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法律史与法治建设9787519714765
  • 正版全新
    • 作者: 王立民 著著 | 王立民 著编 | 王立民 著译 | 王立民 著绘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7-10-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王立民 著著| 王立民 著编| 王立民 著译| 王立民 著绘
    •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17-10-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66千字
    • 页数:365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9714765
    • 版权提供: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王立民 著
    • 著:王立民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65.00
    • ISBN:9787519714765
    • 出版社: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10-01
    • 页数:365
    • 外部编号:120160980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自序
    篇中国法律史专题
    一、中国古代的律理
    中国古代律理的体现
    中国古代律理形成的条件
    中国古代律理中的一些重要侧面
    二、中国古代的道德建设及其启示
    中国古代重视道德建设的主要原因
    中国古代道德建设的主体
    中国古代道德建设中所得到的启示
    三、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律学的研究方法借鉴于传统经学的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律学的两种主要研究方法
    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中解释的主要依据有多种
    中国传统律学研究方法中的相关问题
    四、中国传统法典条标的设置与现今的借鉴
    中国现今的法律中都不设条标是中的缺憾
    可以从中国传统法典条标的设置中得到的借鉴
    中国现今法律设置条标的建议
    五、清末中国法文化转型的现思
    清末中国法文化转型的表现
    清末中国法文化转型的条件
    清末中国法文化转型的成效影响与意义
    六、辛亥与中国现代法制
    辛亥时期现代法制与中国古代法制的比较
    辛亥时期现代法制的作用
    辛亥时期现代法制与中国租界现代法制的比较
    辛亥时期现代法制中值得关注的方面
    七、中国近代法制自主诸问题
    中国的法制自主遭到破坏
    领事裁判权与中国近代法制自主
    租界与中国近代法制自主
    香港和澳门割让与中国近代法制自主
    八、法制不统一是中国近代法制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近代法制不统一的具体表现
    形成中国近代法制不统一的主要原因
    九、马锡五审判方式是成功的审判方式
    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成功之处
    马锡五审判方式获得成功的原因
    马锡五审判方式成功之处的现实价值
    第二篇上海法律史专题
    一、辛亥时期上海华界探析
    辛亥时期上海华界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辛亥时期上海华界的主要特
    辛亥时期上海华界的问题
    二、上海律师公会与中国近代法制
    上海律师公会是中国近代法制的产物
    上海律师公会随着中国近代法制的发展而发展
    上海律师公会为中国近代的法制事业作出了贡献
    三、上海的现代法制与现代城市发展
    上海是一个先有现代法制后有现代城市的地方
    20世纪初上海华界的法制和社会也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
    近30年来上海的法制与城市发展都呈现出强大的活力
    在上海现代法制与城市发展中所得到的法制启示
    四、上海高校的个听规则
    《听暂行规则》诞生的背景
    《听暂行规则》的结构、内容和特色
    《听暂行规则》的运作效应
    《听暂行规则》的前瞻
    第三篇中国法制史学史专题
    一、中国法制史学史三十五年
    成果的分类与内容
    取得的成就与原因
    存在的问题与出路
    二、中国唐律研究三十年
    唐律研究成果的三大类别
    唐律研究涉及的内容
    唐律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成因
    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三、中国租界法制研究的检视与思考
    中国租界法制研究成果的分类
    中国租界法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中国租界法制研究的方向
    四、中国地方法制史研究的“前世”与“今生”
    中国地方法制史研究的意义
    中国地方法制史研究成果的分类
    中国地方法制史研究成果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取得的原因分析、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第四篇中国法治建设专题
    一、法治建设与和谐社会
    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法治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
    目前我国的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我国加强法治建设的迫切任务
    二、中国的转型与法治建设
    中国正在进行的转型
    转型时期法治遇到的困难
    转型时期法治建设的任务
    三、中国在依法治国中实现的跨越
    中国在依法治国中实现了三大跨越
    中国在依法治国中实现跨越背后的深层原因
    中国在依法治国中实现跨越的法治启示
    四、群众工作的法治路径
    法治路径在群众工作的能优势
    群众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与法治的关联
    运用群众工作中法治路径需要把握的一些关节点
    五、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任务艰巨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繁重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会遇到不少困难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具体工作
    六、中国管犬规定探析
    中国古代管犬规定
    中国近代的管犬规定
    中国当代的管犬规定及其思考
    七、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与提高司法公信力
    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由之路
    中国在建立和完善司法公开制度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
    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制度与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八、法律与法律智慧
    法律转化为法律智慧的内在因素
    法律转化为法律智慧的条件
    法律智慧的作用
    提升法律智慧所需开展的丁作
    九、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与诊所法律教育
    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需有诊所法律教育的支持
    诊所法律教育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诊所法律教育与中国现有法学教育的衔接
    附录2011年至2016年王立民公开发表的主要一览表
    后记

    王立民,1950年生,浙江宁波市人,法学硕士、史学博士。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享受特殊津贴。全国很好教师。精课程“中国法律史”、精资源共享课负责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法制史”的席专。首届“上海高校教学名师”。上海市领军人才。曾任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曾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曾任德国帕桑大学和日本青山学院的客座教授。现兼任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东方讲坛”特聘讲师、上海市政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法学会法理法史研究会会长、上海市中信正义律师事务所律师等职。出版个人专著《上海法制史》《唐律新探》《古代东方法研究》《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中国法制与法学教育》《上海租界法制史话》等。主编三十余部著作,参编近三十部著作。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中外法学》《学术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三百余篇,其中有三十余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转摘。“中国法律史研究丛书”和“地方法制史研究丛书”主编。主持、省部级研究项目十项,项目十余部。获重量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部级学术、教育成果奖项十余项。

    崛起、奋进与辉煌——华东政法大学 65周年校庆文丛总序 2017年,是华东政法大学 65华诞。65年来,华政人秉持着“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菁莪造士,棫朴作人。学校始终坚持将学术研究与育人、育德相结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法治人才。一代代华政学子自强不息,青蓝相接,成为社会的中坚、事业的巨擘、栋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治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65年栉风沐雨,华政洗尽铅华,砥砺前行。 1952年,华政在原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 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的基础上组建而成。历经 65年的沧桑变革与辛勤耕耘,华政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法学为主,兼有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大学,人才培养硕果累累,科研事业蒸蒸日上,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步步登高,国际交流与社会合作事业欣欣向荣,项目、高质量等科研成果数量长居全国政法院校前列,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登高望远,脚踏实地。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依法治校,质量为先,特色兴校”的学念,秉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形成“三全育人”的培养管理格局,培养更多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做出新的贡献!革故鼎新,继往开来。65周年校庆既是华东政法大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辉煌的重要机遇。当前华政正抢抓“双”建设的战略机遇,深度聚焦学校“十三五”规划目标,紧紧围绕学校综合改革“四梁八柱”整体布局,坚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创新办学”发展理念,深化“教学立校、学术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模式,构建“法科、多科融合”发展格局,深入实施“两基地(高端法律及法学相关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法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基地)、两中心(中外法律文献中心、中国法治战略研究中心)、一平台(‘互联网 +法律’大数据平台) ”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基础、深化特色、提升实力。同时,华政正着力推进“两院两部一市”共建项目,力争能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国际知名、国内,法科、多科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和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薪火相传,生生不息。65周年校庆既是对辉煌历史的回望、检阅,也是对崭新篇章的伏笔、铺陈。在饱览华政园风姿绰约、恢弘大气景观的同时,我们始终不会忘却风雨兼程、踏实肯干的“帐篷精神”。近些年来,学校的社科法学类课题立项数持续名列全,国社科重大项目和大项目取得历史突破,主要核心期刊发文量多年位居前茅。据中国法学创新网发布的全新法学各学科的十强排名,学校在法理学和国际法学两个领域排名居全国。当然我们深知,办学治校犹如逆水行舟,机遇与挑战并存,雄关漫道,吾辈唯有勠力同心。为迎接 65周年校庆,进一步提升华政的学术影响力、贡献力,学校研究决定启动 65周年校庆文丛工作,在全校范围内遴选学术成果,集结成书出版。文丛不仅囊括了近年来华政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等学科的学术成果,也包含了华政知名学者的个人集。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华政 65华诞的贺礼,也是向广大教职员工长期以来为学校发展做出极大贡献的致敬。 65芳华,荣耀秋菊,华茂春松,似惊鸿一瞥,更如流风回雪。衷心祝愿华政铸就更灿烂的辉煌,衷心希望华政人做出更杰出的贡献。华东政法大学 65周年校庆文丛编委会    2017年7月    自序今年恰逢我校65周年校庆,也给了我再次出版新文的机,喜上加喜。我留校任教以来,已经出版了两本个人文集,这是第三本了。本为《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内容是2001年以前发表的部分的汇总,分为中国历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与古代东方法三个专题。这是我1985年留校任教至2001年主要的研究领域与成果。成果集中于《唐律新探》(1993年)和《古代东方法研究》(1996年)、《上海法制史》(1998年)三本著作。综合这些著作与,已能反映出我研究体系的一个基本框架。从低到高的层级,分别是:地方法制(海法制史)、中央法制史(唐律)、古代东方法研究三个领域。在这三个领域中,我都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有了与同人进行交流的本钱。同时,也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第二本为《中国法制与法学教育》,由法律出版社2011年出版,内容是自2001年至2010年发表的部分的集中,分为中国古代法制、中国现代法制、中国近现代司法、中国法学教育四大专题。与中国法律史相关的是前面三个专题,重点是对中国中央法制史作扩充研究,跳出唐律的圈子,把中国的新儒学与法制、古代律中条标的演进、古代刑法与道、古代司法公正的考察与分析、马锡五审判方式、中国法制现代化等一些问题纳进了研究范围,做了专题研究。另外,还有一些关于现行法制与法学教育的,那是因为处在管理岗位,要应对各种学术会议、约稿与管理工作的需要而撰写的。这本文集中的成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在这10年中,对以往形成的法律史研究体系没有大的突破。主要原因是因为管理事务缠身,无充足精力、心力去大力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现在展现的是第三本文集,内容是从2011年至2016年发表的部分的总和(除了个别以外)。2011年1月我正式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成了一位全职教师,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与时间,可以全身心从事教学与科研,特别是科研。于是,我就利用这一点,拓展新的研究领域。除了继续扩展唐律的研究外,还对中国租界法制与中国法制史学史加大了研究力度,产出了一些成果。其中,唐律研究的成果汇入了《唐律新探》(2016年版)一书,中国租界法制研究的成果编入了《中国租界法制初探》(2016年版)一书,剩余的主要成果便汇集于此本文集。内容可以分为中国法律、海法律史、中国法制史学史和中国法治建设四个专题。与中国法律史相关的是前三个专题,个专题则是一些有关中国现行法治的研究成果。从2011年至2016年我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到,我的研究领域除扩充唐律的研究外,还加大了对中国租界法制与中国法制史学史的研究力度,产出了比以往更多的研究成果,以至于足以单独成书或编入文集。也就是说,我在原来研究的中国地方法制史、中央法制史和古代东方法三个主要领域的基础上,又新增了两个领域,即中国租界法制和中国法制史学史,扩充与丰富了我的研究领域。这本文集的四个专题相对独立,每个主题中的每篇也相对独立。中国法律史专题汇集了一些研究中国古、近代法律史的成果,其有9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的律理、道德建设、律学研究方法和律典中的条标,近代的法文化转型、辛亥时期的法制、法制自主、法制特点和马锡五审判方式等。上海法律史专题汇总了一些研究上海近、当代法律史的成果,其有4篇,内容是关于近代上海在辛亥时期华界的、上海律师公会,当代上海的、上海个高校的听规则等。中国法制史学史专题包含了一些研究中国法制史学与史学史的成果,其有4篇,1篇是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法制史学史;3篇是研究中国法制史学,研究对象分别是中国的唐律、地方法制史、租界法制。中国当代法治建设专题涵盖了研究中国当代法治建设的成果,其有9篇,内容是关于中国的法治建设与社会和谐、社会转型,依法治国中实现的跨越,群众工作的法治路径,完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司法公信力、法律智慧和法学教育等。总的来说,此文集主要包括了4个专题,27篇。这些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两种,即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国法律史本身就是中国法律与中国史的交叉,可以从中国法律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中国史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中国法律进行研究需要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史进行研究则需要运用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使用这两种方法研究中国法律史,因此这些成果可以在法学与社会科学类的刊物上发表,如《法学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法学》《东方法学》和《浙江社会科学》等;也可以在史学类刊物上发表,如《史林》等;它们也都可以在综合类期刊上发表,如《学术月刊》《探索与争鸣》等。其中,以使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多,故文集中的大量成果均发表于法学类与综合学类期刊,只有少量成果发表于史学类期刊。另外,在中国当代法治建设专题中,我运用的主要是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这两种研究方法产出的成果不仅为期刊所接受,还为转载类期刊所认可,这些成果中就有被《新华文摘》(数字版)、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中国近代史》、《红旗文摘》等转载。这两种研究方法的使用,不仅拓宽了我的研究路子,也拓展了自己发表的渠道,发表的瓶颈有所缓解。此文集中的原来都有自己的标题、内容、史料和注释,而且都以的要求进行安排,现在以著作的形式来体现,为了要符合著作的要求,不得不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文集中的就与原来独立发表时的有了差异。另外,由于原为独立的,现在集结于一书,个别内容与史料的重叠也在所难免,还望读者见谅。文集的是个附录,罗列了自2011年至2016年我公开发表的主要目录。这一方面,可以反映出我在这一时间段里,公开发表的基本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与文集中的作个对照,便于查找原。长期以来,我的学术成长得到了老师、同人们的关心、关照,希望这本文集继续得到大家的关心与关照,如有不足、错误之处,不吝赐正。谢谢大家!王立民2017年2月于华东政法大学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