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醉染图书激光模场及光束质量表征9787118111767
¥ ×1
章激光模式的解析表达
1.1传输方程
1.2基模高斯光束
1.2.1高斯模场的求解
1.2.2基本质
1..高斯光束q参数
1.2.4ABCD定律
1.2.5谐振腔中的q参数
1.2.6高斯光束参数
1.2.7ABCD定律
1.2.8谐振腔中的参数
1.2.9本征光线描述高斯光束
1.3高阶高斯光束
1.4矩形域的模式(H-Gmn模式)
1.5圆形域的模式(L-Gpl模式)
1.6稳定球面腔中的模式
1.6.1模式参数
1.6.2共焦腔与无穷多个稳定球面腔等价
1.6.3稳定球面腔的等价共焦腔
1.7阶跃光纤中的模式
1.7.1导波模模式
1.7.2边界条件和本征值方程
1.7.3传导模式及截止频率
1.7.4归一化传输常数
1.7.5弱波导近似
1.7.6阶跃光纤中的LP模式(LPmn模式)
1.8折法
参考文献
第2章模场的数值求解
2.1开腔衍理论
2.2复杂光学系统的ABCD矩阵及衍积分方程
.Fox-Li数值迭代法
2.4分步傅里叶变换
2.5无源腔中的模场
2.6有源腔分析
2.7VRM腔中的模场
2.8特征向量法
2.9平面波展开法
2.10有限差分法
2.11有限元法
2.12多模式的调激光
2.12.1理论分析
2.12.2实验测量
参考文献
第3章涡旋光束
3.1涡旋光束简介
3.2涡旋光束的特
3.2.1轨道角动量
3.2.2由偏振引起的角动量
3.3涡旋光束的产生方法
3.3.1腔内选模法
3.3.2腔外转换法
3.4涡旋光束的测量方法
3.4.1扭矩测量法
3.4.2光强二阶矩测量法
3.4.3利用全息光栅法测量光束的螺旋相位
3.4.4利用Mach-Zehnder干涉仪进行测量
3.4.5利用周期渐变光栅进行测量
参考文献
第4章激光束的束宽及光束质量评价参数
4.1束半宽的定义
4.1.11/n定义
4.1.2环围功率(能量)定义
4.1.3熵束宽的定义
4.1.4高斯拟合定义
4.1.5二阶矩定义
4.2束宽的测量
4.2.1针孔扫描法测束宽
4.2.2刀口法测束宽
4..狭缝扫描法测束宽
4.2.4可变光阑法测束宽
4.2.5成像器件测束宽
4.3近场光束质量评价参数
4.3.1光强调制度
4.3.2光强均匀度
4.3.3光强对比度
4.3.4波前分布的均方根
4.3.5波前梯度的均方根
4.3.6高阶对比度
4.3.7强度概率密度分布
4.3.8功率谱密度
4.4远场光束质量评价参数
4.4.1聚焦光斑尺寸
4.4.2远场发散角
4.4.3斯特列尔比
4.4.4桶率
4.4.5衍极限倍数
4.4.6B因子
4.4.7BPF因子
4.4.8VB因子
4.5传输质量评价参数
4.5.1束参数积
4.5.2空间束宽积
4.5.3M2因子
4.5.4K因子
4.5.5M2曲线
4.6光束质量因子M2和M2曲线的测量方法
4.6.1聚焦两点法测M2
4.6.2光腰两点法测M2
4.6.3调焦两点法测M2
4.6.4三点法测M2
4.6.5多点拟合法测M2
4.6.6M2因子实时测量方法
4.6.7M2曲线的测量
4.6.8基于MZ-PDI的复振幅重建及M2曲线测量
参考文献
第5章激光模式的产生、线传输及叠加
5.1TEMmn模式的产生
5.2H-Gmn模式的传输
5.3L-Gpl模式的传输
5.4LPmn模式的传输
5.5H-Gmn模式的相干叠加
5.5.1两个H-Gmn模式相干叠加
5.5.2三个H-Gmn模式相干叠加
5.5.3多个H-Gmn模式相干叠加
5.5.4多个H-Gmn模式叠加为L-Gmn模式
5.6L-Gmn模式相干叠加
5.6.1两个L-Gmn模式相干叠加
5.6.2三个L-Gmn模式相干叠加
5.6.3多个L-Gmn模式相干叠加
5.7LPmn模式相干叠加
5.7.1两个LPmn模式相干叠加
5.7.2三个LPmn模式相干叠加
5.7.3多个LPmn模式相干叠加
5.8H-G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8.1两个H-G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8.2三个H-G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8.3多个H-G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9L-Gpl模式非相干叠加
5.9.1两个L-Gpl模式非相干叠加
5.9.2三个L-Gpl模式非相干叠加
5.9.3多个L-Gpl模式非相干叠加
5.10LP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10.1两个LP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10.2三个LP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10.3多个LPmn模式非相干叠加
5.11正交偏振模式的叠加
5.11.1两个正交偏振的H-G01和H-G10模式的叠加
5.11.2两个正交偏振的H-G02和H-模式的叠加
5.11.3两个正交偏振的L-G01模式的叠加
5.11.4两个正交偏振的L-Gn1模式的叠加
5.11.5两个正交偏振的LP11模式的叠加
5.11.6两个正交偏振的LP1n模式的叠加
5.12模式耦合
5.12.1到H-Gmn模式的耦合
5.12.2到L-Gmn模式的耦合
5.1.到阶跃光纤的耦合
5.12.4到正交模式系的耦合
参考文献
第6章基于速率方程的光纤激光器模式分析
6.1多模光纤放大器速率方程组的建立
6.1.1光子速率方程
6.1.2泵浦光速率方程
6.1.3信号光速率方程
6.1.4粒子数密度速率方程
6.1.5三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组
6.1.能级系统的速率方程组
6.1.7多模光纤放大器速率方程组
6.1.8两个LP模式的放
6.2.1多模式高斯单脉冲放
6.3共掺光纤激光器理论模型
6.3.1泵浦光和信号光的功率分布
6.3.2不同信号光波长时的输出功率
6.3.3交叉弛豫过程对镱铥共掺光纤激光器的影响
6.3.4输出功率随泵浦功率的变化
6.3.5输出功率随掺杂浓度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7章光纤模式的测量
7.1模式分析的研究进展
7.1.1解析CCD图像法
7.1.2三镜环形腔法
7.1.3低相干干涉法
7.1.4C2成像法
7.1.5相关滤波器法
7.2S2法
7.2.1基本原理
7.2.2数值模拟
7..实验测量
7.3F2法
7.3.1基本原理
7.3.2数值模拟
7.3.3实验测量
参考文献
冯国英,四川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固体激光技术和光通信、激光线和非线传输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等。在国内外发表学术60余篇。主研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入选骨;获首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四川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