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黑暗年代9787301276372
  • 正版全新
    • 作者: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著 |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编 |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译 |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绘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分类

    商品参数
    • 作者: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著|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编|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译| (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绘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119000
    • 页数:227
    • ISBN:9787301276372
    • 版权提供: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
    • 著:(美)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 著;阎天 译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28.00
    • ISBN:9787301276372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开本:暂无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11-01
    • 页数:227
    • 外部编号:1201423678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楔子:从一个梦说起
    “六十年代”驾临耶鲁
    火灾之后
    尾声:胜利?
    致谢
    注释
    附录
    地名志
    人物志
    译后记

    劳拉·凯尔曼,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大分校史系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律博士、耶鲁法学哲学博士。曾任美国法律史学会等。著有《法律现实主义在耶鲁》《艾比·福塔斯传》《左翼之星的升起》等。
    阎天,1985年生,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法学学士。北京大学一隆德大学靠前人权法硕士项目结业。
    研究方向:劳动法、、行政。文见于《中外法学》《环球律评》《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编译有《反就业歧视法靠前前沿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这本书原是《耶鲁法学院史:一百五十周年系列讲座》的一章。2010年秋,我求学耶鲁,入学天就收到了院史。院史由讲座时的院长主编,多位校友参撰,新生人手一册,显然是法学院构建“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手段。法学院的“形象工程”是如此“高洋上”,我当年着实感慨了一番。

    然而细读之下,这部官修正史却并非宣传品,更不是神话书。作为原书的章,《黑暗年代》将耶鲁法学院的现代历史,追溯至1967年到1970年间。那是一个“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时代”:校园内外的风云齐聚到墙街127号的小院,种族矛盾、矛盾、师生矛盾竞相爆发,主流与非主流、传统与反叛之间的张力左右撕扯,使得共同体濒临崩溃。然而,正是在苦难之中,法学院跌跌撞撞地走向新生,并一步一步地攀上了法学研究和教育的。身为黑暗年代中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曾在回忆录里写道:她不仅看重登上头条的事情(headline),更看重反映大势的线索(trendline)。黑暗的记忆曾经占据报端,而辉煌的线索已然隐伏其中。作者劳拉·凯尔曼(Laura Kalman)以董狐之笔,将交织在一起的明线和暗线描摹出来,揭示了寓于其中的、关于法院史的辩法。

    在凯尔曼的笔下,耶鲁法学院是开放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学院的影响力也辐到世界各地;法学院又是封闭的,共同体内保有安稳如山的内聚力,学术传统一直在沉静而坚韧地生长。这是一部机构史,又是一部智识史。

    翻译这本书是法学院中国校友的共同心愿,只是由我来执行而已。2015年12月中,我与田雷、刘晗、左亦鲁餐叙,商定了翻译计划,又用十天时间一气完成了译稿,配齐了地名志和人物志。亦鲁兄很可能是烈的支持者,因为书中提到了我们共同的导师——葛维宝(Paul Gewirtz)教授。当年学院图书馆起火,还在读书的教授及时报警,保全了无价的珍藏,也给学院提供了挣脱黑暗年代的契机。在纽黑文,法律博士候选人赵丹洋提供了插图照片,我在北大读书时的同门师妹、法学博士候选人刘真珍做了很多沟通工作。得益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和白丽丽编辑的大力推进,这本书以快速度呈现在读者面前。书出了,评断权就交读者里,而文责当然由译者来负。

    我曾于2005年夏天短暂访问耶鲁,2010年正式入学,用四年时间先后获得了法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和北大一样,耶鲁是我的母校,我深深地爱着她。我怀着的谦卑,翻开母校的历史,寻找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这是一座圣殿,而凯尔曼让殿堂中人生动起来、亲切起来。感谢作者。我们与母校共命运。


    阎 天
    2016年8月13日
    北京大学法学院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