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华乐世纪行9787556601783
  • 正版全新
    • 作者: 于庆新 编著著 | 于庆新 编著编 | 于庆新 编著译 | 于庆新 编著绘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于庆新 编著著| 于庆新 编著编| 于庆新 编著译| 于庆新 编著绘
    •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624千字
    • 页数:510
    • 开本:16开
    • ISBN:9787556601783
    • 版权提供: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作者:于庆新 编著
    • 著:于庆新 编著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118.00
    • ISBN:9787556601783
    •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1-01
    • 页数:510
    • 外部编号:1201482482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序言:创业世纪功德 乔建中
    以独特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指挥家、作曲家彭修文访谈录 于庆新
    时代、民族、可听——徐景新访谈录 于庆新
    民族乐队作品创作四十年 乔建中、
    从传统文化的特质看民乐创作之困境——访台湾音乐家林谷芳 于庆新
    从创作角度民族管弦乐队的前景 叶纯之
    民族管弦乐交响的实验 刘文金
    创建中国大型合奏文化——从彭修文先生逝世想起 余少华
    从先秦编钟乐队到现代交响化民族乐队——兼论中西管弦乐队音响的“点、线、面”特征 童忠良
    精湛的技艺严峻的挑战——台湾高雄市实验国乐团音乐会给我们的启示 于庆新
    世纪末的沉思——田青谈中国民族器乐的“第三种模式” 涵子
    海峡两岸当代民族器乐之比较——访阎惠昌、赖锡中 于庆新
    论民族乐队交响化 梁茂春
    要交响化。不要“交响乐队化”——浅议中国民族乐队的发展 秦鹏章
    广东音乐是“小家碧玉”吗?——在世纪末看广东音乐的走向兼与田青商榷 岳志文
    努力发展民族乐队交响功交响创作手法 顾冠仁
    从技术层面现今民族乐队的几个问题 关乃忠
    根植传统面向现代——“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述评 于庆新
    在创作实践的探索中定型——关于民乐创作模式问题的思考 刘
    民族乐队交响化刍议——在“98全国当代民乐创作理论研讨会”上的发言 金湘
    重视民族室内乐作品的创作与演奏推广 鲁日融
    拓宽中国民族室内乐的表现空间 杨青
    新颖的组合多方的启示——单编大型民族室内乐队刍议 于庆新
    我们将如何面对21世纪民族管弦乐队的转型解构及 李西安
    民族器乐创作中的新探索 吴厚元(遗作)
    扬长避短独树一帜——香港“21世纪国际作曲大赛”暨“大型中乐作品创作研讨会”综述
    于庆新
    谈大型民族乐队的音响问题 顾冠仁
    中国乐队?中国乐队! 赵咏山
    论中国传统器乐合奏的“双中心组合”模式——兼评《中国打击乐与乐队——金沙滩》的传统继承及其创新特色
    孔培培米永盈
    从《巨龙腾飞》谈多声部作曲在大型国乐团中的运用 陈中申
    琵琶协奏曲《春秋》——兼谈大型民族乐队的创作观念 明言
    民乐创作艺术技巧思维的新发展——我的实践与体会 钱兆熹
    民族器乐模式的多样并存及 于庆新
    “观照现代国乐的文化面相——两岸国乐交响化研讨会”综述 李瑾
    促进民族管弦乐深入发展的三个建议 周勤如
    传统民间音乐素材在创作中的运用 顾冠仁
    现代乐作运用传统音乐素材之探讨 卢亮辉
    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中的线条艺术 杨青
    落潮也有好景观——1990-2000年民族音乐创作简论 乔建中
    民族管弦乐创作中的音响观念及其近年来的实践 唐建平
    现代民乐与传统音乐接轨的可能 崔宪
    借鉴西方交响音乐的经验挖掘传统音乐的潜力 梁茂春
    探讨中国民族乐队的排位和音场问题 关乃忠
    现代国乐与传统(民族)音乐接轨的可能探索——迎接民乐的“现代时期” 杨忠衡
    民乐创作的创新与继承 胡登跳
    土·新·情——我对中乐作品中关于中国风格的认识 胡登跳
    中国民族音乐十年 乔建中
    小型民乐作品创作探讨 秦鹏章
    谈当前民族器乐曲的创作 周风访台湾音乐家陈澄雄 于庆新
    四十年来小型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 乔建中
    国粹、特色与品牌——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日内瓦之行及引发的思考 于庆新
    传统与创新 李吉提
    中国民族管弦乐若干问题初探 杨春林
    我国民乐创作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格局的转型 李西安
    感受中国乐器法中“韵”的传统魅力 刘文金
    民族管弦乐的实践与开拓——关于中央民族乐团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席强
    对音乐传统传承、变异与创新的再认识 李西安
    现代民族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音乐 乔建中
    关于民乐创作的进一步思考 刘文金
    从20世纪中音乐三大贡献看彭修文民族管弦乐艺术的实践 吴赣伯
    叶聪的华乐理念 于庆新
    现代民族合奏乐中的音色意识 匡君
    彭修文改编世界名曲的艺术成就刍议 卞祖善
    论中国当代民族器乐发展中传统音乐思维的丢失 张伯瑜
    20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 匡君
    民族乐器改革的成功探索——香港中乐团“看、听、谈”改革胡琴音乐会与座谈会侧记 于庆新
    声传九陌变新声——环保胡琴系列的探索理念与实施 阮仕春
    民族管弦乐指挥艺术的里程碑——首届香港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述评 于庆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香港第二届国际中乐指挥大赛述评 于庆新
    民乐指挥家的民乐观——指挥家王甫建访谈录 李丽敏
    再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建制、律制与标准化问题——指挥家阎惠昌访谈录 李丽敏
    序言——民族乐队的两大误区:音响观念与演奏观念 刘星
    多元探索中的得与失——新加坡第二届国际华乐室内乐作曲比赛述评 于庆新
    关于民族管弦乐队编制之我见 朱晓谷
    后记

    于庆新,1946年11月生于河南省两平县。1966年6月于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理论专业,1987年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1979年6月调入中音乐协会《人民音乐》编辑部至今,先后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人民音乐》编委、编审,中音乐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民族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新加坡华乐团艺术顾问等。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