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画说中国历代甲胄9787122290519
  • 正版全新
    • 作者: 陈大威 编著著 | 陈大威 编著编 | 陈大威 编著译 | 陈大威 编著绘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陈大威 编著著| 陈大威 编著编| 陈大威 编著译| 陈大威 编著绘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575千字
    • 页数:247
    • 开本:16开
    • ISBN:9787122290519
    • 版权提供: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陈大威 编著
    • 著:陈大威 编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28.00
    • ISBN:9787122290519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4-01
    • 页数:247
    • 外部编号:120147946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商代
    一、青铜胄和皮甲
    二、青铜、胄和皮甲
    西周
    一、青铜胄和青铜甲
    二、韦弁和青铜甲
    东周(春秋、战国)
    一、髹漆皮甲和皮胄
    二、髹漆合甲和青铜胄
    三、铁甲和铁胄
    秦代
    一、一型单片甲
    二、二型A种侧襟皮甲
    三、三型A种侧襟皮甲
    四、三型B种侧襟皮甲
    五、四型侧襟长袖皮甲
    六、铁胄和铁甲
    汉代
    一、铁胄、金银饰铁甲
    二、玄铁胄、玄铁甲
    三、帻冠和玄铁甲
    四、帻冠和筩袖铠
    五、鹖冠和玄铁甲
    附汉代军队中的徽识
    魏晋时期
    一、屋山帻和筩袖铠
    二、铁胄、筩袖铠
    南北朝
    一、铁胄、筩袖铠
    二、罩甲首铠和两当甲
    三、铁胄、明光甲
    隋代
    一、平巾帻和两当甲
    二、兜鍪和明光甲
    唐代
    一、初唐兜鍪和明光甲
    二、中唐兜鍪和明光甲
    三、绢甲
    四、中晚唐兜鍪和明光甲
    五、晚唐凤翅兜鍪和山文甲
    六、兜鍪与步兵甲
    五代十国
    一、兜鍪和山文甲
    二、翻耳兜鍪和细鳞甲
    宋代
    一、凤翅兜鍪和乌锤甲
    二、凤翅兜鍪和朱漆山字甲
    三、黑漆顺水山字甲
    四、铜盔和金漆铁甲
    五、笠子与铁甲
    辽、金、西夏
    一、辽国黑漆甲
    二、金国黄茸军铁甲
    三、西夏鎏金铜甲
    元代
    一、铁胄和细鳞甲
    二、铁胄和铁网漆皮甲
    三、铁胄和布面甲
    四、铁胄和披膊布面甲
    明代
    一、金漆山文甲
    二、紫花罩甲
    三、锁子甲
    四、布面甲
    五、兵、士罩甲
    清代
    一、锁子甲
    二、铁叶红闪缎面甲
    三、无袖布面甲
    四、金银珠云龙纹甲
    五、长袖缎面甲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历代身甲形制的演变和沿袭关系

    陈大威,1977年生于沈阳,现居北京。游戏制作人、跨界设计师、科普绘本类作家。1995年后从事广告行业。2001年至今先后在北京华义、搜狐等游戏公司任美术总监,从事网络游戏产品开发工作。出版有《画说中国历代甲胄》《画说跑步那些事》《画说马拉松那些事》等作品。

    还原古代军人的真实风貌
    我和大威原来素不相识,去年下半年碰巧接到他的电话,说是通过出版社找到了我,想请我看看由他亲手绘制和编著的《画说中国历代甲胄》书稿。自从我写完《中国古代戎饰》之后,除了去年看到一本相关题材之外,多年来一直没有看到类似的书。所以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兴趣,马上表示同意了。去年十一月份,大威专程从北京来到了位于上海、我所工作的学院。初次见面,他的诚恳、朴实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我院的教师休息室里,我们边谈边匆匆大略地翻阅了一遍书稿。我的感觉这是一本很好的通俗读本,详细且补充了我书中遗略的某些部分。于是约定等我仔细阅读后提出意见供他参考。第二稿寄给我阅读后,觉得书稿更加成熟了。同时我再次仔细审阅了书中大量用电脑绘制的插图,这种图与我的画法迥然相异,但应当更为年轻人所欢迎。且每介绍一套甲,再附上层层穿戴方法的示意图,更适合给相关设计人员做参考。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所以当他提出要我为本书写几句话,历来不善写作的我居然也欣然应允了。
    对于中国古代的甲胄和戎服,自写了《中国古代戎饰》以后,我一直兴趣不减,不断地留意收集新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年我参与了一些铠甲的复制、设计工作之后,更进一步认识了不少原来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有时直接影响到此类文物的研究和复原,复原出来的东西如何更符合历史真实面貌和它的使用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考古复原比较注重形制与制造方法的研究,而当文物出现比较大的残损,修复过程中需要加以一定的推测时,就往往会忽略实际使用的合理与方便。甲胄是由硬质材料制作的,但它又是穿在活动的、柔软的人身上的,软硬碰在一起必然会产生矛盾。为了避免矛盾,达到既保护躯体又不影响运动的目的,甲衣的构成就要在很多方面使用特殊的设计和制作的方法。这方面我们的祖先是很有创造力的。设计制造出很多无与伦比的精品。可惜的是,保存下来的太少,我们现在只有通过复制来还原一部分当时的面貌。而复制的基础就是类似本书的这种研究。
    近年来,中国影视剧中古装戏风靡一时,历史题材的盛行使各式各样的甲胄、戎服的需求量大增。“戏说”一类的且不论,比较严肃的、力图真实反映历史原貌的剧目,其服饰的设计都是很具表现力度的。但遗憾的是往往都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没能完全跳出戏剧的老思路、老概念,特别是甲胄,或多或少地受到传统戏剧服饰的制约;二是引用、参考国外的资料和设计元素过多,使整体形象失去了中国原有的时代特征。基于这两点,我认为大威编写这本书是一个贡献,它使相关的创作人员在有限的参考资料面前增添了很多新的图像。这些图像和由此产生的新的设计元素,将进一步强化古代军人形象的本土化,突出历史的真实风貌。
    我是搞舞台美术出身,对古代戎服的研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戏剧。现在由戏剧又引申到了动漫、游戏领域,方地已变得越来越宽。如果说我的努力现在已得到了一些良好的结果,那么大威也跟着走上了这条道路。这样的年轻人在将来必定会得到比我更多的成果。事实是,在这条道路上既有学术方面的探索,又有艺术创作方面的追求,这对于我们这个从事特殊的创作研究人群来说,可谓魅力无穷,值得花费生精力去耕耘。
    祝愿这本书早日出版,祝贺这位年轻人获得的成就!

    刘永华
    上海戏剧学院 教授


    为“画说”而说
    为本书作序完全是情所致,欣然提笔。
    记得那个隆冬的下午,我急急赶着去看一本书,因为在电话的那一头说:让我看一本关于中国古代戎装的书,说是“请教”,自然是客套。然而当这位年轻作者捧出这本大书时,我确实感到眼前一亮。不仅因为这是部关于中国的甲胄的历史书,更是因为这是部“画说”的历史书。
    这是本特殊的史书。虽然近年来类的史学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书也出了不少,但基本上都是文献考据,史料编撰,对古舆服志的梳理……也就是“话说”,即依文字而说。然“话说”固然必要,可充拥彗清道之役,但竟史学研究并非一法,而以图说史是近年读图时代流行的一种方式。这部中国历代甲胄的图书是“画”的,是为“画说”。
    所谓这本书的“画”,不仅仅是作者用现代CG(Computer Graphics,电脑图像)手法描绘而成,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古代甲胄所作的实研究的一项考据。中国史学的研究时间不算很长,研究者都深感文献记载与形象资料中难解之处尚多。古人把缝合的衣裳穿戴身上,却没有留下如何穿戴的任何史料,领域的《天工开物》没有一本。这种看似简单的穿着动作却长久困扰着后人,现代的史学家们只能用考古出土的服饰残片,用古代画像、雕刻上的人物揣摩古人的衣着行为。
    而这本“画说”正是用这种读图的方式来解读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甲胄。作者根据出土的文献和前人对甲胄的“话说”,再现了中国古代各时期的甲胄形制,将那些历史的碎片拼攥到了一块。可贵的是他对古人甲胄的形制、结构、系缚等作了认真的揣摩与描摹,并以想设计了古人穿戴甲胄的步骤,虽然是设,但颇有价值。
    因为是设,就会有争议,会有不实的可能。但这在那些年代久远,出土实物和文献匮乏的朝代是难免的。我相信只要在学术上的致诚,就是一种探求,而绝不应允学术上的“戏说”。
    还要说一点,作者是位美术设计师,所以这本“画说”里面可以清晰地看到电脑CG的风格,相信这种语言会让更多年轻的朋友喜欢这本书,喜欢这样的史学。竟历史是让人读的。

    袁仄
    北京学院 教授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