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此商品库存有限,请在下单后15分钟之内支付完成,手慢无哦!
100%刮中券,最高50元无敌券,券有效期7天
活动自2017年6月2日上线,敬请关注云钻刮券活动规则更新。
如活动受政府机关指令需要停止举办的,或活动遭受严重网络攻击需暂停举办的,或者系统故障导致的其它意外问题,苏宁无需为此承担赔偿或者进行补偿。
醉染图书脑的七个习惯9787505746770
¥ ×1
序
大脑其实很“懒惰”/001
章
决定行动力的基本物质——多巴胺
如何激发大脑主动/003
多巴胺控制法/007
Step1自我暗示/009
Step2将大目标分解成阶段小目标/013
Step3促进多巴胺分泌/015
提高多巴胺水平的方法/019
容易半途而废的共/020
从“行为”到“习惯”究竟需要几天?/025
第2章
立刻行动
工作带来兴奋感/033
从散步中诞生的惊世杰作/036
“立刻行动的大脑”只加分不扣分/041
放弃追求满分/045
速度or质量?/048
无法立刻行动源于“认知歪曲”/054
“立刻行动”的行动指南/057
第3章
积极行动、快速行动
拖延是全世界共同的烦恼/061
大脑设定了拖延程序/064
过度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拖延症/067
从优化电脑配置开始行动/069
积极勤勉才是优选的生活态度/072
“积极行动”不适用于反感之事/075
切勿“乱贴标签”/077
“错误成功体验”长拖延行为/081
偶尔也需要“拖延”/085
人类天生不擅长处理多重任务/089
过度的多重任务处理习惯可能导致痴呆症?/093
“整洁的环境”提升专注力/095
多巴胺控制法有于养成好习惯/098
“积极行动、快速行动”的行动指南/101
第4章
持之以恒
“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105
“游戏化”防止思维“公式化”/109
在“倒行”中“前进”/113
“游戏化”案例/115
阿德勒认为“扼杀自由”的“尊重需求”究竟是指什么?/118
“他人尊重”与“自我尊重”/121
持之以恒的关键在于“发表会”/124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128
学会描绘理想蓝图/132
降低大脑“期望值”/135
“持之以恒”的行动指南/138
第5章
下决定、做选择
决策的瞬间大脑究竟发生了什么/141
切勿乱贴标签,克服“自认优柔寡断”/143
“小小决策”巧妙促进多巴胺分泌/146
“情感”与“理”并非相互对立/150
做出决策的坚定态度有于减少“选项”/153
享受决策的乐趣/157
第6章
挑战自我
“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难以维持生存/161
日本人的大脑天生倾向于逃避挑战/164
活用“模仿细胞”/167
积累“不同寻常”的小选择/171
放下过去,展望未来/174
我们往往因“未做之事”而后悔/176
第7章
保持心平气和
“愤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181
发怒后忍耐6秒/184
将“愤怒管理”转化为习惯/187
将愤怒转化为“原动力”/190
“愤怒的大脑”容易萎缩/192
没有谁“天生温柔”/194
请先实现自我满足/196
观摩学习/198
后记/201
菅原道仁,神经外科医生,菅原神经外科诊所院长。有长达20年的诊疗经验。2015年6月,他于八王子市开办菅原神经外科诊所。以“享受人生乐趣,同时达成目标的医疗”为座右铭,一直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与心理服务。
他因通俗易懂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讲解而广受曾多次出演电视节目。主要著作有《浪费钱的习惯可以戒掉》《有本事的人,九成九都爱操烦》《保持健直到命终点的5个习惯》等等。
序大脑其实很“懒惰”
理由①“懒惰”是大脑的天
说起大脑,大家的印象是什么呢?
思维与理的管理员?控制语言与身体行为的司令塔?抑或是重要事物的记录者?
可能许多人认为大脑天生勤奋、专一,且具有达成目标的高效执行力。
事实上,人们过度评价了大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脑天生懒惰、喜欢随大流,且禁不住诱惑。
这种消极的评价合大脑的天。
例如,缺乏干劲的人即使被托付重要工作,也不会深入思考相关内容,只会采用和以前一样的方式,尽可能轻松地完成工作。
你可能会感到惊讶,但这个比喻恰如其分。
很遗憾,人类的大脑生来极其“懒惰”。
大脑偏爱固定的自动化处理模式,倾向于避开全新的挑战或不熟悉的事物。一有机会就钻空子偷懒。无论是很好的人还是勤奋的人,其大脑本质上都具有“惰”。
大脑为什么喜欢固定的工作流程呢?
其原因之一在于大脑的“高能耗”。
成年人的大脑大约重1.4kg(相当于体重的2%)。
但从能耗方面,大脑竟消耗了一日所需能量的20%。
除了大脑以外,人体器官均无须消耗如此之高的能量。
正是大脑“高能耗”的特点才使其养成了“一切尽可能自动化处理”的习惯。
换言之,“大脑的惰”合情合理。
理由②大脑喜爱节约能量
在此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从生物学角度,“懒惰(不消耗能量的状态)”与“勤奋(消耗能量的状态)”究竟哪个才是大脑的本呢?
就是“懒惰”。
因为对于生物而言,希望避免“消耗能量的状态”。
越是接近野生形态的生物其倾向越明显。
例如狮子,虽然会迫于生存压力进行捕猎,但时刻似乎一直在睡觉。事实上这也有其正当理由,因为“如果到处活动浪费能量,遭遇天敌袭击时便会落于下风”。
同理,人类的大脑也希望尽可能多地储存能量。
请想象一下熊的冬眠行为。为了顺利度过缺乏粮食的寒冬,熊停止活动以储存体力。大脑希望节约能量也与其类似。
从生物学角度来讲,大脑自动切换“希望保持静止”和“希望节约能量”的模式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手段。
当然,如果我们的大脑“天生勤奋”,那自然是好处多多。
只要经常外出就容易获得新收获、新发现,或是得到新启发。
然而大脑还是倾向于保持静止。这也是其“无论如何不愿吃亏”的天所致。
从行为经济学角度分析,人类普遍具有一种倾向:相比获取更希望不吃亏。
如果将“获得1万日元的喜悦”与“失去1万日元的打击”置于天平的两端,绝大多数人会将后者看作震撼心灵的“大事件”。
这种心理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展望理论”(prospecttheory)。
人们在获得利益时往往会优先考虑如何“确保真正”,相反,在利益受损时则会优先考虑如何“优选限度地规避风险”。
理由③周围人不行动,大脑也“不愿行动”
此外,“喜欢随大流”正是大脑优选的特征之一。
大脑像个年幼的孩子,喜欢盲目“随大流”。大脑的这种习惯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乐队花车效应”(bandwagoneffect)。
所谓“乐队花车效应”即从众效应,就是指:大脑一旦获得某种“流行”信息,即使从未关注,也会盲目支持。
该理论早由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ibenstein)提出,是指:个体受到他人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他人保持一致以寻求安心。
“因为他在做,所以我也要那么做。”
“因为大家都在做,所以我也要那么做。”
就是指这种“随大流”的心理。
“乐队花车效应”一词起源于游行队伍的领头“花车”。
看到洋溢着欢快喜庆气氛的游行队伍,人们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导致游行队伍越来越长。
换言之,当群体做出某种选择时,无论对错,许多人都会盲目跟从。
这种“相比个人观点更愿意接受大众观点的心理倾向”就是所谓的“乐队花车效应”。
但这其实也是大脑“喜欢随大流”的天所致。
“即使清楚正确的做法,但是周围人不行动,自己也不愿行动”,这就是大脑的天。
看到这,是不是对“大脑=很好”的印象大打折扣了呢?
理由④大脑禁不住诱惑
此外,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禁不住诱惑。
视觉、嗅觉、听觉等五官感觉会唤起对过去的回忆,由此产生全新的需求。
如果将其类比为食欲应该就很容易理解了吧。
例如,即使在吃饱的状态下,看到美味的食物,闻到诱人的香味,也会刺激大脑的感觉中枢,向胃传递“想吃”的信号。
科学研究明,大脑拥有这种不可思议的机能。
概括而言,大脑天生懒惰,喜欢随大流,且禁不住诱惑。
如果这是关于某个人的评价,应该许多人都会产生“不希望将重要工作托付给他”的想法吧。
然而很遗憾,这就是我们大脑的天。
因此,我们才会产生“无法立刻行动”“无法积极行动”“无法快速行动”“无法持之以恒”“无法下决定”“无法做选择”“无法舍弃”“无法整理房间”“无法温柔待人”“无法挑战自我”“无法抑制情感冲动”等想法。
从大脑质而言,我们面临的这些“做不到”理所应当,接近没必要因此责备自己。
“我天生没有这种才能。”
“我原本不擅长这些工作,没必要为此努力。”
“我意志力薄弱,做什么都不行。”
这种贬低自己的行为毫无意义。
从科学角度而言,将所有的“做不到”归咎于自身的“能力”“资质”或“才华”,其行为大错特错。
无论怎样贬低自己,也只会伤害自己,令自己陷入不幸而已。“做不到”并非自身能力不足,而只是大脑“不想做”罢了。我们需要将“不愿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做不到”绝非心理问题。
结论大脑的工作就是“拒绝工作”
在此让我们总结概括一下。
“立刻行动”“积极行动”“持之以恒”……
无论怎样强调事情的重要,无论怎样自我启发类书籍,大脑还是会产生“抗拒感”。为了生存下去,大脑必须寻找省力的诀窍,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因为这正是“大脑的重要工作”之一。
然而,有且只有“一个方法”可以让“懒惰”“敷衍了事”的大脑高效率行动。
可以说,正是凭借这个专享的“方法”,才实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了解该“方法”将成为人生成败的分水岭。
能否顺利完成演出;
能否做出;
能否成功;
能否受欢迎;
能否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
能否提生的满意度……
掌握促使大脑高效率行动的“方法”,就可以巧妙控制大脑。
如何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
控制大脑的方法主要分为3步。
并非依靠外界刺激,而是仅在大脑内实施,完美重启大脑的方法。请注意“仅在大脑内实施”这一点。
为了寻找控制人类与行为的方法,历许多科学家进行了相关研究。
然而,绝大多数研究的目标都是利用外科手术(脑白质切除术)、用药、电击等“外界强制手段”,迫使人类“行动”。
就近年而言,2017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脉冲电网刺激老鼠的大脑,成功遏制了“引发厌食症的心理因素”。
当然这只是动物实验,但很明显该方法也可以活用于人类的厌食症治疗。
在疾病治疗中,迫不得已通过此类手段干预大脑行为。
然而,为了实现大多数人的优选幸福,我作为神经外科专家,期待大家学会运用简单安全的方法控制大脑,使其高效率行动,追求各自的人生价值。
接下来介绍的大脑控制法适合所有年龄层的读者。
随时随地可用,所有年龄段均可挑战。
挑战自我的过程将变为一种幸福。
且实用极,一旦学会就可以活用于人生的不同场合。
这也是将“不愿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
专享的方法。
怀期待继续读下去。
【1】日本有名脑科学专家,临床治疗经验超20载的人气作者——菅原道仁实力巨献
菅原道仁是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神经外科医生,有长达20年的诊疗经验,并创办了菅原神经外科诊所。在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他还致力于传播脑科学知识,帮人们认识大脑、高效用脑。他曾多次登上电视节目,并因通俗易懂的讲解而广受。
《脑的七个习惯》是他汇集了多年经验的一部重要作品。文字上通俗易懂,内容却极富启发,一出版便受到了广泛欢迎。
【2】立竿见影的七大高效用脑习惯,激活大脑效能!
研究表明,大脑“天懒惰”,只有促进多巴胺分泌,愉悦感,才能让大脑充满活力!而大脑愉悦感的方法,蕴藏在于七个日常思维习惯之中。概括而言,它们分别是提升兴趣、立刻行动、积极行动、持之以恒、正确决策、挑战自我和情绪管控。在《脑的七个习惯》中,作者提供了众多的案例和练习,帮我们逐一认识、理解并培养这七个习惯,激活大脑效能。
【3】告别记忆力差、专注力不足、灵感枯竭、拖延逃避等疑难杂症,让工作和学习实现全面升级
很多人抱怨自己先天智商不足——看过的东西记不住,学过的东西不理解,思考的东西参不透,一辈子注定碌碌无为。但实际上,问题并不出在智商,而是用脑习惯上。如果你懂得运用大脑规律,提高大脑主动,再困难的问题也难不倒你!《脑的七个习惯》能帮你深入了解大脑特,科学的方法提升大脑的活力与效能,实现工作和学习的重大突破!
亲,大宗购物请点击企业用户渠道>小苏的服务会更贴心!
亲,很抱歉,您购买的宝贝销售异常火爆让小苏措手不及,请稍后再试~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