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9787534791789
  • 正版全新
    • 作者: 曾永义 著著 | 曾永义 著编 | 曾永义 著译 | 曾永义 著绘
    •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曾永义 著著| 曾永义 著编| 曾永义 著译| 曾永义 著绘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4-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456000.0
    • 页数:447
    • 开本:16开
    • ISBN:9787534791789
    • 版权提供:大象出版社
    • 作者:曾永义 著
    • 著:曾永义 著
    • 装帧:精装
    • 印次:1
    • 定价:75.00
    • ISBN:9787534791789
    •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7-04-01
    • 页数:447
    • 外部编号:1201513524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我的戏曲教学与研究(代序)
    一、春风做老师
    二、转益多师是吾师
    三、领悟静安先生治曲方法
    结语
    论说“戏曲歌乐之关系”
    绪论
    一、从创作观戏曲歌乐之关系
    二、谈词调之令引近慢
    三、从呈现观戏曲歌乐之关系
    四、戏曲歌乐的相得益彰
    五、现代戏曲歌乐“跨界”‘跨文化”的现象与检讨
    结语
    《录鬼簿续编》应是贾仲明所作
    前言
    一、贾氏两段资料
    二、六点现象
    、对者之三点理由
    结语
    附录
    戏曲歌乐雅俗的两大类型
    ――诗赞系板腔体与词曲系曲牌体
    前言
    一、诗赞系板腔体与词曲系曲牌体的源生和成立
    二、诗赞系板腔体与词曲系曲牌体之音乐特色
    三、诗体之演化为词曲体与曲牌体之破解为板腔体
    四、地方戏曲的曲牌体与板腔体
    结论
    论说“戏曲之内在结构”
    前言
    一、戏曲内在结构之奠基:从“关目情节”到“章法布局”
    二、戏曲“内在结构论”之完成:“排场”观念和理论之建立
    三、笔者对“排场”理论之运用
    结论:戏曲内外结构之互动
    从明人“当行本色”论说“评骘戏曲”应有之态度与方法
    绪论:“当行本色”名义之定位
    一、明人“当行本色论”述评
    二、“本色”为“曲之本质”之总体呈现
    三、“当行”为创作与评骘戏曲应具备之态度与方法
    结语
    “永嘉杂剧”应成立于北宋
    前言
    一、北宋释文莹《玉壶野史》所引发的问题
    二、胡忌所发现宋末元初刘埙《水云村稿》之相关记载
    三、笔者之综合和推测
    结语
    戏曲表演艺术之内涵与演进
    绪论
    一、戏曲艺术本质之内涵与演进
    二、戏曲演员之基本艺术修为与演进
    三、戏曲演员之完美艺术修为
    结论
    散曲、戏曲“流派说”之溯源、建构与检讨
    引言
    一、散曲、戏曲“流派说”溯源
    二、近现代词曲系曲牌体“散曲、戏曲流派说”之建构与开展
    三、诗赞系板腔体“戏曲流派说”之建构与笔者对“流派说”
    的检讨与看法
    结语
    附录
    “拗折天下人嗓子”评议
    前言
    一、汤显祖讲究自然音律
    二、诸家非议《牡丹亭》之道理
    三、《牡丹亭》难于用昆山水磨调演唱
    结语
    魏良辅之“水磨调”及其《南词引正》与《曲律》
    一、“水磨调”与魏良辅其人其事
    二、魏良辅《南词引正》与《曲律》之版本与比较
    结语
    后记

    曾永义,1941年生,台湾地区省台南县人。现为台北“中央研究院”院士,世新大学讲座教授,中国文哲研究所咨询委员,台湾地区大学名誉教授、特聘研究讲座教授,并为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十数所大学之客座教授。
    曾任胡适讲座教授、台湾地区大学讲座教授、杰出人才讲座教授;亦曾在美国哈大学、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与荷兰莱顿大学担任访问学人,在德国鲁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荣获第三届金笔奖、第四届中兴文艺奖、第二十八届中山文艺奖、四度“国科会”杰出研究奖、“国科会”杰出特约研究员奖等。
    著有学术著作《曾永义学术自选集》《戏曲源流新论》《地方戏曲概论》《戏曲腔调新探》《戏曲之雅俗、折子、流派》《参军戏与元杂剧》等二十余种。散文集有《椰林大道五十年》《莲花步步生》等七种。戏曲剧本创作含昆剧七种、京剧六种、歌剧三种、歌仔戏与豫剧各一种,计十八种。另有通俗著作《戏曲经眼录》《艺文经眼录》等十佘种,与《曾永义旧诗存》(一千数百首,未刊)。教学、研究之余,长年从事民俗艺术之维护与发扬工作,四十余度率团赴欧美亚非澳列国进行文化交流。

    总  序 康保成 自王国维(1877—1927)《宋元戏曲史》(1913)发表后的来,有的文学观念、戏剧观念不断被颠覆被更新。 初,人们似乎如梦方醒般认识到:元曲原来是可以和楚骚、汉赋、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一代之文学”;被人轻视的金元杂剧和宋元南戏,曾经有过无比辉煌的历史。渐渐地,王国维重文学轻艺术、重元曲轻明清戏曲的观念受到反思。人们从明清传奇的持续繁荣,昆曲折子戏的兴起,花部戏曲的崛起,“角儿制”的确立,已然认识到戏剧的表演艺术本质。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戏剧与宗教仪式的关系问题吸引了学者们的注意,戏剧史的“明河”与“潜流”分途演进的理念被提出。这一理念目前正在经受时间与实践的检验。来的中国戏剧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学人和丰厚的学术成果。 王国维的同时代人吴梅(1884—1939)和齐如山(1875—1962),分别在昆曲音律和京剧舞台表演方面获得举世的成就,乃至有学者把王、吴、齐并称为近代戏剧理论界的“三大家”或“三驾马车”。无论这一称谓被多数人所接受,但吴梅竭力提倡“场上之曲”和齐如山对梅兰芳表演艺术的指导,都在揭示出戏曲的角色扮演本质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作家作品与场上表演互为依存的密切联系,认识到戏剧存在着一个从“一剧之本”向“表演中心”的演进过程。王、吴、齐分别代表了戏曲研究的三种路向是毫无疑问的。当然,“三大家”中,王国维重文献、重考据的研究路向影响*,追随者多。 “三大家”之外或稍后,涌现出郑振铎、任中敏、孙楷第、黄芝冈、钱南扬、冯沅君、周贻白、卢前、赵景深、王季思、董每戡、郑骞、傅惜华、庄一拂、张庚、张敬、汪经昌、吴晓铃、郭汉城,以及近年谢世的蒋星煜、徐朔方、胡忌等戏剧史家。中国戏剧史的研究领域里,可谓群星璀璨,光照寰宇。 卢前在20 世纪30 年代写的《中国戏剧概论》里,把中国戏剧史比作“一粒橄榄”:两头细小的部分说的是“戏”,中间饱满的部分是“曲的历程”。这一生动的比喻,大致勾勒出中国戏剧史研究领域的成果与不足。当时的戏剧史家,大多是从文学、文献学的角度从事研究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主要在宋元以来的戏曲作家和作品方面。王国维的文学观、戏剧观和戏剧史观,对这代人的影响一目了然。用注经的观念与方法注戏曲、搜集文献资料、研究戏剧史,其积极意义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不过20 世纪40 年 代以后周贻白、董每戡、任中敏、张庚等人的研究,扩大了戏剧史的研究领域,突破了“曲本位”的局限,弥补了前人对“戏”研究的不足,或许更值得称道。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和日本汉学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一方面,日本汉学对王国维的戏曲史研究或多或少有着启发作用;另一方面,《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后,又极大地反哺于日本汉学。森槐南(1863—1911)等人在大学讲授包括戏曲在内的中国俗文学以及开展南戏研究,是在《宋元戏曲史》问世之前,而由狩野直喜(1868—1947)开创,青木正儿(1887—1964)、吉川幸次郎(1904—1980)、田中谦二(1912—2002)、岩城秀夫(1923—)等人继承的“京都学派”,却深受王国维的影响。出身于大东文化大学的波多野太郎(1912—2003)独辟蹊径,他较早从地方史志中寻觅戏曲、小说的词语史料,颇受关注。而辻听花(1868—1931)、波多野乾一(1890—1963)、滨一卫(1909—1984)等人,着眼于京剧现状的品评,其论著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田仲一成(1932—)的祭祀戏剧研究,从领域到方法,都具有戏剧人类学的风范,对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的戏剧研究影响较大。欧美研究中国戏剧史的著作很可能在《宋元戏曲史》之前已经出现。 据 《清稗类钞》介绍,英国博士瓦儿特的《中国剧曲》一书,把中国戏剧的发展分为唐、宋、金元、明四个时期,已经明显具有了“史”的意识。不过运用现代学术规范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的,还要数后来的柯润璞(JamesIrving Crump,Jr.,1921—2002)、龙彼得(Pier van der Loon,1920—2002)、白之(Cyril Birch,1925—)、韩南(Patrick Hanan,1927—2014)、杜为廉(WilliamDolby,1936—2015)等人。他们的研究路数不完全相同,但其成果先后传到了中国,影响了中国。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韩国的中国古代戏剧研究比欧美、日本慢半拍, 金学主(1934—)及其门生撑起了朝鲜半岛的片,这已经到了20 世纪快 要降下帷幕的时候。 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的近30 余年,是中国大陆的“新时期”。这既是政治上的新时期,也是学术上的新时期。而我们,是新时期的见者和参与者。然而,当年踌躇满志的青涩学子,倏忽之间,就被时光染白了双鬓。蓦然回首,我们这一代做了什么? 有感于此,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先生委托我主编“海内外中国戏剧史家自选集”丛书,对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戏剧史研究做一番检阅。当我战战兢兢地接下这个任务之后,才发现,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要达成既定目标是多么不易! 丛书主编,应该是德高望重的学术,而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威望都远远不够。再从客观上看,丛书只能收,而一些有分量的学术成果往往是以专著的形式出版的;加之一些著名学者已经或正在出版自选集或文集,无法为本丛书供稿。更重要的是,由于篇幅所限,众多的中青年学人及其成果未能入选。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对本丛书充满了信心。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