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苏宁会员
购物车 0
易付宝
手机苏宁

服务体验

店铺评分与同行业相比

用户评价:----

物流时效:----

售后服务:----

  • 服务承诺: 正品保障
  • 公司名称:
  • 所 在 地:
本店所有商品

  • 醉染图书中华花贴9787549113781
  • 正版全新
    • 作者: (澳)冯柳娴著 | (澳)冯柳娴编 | (澳)冯柳娴译 | (澳)冯柳娴绘
    • 出版社: 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送至
  • 由""直接销售和发货,并提供售后服务
  •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服务

    看了又看

    商品预定流程:

    查看大图
    /
    ×

    苏宁商家

    商家:
    醉染图书旗舰店
    联系:
    • 商品

    • 服务

    • 物流

    搜索店内商品

    商品参数
    • 作者: (澳)冯柳娴著| (澳)冯柳娴编| (澳)冯柳娴译| (澳)冯柳娴绘
    •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12-01
    • 版次:1
    • 印次:1
    • 字数:60千字
    • 页数:148
    • 开本:16开
    • ISBN:9787549113781
    • 版权提供: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作者:(澳)冯柳娴
    • 著:(澳)冯柳娴
    • 装帧:平装
    • 印次:1
    • 定价:50.00
    • ISBN:9787549113781
    • 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
    • 开本:16开
    • 印刷时间:暂无
    • 语种:暂无
    • 出版时间:2016-12-01
    • 页数:148
    • 外部编号:1201442341
    • 版次:1
    • 成品尺寸:暂无

    章  入门基础篇
    何谓中华花贴
    中华花贴的六
    工具、辅料的准备
    花材的准备
    创作的基本步骤
    第二章  运用技巧篇
    应用现有的花材直接构图
    巧用花材,塑造各种艺术形象
    第三章  自主创作篇
    用花材创作不同题材的作品
    非花材料的配合运用
    附录
    附录一:作品
    附录二:中华花贴
    成长大事记
    后记

    冯柳娴,生于1940年,于华南师范大学。在中国工作期间,一直从事宣传及美术工艺设计,是资历工艺美术师。退休后于1997年移民澳洲。2001年开始用花材进行创作,2013年成为墨尔本艺术家协会会员。曾在大墨尔本的多个城市及中国广州等城市举办个人花贴展览,作品被命名为“中华花贴”。

    冯柳娴作品,很多都坚持使用干花固有的颜色、肌理成画,无论风景、人物,均栩栩如生,令这些材质有了“第二次新生命”。
    ——《羊城晚报》

    花贴本来只是我在2001年打发夕阳时光时偶尔开始的“玩意儿”。我退休后,为了家庭团聚来到墨尔本。这里每户都有前后花园,初来乍到,读读闲书、打理花园自然成为生活的全部内容。那些强出头的花枝便成为居室免费的点缀品。因为小时候就喜欢把偶然得到的花或叶子夹干做书签,所以,在插瓶时看到那些落花,很自然就顺手夹到正在阅读的《红楼梦》里。当我再打开书本时,赫然见到几组干了的小花。即使被纸张吸干水分,变得扁平,颜色也发黄变暗,却不显衰败。小花偃仰有致,且纹理比新鲜时更清晰,呈现出一种坚强朴素的美。我想到黛玉葬花的情节,产生了用它贴成小画的冲动。于是我立刻到花园剪下些小叶子,在垃圾邮件中剪下块巴掌大的色纸。用它们贴成一幅小画,还在背后垫上硬纸片,斜靠在花瓶旁边。画片虽小却十分醒目,成了书桌的视觉焦点,令满室生辉!当然,第二天因叶子失水扭曲变形,这小画便也寿终正寝。
    此后,我便有意收集各种花材,做成感谢卡于学期结束时送给英语老师;带到英语班show&tell,向同学们介绍这个新“玩意儿”。如此不但享受到创作的快乐,同时还收获了广泛的友谊,不时还有同学把家里的新花带来送我。随着品种和数量的逐渐积累,我尝试不同的题材并努力扩大画面。有花、鸟、虫、鱼、风景、人物等图案,都具有独立欣赏的价值。
    大概两年以后,我在图书馆看到一本英文书介绍压花。以我有限的英文,通过书上的图文,知道这“玩意儿”在外国早已是一门手艺。后来通过网络又知道各国都有压花协会和兴趣班,更令我兴奋的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园艺学院竟然开设了压花课程,那里正在培养专业的压花人才。虽然相隔南北半球,但身为广州人的我每年都会回去,我这条孤独的小溪终于有望汇入大海!
    我从事纺织美术设计20多年,善于规避工艺的种种制约,能在不自由中开辟道路,把制约转化为设计的特点。我把这些“招数”运用到创作中去,巧妙地运用花材的固有形状、颜色和纹理,以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去布局画面,强调创意,注意留白,以小见大,以虚当实。画面都有较完整的视野和适度的景深。我不追求机械的写实而以意境做灵魂,创作出介乎具象与抽象之间的意象。为了不被误认为是压制凹凸花纹的技术,我把作品叫作“干花贴画”。
    渐渐地,我得到了本地和来自不同地域众多华人的帮,干花贴画也从我的书房慢慢走向社会,成长为一种新平面视觉艺术,被纳入美术大家庭,跟随哥姐艺术的命名系统简称为“花贴”。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这个艺术的新生儿,多年来,我在墨尔本及中国多个城市举办过画展和讲座。在墨尔本,花贴也从华人圈子迈向主流社会。因蕴含中华文化基因而有别于现代流行的压花,我的花贴作品后来被媒体冠上“中华”二字,以资区别。
    关于压花的发展历史,普遍认为是起源于18世纪英国上流社会的pressed flower。但我们小时候都曾把花朵、叶子夹到书本里,当宝贝或做成书签。妇女也一直有用鲜花点缀发髻或插在胸襟的习惯。在诗经、唐诗、宋词和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咏花寄情的作品。记得中学语文老师解析“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诗句时,说木兰恢复女儿装,用花瓣贴在额上做装饰。花在中华文化生活中占有不可忽略的分量。千来,中华女与花材打交道,肯定有如我一样的人曾用花瓣在纸上贴过什么好玩的东西。只因花材无法长时间保存,当时妇女又大多是文盲,难有文字记录。即使有,在封闭的男权社会里,这类草根闺房零碎的文字也难以留存后世,更遑论传播了。就说今天的中华花贴,如果没有众人的鼓励帮,没有媒体和网络,就凭我一个老太婆再,也不可能从书房走向社会,成为一种新艺术形式。虽然目前花贴尚处于稚嫩的阶段,但竟有别于当代的压花。遵照众多支持者的建议,为填补中华文化遗留的空白,我写成了这本书。年过七十的老太婆,期望中华花贴如一弯新月,突破地平线,纳入天际。
    本书把我15年花贴创作的体会与美术设计经验相结合,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对各类花材的形状、颜色、纹理和常见的艺术形象加以分析,以具体作品及创作时的思程为例子,介绍我创作时曾用过的技巧。作为一块引玉的砖头抛出,旨在引起广大读者的兴趣。读者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借鉴书中介绍的方法动手尝试,或与孩子一起,感受创作的乐趣,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的度,进而自主创作。我热切期待美术爱好者和压花行家参与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发掘新的运用技巧,新技术。尽量利用废旧物料,化腐朽为,让作品从小手工、小趣味向独立视觉艺术方向靠拢,让中华花贴发扬光大。

    本书是一本关于以花为画的书,是作者15年花贴创作的体会,它从美术创作角度,对各类花材的形状、颜色、纹理及一些常见的艺术形象加以分析,以具体作品在创作时的思程为例子,介绍创作的技巧。通过入门基础篇、花材运用技巧篇、自主创作篇三个章节,带领初学者从零开始,认识花贴,学习创作技巧,逐步进阶到艺术层面。它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兴趣,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这门新的艺术创作中,利用闲暇时间,借鉴书中介绍的方法动手尝试。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和审美的度,进而能自主创作。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意,发掘新的运用技巧,新技术。尽量利用废旧物料,化腐朽为。作品能从小手工、小趣味向独立视觉艺术方向靠拢。
        相信这本以花为画的书,能为读者开启一段美的新旅程。它有别于传统教程,使用别致的装帧设计,既是实用教材又充满文艺气息,值得广大读者收藏。

    售后保障

    最近浏览

    猜你喜欢

    该商品在当前城市正在进行 促销

    注:参加抢购将不再享受其他优惠活动

    x
    您已成功将商品加入收藏夹

    查看我的收藏夹

    确定

    非常抱歉,您前期未参加预订活动,
    无法支付尾款哦!

    关闭

    抱歉,您暂无任性付资格

    此时为正式期SUPER会员专享抢购期,普通会员暂不可抢购