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中国饮食科学技术史稿9787517810575
  • 正版全新
    • 作者: 季鸿崑 著著 | 季鸿崑 著编 | 季鸿崑 著译 | 季鸿崑 著绘
    • 出版社: 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季鸿崑 著著| 季鸿崑 著编| 季鸿崑 著译| 季鸿崑 著绘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7-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02000.0
    • 页数:312
    • 开本:16开
    • ISBN:9787517810575
    • 版权提供: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作者:季鸿崑 著
    • 著:季鸿崑 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56.00
    • ISBN:9787517810575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5-07-01
    • 页数:312
    • 外部编号:1201130647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中国古代饮食科学技术史的背景文献
    节 儒家经典与中国饮食文化
    一、《论语》和中国饮食文化
    二、《孟子》和中国饮食文化
    三、“三礼”中的饮食科技资料
    四、《晏子春秋》中提倡节俭与和同之辨
    五、《荀子》的饮食养生思想和烹调
    六、董仲舒和《春秋繁露》对中华饮食文化传统的影响
    七、《盐铁论》中的饮食文化史料
    八、刘向和《新序》论烹调原理
    第二节 道家和道教文献中的饮食科学知识
    一、《老子》顺应自然的养生观
    二、《管子》一书的民食思想和地域饮食观
    三、《庄子》和饮食文化
    四、葛洪和《抱朴子》及道教、道家的养生思想与实践
    第三节 《墨子》和中国饮食科技
    第四节 杂家著作
    一、《吕氏春秋》和中国古代饮食
    二、《淮南子》一书中的饮食史料
    三、《论衡》一书中有关饮食的论述
    第五节 法家《韩非子》和饮食文化
    第六节 中医和中国饮食科学
    第七节 中国饮食科学的基本源头——中国古代农家
    第二章 中华民族食物和营养理论的历史演进
    节 “民以食为天”和“天人合一”
    第二节 医食同源、天年和营卫学说
    一、医食同源
    二、天年学说
    三、营卫学说
    第三节 近代营养科学
    第四节 中西医学体系之争与“传统营养学”和现代营养学
    第五节 新中国营养科学的回顾
    第三章 中食工艺和科学技术
    节 发酵技术在食品制造工艺中的应用
    —、酒
    二、醋
    三、酱和酱油
    第二节 涉及水分转移的技术在食品贮存和制造中的应用
    一、粮食的贮存
    二、蔬果和肉食品的贮存
    三、火腿
    四、肉松
    五、制茶
    第三节 蛋白质凝固和变技术的杰出应用
    一、豆腐和粉丝
    二、变蛋(皮蛋)
    第四节 甜味剂的制作
    一、蜂蜜
    二、饴糖
    三、蔗糖
    第五节 制盐
    一、食盐和生命
    二、盐文化
    三、盐和财政
    四、制盐方法
    第四章 中国烹饪技术科学发展史略
    节 烹饪的内涵和外延
    一、中国历“烹饪”一词的定义
    二、近代食品科学关于“烹饪”一词的定义
    三、烹饪的文化学意义
    第二节 烹饪原料的机械加工和分档取料
    一、粮食的机械加工
    二、果蔬的初加工
    三、肉类原料的初加工
    四、鱼类和水产品的初加工
    五、蛋、奶的初加工
    六、水和调辅材料
    七、分档取料
    第三节 刀工工具和切割技术
    一、中国烹饪刀工工具的发展史
    二、烹饪原料的切割技术
    三、现代烹饪刀工方法概述
    四、烹饪刀工的科学诠释
    第四节 火候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在烹饪实践中的应用
    一、中国科学技术目前的“火候”
    二、人们对火的本质的认识
    三、热是什么?
    四、能源类型和加热设备
    五、传热学和炊具的演变
    六、中国烹饪的加热技法
    七、炒法和勺工
    第五节 烹饪调味技术的历史演进
    一、从人文的风、生理的味到风味
    二、孔子是饮食风味内涵概念的鼻祖
    三、“致中和”是饮食风味概念的理论提升
    四、本味与基本味
    五、鲜味的困扰
    六、迎接风味科学的新时代
    第六节 主食和面点发展史略
    一、粒食
    二、粉食
    三、面点
    四、快餐
    附录一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和饮食科学
    附录二 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地区饮食文化的历史回顾和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提示索引
    后记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