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醉染图书汉唐外交制度史(增订本)9787520330374
¥ ×1
上编汉代外交制度
章汉代外交决策制度(3)
节皇帝决策(4)
一御前会议决策(4)
二垂询决策(18)
三纳谏决策(26)
四卜筮决策(30)
第二节公卿百官集议决策(31)
一公卿集议决策(31)
二中外朝合议决策(44)
三权臣专决(45)
第二章汉代外交专职机构(52)
节大鸿胪建置(54)
一大鸿胪沿革(54)
二大鸿胪属官(56)
三大鸿胪的一般职掌(59)
第二节大鸿胪的外交职任职条件(64)
一大鸿胪的外交职能(65)
二大鸿胪的任职条件(74)
三典属国及其归并于大鸿胪(75)
第三节尚书主客曹及其外交职能(79)
一尚书及其分曹(79)
二尚书主客曹的外交职掌(81)
三尚书主客曹与大鸿胪的关系(86)
第四节“使主客”及其外交职掌(88)
第三章汉代外交关涉机构(95)
节中央外交关涉机构(95)
一大司农(95)
二谒者台(97)
三符节台(100)
四黄门(109)
第二节地方行政与边防机构的外交职能(113)
一缘边州郡(113)
二边防关塞(131)
第三节边境镇抚机构的外交职能(138)
一西域都护(139)
二使匈奴中郎将(153)
三度辽将军(156)
四护乌桓校尉(159)
中编魏晋南北朝外交制度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外交决策制度(163)
节三国时期的外交决策(164)
一曹魏的外交决策(164)
二蜀汉的外交决策(168)
三孙吴的外交决策(170)
第二节两晋十六国时期的外交决策(174)
一两晋时期的外交决策(174)
二十六国时期的外交决策(177)
第三节南北朝时期的外交决策(181)
一南朝的外交决策(182)
二北朝的外交决策(188)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外交专职机构(200)
节尚书主客曹及其外交职能(201)
一从客曹尚书到主客郎中(201)
二尚书主客曹的外交职能(205)
三尚书主客郎(215)
第二节鸿胪寺及其外交职能(225)
一从大鸿胪到鸿胪寺(225)
二鸿胪寺的外交职能(229)
三鸿胪寺官员任职条件及其地位变化()
第六章魏晋南北朝外交关涉机构(242)
节中央外交关涉机构(242)
一中书省(242)
二门下省(250)
三北魏南北部尚书(252)
四符节令与谒者台(253)
第二节地方行政机构的外交职能(254)
一缘边州郡(255)
二北朝行台(271)
第三节地方军事与边防机构的外交职能(272)
一都督(272)
二北周总管(281)
三十六国北朝军镇(282)
四边关(283)
第四节边境镇抚机构的外交职能(284)
一护乌丸校尉与护鲜卑校尉(285)
二护东夷校尉(286)
三西域长史(287)
下编唐代外交制度
第七章唐代外交决策制度(295)
节御前决策(296)
一朝参决策(297)
二仗下决策(300)
三延英决策(308)
四谏诤奏议(313)
第二节宰相决策(320)
第三节百官大会决策(325)
第八章唐代外交专职机构(334)
节鸿胪寺及其外交职能(336)
一鸿胪寺的设置及其变迁(336)
二鸿胪寺的外交职能(338)
三鸿胪寺的外交场所职能(364)
第二节尚书主客司及其外交职能(369)
一尚书省、礼部与主客司(369)
二主客司的外交管理职能(370)
第九章唐代中央外交关涉机构(378)
节中书省的外交职能(378)
一中书省本部(379)
二四方馆与通事舍人(386)
三客省(392)
四史馆(394)
第二节门下省的外交职能(396)
一侍中(397)
二典仪与赞者(399)
三符宝郎(400)
第三节尚书省的外交职能(402)
一尚书都省(402)
二尚书各部(403)
第四节九寺、五监、诸省(414)
一九寺(415)
二五监(418)
三诸省(421)
第五节唐后期外交管理体制的变化(422)
一原有外交管理机构的闲简(4)
二使职差遣和宦官在外交领域的活跃(424)
第十章唐代地方外交关涉机构(430)
节地方行政机构——道、州、县的外交职能(431)
一迎送外交使节(432)
二行使对外权力,执行对外交涉(448)
三接转对方外交事项(461)
四边境贸易管理(465)
五外交行政与事务管理(474)
六掌握、上报蕃情(482)
第二节地方军事与边防机构的外交职能(484)
一总管、都督与节度使(484)
二军、镇(499)
三关(506)
第三节边境镇抚机构——都护的外交职能(509)
一统辖羁縻府州(510)
二以导宾贡(511)
三抚和招纳(512)
四纳质(513)
五转赐俸禄(514)
六使命往还(514)
七对外交涉(516)
八辑宁外寇(516)
九互市管理(516)
十通蕃情(517)
第四节关涉机构的外交职能(519)
一押蕃使(519)
二市舶使与押蕃舶使(526)
三互市监(534)
后论汉唐外交制度的发展衍变及其特点(537)
一汉唐外交决策制度的演进及其特点(537)
二外交决策制度的特殊(552)
三汉唐外交管理体制的演进及其特点(565)
四汉唐外交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580)
参考文献(594)
初版后记(602)
再版跋语(606)
黎虎,1936年8月生于北京,籍贯广东省兴宁市。1959年于北京师范大史系,留校至今,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先秦汉唐史研究,主要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论》《先秦汉唐史论》《汉唐外交制度史》《汉代外交体制研究》等,发表多篇。主持并完成了教委博士点研究项目一项、教委“八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结项鉴定等级“很好”)。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