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据法的体系与精神9787301172650
  • 正版全新
    • 作者: 易延友 著著 | 易延友 著编 | 易延友 著译 | 易延友 著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易延友 著著| 易延友 著编| 易延友 著译| 易延友 著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06-01
    • 版次:1
    • 印次:2
    • 字数:390000
    • 页数:358
    • 开本:16开
    • ISBN:9787301172650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易延友 著
    • 著:易延友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2
    • 定价:59.00
    • ISBN:9787301172650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0-06-01
    • 页数:358
    • 外部编号:120133587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上篇 原理论
    章 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观察与反思
    引言
    一、我国据法学研究简史
    二、研究对象的重要
    三、研究资料的确定与处理
    四、研究对象显示的问题
    五、方训练的缺乏与学术能力的有限
    六、他山之石:英美的经验与成就
    七、据法学研究前瞻
    结语
    第二章 英美据法的历史与哲学考察
    引言
    一、英美据法的起源
    二、当代英美据法的主要内容
    三、英美据法的形成机理
    四、英美据法的诉讼功能
    五、英美据法的未来
    结语
    第三章 据规则的法典化——美国《联邦据规则》的制定及其对我国据的启示
    引言
    一、据规则法典化的历史渊源
    二、可采:《联邦据规则》的基本内容
    三、形式化与理化:《联邦据规则》的精彩呈现
    四、美国《联邦据规则》的实际影响
    五、我国据之必要与可行分析
    六、据规则法典化之路径选择
    结语
    中篇 可采
    第四章 据可采中的关联要件——以美国《联邦据规则》为分析对象
    引言
    一、关联的定义
    二、关联与可采关系
    三、基于公正和效率排除关联据
    四、附条件关联与附条件可采
    五、有限关联与有限可采
    六、关联和可采判断的基本原则
    七、关联规则运用的困难
    结语
    第五章 特免权规则:美国的制度与实践——兼论特免权规则的普遍与差异及中国语境下特免权规则的确立
    引言
    一、作义务观念与特免权豁免制度
    二、反对自我归罪的特免权
    三、婚姻家庭特免权
    四、职业特免权
    五、特免权
    六、特免权规则的普遍与差异——两大法系特免权规则之比较
    七、特免权规则与我国相应制度之比较
    结语
    第六章 人作的一般规则及对人言的诘问与弹劾
    引言
    一、人资格
    二、人的作能力及言范围
    三、人可信度的加强
    四、用于唤醒记忆的记录
    五、诘问人的形式
    六、对人可信度的弹劾
    结语
    第七章 英美专家言制度及其面临的挑战
    引言
    一、专家领域与常识领域的界线
    二、专家所持理论的可靠要求
    三、专家人的资格要求
    四、专家意见的形成基础
    五、关于事实的意见
    六、法庭任命的专家人
    七、对专家言制度的批评与反思
    结语
    第八章 传闻法则:历史、规则、原理与发展趋势——兼对我国“传闻法则移植论”之探讨
    引言
    一、传闻法则之历史溯源
    二、传闻的排除及其基本原理
    三、传闻的豁免与例外
    四、传闻排除法则面临的批评及其发展趋势
    五、对我国传闻法则移植的讨论
    结语
    第九章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
    引言
    一、纯粹品格据的排除法则
    二、不纯粹品格据的排除法则
    三、原则上具有可采的品格据
    四、品格的明方法
    五、品格据排除法则的政策考量
    六、品格据排除法则的历史、宗教与哲学诠释
    结语
    下篇 明论
    第十章 英美法上明责任的分配
    引言
    一、说服责任与提责任
    二、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
    三、明责任分配的一般理论
    四、推定与明责任的关系
    五、常见推定与具体的明责任
    结语
    十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明标准——以盖然为中心
    引言
    一、明标准的概念与内涵
    二、明标准的表述
    三、明标准与盖然
    四、英美系与陆系明标准之比较
    五、我国诉讼中明标准问题之探讨
    结语
    第十二章 英美据法上的司法认知——兼与我国司法认知制度之比较
    引言
    一、司法认知的基本含义
    二、司法认知的效力模式
    三、允许司法认知的具体事项
    四、司法认知与个人知识
    五、司法认知中的程序事项
    六、我国有关司法认知的规定及其辨析
    结语:走向统一的据法典
    附录
    参考文献
    索引

    易延友,湖南省黔阳县(今洪江市)人。1992年至2002年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获博士。2001年至2002年在英国华威大学学习,获硕士。现任教于清华大学法学院,并兼任北京市延庆县副检察长。出版有专著《沉默的自由》、《陪审团审判与对抗式诉讼》两部、教材《刑事诉讼法》一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环球律评》、《比较法研究》、《法学研究》、《政坛》、《清华法学》、《中外法学》等期刊发表二十余篇,在《南方周末》、《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媒体发表理论随笔数十篇。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要做一只好蛤蟆而非坏蛤蟆就是要活得令自己满意,像一只蛤蟆。所谓好蛤蟆就是很有蛤蟆样子的蛤蟆。”据此来看,据法学显然不是一门好法学,因为它很没有法学的样子。放眼整个中国的法学教育,据法学可能是不成体系的一个领域。在大学和研究机构,并没有专门研究据法的学者和教师。因此,如果据法这门课程是由研究刑事诉讼法的学者来教,通常会将这门课讲成刑事诉讼法学;如果由研究民事诉讼法的学者来教,就会讲成民事诉讼法学。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而言,将据法讲成刑事诉讼法或民事诉讼法的做法不一定就有问题;但是从法学学科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据无如何也成不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依附并不是据法学优选的问题。据法学研究中更严重的问题是它的异化,即异化为自然科学。如果能将据法学讲成刑事诉讼法学或民事诉讼法学,也不失为一门关于法学的学问。不幸的是,一些兼职从事据法学研究的学者误将一些本属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内容当成了据法学,从而在其撰写的教材或研究成果中将主要精力集中于苇普洱定理、血型测定、指纹鉴别等犯罪侦查学或认知心理学的内容。这些内容堂而皇之地登上法学院的课堂或者法学教材,其名称日“大据学”。在此情况下,据法学尚未长成,就已经湮灭在所谓“大据学”的洪流之中。
        基于上述观察,我于2005年春季以《据学是一门法学吗——以研究对象为中心的省察》为题,就据法学研究作了一个理论上的反思(发表于《政坛》2005年第3期)。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