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质量总监成长记9787111527077
  • 正版全新
    • 作者: 秦邦福,秦秋玲 著著 | 秦邦福,秦秋玲 著编 | 秦邦福,秦秋玲 著译 | 秦邦福,秦秋玲 著绘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秦邦福,秦秋玲 著著| 秦邦福,秦秋玲 著编| 秦邦福,秦秋玲 著译| 秦邦福,秦秋玲 著绘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315千字
    • 页数:389
    • 开本:32开
    • ISBN:9787111527077
    • 版权提供: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秦邦福,秦秋玲 著
    • 著:秦邦福,秦秋玲 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49.00
    • ISBN:9787111527077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开本:32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01-01
    • 页数:389
    • 外部编号:120124118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 让人人成为克劳士比
    前言
    修炼篇 从质量到质量总监
    章 质量巨变
    一个空降质量总监,如何用零缺陷方法快速打开局面?
    第2章 不错的质量
    质量如何快速解决质量问题?
    为何一个能干的质量无法解决问题?
    第3章 火山口上的人
    如何有效实施检验?
    一个管理良好的产品检验部为何还会被客户投诉?
    第4章 空降来的厂长
    新主管如何通过明确工作要求和改变心智模式来提升管理质量?
    第5章 金光道为什么可以用零缺陷质量文化变革十四步的思路有效推行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与零缺陷管理有何异同?
    第6章 竞聘
    工厂管理团队建设为何是车间质量改善的基础?
    第7章 中山项目
    防火防损是如何实现的?
    质量问题预防与防火有何内在的联系?
    第8章 四重境界
    如何用纠正和预防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9章 来料质量
    如何用预防的思路解决来料不良的问题?
    0章 初试零缺陷
    零缺陷是一套什么样的管理系统?
    突破篇质量总监们为何“阵亡率”高?
    1章 品质总监的困惑
    为什么一家快展的企业突然放慢了脚步?
    2章 真正的对手
    质量改进为何困难重重?
    3章 过程模式作业表
    如何将一个业务过程管理到位?
    4章 进料检验过程管理
    如何有效开展过程管理优化,树立品质改革榜样?
    5章 品质月
    一个雄心勃勃的质量改进项目为何会失败?
    6章品质反思会
    谁该为质量事故反思?
    7章 前加工过程管理
    如何顺利推进品质改进活动?
    8章 重启品质月
    如何将品质月这把火顺利地烧起来?
    9章 质量十四步
    零缺陷质量文化变革十四步如何开展?
    第20章 年会
    你的工作为谁而做?
    2章 雄鹰
    质量变革为何困难重重?
    精进篇如何快速解决“质量问题”?
    第22章 初战告捷
    让人无法接受的低级质量事故为何会频繁发生?
    第章 抓过程还是抓结果
    如何解决产品保质期内返修率高的问题?
    第24章 厂房搬迁
    如何将一个服务过程管理到位?
    第25章 顶天立地,左右逢源
    一个空降的质量总监,如何快速解决棘手的问题?
    第26章 适者生存
    小公司的来料质量该如何管理?
    小公司的交付应如何管理?
    第27章 新来的体系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如何落地?
    第28章 强悍的对手
    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什么?
    第29章 六西格玛的讨论
    ISO9000体系、零缺陷管理和六西格玛,谁更适合当前中国的中小型企业?
    第30章 零缺陷方案
    零缺陷管理的理念和推行方法是什么?
    附录
    附录A专业术语解释
    附录B英文缩写解释
    参考文献

    秦邦福,上海复旦大学MBA,零缺陷管理推行顾问。曾在华为电气和艾默生网络能源等世界500强企业中工作10年,先后担任质量、检验部经理、供应链质量总监和工厂厂长、项目总监等职务,在质量管理、精益生产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与克劳士比中国学院合作,从事零缺陷管理的推广,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宜于中国企业的过程管理方法,已在多家企业中推广并取得了显著。

      

    前言 质量管理难做,质量管理人苦!也许大多数质量管理人内心都有这样的呼声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质量主管,这种感觉也许更为强烈。 2013年12月,克劳士比中国学院的杨钢院长来深圳开零缺陷管理讲座,我与杨院长是多年的朋友,应他的邀请,作为特邀嘉宾上台分享零缺陷管理心得体会。 我上台后,先问了与会人员一个问题:“作为公司的质量总监或者质量经理,大家日常工作中优选的感受是什么?”台下一位女士立即站了起来,说了两个字:“痛苦!” 是啊,我心中的也是这两个字:痛苦!这位女士真是与我心有灵犀啊,一语就道破天机。 本书是我作为一个质量管理人,多年来在零缺陷管理和精益生产方面的心得体会,希望能为质量管理人和企业管理者答疑解惑,让质量管理工作变得轻松。 从2000年底起,我开始从事质量管理的工作,也开始接触零缺陷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的思想,在质量总监、工厂厂长等一系列岗位上,尝试着用零缺陷的理念和方法来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零缺陷思想伴随着我不断成长,但也经常给我带来困惑。 直到2009年,通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杨钢老师,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转折。通过杨老师的引导,我开始走进了克劳士比思想殿堂。 “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当我次听到这句话时,并没有太多感触,的确,工作是一个过程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的质量管理人来说,又能意味着什么? 但是在随后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作为一个质量总监和咨询顾问,我亲眼看到许多企业在质量管理上的误区,尤其是这些企业优选管理者错误的质量意识,让我饱受切肤之痛。 我越来越体会出这句话背后所蕴藏的深厚道理,既然所有的工作都是一个过程,如果我们针对每一个过程,都可以用基于零缺陷理念的过程管理方法来管理到位的话,那岂不是所有的工作都可以轻松做对了吗? 我一直认为,妨碍企业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大原因是,公司优选管理者们对质量的错误理解。 我接触过许多民营企业的老板,他们对质量的理解大多来源于平时工作的积累,强调实用。我认为,这是很好的质量文化难以建立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些企业的质量主管们痛苦的根源。 每逢与质量界的朋友和企业高管们谈起此事,大家总是感触连连,痛心疾首,深感扭转企业质量文化之不易,这也促使我做出一个决定,将自己这些年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实践心得写下来,与大家分享,为中国质量管理出一份力。 我从事质量管理工作近15年,在此期间,我惊奇地发现,身边的质量管理人居然没有一位是科班出身,这是因为早年中国的高校根本没有开设“质量管理”这一专业,几乎所有的质量管理人都在摸爬滚打中苦苦探索着质量管理之路。许多人为此感到很好迷茫。希望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的五大主题分别是“质量问题预防如何落地?”“公司质量问题多的根源是什么?”“如何将零缺陷、精益和六西格玛方法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零缺陷和精益思想如何帮中国企业提升效益?”“质量管理要从哪些方面展开?”希望大家读完此书后,能找到一个明确的。 本书以小说的方式编写,书中所述企业及人名(克劳士比及少数历史人物除外)均为虚构。书中的故事,大多来自我所接触过的数十家公司,大家也许会或多或少地从中找到自己所在公司的影子,但请切勿对号入座。 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在每章开头都列出了要讨论的主要问题,在结尾对这些问题进行点评,希望能激发读者的思考。 本书从2012年开始启动写作,前后历经三年有余,中间数易其稿,在工作之余完成了编写,殊为不易,在此感谢我的家庭成员给予我的支持。 在初稿收尾前,为了试探读者的反应,2013年11月,我将书中的6章改成独立故事,以“一位品质总监的发飙”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企业管理》杂志2013年1期上,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行业内同仁们对质量这个话题的热烈讨论。见此情况,《企业管理》杂志社又组织业界的专家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点评,点评稿发表在2013年2期杂志上,这更加坚定了我写完本书的决心。 零缺陷理念优选,放到当今时代,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它竟是50年前在美国的企业环境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如何在今天中国的企业中运用,还需要我们所有的质量管理人不断地探索,让它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能因地制宜,在实践中发展。希望通过阅读本书,我们的质量管理人和企业管理者们有所获益,这也是我写本书的初衷。 此书的成书源于许多人对我的帮,其中尤其要感谢杨钢老师教给我过程管理的方法,我对质量的许多认识都源于杨老师的教诲。同时,也要感谢邵凤山老师对我的指点。 让中国企业的管理者和质量管理人不再因为质量管理而痛苦。 秦邦福 2015年10月写于深圳目录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