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中国近代报刊的社会角色研究9787513062978
  • 正版全新
    • 作者: 杨晓娟等著 | 杨晓娟等编 | 杨晓娟等译 | 杨晓娟等绘
    •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杨晓娟等著| 杨晓娟等编| 杨晓娟等译| 杨晓娟等绘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6-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220
    • 页数:24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3062978
    • 版权提供:知识产权出版社
    • 作者:杨晓娟等
    • 著:杨晓娟等
    • 装帧:暂无
    • 印次:1
    • 定价:58.00
    • ISBN:9787513062978
    •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9-06-01
    • 页数:240
    • 外部编号:120195917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绪 论节概念解读与历史回顾第二节 研究意义与样本选择第三节 研究路径与研究方法第四节 主要内容与体例建构第五节 主要观点与学术创新章 《申报》在甲午战争中的宣传沟通节 新闻纸的代名词:《申报》第二节 中日关系的关节点:甲午之战第三节 甲午战争中的涉日报道考察第四节 《申报》在甲午战争中的宣传沟通作用第二章 《女子世界》在妇女解放中的启蒙节 辛亥时期《女子世界》的创刊与发展第二节《女子世界》妇女解放话语建构第三节妇女报刊建构下的社会实践第三章 《新青年》在风俗文化变迁中的舆论动员节 《新青年》的创办与崛起第二节 五四时期移风易俗的社会背景第三节 《新青年》关于移风易俗的舆论建构第四节 《新青年》移风易俗舆论的传播策略第五节 《新青年》移风易俗舆论的启示第四章 报刊在近代社会的角色解读节 报刊角色的更新与重构规律之一:单一到多元第二节 报刊角色的更新与重构规律之二:时代嬗变、社会需求及读者期待第三节 报刊角色的更新与重构规律之三:服务精英到满足大众第四节 报刊角色的更新与重构规律之四:传统文化与历史语境结参考献后记

    杨晓娟,女,河北邯郸人,副教授,博士,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导师、编辑出版专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在研人员,主要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史、中国近现代史、舆论史、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主持参与社科项目、省部级社科项目、省社会科学社会发展研究项目三十多项,出版专著及合著五部,在核心和各级期刊上发表三十余篇,获得省部级社科奖等奖项。

    本书是2017年河北省社科项目的结项成果之一,同时受到河北经贸大学出版的资。在本书出版以前,其实已有一些研究报刊社会角色的成果出现,但笔者研究的价值并未因此而弱化。相较于前辈的研究,本书在样本选择、体例结构、研究内容及视域上都有所创新。首先,在样本选择上,具有典型和广泛。此前关于报刊社会角色的研究一般只选取一个报刊样本,要省力许多,但得出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本书报刊社会角色的研究围绕《申报》《女子世界》《新青年》三个报刊样本查阅了大量的原始资料,费时耗力的程度远远超出前人的研究。《申报》《女子世界》与《新青年》三个报刊,一个创刊于战争后,中国面临救国图存,民族危亡的历史时刻;一个创刊于辛亥前后,清寿终正寝,资产阶级共和国呱呱坠地的转折点;一个创刊于封建社会旧文化、旧道德行将没落,近现代新文化、新道德日渐发展的转折点。三个均创刊于南部经济文化中心上海,其中《新青年》在1917年编辑部由上海迁至中国北部政治文化中心北京。一个打开了国人认识世界的窗口;一个启蒙了妇女阶层的解放;一个启蒙了青年和知识分子阶层的思想解放。一个汇聚了中国现代早的闻队伍;一个是汇聚了柳亚子、高燮、周作人文化名人及女界精英秋瑾;一个是汇聚了北大精英、、胡适等文化名人。一个改变了中国人的视野版图;一个对辛亥起到了间接的推动作用;一个对中国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的转型起到了直接的引导作用。三个样本在地域覆盖面上的广泛及类型选择上的典型,使本书得出的结论相较前人更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和说服力。在事件案例的选择上,选择甲午战争、新文化运动为典型案例作为考察研究的对象。这两个案例是中国近代的典型事件,在政治文化上均有独特及重要的意义。在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中,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人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不能本质上实现救国的目的,唯有政治变革方能图强,改变被欺辱的历史命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思想的转折点,中国从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的束缚中解脱,开辟了文化近现代转型的历程。其次,在体例结构上,采用具新的纵横交错法,使研究成果更具历史张力。本书时间跨度较大,从清末到五四运动整个中国近现代转型时期尽在研究视域范围内,能够更准确全面的把握报刊在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复杂多面的角色。选择案例涉及政治、思想、文化多个方面,多点连接成面。这样一种纵横交错的体例安排,视野相对宏观,又兼顾了微观的具体报刊在具体事件中的角色描写与概括,使研究成果高屋建瓴,具有更大的张力。,在研究内容及视域上,突破了以往研究的微观维度,从中观及宏观的维度对报刊在中国近代转型社会的角色的认识有所创新。以往研究近代报刊角色的相关著作或,总是围绕在某个具体的知名报刊,研究它在短暂时间段和某个事件中扮演了什么具体角色,或起到什么具体作用?或者研究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中有着特殊表现的某个短暂时间段、典型事件中,多类报刊的角色扮演。鲜有研究者能够贯穿中国近代这一长时段,包含多个报刊样本及多元事件案例,研究报刊在中国近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的角色具体变化及报刊角色流动多元的变化趋势,并且追寻报刊角色的具体变化及变化趋势背后的内在深层原因,譬如,中国近代时代主题的变化,中国近代报刊生产规模的变化,中国近代各个时间段社会需求的变化,中国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润等对报刊社会角色的影响。试图站在中国特殊地救亡图存的历史语境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走入中国文化、工业近代化的进程中,探寻中国特色、中国味道的报刊角色建构。就以上所言,本书体现出的研究价值、创新价值、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在搜集整理资料,宏观叙事表达,建构框架结构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及为排除困难所付出的辛劳也是不可言述的,包括书稿后期的修改、审定、校正、核对,整个写作过程漫长而充满艰辛。书稿付梓之际,的希冀是望本书能够为学界相关研究的深入发展创造条件,为此类的学术研究开拓新的研究视野,提供新的学术生发点带来启发意义。当然因本著作篇幅有限,架构又较为宏大,且著者才疏学浅,难免在深度上略有欠缺,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方家批评指正。本书是由课题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主要分工如下:杨晓娟负责全书的初稿写作、组织策划、统稿定稿等事宜,余若瑶参与了第二章的部分写作,靳潇参与了第三章的部分写作。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