贫政策的研究
    七生态功能区政策
    第三章中国区域政策的演变
    一中国区域政策及其理论基础演变的总体特点
    (一)中国区域政策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二)中国区域政策理论基础的演变
    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一)东部率先发展及其政策演变
    (二)西部大开发及其政策演变
    (三)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及其政策演变
    (四)中部崛起战略及其政策演变
    三 中国区域政策的细化
    (一)中国形成城市群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区域规划被赋予不同功能定位
    四 提出主体功能区规划
    (一)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二)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发展
    (三)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地方开发行为的影响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区别
    五 中国区域政策演变的特点
    (一)区域问题一直是中国重要的政策问题之一
    (二)中国区域政策处于持续创新演进之中
    (三)中国的区域政策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四)中国区域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五)中国的区域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以来区域政策发展的新趋势
    一 区域合作力度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二 横贯全国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三 国际战略与国内区域政策相结合的“冶建设
    四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五 区域政策新发展的总体特点
    第五章 中国区域协调机制研究
    一 区域协调机制的概念及理论
    (一)区域间利益
    (二)区域间利益协调
    (三)区域间利益协调相关理论
    二 我国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及运作现状
    (一)我国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的类型
    (二)区域利益协调机制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 区域间利益协调的国际经验
    (一)欧盟的区域协调经验
    (二)美国的区域协调经验
    四 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的制度创新
    (一)促进区域间利益协调机制的保障
    (二)推动区域政策的精细化
    (三)设置区域间利益的协调机构
    (四)制定区域协调发展的激励制度
    (五)适当调整行政区划
    (六)发挥社会力量的协调功能
    第六章 中国区域政策效果的评价指标
    一 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一)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的含义
    (二)基于区域经济学的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评价
    (三)对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的多指数评价
    (四)多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
    二 区域合作效果的状态评价指标
    (一)评价区域合作效果的主要指标
    (二)区域合作效果的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第七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
    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基础
    (二)京津冀生态环境现状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面临的问题
    四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
    (一)京津冀地区的城市等级区分
    (二)京津冀大都市区治理的特殊
    五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三地调整各自的区域定位
    (二)适合京津冀城市间协同发展的管理体制
    (三)适合京津冀城市间协同发展的机制
    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
    一 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发展历程
    (一)
    萌芽阶段(1979-1993)
    (二)
    发展阶段(1994-2007)
    (三)
    融合阶段(2008-)
    二 珠三角区域合作的特点
    (一)较为丰富的区域合作协议体系
    (二)较为完备的合作组织机构
    (三)较为丰富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
    (四)较为有效的区域合作保障体系
    三 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成效
    (一)形成了三大都市圈
    (二)区域竞争力不断
    (三)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四)珠三角地区成为“经济冶的区域
    (五)区域一体化进展快
    四 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区行政的传统思维与区域合作战略之间的
    (二)推进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还未健全
    (三)珠三角九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增加了合作的难度
    (四)跨行政区合作与行政区经济之间的
    五 促进珠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一)改进区域合作制度环境
    (二)改进区域合作体制
    (三)完善区域合作机制
    第九 章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
    一 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独值
    二 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居于国内地位
    (一)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已经达到高级阶段
    (二)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机制的独特安排
    三 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推进的策略得当
    四 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创新
    (一)区域协调机制的创新之处
    (二)首次提出区域内的“次区域冶合作
    五 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创新
    后记

    杨龙,为南开大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政治学会会长,杨龙及其团队多年来重点研究区域合作与区域公共管理,在《政治学研究》《中围行政管理》《比较经济社会体制》《南开学报》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出版若干相关著作,承担和参加过多项和省科研项目。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